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吊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4802发布日期:2020-08-18 18:18阅读:256来源:国知局
室内吊顶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饰结构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室内吊顶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的一种装饰,吊顶具有保温、隔热、隔声、吸声的作用,也是电气、通风空调、通信和防火、报警管线设备等工程的隐蔽层。

但是现有的吊顶板存在以下使用局限性:由于吊顶板一般通过螺钉固定在龙骨架上,吊顶板在长时间使用之后,当墙体受潮后,屋顶顶部容易掉落尘埃至吊顶板上,吊顶板容易损坏需要进行维修、清理,通过螺栓固定,从外部拆装吊顶板比较困难,进而大大增加了人员的工作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室内吊顶安装结构,其优点是:该结构方便拆装吊顶板,以便人员定期对吊顶板进行清理,以更好的满足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室内吊顶安装结构,室内吊顶安装结构,包括龙骨架、均布设置在龙骨架上的若干吊杆以及吊顶板,还包括均布设置在龙骨架底壁若干相对的支座、两相对设置在吊顶板顶壁且与其宽度方向同向的第一抵块和第二抵块、与第一抵块轴向同向的转动杆以及两相对设置在转动杆一端的插块,两所述支座的相对侧壁分别设有供第一抵块和第二抵块插入的第一抵槽和第二抵槽,所述转动杆的中部与第一抵槽的顶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抵块的顶壁设有两相对的插槽,所述第一抵块的侧壁插接连接有驱动转动杆远离插块一端升降的驱动组件,所述第二抵槽内设有弹性抵紧件与第二抵块的侧壁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第二抵块插入第二抵槽内,再将第一抵块插入第一抵槽内,此时将第一抵块与驱动组件插接连接,利用驱动组件驱动转动杆的一端升降,由于转动杆与空腔内顶壁转动连接,进而可将插块固定在插槽内,从而可将第一抵块固定在第一抵槽内;然后利用弹性抵紧件与第二抵块贴合,进而可将第二抵块均抵紧在第二抵槽内,加强了对吊顶板固定的稳定性;拆卸吊顶板时,推动吊顶板,首先利用弹性抵紧件,可将第二抵块向第二抵槽方向滑移;其次利用驱动组件将插块远离插槽,然后将第一抵块远离驱动组件,进而可先将第一抵块从第二抵块内取出,再将第二抵块从第二抵槽内取出,最终实现了吊顶板的拆卸;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安装结构,方便拆装,便于人员定期清理吊顶板,以满足人员的使用需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龙骨架底壁且位于两支座之间并与其轴向反向的连接座、与连接座轴向同向的水平齿条、设置在第一抵槽内壁且沿其高度方向滑移的竖直齿条以及设置在第一抵块端壁上的定位块,所述连接座的侧壁沿其轴向设有供水平齿条滑移的长槽,所述长槽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抵槽和第二抵槽相连通,所述水平齿条的侧壁设有供定位块插入的定位槽,所述水平齿条上设有驱动竖直齿条升降的调节组件,所述竖直齿条的顶端设有连接组件与转动杆远离插块的一端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定位块插入定位槽内,进而可带动水平齿条与第一抵块同步移动;由于竖直齿条上设置有连接组件与转动杆相连,进而在水平齿条长槽内滑移过程中,通过调节组件带动竖直齿条升降,进而带动转动杆转动,利用杠杆原理,从而插块靠近或者远离插槽,最终实现了对第一抵块的固定;该驱动方式,操作简单,定位块与定位槽的插接配合,实现了随着第一抵块的移动,进而可将插块插入插槽内,方便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设置在长槽槽壁且与水平齿条啮合的第一齿轮、设置在第一齿轮顶壁轴心处的竖轴、设置在竖轴上的锥齿轮组、与锥齿轮组连接的横轴以及与横轴相连的第二齿轮,所述竖轴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与长槽的槽壁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竖直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中心轴线所在直线相互垂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推动吊顶板,使得第一抵块向第二抵槽方向移动,带动水平齿条滑移,进而第一齿轮转动,利用竖轴带动锥齿轮组转动,再通过横轴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的运动轨迹所在直线相互垂直,进而带动竖直齿条上移,此时转动杆的一端下移,转动杆的另一端上移,从而可将插块移出插槽内,最终可将第一抵块从第一抵槽内取出,实现了吊顶板的拆卸;当需要将第一抵块固定在第一抵槽内时,反之,同理;通过改变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的转动轨迹,实现了竖直齿条的稳定升降,从而可对第一抵块的固定,方便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两相对铰接设置在竖直齿条侧壁上的支块以及两相对设置在转动杆远离插块一端的滑块,两所述支块的相对侧壁沿第二抵块的轴向设有供滑块滑移的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转动杆的运动轨迹为圆形,支块与竖直齿条铰接,实现了转动杆在转动过程中,转动杆与竖直齿条的顶端发生角度变化;滑槽和滑块的配合,实现了转动杆与竖直齿条发生角度变化时,滑块在滑槽内滑移,进而转动杆可稳定的转动,从而可将插块稳定插入插槽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设有两相对的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两所述插块分别固定在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的底端,所述第一竖杆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竖杆的长度尺寸。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在转动过程中,会围绕转动点做圆周运动,第二竖杆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竖杆的长度尺寸,便于将两个插块完全插入插槽内,提高了对第一抵块的固定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抵槽内位于竖直齿条的两侧相对设有呈冂型的导向块,两所述导向块的相对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有供竖直齿条滑移的导向空间。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导向块和导向空间的配合,对竖直齿条的移动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进而提高了竖直齿条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抵紧件包括设置在第一抵槽内且与其轴向同向的抵板以及等间距排列在抵板上的抵紧弹簧,所述抵紧弹簧远离抵板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抵槽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首先将第二抵块插入第二抵槽内,此时抵紧弹簧回缩,可将第一抵块插入第一抵槽内,然后利用抵紧弹簧的弹性力,可将第一抵块和第二抵块稳定固定在第一抵槽和第二抵槽内,加强了对吊顶板的固定的稳定性;当需要拆下吊顶板时,推动吊顶板,使得第二抵块向第二抵槽内移动,进而抵紧弹簧回缩,此时可将第一抵块从第一抵槽内移出,最终实现了吊顶板的拆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块与定位槽相接触的侧壁均设有吸铁石,两所述吸铁石吸和。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吸铁石的设置,加强了定位块位于定位槽内的稳定性,进而使得水平齿条可随着第一抵块的移动稳定的滑移。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拆卸吊顶板时,推动吊顶板,首先利用弹性抵紧件,可将第二抵块向第二抵槽方向滑移;其次利用驱动组件将插块远离插槽,然后将第一抵块远离驱动组件,进而可先将第一抵块从第二抵块内取出,再将第二抵块从第二抵槽内取出,最终实现了吊顶板的拆卸,便于人员定期清理吊顶板,以满足人员的使用需求;

2、将第一抵块向第二抵槽方向移动,带动水平齿条滑移,进而第一齿轮转动,带动锥齿轮组转动,进而第二齿轮的转动轨迹与第一齿轮的转动轨迹所在直线反向,进而竖直齿条上移,此时转动杆的一端下移,转动杆的另一端上移,从而可将插块移出插槽内,最终可将第一抵块从第一抵槽内取出,实现了吊顶板的拆卸;

3、转动杆在转动过程中,会围绕转动点做圆周运动,第二竖杆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竖杆的长度尺寸,便于将两个插块完全插入插槽内,提高了对第一抵块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支座与第二抵块之间位置关系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图3中b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用于体现支座与第一抵块、第二抵块之间位置关系的侧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用于体现图5中c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用于体现图5中d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用于体现图8中e部分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龙骨架;2、吊杆;3、吊顶板;4、支座;5、第一抵块;6、第二抵块;7、转动杆;8、插块;9、驱动组件;91、连接座;92、水平齿条;93、竖直齿条;94、定位块;95、调节组件;951、第一齿轮;952、第二齿轮;953、锥齿轮组;954、竖轴;955、横轴;96、连接组件;961、支块;962、滑块;963、滑槽;10、弹性抵紧件;101、抵板;102、抵紧弹簧;11、第一抵槽;12、第二抵槽;13、插槽;14、长槽;15、第一竖杆;16、第二竖杆;17、导向块;18、导向空间;19、吸铁石;20、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室内吊顶安装结构,参照图1,包括龙骨架1以及均布设置在龙骨架1上的若干吊杆2,龙骨架1由若干横向和纵向的轻钢围合形成,龙骨架1上均布设有若干呈矩形的安装空间,龙骨架1位于安装空间内安装有吊顶板3,吊顶板3呈矩形设置,若干吊顶板3的底壁位于同一水平面。

参照图2和图3,龙骨架1的底壁均布设有若干两相对的支座4,吊顶板3的顶壁设有两相对的第一抵块5和第二抵块6,第一抵块5和第二抵块6的轴向与支座4的轴向同向,两个支座4的相对侧壁分别设有供第一抵块5和第二抵块6插入的第一抵槽11和第二抵槽12,第一抵槽11与其槽口相邻的槽顶壁转动连接有与其轴向同向的转动杆7,转动杆7的一端设有两个相对的插块8(图4),第一抵块5的顶壁设有两个相对的插槽13(图4),第一抵块5的端壁插接有驱动转动杆7远离插块8一端升降的驱动组件9,第二抵槽12内设有弹性抵紧件10与第二抵块6的侧壁贴合;

安装时,首先将第二抵块6插入第二抵槽12内,再将第一抵块5插入第一抵槽11内,此时第一抵块5与驱动组件9插接连接,利用驱动组件9驱动转动杆7的一端升降,由于转动杆7与空腔内顶壁转动连接,进而可将插块8(图4)固定在插槽13(图4)内,从而可将第一抵块5固定在第一抵槽11内;然后利用弹性抵紧件10与第二抵块6贴合,进而可将第二抵块6均抵紧在第二抵槽12内,加强了对吊顶板3固定的稳定性;拆装时,推动吊顶板3,首先利用弹性抵紧件10,可将第二抵块6向第二抵槽12方向滑移;其次利用驱动组件9将插块8(图4)远离插槽13(图4),然后将第一抵块5远离驱动组件9,进而可先将第一抵块5从第二抵块6内取出,再将第二抵块6从第二抵槽12内取出,最终实现了吊顶板3的拆卸;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安装结构,方便拆装,便于人员定期清理、维护吊顶板3,以满足人员的使用需求。

参照图3和图4,转动杆7的一端底端设有两个相对的第一竖杆15和第二竖杆16,两个插块8分别固定正在第一竖杆15和第二竖杆16的底端,第一竖杆15的长度尺寸大于第二竖杆16的长度尺寸,插块8与插槽13相接触的侧壁均设为弧形面(图中未示出);由于转动杆7在转动过程中,会围绕转动点做圆周运动,第二竖杆16的长度尺寸小于第一竖杆15的长度尺寸,便于将两个插块8完全插入插槽13内,提高了对第一抵块5的固定效果。

参照图5和图6,弹性抵紧件10包括设置在第二抵槽12内且与其轴向同向的抵板101以及等间距排列在抵板101上的抵紧弹簧102,抵紧弹簧102远离抵板101的一端固定在第二抵槽12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壁上;安装时,首先将第二抵块6插入第二抵槽12内,此时抵紧弹簧102回缩,此时可将第一抵块5插入第一抵槽11内,然后利用抵紧弹簧102的弹性力,可将第一抵块5和第二抵块6稳定固定在第一抵槽11和第二抵槽12内,加强了对吊顶板3的固定的稳定性;当需要拆下吊顶板3时,推动吊顶板3,使得第二抵块6向第二抵槽12内移动,进而抵紧弹簧102回缩,此时可将第一抵块5从第一抵槽11内移出,第二抵槽12与其槽口相对的槽底壁可设为圆弧倒角,便于将第二抵块6从第二抵槽12内取出,最终实现了吊顶板3的拆装。

参照图5和图7,驱动组件9包括设置在龙骨架1(图2)底壁且位于两支座4之间并与其轴向反向的连接座91、与连接座91轴向同向的水平齿条92、设置在第一抵槽11内壁且沿其高度方向滑移的竖直齿条93以及设置在第一抵块5端壁上的定位块94(图8),连接座91的侧壁沿其轴向设有供水平齿条92滑移的长槽14,长槽1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抵槽11和第二抵槽12相连通,水平齿条92的侧壁设有供定位块94(图8)插入的定位槽20(图8),定位槽20(图8)为通槽,水平齿条92上设有驱动竖直齿条93升降的调节组件95,竖直齿条93的顶端设有连接组件96(图8)与转动杆7(图8)远离插块8(图4)的一端连接;

安装时,将第一抵块5插入第一抵槽11内后,进而可将定位块94(图8)插入定位槽20(图8)内,进而第一抵块5的移动可带动水平齿条92与其同步移动;由于竖直齿条93上设置有连接组件96(图8)与转动杆7(图8)相连,进而在水平齿条92长槽14内滑移过程中,通过调节组件95带动竖直齿条93升降,进而带动转动杆7(图8)转动,利用杠杆原理,从而插块8(图4)靠近或者远离插槽13(图4),最终实现了对第一抵块5的固定;该驱动方式,操作简单,定位块94(图8)与定位槽20(图8)的插接配合,实现了随着第一抵块5的移动,进而可将插块8(图4)插入插槽13(图4)内,方便拆装。

参照图8,定位槽20与定位块94相接触的侧壁均设有吸铁石19,将定位块94插入定位槽20内后,两个吸铁石19吸和,使得水平齿条92可随着第一抵块5的移动稳定的滑移。

参照图7和图8,调节组件95包括转动设置在长槽14槽壁且与水平齿条92啮合的第一齿轮951、设置在第一齿轮951顶壁轴心处的竖轴954、设置在竖轴954上的锥齿轮组953、与锥齿轮组953连接的横轴955以及与横轴955相连的第二齿轮952,竖轴954远离第一齿轮951的一端与长槽14的槽壁转动连接,第二齿轮952与竖直齿条93啮合,第一齿轮951和第二齿轮952的中心轴线所在直线相互垂直;

拆卸吊顶板3(图5)时,推动吊顶板3(图5),使得第二抵块5向第二抵槽12(图5)方向移动,带动水平齿条92滑移,进而第一齿轮951转动,利用竖轴954带动锥齿轮组953转动,再通过横轴955带动第二齿轮952转动,第一齿轮951和第二齿轮952的运动轨迹所在直线相互垂直,进而带动竖直齿条93上移,此时转动杆7的一端下移,转动杆7的另一端上移,从而可将插块8(图4)移出插槽13(图4)内,最终可将第一抵块5从第一抵槽11(图5)内取出;当需要将第一抵块5固定在第一抵槽11(图5)内时,反之,同理;该调节方式,通过设置锥齿轮组953,改变第二齿轮952与第一齿轮951的转动轨迹,实现了竖直齿条93的稳定升降。

参照图8,第一抵槽11内位于竖直齿条93的两侧相对设有呈冂型的导向块17,两个导向块17的相对侧壁之间围合形成有供竖直齿条93滑移的导向空间18;导向块17和导向空间18的配合,对竖直齿条93的移动起到限位和导向的作用,进而提高了竖直齿条93升降过程的稳定性。

参照图8和图9,连接组件96包括两相对铰接设置在竖直齿条93顶端侧壁上的支块961以及两相对设置在转动杆7远离插块8一端的滑块962,两个支块961的相对侧壁沿第二抵块6的轴向设有供滑块962滑移的滑槽963;由于支块961与竖直齿条93铰接,实现了转动杆7在转动过程中,转动杆7与竖直齿条93的顶端发生角度变化;由于转动杆7的运动轨迹为圆弧形,滑槽963和滑块962的配合,实现了转动杆7与竖直齿条93发生角度变化时,滑块962在滑槽963内滑移,进而转动杆7可稳定的转动,从而可将插块8(图4)稳定插入插槽13(图4)内。

工作过程:拆装吊顶板3时,首先移动吊顶板3,使得第二抵块6向第二抵槽12方向移动,此时抵紧弹簧102回缩;此时第一抵块5与第二抵块6同步移动,进而带动水平齿条92滑移,第一齿轮951转动,利用锥齿轮组953和第二齿轮952,使得竖直齿条93下移;在竖直齿条93下移过程中,转动杆7与竖直齿条93之间发生角度变化,同时滑块962在滑槽963内滑移,从而转动杆7转动,可将插块8移出插槽13;最后将吊顶板3的一端远离连接座91,此时可将定位块94从定位槽20内取出,从而可将第一抵块5和第二抵块6分别从第一抵槽11、第二抵槽12内取出。

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