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预制混凝土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6534发布日期:2020-06-20 15:54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预制混凝土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制混凝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预制混凝土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结构是将传统现浇叠合板拆分成外形、尺寸符合标准模数的混凝土构件,然后构件在产业化生产车间进行浇筑成型,通过高温蒸养迅速成型,达到标准设计混凝土强度的80%再运输至施工现场,通过机械吊装就位,最后利用灌浆套筒将上下叠合板连接成一个整体,水平方向通过现浇混凝土暗柱连接而成的装配式墙体结构。装配整体式结构因其较好的整体性、刚度大、承载力高等优点在高层装配式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现有的混凝土预制件常常以流水线的形式进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预制混凝土模具需要通过驱动机构进行移动。

目前,公告号为cn209207732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板模具,包括底模板,所述底模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四个侧模板,所述底模板和四个所述侧模板围合成用于浇筑预制混凝土叠合板的膜腔,所述侧模板上开设有放置预埋于叠合板内的外漏钢筋的预留槽,所述外漏钢筋搭设于所述预留槽的槽底,所述侧模板上设置有用于封堵预留槽的堵浆组件。

上述技术方案堵浆效果好,堵浆组件不易脱落,但存在以下缺陷:底模板在驱动机构的控制下进行水平移动,但是在水平横移的过程中很难保证相邻的两个底模板之间发生相互碰撞,碰撞对两个底模板会产生刚性冲击,影响混凝土预制件的生产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预制混凝土模具,其在水平方向上移动时具有缓冲减震的效果,减小碰撞对底模板的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预制混凝土模具,包括底模板,所述底模板的两端设有缓冲装置;所述缓冲装置包括一级缓冲组件;所述一级缓冲组件包括缓冲头、设于缓冲头一侧的第一套筒、设于缓冲头一侧且位于第一套筒内部的第一缓冲台、与第一套筒滑动连接的第一缓冲座、开设于第一缓冲座靠近缓冲头的端面且与第一缓冲台相适配的第一活动槽、滑动设于第一缓冲座内的第一滑块、连接第一滑块与第一缓冲座内壁的第一缓冲杆;所述第一缓冲台呈圆台状且其上端的直径至下端的直径逐渐变小;所述第一滑块以第一缓冲座的中心为圆心环形均布有四个,且第一滑块靠近第一缓冲台的端面均与第一缓冲台的外侧抵接;所述第一滑块的上端面与第一缓冲座的内顶壁贴合;所述第一滑块的下端面与第一缓冲座的内底壁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混凝土模具在生产流水线上通过驱动装置移动时,如果相邻的两个模具发生碰撞时,主要是产生水平方向的碰撞力,模具上安装的缓冲装置会先发生碰撞,使得两个模具上的缓冲头相互挤压,从而第一套筒与第一缓冲座发生相对滑动,第一缓冲台对第一滑块产生挤压力,第一缓冲台和第一滑块之间倾斜的接触面减缓了倾斜方向上的冲击力,第一滑块受到挤压后沿着第一缓冲座内部水平移动,从而对缓冲头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在模具生产流水线进行工作时,能够有效地对模具进行缓冲,有利于减小模具之间的刚性冲击,提高了模具使用的安全性能。沿第一缓冲座的底部环形均匀分布四个第一滑块,使得在缓冲头受到挤压时能够受力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级缓冲组件下端设置有二级缓冲组件;所述二级缓冲组件包括设于第一缓冲座底部的第二套筒、设于第一缓冲座底部且位于第二套筒内的第二缓冲台、与第二套筒滑动连接的第二缓冲座、开设于第二缓冲座靠近缓冲头的端面且与第二缓冲台相适配的第二活动槽、滑动设于第二缓冲座内的第二滑块、连接第二滑块与第二缓冲座内壁的第二缓冲杆;所述第二缓冲台与第一缓冲台结构相同;所述第二滑块以第二缓冲座的中心为圆心环形均布有四个,且第二滑块靠近第二缓冲台的端面均与第二缓冲台的外侧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二级缓冲组件,在相邻两个模具之间受到较大的碰撞冲击力时,一级缓冲组件缓冲到极限位置时,即第一缓冲台背离缓冲头的端面与第一缓冲座的内底壁接触时,一级缓冲组件会挤压二级缓冲组件,第一缓冲座向靠近第二缓冲座的方向滑移,使得第二缓冲台对第二滑块进行挤压,从而实现二级缓冲,进一步增强整体缓冲装置的缓冲防撞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滑块的上下端设有导向件;所述导向件包括开设于第一缓冲座内顶壁的第一t型槽、滑动设于第一t型槽内且设于第一滑块上端的第一t型块、开设于第一缓冲座内底壁的第二t型槽、滑动设于第二t型槽内且设于第一滑块下端的第二t型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导向件,使得第一滑块能够沿着既定轨迹进行滑动,使得受到不同方向上的挤压力时不易产生挤压变形,第一滑块能够顺畅地进行滑移,更加稳定地起到缓冲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缓冲杆包括固定于第一缓冲座内壁且水平布置的固定筒、滑动套设于固定筒内且另一端与第一滑块连接的活动杆、连接活动杆背离第一滑块的端部与固定筒内表面的第一弹簧、设于固定筒靠近第一滑块端面的挡环、设于活动杆背离第一滑块的端部的限位片;所述第一缓冲杆与第二缓冲杆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固定筒和活动杆,并在活动杆和固定筒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能够更好地进行缓冲;设置挡环和限位片,使得活动柱不易脱离与固定筒的滑动配合,结构更加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缓冲座的靠近缓冲头的端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向背离缓冲头的方向延伸开设有槽径大于限位槽的滑槽;所述第一套筒滑动设于滑槽内且第一套筒的端部设有与滑槽相适配的限位环;所述限位环背离缓冲头的端面与滑槽的槽底通过第二弹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限位槽,和滑槽,使得第一套筒能够更好地沿着滑槽进行滑动,且第一套筒不易脱离与第一缓冲座的配合,结构稳定;在限位环和滑槽的槽底连接第二弹簧,在第一套筒受到挤压力的时候,能够进一步提升缓冲装置的整体的缓冲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t型块靠近第一t型槽的端面均通过第三弹簧与第一t型槽的槽壁连接;所述第二t型块与第一t型块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第三弹簧,使得第一滑块在受到冲击挤压时,第一t型块沿着第一t型槽滑动时,能够有一个缓冲效果,另外,设置第三弹簧,也能提高缓冲装置的弹性恢复能力,在消除冲击力时,第一滑块能够快速恢复初始状态。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缓冲台和第二缓冲台为弹性橡胶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缓冲台和第二缓冲台设置成弹性的橡胶材质,使得第一缓冲台与第一缓冲座的底部进行抵接时会产生变形,能够进一步加强缓冲能力,使得整体的缓冲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头的上端面成型有若干个缓冲凸起;所述凸起为橡胶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缓冲凸起,使得模具之间发生碰撞时,缓冲效果更好,在发生撞击时,首先有凸起接触,减小模具之间的刚性冲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在模具生产流水线进行工作时,能够有效地对模具进行缓冲,有利于减小模具之间的刚性冲击,提高了模具使用的安全性能,沿第一缓冲座的底部环形均匀分布四个第一滑块,使得在缓冲头受到挤压时能够受力均匀;

2.设置二级缓冲组件,在相邻两个模具之间受到较大的碰撞冲击力时,一级缓冲组件缓冲到极限位置时,即第一缓冲台背离缓冲头的端面与第一缓冲座的内底壁接触时,一级缓冲组件会挤压二级缓冲组件,第一缓冲座向靠近第二缓冲座的方向滑移,使得第二缓冲台对第二滑块进行挤压,从而实现二级缓冲,进一步增强整体缓冲装置的缓冲防撞能力;

3.设置导向件,使得第一滑块能够沿着既定轨迹进行滑动,使得受到不同方向上的挤压力时不易产生挤压变形,第一滑块能够顺畅地进行滑移,更加稳定地起到缓冲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的缓冲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的第一滑块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模板;2、缓冲装置;3、一级缓冲组件;31、缓冲头;311、凸起;32、第一套筒;321、限位环;322、第二弹簧;33、第一缓冲台;34、第一缓冲座;341、限位槽;342、第一活动槽;343、滑槽;346、第一t型槽;347、第二t型槽;35、第一滑块;36、第一缓冲杆;361、固定筒;362、活动杆;363、第一弹簧;364、限位片;365、挡环;4、二级缓冲组件;41、第二套筒;42、第二缓冲台;43、第二缓冲座;44、第二滑块;45、第二缓冲杆;5、导向件;51、第一t型块;52、第二t型块;53、第三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带有缓冲装置的预制混凝土模具,包括底模板1、安装于底模板1的两端的缓冲装置2。缓冲装置2靠近模具的端面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模板1的一侧。

如图2所示,缓冲装置2包括一级缓冲组件3、安装于一级缓冲组件3靠近模具一侧的二级缓冲组件4。

一级缓冲组件3包括缓冲头31、安装于缓冲头31一侧的第一套筒32、安装于缓冲头31一侧的第一缓冲台33、与第一套筒32滑动连接的第一缓冲座34、开设于第一缓冲座34靠近缓冲头31的端面且与第一缓冲台33相适配的第一活动槽342、滑动设于第一缓冲座34内的第一滑块35、连接第一滑块35与第一缓冲座34内壁的第一缓冲杆36。

缓冲头31采用弹性橡胶材质,缓冲头31的上端面成型有若干个缓冲凸起311,且凸起311采用橡胶材质。

第一缓冲座34的靠近缓冲头31的端面开设有限位槽341,限位槽341靠近第一缓冲座34边缘的位置,限位槽341向背离缓冲头31的方向延伸开设有滑槽343,滑槽343的槽径大于限位槽341的槽径。第一套筒32滑动设于滑槽343内,且第一套筒32的端部安装有与滑槽343相适配的限位环321,限位环321背离缓冲头31的端面与滑槽343的槽底通过第二弹簧322连接。

第一缓冲台33安装于第一套筒32的内部且位于缓冲头31的中部。第一缓冲台33呈圆台状且其上端的直径至下端的直径逐渐变小。

第一滑块35以第一缓冲座34的中心为圆心环形均布有四个,且第一滑块35靠近第一缓冲台33的端面均与第一缓冲台33的外侧抵接,四个第一滑块35中间围成圆台状的空腔,且第一缓冲台33与圆台状的空腔相适配。第一滑块35的上端面与第一缓冲座34的内顶壁贴合,第一滑块35的下端面与第一缓冲座34的内底壁贴合。

二级缓冲组件4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一缓冲座34靠近底模板1的端面的第二套筒41、安装于第一缓冲座34靠近底模板1的端面的第二缓冲台42、与第二套筒41滑动连接的第二缓冲座43、开设于第二缓冲座43靠近缓冲头31的端面且与第二缓冲台42相适配的第二活动槽、滑动设于第二缓冲座43内的第二滑块44、连接第二滑块44与第二缓冲座43内壁的第二缓冲杆45。

第二缓冲台42安装于第二套筒41的内部且位于第一缓冲座34的中部。第二缓冲台42与第一缓冲台33结构相同,均为弹性橡胶材质。

第二滑块44以第二缓冲座43的中心为圆心环形均布有四个,且第二滑块44靠近第二缓冲台42的端面均与第二缓冲台42的外侧抵接。

结合图3所示,第一缓冲杆36包括固定于第一缓冲座34内壁且水平布置的固定筒361、滑动套设于固定筒361内且另一端与第一滑块35连接的活动杆362、连接活动杆362背离第一滑块35的端部与固定筒361内表面的第一弹簧363、安装于固定筒361靠近第一滑块35端面的挡环365、安装于活动杆362背离第一滑块35的端部的限位片364。活动杆362的外侧与挡环365的内壁滑动配合,限位片364的外侧与固定筒361的内壁滑动配合。第一缓冲杆36与第二缓冲杆45结构相同。

如图4所示,第一滑块35的上下端安装有导向件5。导向件5包括开设于第一缓冲座34内顶壁的第一t型槽346、滑动设于第一t型槽346内且安装于第一滑块35上端的第一t型块51、开设于第一缓冲座34内底壁的第二t型槽347、滑动设于第二t型槽347内且安装于第一滑块35下端的第二t型块52。第一t型块51靠近第一t型槽346的端面均通过第三弹簧53与第一t型槽346的槽壁连接,第二t型块52靠近第二t型槽347的端面均通过第三弹簧53与第二t型槽347的槽壁连接。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相邻的两个模具发生碰撞时,主要是产生水平方向的碰撞力,模具上安装的缓冲装置2会先发生碰撞,使得两个模具上的缓冲头31相互挤压,从而第一套筒32与第一缓冲座34发生相对滑动,第一缓冲台33对第一滑块35产生挤压力,第一缓冲台33和第一滑块35之间倾斜的接触面减缓了倾斜方向上的冲击力,第一滑块35受到挤压后沿着第一缓冲座34内部水平移动,从而对缓冲头31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在相邻两个模具之间受到较大的碰撞冲击力时,一级缓冲组件3缓冲到极限位置时,即第一缓冲台33背离缓冲头31的端面与第一缓冲座34的内底壁接触时,一级缓冲组件3会挤压二级缓冲组件4,第一缓冲座34向靠近第二缓冲座43的方向滑移,使得第二缓冲台42对第二滑块44进行挤压,从而实现二级缓冲,进一步增强整体缓冲装置2的缓冲防撞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