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超厚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380发布日期:2020-05-26 16:5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超厚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领域,具体属于一种超厚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进行底板钢筋绑扎施工阶段,对上铁钢筋、中部钢筋需采取马镫、支撑架等措施保证钢筋标高,现有常规底板钢筋支撑通常采用大直径钢筋焊接而成的马镫或现场焊接整体钢支架。钢筋焊接支架在超厚底板中整体稳定性较差,现场焊接整体钢支架现场焊接量较大、施工较为缓慢;综合考虑支撑架承载力、稳定性及工期等因素,本工程采取的一种超厚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可在加工场进行预制加工独立桁架支撑体系,现场仅进行主梁及斜撑焊接,既保证了稳定性、又节约工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超厚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要解决现有技术中上铁钢筋绑扎不便的技术问题;并解决现有技术混凝土浇筑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厚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所述底板为设于环形支护结构的圆形底板,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包括位于距底板中心点小于等于25m范围内的a区钢筋支撑,位于距底板中心点大于25m、小于38.9m范围内的b区钢筋支撑,位于距离底板中心点大于38.9m范围内的c区钢筋支撑,其特征在于:所述a区钢筋支撑、b区钢筋支撑和c区钢筋支撑均包括立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矩形钢桁架,连接在矩形钢桁架之间的斜向剪力支撑杆,固定在矩形钢桁架上部的若干根支撑主横梁,以及固定在矩形钢桁架底部的底部横梁,所述矩形钢桁架上部设有上铁钢筋,下部设有支撑在下铁垫块上的下铁钢筋,中部设有若干层中部分布钢筋;所述c区钢筋支撑上还设有沿圆周均匀间隔设置的8~12个上下底板预留洞,其中,位于圆周相对位置的上下底板预留洞的中部通过混凝土浇筑人员走道连通,所述混凝土浇筑人员走道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混凝土浇筑人员走道包括与矩形钢桁架绑扎固定的钢钯片,混凝土浇筑人员走道下方的矩形钢桁架上还设有水平安全网。

进一步优选地,位于a区钢筋支撑上的所述上铁钢筋为8排2c40@200型钢筋,下铁钢筋为3排1c40@200型钢筋,中部分布钢筋为3层c18@600型钢筋。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b区钢筋支撑上的所述上铁钢筋为6排1c40@200型钢筋,所述下铁钢筋为5排2c40@200型钢筋,中部分布钢筋为3层c18@600型钢筋。

进一步地,位于c区钢筋支撑上的所述上铁钢筋为4排1c40@200型钢筋,所述下铁钢筋为5排2c40@200型钢筋,中部分布钢筋为3排c18@600型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矩形钢桁架包括由槽钢制作而成的四根竖向支撑,以及竖向均匀间隔设于相邻所述竖向支撑间的槽钢横向支撑、角钢纵向支撑和角钢水平支撑。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c区钢筋支撑上的竖向支撑为14a型槽钢,角钢纵向支撑为12.6a型槽钢,位于所述c区钢筋支撑和b区钢筋支撑上的竖向支撑为10a型槽钢,角钢纵向支撑为8a型槽钢,所述槽钢横向支撑和角钢水平支撑均为l50*3型角钢。

进一步地,所述上铁钢筋上方的上铁保护层为55mm,所述下铁钢筋的下铁保护层为55mm。

进一步地,所述下铁垫块由c50型垫块混凝土制作而成,规格为30×30×55mm,且内设有φ8型钢筋网片,相邻所述下铁垫块间距900mm呈梅花型分布。

此外,所述a区钢筋支撑、b区钢筋支撑和c区钢筋支撑各分区均设有钢筋半成品堆放区,所述钢筋半成品堆放区的竖向支撑为16a槽钢,角钢纵向支撑为14a槽钢,所述槽钢横向支撑和角钢水平支撑均为l50*3型角钢。

更加优选地,所述斜向剪力支撑杆间互相平行,顶部与支撑主横梁固定,底部与底部横梁固定,中部与矩形钢桁架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钢筋型钢支架中部设有设置若干道脚手板,便于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浇筑振捣作业,提高振捣质量;水平安全网作为安全防护,与矩形钢桁架用铁丝绑牢,保证钢筋绑扎及底板混凝土浇筑作业人员安全;在上铁钢筋布置较少的区域(临近基坑边的c区)设置若干人员上下口,并在上下口之间设置连通走道,方便人员在底板内部水平行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超厚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的整体结构图示;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上放置钢筋半成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浇筑人员走道与上下底板预留洞的位置关系结构图示;

图4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矩形钢桁架件的位置关系结构图示;

图5为图4中1-1部的剖视图;

图6为图4中2-2部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上铁钢筋、下铁钢筋和中部分布钢筋的位置关系图示。

附图标记:1-矩形钢桁架;11-竖向支撑;12-槽钢横向支撑;13-角钢纵向支撑;14-角钢水平支撑;2-斜向剪力支撑杆;3-支撑主横梁;4-底部横梁;5-上铁钢筋;6-下铁钢筋;7-中部分布钢筋;8-上下底板预留洞;9-混凝土浇筑人员走道;10-钢筋半成品;20-水平安全网;30-环形支护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新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厚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底板为设于环形支护结构30的圆形底板,如图1所示,底板超重上铁钢筋型钢支架包括位于距底板中心点小于等于25m范围内的a区钢筋支撑,位于距底板中心点大于25m、小于38.9m范围内的b区钢筋支撑,位于距离底板中心点大于38.9m范围内的c区钢筋支撑,a区钢筋支撑、b区钢筋支撑和c区钢筋支撑均包括立向均匀间隔设置的矩形钢桁架1,连接在矩形钢桁架1之间的斜向剪力支撑杆2,固定在矩形钢桁架1上部的若干根支撑主横梁3,以及固定在矩形钢桁架1底部的底部横梁4,如图7所示,矩形钢桁架1上部设有上铁钢筋5,下部设有支撑在下铁垫块上的下铁钢筋6,中部设有若干层中部分布钢筋7;如图3所示,c区钢筋支撑上还设有沿圆周均匀间隔设置的8~12个上下底板预留洞8,其中,位于圆周相对位置的上下底板预留洞8的中部通过混凝土浇筑人员走道9连通,混凝土浇筑人员走道9之间互相平行,如图5所示,混凝土浇筑人员走道9包括与矩形钢桁架1绑扎固定的钢钯片,混凝土浇筑人员走道9下方的矩形钢桁架1上还设有水平安全网20。

在具体实施时,位于a区钢筋支撑上的所述上铁钢筋5为8排2c40@200型钢筋,下铁钢筋6为3排1c40@200型钢筋,中部分布钢筋7为3层c18@600型钢筋;位于b区钢筋支撑上的所述上铁钢筋5为6排1c40@200型钢筋,下铁钢筋6为5排2c40@200型钢筋,中部分布钢筋7为3层c18@600型钢筋;位于c区钢筋支撑上的所述上铁钢筋5为4排1c40@200型钢筋,下铁钢筋6为5排2c40@200型钢筋,中部分布钢筋为3排c18@600型钢筋。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4~6所示,矩形钢桁架1包括由槽钢制作而成的四根竖向支撑11,以及竖向均匀间隔设于相邻竖向支撑11间的槽钢横向支撑12、角钢纵向支撑13和角钢水平支撑14,位于所述c区钢筋支撑上的竖向支撑11为14a型槽钢,角钢纵向支撑13为12.6a型槽钢,位于所述c区钢筋支撑和b区钢筋支撑上的竖向支撑11为10a型槽钢,角钢纵向支撑13为8a型槽钢,槽钢横向支撑12和角钢水平支撑14均为l50*3型角钢。

上铁钢筋5上方的上铁保护层为55mm,下铁钢筋6的下铁保护层为55mm,下铁垫块由c50型垫块混凝土制作而成,规格为30×30×55mm,且内设有φ8型钢筋网片,相邻下铁垫块间距900mm呈梅花型分布。

如图2所示,a区钢筋支撑、b区钢筋支撑和c区钢筋支撑各分区均设有钢筋半成品堆放区,所述钢筋半成品堆放区10的竖向支撑11为16a槽钢,角钢纵向支撑13为14a槽钢,槽钢横向支撑12和角钢水平支撑14均为l50*3型角钢。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