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外墙保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现有网架板的缺点:1、穿过保温板腹丝数量过多会产生冷桥现象,为达到节能标准,造成修正系数加大,保温板加厚,保温板成本增加;2、现有网架板生产过程中,内外侧双层网片,人工穿插斜腹丝数量过多,内外网片均需要与斜腹丝通过高强电流点焊,造成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条件高,生产效率低下,人工成本增加;3、由于现有网架板内钢筋较密集,墙体需要流动性大的自密实混凝土浇筑,对自密实混凝土的配比要求很严格,有些地区很难达到标准,易造成墙体开裂等质量问题,而且自密实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价钱较高,造成建筑混凝土成本增加。
现有技术现浇式钢筋焊接网架复合混凝土剪力墙的构造和施工方法(专利申请号201310144162.8)中是将保温和两侧钢丝网片通过大量的斜插腹丝通过焊接组成的网架板,然后将网架板与剪力墙钢筋连接组成的复合剪力墙。虽然该结构在保温一体化技术中整体较好,但由于保温板穿过了大量腹丝,造成冷桥点增多,要想达到同等保温效果,就需要增加保温板的厚度,而在北方寒冷和严寒地区保温板厚度更大,且大量的斜插腹丝造成生产工艺复杂,生产人工成本增加,产品成本过高等限制了其推广应用。同时,原有专利技术中,混凝土与保温材料之间无粘结层,易造成保温材料在混凝土中产生变形,空鼓等质量问题,影响墙体的保温性能。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申请人在原有钢筋焊接网架板技术的基础上,改进研发一种u型排架网架板,通过u型排架与构造层中钢丝网片的连接来连接构造层,这样,构造层、保温层和结构层组成了的一种新型复合保温墙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包括构造层、保温层、结构层和u型排架,所述保温层设置在所述构造层和所述结构层之间,所述构造层和所述结构层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构造层内置有钢丝网片,所述钢丝网片和所述保温层之间设置有垫块,所述u型排架穿过所述保温层,所述u型排架一端与所述钢丝网片连接,所述u型排架另一端与所述结构层内钢筋连接,所述u型排架与所述结构层之间填充有混凝土,所述保温层至少一侧喷涂有粘结层。
优选地,所述u型排架包括u形丝、纵丝和顶丝,所述u形丝穿过所述保温层与所述钢丝网片连接;所述纵丝抵接所述保温层;所述顶丝与所述结构层内钢筋连接;所述纵丝与所述u形丝连接,所述顶丝与所述u形丝连接。
优选地,所述u型排架包括至少2根所述纵丝。
优选地,所述u形丝、所述纵丝和所述顶丝采用钢丝。
优选地,所述u形丝表面做防腐处理,或者所述u形丝采用不锈钢丝,或者所述u形丝采用塑料材质。
优选地,所述u形丝与所述结构层内钢筋的连接端为三角形、半弧形或矩形。
优选地,所述保温层设置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如下:1、取消网架板内侧网片和腹丝,采用u型排架形式,u型排架穿过保温层与钢丝网片连接,u型排架连接构造层、保温层和结构层,减小腹丝带来的冷桥现象,减小保温板厚度;2、取消网架板内侧网片和腹丝,采用u型排架形式,构造层和结构层中只有外侧网片和u型排架,结构简单,降低产品材料成本,同时可使用细石混凝土代替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减小混凝土成本;3、保温层两侧喷涂的界面砂浆,构成粘结层,连接保温层与两侧现浇混凝土,使其连接牢固成为整体,避免发生保温层在混凝土中变形和空鼓等现象。
应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除非明确指出,否则附图不应视为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组件或步骤。在附图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的u型排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的u型排架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的u型排架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的网架板的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的网架板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的网架板的具体实施方式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1-构造层;2-保温层;3-结构层;4-钢丝网片;5-垫块;6-u型排架;7-凹槽;10-u形丝;11-顶丝;12-纵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为明显,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实施例,应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这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的限制。基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说明书和附图中,将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大体上相同的元素和功能,且将省略对这些元素和功能的重复性说明。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可以省略对于本领域所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包括构造层1、保温层2、结构层3和u型排架6,所述保温层2设置在所述构造层1和所述结构层3之间,所述构造层1和所述结构层3内填充有混凝土,所述构造层1内置有钢丝网片4,所述钢丝网片4和所述保温层2之间设置有垫块5,所述垫块5可保证钢丝网片4与所述保温层2的间距,所述u型排架6穿过所述保温层2,所述u型排架6一端与所述钢丝网片4连接,所述u型排架6另一端与所述结构层3内钢筋连接,所述u型排架6与所述结构层3之间填充有混凝土,所述保温层2一侧或两侧喷涂有界面砂浆(或其他改性的粘结材料)构成的粘结层(图中未示出),连接保温层2与两侧现浇混凝土,使其连接牢固成为整体,避免发生保温层2在混凝土中变形和空鼓等现象。其中,所述钢丝网片4、所述保温层2、所述u型排架6和所述垫块5构成网架板(如图5-7所示)。
本实用新型中,构造层1、保温层2与结构层3同时浇筑混凝土,其中构造层1和结构层3由现浇混凝土形成,这样,构造层1、保温层2与结构层3形成的一种u型排架式钢筋混凝土保温一体化结构墙体。
如图2-4所示,所述u型排架6包括u形丝10、纵丝12和顶丝11,所述u形丝10穿过所述保温层2与所述钢丝网片4连接;所述纵丝12抵接所述保温层2,所述纵丝12可固定保温层2,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导致保温层2位移;所述顶丝11与所述结构层3的钢筋连接;所述纵丝12与所述u形丝10连接,所述顶丝11与u形丝10连接。所述顶丝11便于与所述结构层3内钢筋绑扎。
所述u型排架6包括至少2根所述纵丝12。
所述u形丝10、所述纵丝12和所述顶丝11采用钢丝。
所述u形丝10表面做防腐处理或使用不锈钢丝。进一步的,所述u形丝还可以采用塑料材质。
如图2-4所示,所述u形丝10与所述结构层3内钢筋连接端为三角形、半弧形(图6)或矩形。
如图7所示,所述保温层设置有凹槽7,所述凹槽7能够增大与所述结构层3混凝土连接的粘结力,也可由其他形式实现该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保温墙体的生产和施工工艺步骤如下:1、将钢丝加工成u型排架,保温层两侧喷涂粘结层;2、将u型排架、保温板、钢丝网片和垫块连接固定组成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板;3、绑扎结构层钢筋并将u型排架式钢丝网架板与主体结构钢筋连接,即将网架板内侧u型排架与结构层钢筋连接;4、放置水泥垫块,将水泥垫块放于钢丝网片上固定,保证钢丝网片与外侧模板的间距;5、支设模板,按照模板位置支设内、外侧模板;6、浇筑混凝土,连续浇筑保温板内、外侧混凝土,控制内外高差,振捣成型;7、拆模和养护,混凝土达到规范要求时拆除模板,同时按照标准进行养护。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减少现有技术中斜腹筋穿过保温板带来的冷桥现象,减小修正系数,减小保温板厚度;2、本实用新型人工点焊工作量减小,也可采用自动化生产,简化生产工艺,减轻生产人工成本;3、本实用新型由于减少腹丝数量和取消内侧网片,采用u型排架形式,墙体内立体钢筋减少,可使用粒径稍大的细石混凝土代替自密实混凝土,施工质量易于控制,减小混凝土成本;4、本实用新型中保温层两侧喷涂的界面砂浆,构成粘结层,连接保温层与两侧现浇混凝土,使其连接牢固成为整体,避免发生保温板在混凝土中变形和空鼓等现象。
具体而言,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对所述具体部件进行选择性设置,只要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方法的原理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意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如本文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和“该”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