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板材固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建筑装饰板材双重栓固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也在加快发展,装饰板材在建筑行业越来越重要,板材对建筑进行装饰。
一般板材在对建筑物进行装饰时需要将板材固定在建筑物的外壁上,传统的板材在固定时只通过简单的固定方式对板材进行固定,固定效果不好,且传统的固定方式使板材的表面不光滑,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建筑装饰板材双重栓固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建筑装饰板材双重栓固结构,包括木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侧壁一体焊接有连接臂,每个所述连接臂内贯穿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栓,所述连接板的上下侧壁滑动安装有夹持机构,所述连接板的内部开设有通槽,所述通槽的上下端一侧贯穿连接板的侧壁,所述通槽内的中部安装有蜗轮,所述蜗轮的中轴固定连接有延伸至连接板外部的手把,所述蜗轮啮合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蜗杆,所述蜗杆的上下端外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所述通槽内水平安装有位于蜗杆两端的螺纹杆,每个所述螺纹杆远离蜗杆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板的外部,每个所述螺纹杆靠近蜗杆的一端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每个所述螺母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主动锥齿轮啮合连接的从动锥齿轮,所述木板靠近连接板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相匹配的螺纹槽。
优选地,所述夹持机构包括竖直开设在连接板两侧壁的多条滑槽,每条所述滑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每个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外部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板,位于连接板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位于同一水平线且不位于连接板同一侧的两个所述支撑板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共同连接有夹持板。
优选地,所述木板的上下侧壁开设有l型槽;
每个所述l型槽的宽度不小于夹持板的宽度,每个所述l型槽的深度等于夹持板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螺纹杆的长度不大于通槽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通槽设置成工字型。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建筑装饰板材双重栓固结构的优点在于:
1、设置手把、蜗轮、蜗杆、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螺母和螺纹杆,通过转动手把带动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啮合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入木板侧壁的螺纹槽内,实现木板与连接板固定,且固定后的木板表面光滑,不会影响美观;
2、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夹持机构,通过夹持机构对木板进一步夹持固定;
3、通过在木板的上下侧壁设置l型槽,夹持机构对木板夹持时,木板的上下侧壁与夹持板的上下侧壁高度相同,实现多个木板相连固定在墙体上;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转动手把带动主动锥齿轮和从动锥齿轮啮合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入木板侧壁的螺纹槽内,通过夹持机构对木板进一步夹持固定,实现对木板的双重固定,且固定后木板的表面光滑,不影响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装饰板材双重栓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装饰板材双重栓固结构中通槽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建筑装饰板材双重栓固结构中木板的俯视图。
图中:1木板、2连接板、3连接臂、4螺栓、5通槽、6蜗轮、7蜗杆、8主动锥齿轮、9螺纹杆、10螺母、11从动锥齿轮、12滑槽、13支撑板、14伸缩弹簧、15夹持板、16手把、17l型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4,建筑装饰板材双重栓固结构,包括木板1和连接板2,连接板2的上下侧壁一体焊接有连接臂3,每个连接臂3内贯穿连接有水平设置的螺栓4,通过将螺栓4螺纹转入墙体上预先开设好的孔内,将连接板2固定安装在墙体上,连接板2的上下侧壁滑动安装有夹持机构,夹持机构包括竖直开设在连接板2两侧壁的多条滑槽12,具体的,滑槽12的数量为四条,连接板2的前后侧壁分别为两条,且位于同一侧的两条滑槽12的总长度小于连接板2的高度,每条滑槽12内滑动安装有滑块,每个滑块位于滑槽12外部的侧壁固定安装有支撑板13,支撑板13通过滑块在滑槽12内上下移动,位于连接板2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板13之间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14,具体的,初始状态下,伸缩弹簧14处于收缩状态,位于同一水平线且不位于连接板2同一侧的两个支撑板13远离连接板2的一端共同连接有夹持板15,在伸缩弹簧14处于初始状态下时,两个夹持板15相对靠近,移动夹持板15,使两个夹持板15相互远离,将木板1放入两个夹持板15之间,松开对夹持板15施加的力,此时在伸缩弹簧14的收缩力作用下,两个夹持板15相对的一侧对木板1的上下侧壁进行夹持,木板1的上下侧壁开设有l型槽17,每个l型槽17的宽度不小于夹持板15的宽度,两个夹持板15可对不同宽度的木板1进行夹持固定,每个l型槽17的深度等于夹持板15的高度,当两个夹持板15进入l型槽17内对木板1进行夹持时,夹持板15的上侧壁与木板1的上侧壁高度相同,在对木板1夹持固定时,木板1的上下侧壁平滑,可使多个木板1相连固定在墙体上。
连接板2的内部开设有通槽5,具体的,通槽5设置成工字型,通槽5的上下端一侧贯穿连接板2的侧壁,通槽5内的中部安装有蜗轮6,蜗轮6的中轴固定连接有延伸至连接板2外部的手把16,通过转动手把16,带动蜗轮6的转动,蜗轮6啮合连接有竖直设置的蜗杆7,蜗轮6在手把16的带动下转动,带动蜗杆7转动,蜗杆7的上下端外壁对称固定安装有主动锥齿轮8,蜗杆7转动带动两个主动锥齿轮8转动,通槽5内水平安装有位于蜗杆7两端的螺纹杆9,每个螺纹杆9远离蜗杆7的一端延伸至连接板2的外部,每个螺纹杆9靠近蜗杆7的一端外壁螺纹连接有螺母10,每个螺母10的外壁固定安装有与主动锥齿轮8啮合连接的从动锥齿轮11,顺时针转动手把16,手把16转动带动蜗轮6顺时针转动,蜗轮6转动带动蜗杆7顺时针转动,蜗杆7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8顺时针转动,主动锥齿轮8与从动锥齿轮11啮合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11顺时针转动,从动锥齿轮11转动带动螺母10顺时针转动,螺母10转动带动螺纹杆9朝通槽5外部转动,木板1靠近连接板2的一侧开设有与螺纹杆9相匹配的螺纹槽,螺纹杆9转动进入木板1一侧地螺纹槽内,将木板1与连接板2固定连接,进而通过连接板2将木板1与墙体进行固定连接,逆时针转动手把16,手把16转动带动蜗轮6逆时针转动,蜗轮6转动带动蜗杆7逆时针转动,蜗杆7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8逆时针转动,主动锥齿轮8与从动锥齿轮11啮合转动,带动从动锥齿轮11逆时针转动,从动锥齿轮11转动带动螺母10逆时针转动,螺母10转动带动螺纹杆9朝通槽5内部转动,使木板1与连接板2分离,螺纹杆9的长度不大于通槽5的长度,当逆时针转动转动手把16时,通过主动锥齿轮8和从动锥齿轮11啮合连接,带动螺纹杆9完全收回通槽5内,使木板1和连接板2彻底分离。
进一步说明,上述固定连接,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否则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胶合,或者一体成型设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惯用手段。
现对本实用新型的操作原理作如下阐述:
移动夹持板15,使两个夹持板15相互远离,将木板1放入两个夹持板15之间,松开对夹持板15施加的力,此时在伸缩弹簧14的收缩力作用下,两个夹持板15相对的一侧对木板1的上下侧壁进行夹持,转动手把16,带动蜗轮6和蜗杆7转动,带动主动锥齿轮8和从动锥齿轮11啮合转动,进一步带动螺纹杆9转动进入木板1一侧的螺纹槽内,将木板1和连接板2连接,将螺栓4螺纹转入墙体上预先开好的孔内,实现对木板1固定在墙体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