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梁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82813发布日期:2020-09-11 21:45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梁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浇筑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梁模板。



背景技术:

混凝土梁模板是一种用于承载混凝土横梁,并控制混凝土成型的预定尺寸,形状,位置的临时性支护结构。

如图5所示,现有的混凝土梁模板包括放置在地面的垫木1,放置在垫木1上的若干个用于支撑横梁的琵琶撑5,这些琵琶撑5的上方共同放置有一容纳混凝土的模具盒2,施工时可以向模具盒2内灌注混凝土。

根据施工规范,对于一些长度超过四米的横梁,在施工时要对横梁进行起拱设计,这就要求每根琵琶撑5的长度都有所不同,然而现有的琵琶撑5长度固定,工作人员在安装琵琶撑5时需要额外对琵琶撑5下方垫设楔板7,用来调整琵琶撑5的高度,有些施工环境下,需要在琵琶撑5下方垫设有若干楔板7,从而给施工造成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梁模板,其优点是可以调整琵琶撑的高度,使其适配不同的梁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梁模板,包括放置在地面的垫木,所述垫木上方竖直设置有若干对模具盒支撑的琵琶撑,其特征是:

所述琵琶撑包括竖直设置在垫木上方的伸长组件,伸长组件与垫木之间设置有可以微调高度的升降底座,伸长组件的上方设置有用于承托模具盒的承托梁;

所述伸长组件包括若干个同轴设置的支撑管,支撑管的一端同轴固接有一插入相邻支撑管端口的限位柱,限位柱的直径等于支撑管内壁的直径。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对琵琶撑进行组装时,可将支撑管设有限位柱的一端插入进相邻的支撑管内,通过相邻的支撑管相互插设,从而延长了支撑管整体的高度,便于工作人员根据施工现场来具体调整伸长组件的整体高度。而且通过伸长组件的相互插设,提高了工作人员对伸长组件的组装效率。当伸长组件不使用时,也便于对伸长组件进行收纳,节省空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所述两个支撑管之间设置有一同时套设两个支撑管连接端部的套筒,所述支撑管的外周面固接有一支撑套筒,使套筒位于两个支撑管连接处的承托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为了增加相邻两个支撑管相互固定的稳定性,将套管同时套设在支撑管的连接处,从而限制了两个支撑管端部的错位,使得相邻两个支撑管连接更加稳固,承托环的设置对套筒起到了支撑的作用,从而保障了套筒的固定位置,而且套筒与支撑管滑移连接,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底座包括水平放置在垫木上方的固定板,竖直固接在固定板上表面的若干个螺杆,螺杆至少设置有三个,所述螺杆上套设有一与螺杆滑移连接的升降板,每个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一承托升降板的承托螺母,所述伸长组件搭放在升降板的上表面。

根据施工规范的要求,通过支撑管的相互插接延伸,并不能够将模具盒与地面的高度完全填补,而剩余的空间需要通过升降底座来完成微调支撑。通过调整承托螺母与螺杆之间的螺纹连接,从而使得承托螺母在螺杆上滑动,进而调整升降板距离地面的高度,从而使得升降板支撑着伸长组件填补了剩余的连接空隙。通过螺纹旋拧的方式也提高了工作人员操作的便捷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杆设置有四个,并且分布在固定板的四个角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四根螺杆分布在固定板的四周,使得螺杆对升降板的支撑更加均匀,并且四根螺杆的设置,可以对升降板的重量进行分担,减小了单个螺杆所承受的重量,进而提高了升降底座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托螺母和升降板之间设置有一增大与升降板接触面积的防滑垫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防滑垫片的设置增大了承托螺母与升降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升降板受力更加均匀,减少了升降板因局部压力过大而造成损坏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每跟所述螺杆上的承托螺母至少设置有两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承托螺母相互抵靠,增加了相邻两个承托螺母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承托螺母在受到压力过大时,不易与螺杆之间发生相对转动,从而造成对升降板支撑不稳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板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水平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在调节升降板高度时,通过观察水平仪来直观的判断升降板是否处于水平,从而提高了升降底座使用的便捷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使得混凝土梁模板可以适用在横梁位于多种高度的情况。通过伸长组件的设置,使得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调整混凝土梁模板的数量进而调整琵琶撑的整体高度,并使用升降底座进行微调,进而使得琵琶撑可以对多种高度进行支撑,从而提高了施工时的便捷性;

二、提高了混凝土梁模板安装时的便捷性。伸长组件之间为可拆卸设置,工作人员安装时可以将支撑管相互套设,结构简单,安装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梁模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伸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体现升降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体现支撑管与承托梁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体现背景技术中梁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垫木;2、模具盒;3、承托梁;31、限位孔;4、加强板;5、琵琶撑;51、伸长组件;511、支撑管;512、限位柱;513、承托环;514、套筒;52、升降底座;521、固定板;522、螺杆;523、承托螺母;524、升降板;525、防滑垫片;526、水平仪;6、法兰管;7、楔板;8、辅助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混凝土梁模板,如图1所示,包括放置在地面上的垫木1,设置在垫木1上方的模具盒2,模具盒2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个对模具盒2进行承托的承托梁3,承托梁3沿模具盒2的长度方向均匀布设,每个承托梁3的两端各设置有一加强板4,加强板4的两端分别与承托梁3的端部和模具盒2的侧壁固定连接,从而提高了模具盒2支撑的稳定性。每个承托梁3和垫木1之间都设置有一琵琶撑5,琵琶撑5包括伸长组件51,以及对伸长组件51剩余空间进行填补的升降底座52。

如图2所示,伸长组件51包括若干个同轴设置的支撑管511,支撑管511的一端同轴设置有一限位柱512,限位柱512的直径等于支撑管511内壁的直径,限位柱512的一端插入进支撑管511内并焊接在支撑管511的端口处,当相邻两个支撑管511相互对接时,支撑管511设有限位柱512的端部插入进相邻支撑管511的端口内,从而延长了伸长组件51的整体长度,从而填补了垫木1与承托梁3之间大部分的距离。为了使相邻两个支撑管511连接更加稳固,每个支撑管511的外周面同轴固接有一承托环513,并且每个支撑管511上还套设有一套筒514,套筒514内周面的直径等于支撑管511外周面的直径,套筒514的一端抵触在承托环513的上表面,并使承托环513同时将两个支撑管511的连接端部套设,从而提高了相邻两个支撑管5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保障了支撑管511之间的支撑强度。而且工作人员只需要通过插接的方式即可实现伸长组件51的组装,方便快捷。当支撑管511相互插接后,伸长组件51的末端与垫木1之间的距离无法满足支撑管511的安装,此时升降底座52起到了重要作用。

如图3所示,升降底座52包括一个水平放置在垫木1上表面的固定板521,固定板521上表面的四个端角处各竖直固接有一螺杆522,每根螺杆522上都螺纹连接有两个承托螺母523,底板的上方还设置有一同时套设在四根螺杆522上的升降板524,升降板524位于承托螺母523的上方并且与螺杆522滑移连接。升降板524和承托螺母523之间还设置有一套设在螺杆522上的防滑垫片525。升降板524的上表面固接有一水平仪526。工作人员通过承托螺母523与螺杆522的螺纹连接,从而调整承托螺母523在螺杆522上的滑移位置,进而调整升降板524的高度,并通过水平仪526的显示,使升降板524处于水平状态,以保障对伸长组件51支撑的稳定性。加设的承托螺母523对同个螺杆522上的两个承托螺母523起到了限位作用,通过相邻两个承托螺母523之前的摩擦力,限制了承托螺母523在螺杆522的自由转动,保障了对升降板524支撑的稳定性。

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个承托梁3的下表面开设有一容纳限位柱512的限位孔31,工作人员将伸长组件51顶部支撑管511的限位柱512插入进承托梁3的限位孔31内,从而将伸长组件51与承托梁3相互连接,使得承托梁3不易与伸长组件51端部脱离。而且承托梁3的两端各设置有一辅助支撑板8,辅助支撑板8的一端与承托梁3的端部螺栓固定,辅助支撑板8的另一端与伸长组件51中部的支撑管511螺栓固定,从而使得伸长组件51对模具盒2的支撑更加稳固。上述升降板524的上表面固接有一法兰管6,法兰管6的轴向与升降板524相互垂直,工作人员可将伸长组件51的底部插入进法兰管6内,从而使得升降底座52对伸长组件51的支撑更加稳定。

工作过程:工作人员首先将承托梁3与模具盒2相互固定,然后通过支撑管511的相互组装,将模具盒调整到指定高度,伸长组件51的底部与垫木1之间的空隙无法满足对支撑管511进行安设,可将伸长组件51的底部插入进升降板524的法兰管6内,再通过承托螺母523的旋拧,使得模具盒2支设在指定高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