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56741发布日期:2020-07-29 03:14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搅拌装置是把水泥、砂石骨料和水混合并拌制成混凝土混合料的机械;主要由拌筒、加料和卸料机构、供水系统、原动机、传动机构、机架和支承装置等组成;按工作性质分间歇式(分批式)和连续式;按搅拌原理分自落式和强制式;按安装方式分固定式和移动式;按出料方式分倾翻式和非倾翻式;按拌筒结构形式分梨式、鼓筒式、双锥、圆盘立轴式和圆槽卧轴式。

在混凝土搅拌的过程中,拌筒内的搅拌棒由于只是一端与传动系统固定连接,另一端悬空,在搅拌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承受较大的混凝土的阻力,导致搅拌棒较容易受损;此外,现有的混凝土搅拌装置中的搅拌棒只能沿着单一的方向进行旋转,对于连续性混凝土搅拌装置来说,容易出现混凝土搅拌不均匀现象,使混凝土搅拌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结构灵巧,搅拌效率高且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外壳,外壳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搅拌棒,第一搅拌棒的中轴线竖直设置;第一搅拌棒的下端与隔板转动连接,第一搅拌棒的下端为球形,隔板上端面对应于第一搅拌棒的位置处开设有球形凹槽;第一搅拌棒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分叉;外壳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搅拌支柱,搅拌支柱与第一分叉交叉分布;隔板横向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内壁之间,隔板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外壳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搅拌棒,第二搅拌棒的中轴线水平设置;第二搅拌棒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分叉;第二搅拌棒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第二齿轮固定设置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同时与第三齿轮相啮合,第三齿轮固定设置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第四齿轮与第五齿轮相啮合;第五齿轮固定设置在第一搅拌棒的上端;第二齿轮与第五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大于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的传动比。

进一步的,外壳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电机护罩,电动机固定在电机护罩内部的底面上。

进一步的,外壳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齿轮护罩,第四齿轮和第五齿轮位于齿轮护罩内。

进一步的,电机护罩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外接电源接口和控制开关,电动机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外接电源接口与控制开关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分叉和第二分叉均为圆柱状。

进一步的,第一分叉的半径大于第二分叉的半径。

进一步的,外壳的底端贯通连接有下料筒,下料筒上设置有开关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第一搅拌棒的中轴线竖直设置,第二搅拌棒的中轴线水平设置,通过对混凝土进行多角度的搅拌,使混凝土的搅拌更加均匀,效率更高。

2、第一搅拌棒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分叉;外壳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搅拌支柱,搅拌支柱与第一分叉交叉分布;搅拌支柱与第一分叉共同参与搅拌,可以增加混凝土与搅拌支柱以及第一分叉之间的面积,节省了搅拌的时间,提高搅拌效率。

3、第一搅拌棒的下端与隔板转动连接,第一搅拌棒的下端为球形,隔板上端面对应于第一搅拌棒的位置处开设有球形凹槽,通过设置隔板对第一搅拌棒的下端进行支撑,增加第一搅拌棒的使用寿命。

4、第二齿轮与第五齿轮之间的传动比大于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的传动比,使第二搅拌棒的旋转速度大于第一搅拌棒的旋转速度,进行更加快速的二次搅拌,使混凝土更加均匀。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壳;2、第一搅拌棒;3、搅拌支柱;4、第一分叉;5、隔板;6、通孔;7、第二搅拌棒;8、第二分叉;9、外接电源接口;10、下料筒;11、开关阀;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电动机;15、第三齿轮;16、传动轴;17、第四齿轮;18、第五齿轮;19、齿轮护罩;20、电机护罩;21、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混凝土搅拌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有第一搅拌棒2,第一搅拌棒2的中轴线竖直设置;第一搅拌棒2的下端与隔板5转动连接;第一搅拌棒2的下端为球形,隔板5上端面对应于第一搅拌棒2的位置处开设有球形凹槽;第一搅拌棒2的侧面均匀分布有多个第一分叉4;外壳1的内壁上固定设置有多个搅拌支柱3,搅拌支柱3与第一分叉4交叉分布;隔板5横向固定设置在外壳1的内壁之间,隔板5将外壳1的内部分成两个部分;隔板5上开设有多个通孔6,通孔6的横截面为漏斗状;外壳1的内壁上转动连接有第二搅拌棒7,第一搅拌棒2、第二搅拌棒7以及隔板5均采用碳钢结构制成;第二搅拌棒7的中轴线水平设置;第二搅拌棒7位于隔板5的下方;第二搅拌棒7上均匀设置有多个第二分叉8;外壳1的内部底面为倾斜面,便于混凝土利用重力自行出料;第二搅拌棒7穿过外壳1的右侧壁,第二搅拌棒7的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相啮合,第二齿轮13固定设置在电动机14的输出轴上;第二齿轮13同时与第三齿轮15相啮合,第一齿轮12、第二齿轮13以及第三齿轮15均为斜齿轮;第三齿轮15固定设置在传动轴16上,传动轴16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有第四齿轮17,第四齿轮17与第五齿轮18相啮合;第五齿轮18固定设置在第一搅拌棒2的上端,第二齿轮13与第五齿轮18之间的传动比大于第二齿轮13与第一齿轮12之间的传动比;外壳1的顶端开设有进料口。

根据以上实施例,混凝土原料经过进料口进入,连接外接电源接口9,接通电源,启动控制开关21,电动机14开始转动,带动第二齿轮13转动,一方面,第二齿轮13依次将扭矩传递给第三齿轮15第四齿轮17以及第五齿轮18带动第一搅拌棒2转动,另一方面,第二齿轮13带动第一齿轮12转动,从而使第二搅拌棒7发生转动;第一搅拌棒2的中轴线竖直设置,第二搅拌棒7的中轴线水平设置,通过对混凝土进行多角度的搅拌,使混凝土的搅拌更加均匀,效率更高;搅拌支柱3与第一分叉4共同参与搅拌,可以增加混凝土与搅拌支柱3以及第一分叉4之间的接触面积,节省了搅拌的时间,提高搅拌效率;通过设置隔板5对第一搅拌棒2的下端进行支撑,使第一搅拌棒2的支撑更加稳固,增加第一搅拌棒2的使用寿命;第二齿轮13与第五齿轮18之间的传动比大于第二齿轮13与第一齿轮12之间的传动比,使第二搅拌棒7的旋转速度大于第一搅拌棒2的旋转速度,进行更加快速的二次搅拌,使混凝土更加均匀。

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外壳1的侧壁上固定设置有电机护罩20,电动机14固定在电机护罩20内部的底面上,便于安装和保护电动机14。

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外壳1的上端固定设置有齿轮护罩19,第四齿轮17和第五齿轮18位于齿轮护罩19内,防止灰尘进入到第四齿轮17和第五齿轮18之间,影响传动效率。

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电机护罩20的外侧壁固定设置有外接电源接口9和控制开关21,电动机14与控制开关21电性连接,外接电源接口9与控制开关21电性连接,便于控制电动机14。

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第一分叉4和第二分叉8均为圆柱状,防止混凝土累积到第一分叉4和第二分叉8上。

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第一分叉4的半径大于第二分叉8的半径,第二分叉8具备更小的半径,可以对混凝土进行更加细致的搅拌。

根据以上实施例,具体的,请参考图1外壳1的底端贯通连接有下料筒10,下料筒10上设置有开关阀11,便于控制混凝土的下料,开关阀11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在阐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