本实用新型涉及叠合楼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二次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叠合楼盖。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筑的比例将会达到30%。楼板作为建筑的重要受力构件,其产业化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推广有重要作用。现有技术的叠合板跨度小,结构受力均为单向受力不合理,使用范围受限较大。
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207348281u中公开的一种双向受力空心叠合楼盖,该双向受力空心叠合楼盖,虽然,填充物有效降低了楼盖自重,填充混凝土块时,增加了楼盖的保温性能,预制板内设置双向肋梁,增加预制板受力性能,预制板通过纵向拼缝连接形成双向受力空心楼盖,预制板上设有肋梁底座,增加了预制板的抗弯刚度,楼盖施工简单易行,节省人力和工期,但是,该双向受力空心叠合楼盖,预应力效果不好,安装拼接不够紧密牢固。
目前,现有的用于建筑施工使用的叠合楼盖,组合安装不够牢固方便,施工较为复杂,受力效果较差,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叠合楼盖,解决了现有的用于建筑施工使用的叠合楼盖,组合安装不够牢固方便,施工较为复杂,受力效果较差,使用不便,不利于推广使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二次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叠合楼盖,包括楼盖本体,所述楼盖本体包括承重钢板、横向预应力钢梁、竖向预应力钢梁、预应力空心板和混凝土层,所述承重钢板的上端一侧与横向预应力钢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承重钢板的上端另一侧与竖向预应力钢梁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预应力钢梁的上端与预应力空心板的下端一侧活动连接,所述竖向预应力钢梁的上端一侧与预应力空心板的下端另一侧活动连接,所述预应力空心板的上端与和混凝土层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预应力空心板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层,所述支撑层的内部下侧和承重钢板的内部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受力钢筋,所述支撑层的内部上侧和承重钢板的内部上侧均固定连接有竖向受力钢筋,所述横向受力钢筋和竖向受力钢筋均有多个,多个所述横向受力钢筋的一端分别贯穿支撑层的一端和承重钢板的一端,所述支撑层的另一端和承重钢板的另一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
所述横向预应力钢梁和竖向预应力钢梁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所述第一卡块有多个,所述预应力空心板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横向预应力钢梁和竖向预应力钢梁的上下两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层,所述受力层有两个,两个所述受力层的两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受力层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垫片,所述支撑块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u型支撑件,所述u型支撑件不少于三个,所述第一凹槽的上下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紧固垫,所述紧固垫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紧固凸点。
可选的,所述横向预应力钢梁的一端与竖向预应力钢梁的一端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竖向受力钢筋位于横向受力钢筋的上侧,所述凹槽与横向受力钢筋的一端相适配。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一卡块相适配,所述横向预应力钢梁和竖向预应力钢梁的结构相同。
可选的,所述受力层的横截面为u字形,所述支撑杆位于支撑块的内部,所述支撑杆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凸起。
可选的,所述受力层、支撑块和垫片均位于横向预应力钢梁和竖向预应力钢梁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卡槽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所述紧固凸点有多个。
可选的,所述竖向预应力钢梁的上下两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所述第二卡块为弹性卡块。
可选的,所述预应力空心板的下端一侧和承重钢板的上端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卡槽。
可选的,所述紧固凸点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所述紧固凸点为橡胶紧固凸点。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次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叠合楼盖,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二次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叠合楼盖,一方面承重钢板内部固定安装有横向受力钢筋和竖向受力钢筋,使承重钢板可以承受不同方向的力,使承重钢板的承重力更好,另一方面横向预应力钢梁和竖向预应力钢梁可以使叠合楼盖本体抗压性更好,其次预应力空心板可以使叠合楼盖本体的结构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固。
(2)、该二次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叠合楼盖,一方面第一凹槽内部的紧固垫和紧固凸点可以将横向受力钢筋的一端紧固的固定在第一凹槽的内部,使两个叠合楼盖本体拼接的更加紧固,另一方面受力层可以增加横向预应力钢梁和竖向预应力钢梁的承受力,使横向预应力钢梁和竖向预应力钢梁更加牢固,其次预应力空心板可以增加叠合楼盖本体的保温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楼盖本体1、承重钢板2、横向预应力钢梁3、竖向预应力钢梁4、预应力空心板5、混凝土层6、支撑层7、横向受力钢筋8、竖向受力钢筋9、第一凹槽10、第一卡块11、第一卡槽12、受力层13、支撑块14、垫片15、支撑杆16、u型支撑件17、紧固垫18、紧固凸点1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二次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叠合楼盖,包括楼盖本体1,楼盖本体1包括承重钢板2、横向预应力钢梁3、竖向预应力钢梁4、预应力空心板5和混凝土层6,横向预应力钢梁3和竖向预应力钢梁4可以使叠合楼盖本体1抗压性更好,承重钢板2的上端一侧与横向预应力钢梁3的下端固定连接,承重钢板2的上端另一侧与竖向预应力钢梁4的下端一侧固定连接,横向预应力钢梁3的上端与预应力空心板5的下端一侧活动连接,预应力空心板5可以使叠合楼盖本体1的结构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固,竖向预应力钢梁4的上端一侧与预应力空心板5的下端另一侧活动连接,预应力空心板5可以增加叠合楼盖本体1的保温性能,预应力空心板5的上端与和混凝土层6的下端固定连接,预应力空心板5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层7,支撑层7的内部下侧和承重钢板2的内部下侧均固定连接有横向受力钢筋8,支撑层7的内部上侧和承重钢板2的内部上侧均固定连接有竖向受力钢筋9,承重钢板2内部固定安装有横向受力钢筋8和竖向受力钢筋9,使承重钢板2可以承受不同方向的力,使承重钢板2的承重力更好,横向受力钢筋8和竖向受力钢筋9均有多个,多个横向受力钢筋8的一端分别贯穿支撑层7的一端和承重钢板2的一端,支撑层7的另一端和承重钢板2的另一端均开设有第一凹槽10;
横向预应力钢梁3和竖向预应力钢梁4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卡块11,第一卡块11有多个,预应力空心板5的下端开设有第一卡槽12,横向预应力钢梁3和竖向预应力钢梁4的上下两端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受力层13,受力层13可以增加横向预应力钢梁3和竖向预应力钢梁4的承受力,使横向预应力钢梁3和竖向预应力钢梁4更加牢固,受力层13有两个,两个受力层13的两端中部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4,受力层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垫片15,支撑块1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6,支撑杆16的上下两端均固定连接有u型支撑件17,u型支撑件17不少于三个,第一凹槽10的上下两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紧固垫18,紧固垫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紧固凸点19,紧固垫18和紧固凸点19可以将横向受力钢筋8的一端紧固的固定在第一凹槽10的内部,使两个叠合楼盖本体1拼接的更加紧固,预应力空心板5的上端开设有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下端与预应力空心板5的上端相连通,第二凹槽有多个,方便浇灌混凝土层3时,混凝土浆进入预应力空心板5的内部,使预应力空心板5与混凝土层3固定的更加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横向预应力钢梁3的一端与竖向预应力钢梁4的一端固定连接,使叠合楼盖本体1的内部不会出现缝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竖向受力钢筋9位于横向受力钢筋8的上侧,凹槽10与横向受力钢筋8的一端相适配,方便将横向受力钢筋8的一端卡入第一凹槽10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卡槽12与第一卡块11相适配,方便第一卡块11卡入第一卡槽12的内部,横向预应力钢梁3和竖向预应力钢梁4的结构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受力层13的横截面为u字形,u字形的受力层13承受力效果更好,支撑杆16位于支撑块14的内部,所述支撑杆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螺纹凸起,螺纹凸起可以使支撑杆16与支撑块14的接触面接更多,固定更加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受力层13、支撑块14和垫片15均位于横向预应力钢梁3和竖向预应力钢梁4的内部,可以增加横向预应力钢梁3和竖向预应力钢梁4的承重力。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第一卡槽12的上下两端均开口,方便第一卡块11卡入预应力空心板5的内部,紧固凸点19有多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竖向预应力钢梁4的上下两端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卡块,第二卡块为弹性卡块,弹性卡块具有形变能力可以随意卡入第二卡槽的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预应力空心板5的下端一侧和承重钢板2的上端一侧均开设有与第二卡槽,方便两个叠合楼盖本体1固定紧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技术方案:紧固凸点19的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紧固凸点19为橡胶紧固凸点,可以增大第一凹槽10和横向受力钢筋8的一端外表面的摩擦力。
综上所述,该二次预应力外包钢组合梁叠合楼盖,使用时,使用者将叠合楼盖本体1的一端对准另一叠合楼盖本体1的一端,然后使横向受力钢筋8的一端插入第一凹槽10的内部,第一凹槽10内壁上的紧固凸点19使横向受力钢筋8的一端外表面与第一凹槽10内壁的摩擦力增大,在横向受力钢筋8的一端插入第一凹槽10后,因紧固凸点19的原因,紧紧的固定在十一凹槽10的内部,此时,第二卡块会卡入第二卡槽的内部,使两个叠合楼盖本体1不会出现缝隙,然后将预应力空心板5的上端浇灌混凝土泥浆,混凝土泥浆通过第二凹槽进入预应力空心板5的内部,当混凝土泥浆完全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层3,这样混凝土层3与预应力空心板5固定的更加紧固,将横向预应力钢梁3和竖向预应力钢梁4安装在预应力空心板5的下端时,将第一卡槽12的内部灌注混凝土泥浆,然后将第一卡块11卡入第一卡槽12的内部,等混凝土泥浆完全凝固后,预应力空心板5和横向预应力钢梁3和竖向预应力钢梁4固定紧固。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