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52989发布日期:2020-11-19 19:4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为一种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高层、超高层建筑物越来越多,而在高层、超高层建筑物建造的过程中,施工所需的外架随处可见,它一方面满足安全需要,起到临边防护的作用,另-方面满足施工需要,包括支模、外墙保温及涂料施工等,连墙件作为外架的一个抗倾覆要求,-般使用预埋钢管拉结外架的形式,用以限制外架水平面纵横向的倾斜和位移等情况;

现有的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在施工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弊端,现有的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在与外墙固定时,连墙件一般位于剪力墙或砌体墙部位,对于有剪力墙/柱的部位,一般使用抱框或穿墙预埋,而对于有砌体墙的部位,后续墙体砌筑时往往需要留置临时洞口,在后期修补时较为困难,且对修复操作要求极高,比较耗时;现有的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在拆除时容易损坏,导致其不能周转使用,容易产生原材料的浪费;现有的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其与脚手架连接时,自身稳定性一般,从而影响脚手架的稳定性,给实际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以解决现有的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在与外墙固定时,连墙件一般位于剪力墙或砌体墙部位,对于有剪力墙/柱的部位,一般使用抱框或穿墙预埋,而对于有砌体墙的部位,后续墙体砌筑时往往需要留置临时洞口,在后期修补时较为困难,且对修复操作要求极高,比较耗时;现有的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在拆除时容易损坏,导致其不能周转使用,容易产生原材料的浪费;现有的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其与脚手架连接时,自身稳定性一般,从而影响脚手架的稳定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包括由钢板和钢管焊接成型的连墙件以及若干组预埋在外墙内侧的螺帽件,若干组螺帽件预埋在外墙内侧呈上下两排平行排列设置,钢管的一端与钢板的侧壁焊接固定,贯穿钢板的侧壁与螺帽件的内侧之间连接有定位螺丝,钢板两端与钢管的外侧之间均连接有加固件;

加固件由撑杆、顶杆一、顶杆二组成,顶杆一、顶杆二分别焊接在撑杆的外侧靠两端位置,且顶杆一的端部焊接有焊板一,顶杆二的端部焊接有焊板二,撑杆的外侧靠顶杆一和顶杆二之间等距焊接有若干组凹型座,且凹型座的顶部内侧卡接有卡销,凹型座的内侧底端与卡销的底端之间设置有两组平行的弹簧。

进一步的,螺帽件由定位塞和螺帽组成,螺帽套接在定位塞的外部。

进一步的,钢管与钢板呈垂直设置,且钢板的侧壁与钢管的端部焊接处采用满焊固定。

进一步的,凹型座的顶部呈内凹结构设置,卡销的端部卡入到内凹结构的内部,两组弹簧均设置在内凹结构的内部,卡销的端部与弹簧的端部接触。

进一步的,顶杆一通过其顶部的焊板一与钢板的端部焊接,顶杆二通过其顶部的焊板二与钢管外侧焊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帽件,螺帽件可以固定在外墙浇筑模板的内侧,将螺帽套接在定位塞的外侧,在固定连墙件时,只需将定位塞拔出,即可将螺帽预埋在浇筑成型的外墙内侧,之后在钢板与螺帽之间添加定位螺丝固定,即可将钢板与钢管形成的连墙件结构固定在外墙,再利用钢管与脚手架进行连接固定,即可将脚手架与外墙之间进行固定,在施工时较为简单,施工步骤少,工序简单,能够随着外墙浇筑成型同时完成预埋件的预埋,节约施工时间,且施工完成之后,将定位螺丝取出,即可将整个连墙件取下,进而整个连墙件可周转使用,避免材料的浪费;

采用螺帽件预埋在外墙内侧的方式,解决了传统的连墙件与外墙固定需要开洞的麻烦,同时避免了后期补洞的麻烦,有效的避免了外墙受损导致出现渗漏和对外墙美观程度造成影响的问题,同时极大的节约了后期收尾工作量,只需将定位塞拔出时产生的孔洞进行修补,修补工作量小,容易操作,且不会对整个墙体造成影响;

通过在钢板的两端与钢管的外侧之间均连接加固件,加固件设置在钢板的两端与钢管的外侧之间,对钢管进行防护,顶杆一顶部的焊板一与钢板的底部焊接固定,顶杆二顶部的焊板二与钢管的外侧焊接固定,凹型座的内侧填充弹簧,并卡入卡销,卡销的端部顶住钢管的外侧,在钢管连接脚手架受压时,整个加固件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同时卡销顶住弹簧收缩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对整个钢管进行缓冲,提高了整个连墙件的抗压能力,有效的避免了钢管长度过长导致脚手架连接之后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的施工结构装配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的加固件剖面图。

图中:1、螺帽件;2、定位螺丝;3、钢板;4、钢管;5、加固件;6、撑杆;7、顶杆一;8、焊板一;9、顶杆二;10、焊板二;11、凹型座;12、卡销;1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包括由钢板3和钢管4焊接成型的连墙件以及若干组预埋在外墙内侧的螺帽件1,若干组螺帽件1预埋在外墙内侧呈上下两排平行排列设置,钢管4的一端与钢板3的侧壁焊接固定,贯穿钢板3的侧壁与螺帽件1的内侧之间连接有定位螺丝2,钢板3两端与钢管4的外侧之间均连接有加固件5;

加固件5由撑杆6、顶杆一7、顶杆二9组成,顶杆一7、顶杆二9分别焊接在撑杆6的外侧靠两端位置,且顶杆一7的端部焊接有焊板一8,顶杆二9的端部焊接有焊板二10,撑杆6的外侧靠顶杆一7和顶杆二9之间等距焊接有若干组凹型座11,且凹型座11的顶部内侧卡接有卡销12,凹型座11的内侧底端与卡销12的底端之间设置有两组平行的弹簧13,设置加固件5连接在钢管4的外侧,提高钢管4的支撑强度,且能有效减小钢管4的晃动。

螺帽件1由定位塞和螺帽组成,螺帽套接在定位塞的外部。

钢管4与钢板3呈垂直设置,且钢板3的侧壁与钢管4的端部焊接处采用满焊固定。

凹型座11的顶部呈内凹结构设置,卡销12的端部卡入到内凹结构的内部,两组弹簧13均设置在内凹结构的内部,卡销12的端部与弹簧13的端部接触,设置弹簧13对卡销12进行支撑,卡销12下压时弹簧13起到缓冲作用。

顶杆一7通过其顶部的焊板一8与钢板3的端部焊接,顶杆二9通过其顶部的焊板二10与钢管4外侧焊接固定。

一种脚手架连墙件施工结构,在使用时,首先将钢板3与钢管4焊接固定,钢板3与钢管4焊接处采用满焊的方式进行连接固定,形成连墙件结构,将外墙浇筑用模板进行固定,对连墙件的安装位置进行定位,在外墙模板封模前,根据脚架实际需要安装在外墙的位置,确定好连墙件的安装位置,对螺帽件1进行预埋,利用铁钉钉入到定位塞,将定位塞卡入到模板的内侧,将螺帽套接在定位塞的外部,形成螺帽件1结构,螺帽套接在定位塞卡入到模板内侧的部分,在外墙浇筑模板的内侧进行混凝土浇筑,利用混凝土将螺帽件1卡入到模板内侧的部分进行填埋,待混凝土凝固成型之后,对螺帽件1和模板予以拆除,将定位塞从螺帽内侧拔出,螺帽外侧与混凝土结合固定,定位塞拔出之后,螺帽孔露出,对螺帽孔内侧的灰尘和残渣进行清理,安装由钢板3与钢管4焊接组成的连墙件,利用定位螺丝2穿过钢板3,在每组螺帽内均啮合连接一根定位螺丝2,将定位螺丝2与螺帽之间拧紧,完成对连墙件的固定,在钢板3的两端和钢管4的外侧之间焊接加固件5,将顶杆一7顶部的焊板一8与钢板3的底部焊接固定,顶杆二9顶部的焊板二10与钢管4的外侧焊接固定,在撑杆6的外侧焊接若干组凹型座11,在凹型座11的内侧填充弹簧13,并卡入卡销12,卡销12的端部顶住钢管4的外侧,整个连墙件施工结构施工完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螺帽件1,螺帽件1可以固定在外墙浇筑模板的内侧,将螺帽套接在定位塞的外侧,在固定连墙件时,只需将定位塞拔出,即可将螺帽预埋在浇筑成型的外墙内侧,之后在钢板3与螺帽之间添加定位螺丝2固定,即可将钢板3与钢管4形成的连墙件结构固定在外墙,再利用钢管4与脚手架进行连接固定,即可将脚手架与外墙之间进行固定,在施工时较为简单,且施工完成之后,将定位螺丝2取出,即可将整个连墙件取下,进而整个连墙件可周转使用,避免材料的浪费;采用螺帽件1预埋在外墙内侧的方式,解决了传统的连墙件与外墙固定需要开洞的麻烦,同时避免了后期补洞的麻烦,有效的避免了外墙受损导致出现渗漏和对外墙美观程度造成影响的问题,同时极大的节约了后期收尾工作量,只需将定位塞拔出时产生的孔洞进行修补,修补工作量小,容易操作,且不会对整个墙体造成影响;通过在钢板3的两端与钢管4的外侧之间均连接加固件5,加固件5设置在钢板3的两端与钢管4的外侧之间,对钢管4进行防护,顶杆一7顶部的焊板一8与钢板3的底部焊接固定,顶杆二9顶部的焊板二10与钢管4的外侧焊接固定,凹型座11的内侧填充弹簧13,并卡入卡销12,卡销12的端部顶住钢管4的外侧,在钢管4连接脚手架受压时,整个加固件5能够起到较好的支撑和固定作用,同时卡销12顶住弹簧13收缩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对整个钢管4进行缓冲,提高了整个连墙件的抗压能力,有效的避免了钢管4长度过长导致脚手架连接之后不稳定的情况出现。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