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混凝土养护窑的刻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66651发布日期:2020-06-20 15:55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混凝土养护窑的刻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刻痕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基于混凝土养护窑的刻痕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先通过成型机使混凝土成型,之后通过传送带将混凝土输送至养护窑内进行养护,为了提高混凝土表面摩擦力,通常在养护窑壳体的前侧设置刻痕装置,使养护后的混凝土表面均布条形的刻痕。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676939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混凝土表面刻痕装置和刻痕系统,包括固定板和多个刻痕板;多个刻痕板沿固定板长度方向安装于固定板上;刻痕板远离固定板一侧均布有用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刻痕的刻痕齿,刻痕板顶部固定有提握部。

但是,上述刻痕装置通过人工手持进行刻痕操作,单次仅能对较少的混凝土进行刻痕作业,当混凝土量较大时,刻痕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混凝土养护窑的刻痕装置,其通过在养护窑的进料口设置扫帚,并通过扫帚头部的竹枝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刻痕,可以满足较大量的混凝土的刻痕需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混凝土养护窑的刻痕装置,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固定于养护窑壳体一侧,所述安装架包括固定于所述养护窑壳体一侧的顶板、安装于所述顶板顶部的电机、固定于所述电机输出端的丝杠、固定于所述顶板底部的固定轴以及沿竖向滑移设置于所述固定轴外周面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与丝杠螺纹连接;所述安装板顶部可拆卸安装有四个扫帚杆;所述安装板与固定轴之间设置有阻止扫帚杆沿顶板长度方向移动的固定机构,所述扫帚杆与养护窑壳体之间设置有阻止扫帚杆沿顶板宽度方向向靠近养护窑壳体一侧移动的支撑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输送至安装架时,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丝杠转动,安装板带动扫帚杆沿竖向向下移动,扫帚头与混凝土接触后,通过扫帚头内的竹枝对混凝土进行刻痕,便于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刻痕作业,通过设置多个扫帚可以满足大量混凝土的刻痕需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于固定轴外周面的横板以及沿顶板长度方向分别滑移设置于所述横板顶部的两个滑块;所述横板与丝杠转动连接;两个所述滑块远离养护窑壳体一侧分别固定有用于固定扫帚杆的夹持件;所述夹持件与安装板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所述滑块沿横板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在向下移动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带动两个滑块分别向靠近扫帚杆一侧移动,两个夹持件随滑块移动后与扫帚杆接触,从而阻止扫帚杆在养护窑长度方向上的晃动或移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分别开设于两个夹持件顶部的两个斜通孔以及固定于安装板底部的两个倾斜轴;每个所述倾斜轴均沿倾斜轴轴向滑移设置于所述斜通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板向下移动过程中,安装板与横板之间的直线距离缩短,两个倾斜轴与滑块接触段的水平距离缩小,使得两个滑块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缩小,从而使扫帚杆随安装板向下移动过程中,夹持件从两侧对扫帚杆进行固定,便于提高扫帚杆在养护窑长度方向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固定于养护窑壳体靠近顶板一侧的延伸轴、滑移设置于所述延伸轴外周面的支撑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支撑件和扫帚杆之间用于推动所述支撑件向扫帚杆一侧移动的推动机构;所述支撑件与养护窑壳体之间设置有向远离扫帚杆一侧拉动支撑件的复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经推动机构驱动向靠近扫帚杆一侧移动,并向扫帚杆提供向远离养护窑壳体一侧的支撑力,混凝土在传送带的带动下向靠近养护窑壳体一侧移动,通过设置支撑件降低扫帚杆在顶板宽度方向上倾斜晃动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机构包括固定于扫帚杆外周面的抵压件以及设置于所述抵压件和支撑件之间用于向靠近扫帚杆一侧抵压支撑件的抵压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件随扫帚杆向下移动过程中与支撑件接触,并通过抵压组件驱动支撑件向靠近扫帚杆一侧移动,便于使支撑件与扫帚杆接触,从而使支撑件为扫帚杆提供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压组件包括分别开设于抵压件和支撑件相对内侧的两个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件与支撑件接触后,通过斜面向靠近扫帚杆一侧抵压支撑件,便于通过抵压件推动支撑件移动,从而使支撑件与扫帚杆接触后为扫帚杆提供支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位件为固定于支撑件靠近养护窑壳体一侧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支撑件一端与养护窑壳体靠近支撑件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压件向上移动,抵压件与支撑件逐渐分离,此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为支撑件提供向靠近养护窑一侧的弹力,从而便于支撑件复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延伸轴远离养护窑壳体一侧固定有用于阻止支撑件与延伸轴脱离的限位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限位片,使支撑件移动至延伸轴远离养护窑壳体一端时停止移动,从而降低支撑件脱离延伸轴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扫帚头内的竹枝对混凝土进行刻痕,可以满足对大量混凝土的刻痕需求;

2.通过夹持件对扫帚杆进行固定,从而阻止扫帚杆沿养护窑长度方向上的晃动或移位;

3.通过设置支撑件降低扫帚杆向靠近养护窑壳体一侧倾斜晃动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凸显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凸显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养护窑壳体;2、安装架;21、顶板、22、电机;23、丝杠;24、固定轴;25、安装板;26、扫帚杆;27、扫帚头;3、固定机构;31、横板;32、滑块;33、夹持件;34、第一半圆槽;35、驱动组件;351、斜通孔;352、倾斜轴;36、滑槽;4、支撑装置;41、延伸轴;42、支撑件;43、推动机构;431、抵压件;432、抵压组件;433、抵压片;434、方形片;435、斜面;44、第二半圆槽;45、复位件;46、限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基于混凝土养护窑的刻痕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架2,安装架2安装于养护窑壳体1前侧面。安装架2包括固定于养护窑壳体1前侧面的顶板21、安装于顶板21顶面的电机22、固定于电机22输出端的丝杠23、固定于顶板21底面的固定轴24以及沿竖向滑移设置于固定轴24外周面的安装板25;安装板25与丝杠23螺纹连接。丝杠23贯穿安装于顶板21内。安装板25顶面可拆卸安装有四个扫帚杆26,每个扫帚杆26底端固定有扫帚头27;扫帚头27包括固定于扫帚杆26底端的三角盒以及固定于三角盒内的多根竹枝。安装板25与固定轴24之间设置有阻止扫帚杆26沿顶板21长度方向移动的固定机构3,扫帚杆26与养护窑壳体1之间设置有阻止扫帚杆26沿顶板21宽度方向向后移动的支撑装置4。传送带经养护窑的进料口将混凝土输送至养护窑内,混凝土接近安装架2时,启动电机22,电机22带动丝杠23转动,安装板25带动扫帚杆26沿竖向向下移动,扫帚头27与混凝土接触后,通过扫帚头27内的竹枝在混凝土表面留下条形划痕,从而提高混凝土表面的粗糙程度。

如图2所示,固定机构3包括固定于固定轴24外周面的横板31以及沿顶板21长度方向分别滑移设置于横板31顶面的两个滑块32;横板31与丝杠23转动连接。两个滑块32远离养护窑壳体1一侧分别固定有用于固定扫帚杆26的夹持件33,夹持件33伸出横板31外,两个夹持件33相对内侧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扫帚杆26的第一半圆槽34。夹持件33与安装板25之间设置有用于推动滑块32沿横板31长度方向移动的驱动组件35。横板31顶面开设有滑槽36,滑块32沿横板31长度方向滑移设置于滑槽36内。安装板25在向下移动过程中通过驱动组件35带动两个滑块32分别向靠近扫帚杆26一侧移动,两个夹持件33随滑块32移动后与扫帚杆26接触。

如图3所示,驱动组件35包括分别开设于两个夹持件33顶面的两个斜通孔351以及固定于安装板25底面的两个倾斜轴352;每个倾斜轴352均沿倾斜轴352轴向滑移设置于斜通孔351内。两个倾斜轴352分别向相对外侧倾斜。安装板25向下移动过程中,安装板25与横板31之间的直线距离缩短,两个倾斜轴352与滑块32接触段的水平距离缩小,两个滑块32之间的水平距离逐渐缩小,最终滑块32带动夹持件33与扫帚杆26接触。

如图4所示,支撑装置4包括固定于养护窑壳体1靠近顶板21一侧的延伸轴41、滑移设置于延伸轴41外周面的支撑件42以及设置于支撑件42和扫帚杆26之间用于推动支撑件42向扫帚杆26一侧移动的推动机构43。支撑件42靠近扫帚杆26一侧开设有用于容纳扫帚杆26的第二半圆槽44。结合图5,支撑件42与养护窑壳体1之间设置有向远离扫帚杆26一侧拉动支撑件42的复位件45。支撑件42经推动机构43驱动向靠近扫帚杆26一侧移动,并向扫帚杆26提供水平方向上向远离养护窑壳体1一侧的支撑力。

如图4所示,推动机构43包括固定于扫帚杆26外周面的抵压件431以及设置于抵压件431和支撑件42之间用于向靠近扫帚杆26一侧抵压支撑件42的抵压组件432。结合图5,抵压件431包括固定于扫帚杆26外周面的方形片434以及固定于方形片434靠近养护窑壳体1一侧的抵压片433。抵压件431随扫帚杆26向下移动过程中与支撑件42接触,并通过抵压组件432驱动支撑件42向靠近扫帚杆26一侧移动。

如图5所示,抵压组件432包括分别开设于抵压件431和支撑件42相对内侧的两个斜面435。抵压件431与支撑件42接触后,通过斜面435向靠近扫帚杆26一侧抵压支撑件42。

如图5所示,复位件45为固定于支撑件42靠近养护窑壳体1一侧的弹簧,弹簧远离支撑件42一端与养护窑壳体1靠近支撑件42一侧固定连接。弹簧套设与延伸轴41周侧。抵压件431向上移动,抵压件431与支撑件42逐渐分离,此时处于拉伸状态的弹簧为支撑件42提供向靠近养护窑一侧的弹力,并驱动支撑件42复位。

如图5所示,延伸轴41远离养护窑壳体1一侧固定有用于阻止支撑件42与延伸轴41脱离的限位片46。通过设置限位片46,使支撑件42移动至延伸轴41远离养护窑壳体1一端时停止移动。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传送带经养护窑的进料口将混凝土输送至养护窑内,混凝土接近安装架2时,启动电机22,电机22带动丝杠23转动,安装板25带动扫帚杆26沿竖向向下移动,扫帚头27与混凝土接触后,通过扫帚头27内的竹枝在混凝土表面留下条形划痕,从而提高混凝土表面的粗糙程度。安装板25在向下移动过程中通过倾斜轴352带动两个滑块32分别向靠近扫帚杆26一侧移动,两个夹持件33随滑块32移动后与扫帚杆26接触,夹持件33为扫帚杆26提供沿底板长度方向上的支撑作用。支撑件42经推动机构43驱动向靠近扫帚杆26一侧移动,并向扫帚杆26提供沿底板宽度方向上向远离养护窑壳体1一侧的支撑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