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声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68402发布日期:2020-08-25 18:55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声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隔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声罩。



背景技术:

噪声是一种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具有十分不良的影响,因此控制噪声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设备的运行都会产生噪声,比如空调机组、压缩机、汽轮机、厂房等。目前市场上的产品有隔声罩,隔声罩是用来隔绝机器设备向外辐射的噪声,设置隔声罩把噪声较大的装置封闭起来,有效地阻隔噪声的外传,减少噪音对环境的影响,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有效措施。为了观察机器的运行情况和隔声罩的内部情况,通常都需要在隔声罩上设置隔声窗。但是,现有技术的隔声窗的安装,都是先将隔声窗安装在窗洞内,再通过在隔声窗周边与窗洞的壁面之间打胶来进行密封的,这种方式会导致隔声窗与窗洞之间的间隙较大,进而导致声泄漏,降低了隔声效果,并且在噪音大的环境中,会产生振动,容易导致这种密封胶脱落,使隔声罩的密封不良。并且对于现有的隔声窗均为矩形结构,在安装时,转角处容易出现空隙造成“漏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密封性良好、隔音效果强的隔声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声罩,包括隔声罩本体、隔声窗和第一密封圈,所述隔声罩本体上设有与所述隔声窗配合的窗洞,所述窗洞和所述隔声窗均具有转角处,所述窗洞的壁面上设有一圈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圈嵌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一密封圈与所述第一凹槽的槽壁贴合且所述第一密封圈在所述窗洞的转角处为弧形结构,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所述隔声窗安装于所述窗洞内且所述隔声窗的周边嵌在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隔声窗挤压所述第一密封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窗洞和所述隔声窗均为矩形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声罩本体包括顶板、侧板、转角板和底梁,所述顶板、所述侧板和所述转角板均为隔音板,多个所述底梁围成底部框架,所述底梁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所述侧板和所述转角板的底端插接在所述第三凹槽内并围成所述隔声罩本体的侧壁,所述转角板呈弯折状,所述转角板安装在所述底部框架的转角处,所述侧板设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转角板之间,所述转角板的侧部设有第四凹槽,所述侧板的侧部嵌在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顶板设于所述隔音本体的侧壁的上方且与所述隔声罩本体的侧壁连接,所述窗洞设于所述侧板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内均设有贴合其槽壁的密封片。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声罩本体还包括顶梁和压盖条,多个所述顶梁围成顶部框架,所述顶梁上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五凹槽,所述侧板和所述转角板的顶端插接在所述第五凹槽内,所述顶板位于所述顶梁的上方,所述压盖条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与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顶梁、所述顶板贴合并连接。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音板包括外板、内板和侧板,所述外板和所述内板分别连接在所述侧板的两侧并围成内部中空的壳体,所述内板上设有与所述壳体的内部相通的吸音孔,所述壳体的内部设有吸音棉。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音板还包括隔尘套,所述吸音棉封装在所述隔尘套内,所述隔尘套位于所述壳体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隔音板还包括固定网架,所述固定网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隔尘套固定在所述固定网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进风消声器和出风消声器,所述隔声罩本体上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下方,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内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进风消声器安装于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消声器安装于所述出风口。

作为优选方案,还包括隔声门,所述隔声罩本体上设有门洞,所述门洞内设有第三密封圈,所述隔声门安装于所述门洞内。

本实用新型的隔声罩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窗洞设置的第一凹槽内放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凹槽对第一密封圈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可防止第一密封圈脱落,隔声窗安装在窗洞内时挤压第一密封圈,从而使隔声窗与窗洞之间的近乎没有间隙,达到极好的密封效果,并且第一密封圈在窗洞的转角处为弧形结构,使隔声窗的转角安装在第一密封圈时,隔声窗的转角会使第一密封圈的弧形结构被拉扯变形,使隔声窗能紧密嵌合在第一密封圈的第二凹槽内,并且使隔声窗的转角与窗洞的转角紧密嵌合,防止转角处容易出现的空隙,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漏声,保证隔声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侧板和转角板围成隔声罩的侧壁,转角板可防止目前的两块板连接形成转角处容易出现的空隙,保证隔声效果。密封片保证密封和隔声效果。隔尘套可防止灰尘进入吸音棉内导致的吸音棉间隙堵塞,防止灰尘影响吸音棉的吸音效果。固定网架可防止吸音棉塌落,保证各处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声罩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声罩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声罩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隔声罩的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密封圈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角板的俯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进风消声器的正视图。

图中,1、隔声窗;2、顶板;3、侧板;4、转角板;5、底梁;501、第三凹槽;6、支撑梁;7、顶梁;701、第五凹槽;8、压盖条;9、进风消声器;10、出风消声器;11、进风口;12、出风口;13、隔声门;14、吸音棉;15、吸音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隔声罩,包括隔声罩本体、隔声窗1和第一密封圈,隔声罩本体上设有与隔声窗配合的窗洞,窗洞和隔声窗1均具有转角处,窗洞的壁面上设有一圈第一凹槽,第一密封圈嵌在第一凹槽内,且第一密封圈在窗洞的转角处为弧形结构,第一密封圈的内侧设有第二凹槽,隔声窗1安装于窗洞内且隔声窗1的周边嵌在第二凹槽内,隔声窗挤压第一密封圈。本实施例通过在窗洞设置的第一凹槽内放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凹槽对第一密封圈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可防止第一密封圈脱落,隔声窗1安装在窗洞内时挤压第一密封圈,从而使隔声窗1与窗洞之间的近乎没有间隙,达到极好的密封效果,并且第一密封圈在窗洞的转角处为弧形结构,使隔声窗的转角安装在第一密封圈时,隔声窗1的转角会使第一密封圈的弧形结构被拉扯变形,使隔声窗1能紧密嵌合在第一密封圈的第二凹槽内,并且使隔声窗1的转角与窗洞的转角紧密嵌合,防止转角处容易出现的空隙,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漏声,保证隔声效果。本实施例的第一密封圈为橡胶衬垫,且本实施例的第一密封圈的弧形结构的厚度大于第一密封圈的其余部分,进一步防止第一密封圈的弧形结构被拉扯变形后导致的厚度变小而造成的隔声窗1、第一凹槽存在间隙,保证隔声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窗洞和隔声窗1均为矩形结构,采用通用的隔声窗1的结构,便于采购,本实施例的隔声窗1采用双层玻璃。进一步地,隔声罩本体包括顶板2、侧板3、转角板4和底梁5,顶板2、侧板3和转角板4均为隔音板,多个底梁5围成底部框架,底梁5上设有开口向上的第三凹槽501,侧板3和转角板4的底端插接在第三凹槽501内并围成隔声罩本体的侧壁,转角板4呈弯折状,转角板4安装在底部框架的转角处,侧板3设于相邻的两个转角板4之间,转角板4的侧部设有第四凹槽,侧板3的侧部嵌合在第四凹槽内,顶板2设于隔音本体的侧壁的上方且与隔声罩本体的侧壁连接,窗洞设于侧板3上。拼接形成转角处容易造成较大的空隙,本实施例采用转角板4可防止现有技术的两块板连接形成转角处容易出现的空隙,保证隔声效果;侧板3与转角板4插接连接,可使二者连接紧密,减小空隙;窗洞设于侧板3上,可防止其设置在转角板4而造成的影响隔声罩强度的问题。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转角板4之间设有多块侧板3,可缩短侧板3的长度,便于制作,侧板3的侧部也设有供与其相邻的侧板3插接的凹槽;隔声罩本体的侧壁上设有多块顶板2,顶板2的侧部也设有供与其相邻的顶板2插接的凹槽。另外,本实施的隔声罩本体还包括支撑梁6,支撑梁6位于隔声罩本体1的内部,支撑梁6与底梁5连接,用于支撑顶板2和加固隔声罩本体,提高隔声罩的强度。本实施例的底梁5包括转角梁和直梁,转角梁用于设置在转角处,避免两根底梁5连接形成转角而造成的空隙。此外,第三凹槽501和第四凹槽内均设有贴合其槽壁的密封片,密封片贴合侧壁和底壁,在侧板3、转角板4插接时对其挤压,保证密封效果。

另外,本实施例的隔声罩本体还包括顶梁7和压盖条8,多个顶梁7围成顶部框架,顶梁7上设有开口向下的第五凹槽701,侧板3和转角板4的顶端插接在第五凹槽701内,顶板2位于顶梁7的上方,压盖条8包括第一连接板和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的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分别与顶梁7、顶板2贴合并连接,顶梁7可进一步固定侧板3和转角板4,防止隔声罩本体的侧壁散乱,保持整体性。

在本实施例中,顶板2、侧板3、转角板4采用隔音板,隔音板包括外板、内板和侧板,外板和内板分别连接在侧板的两侧形成内部中空的壳体,内板上设有与壳体的内部相通的吸音孔,壳体的内部设有吸音棉14,本实施例的内板和外板均采用镀锌钢板,吸音棉14为超细玻璃纤维棉。另外,隔音板还包括隔尘套,吸音棉14封装在隔尘套内,隔尘套位于壳体内,隔尘套可防止灰尘进入吸音棉14内导致的吸音棉14间隙堵塞,从而防止灰尘影响吸音棉14的吸音效果,使灰尘停留在隔声套外,通过吸尘器在内板的吸音孔外吸引可进行清洁,本实施例的隔尘套采用隔尘布。此外,隔音板还包括固定网架,固定网架位于壳体内,隔尘套固定在固定网架上,可防止吸音棉14塌落,保证各处的隔音效果,本实施例采用两块连接的固定网架,将隔尘套置于两块固定网架之间,固定网架为多根铁丝编成的块状网架。

本实施例的隔声罩还包括进风消声器9和出风消声器10,隔声罩本体上设有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进风口11设于出风口12的下方,进风口11和出风口12内设有第二密封圈,进风消声器9安装于进风口11,出风消声器10安装于出风口12,本实施例的进风口11设于侧板3上,出风口13设于顶板2上,遵循自然的对流路径即进风口11设在较低位置而排出风口12设在较高位置。本实施例的进风消声器9包括外壳和设置在外壳内的多个吸音片15,吸音片15内设有吸音棉14。另外,还包括隔声门13,隔声罩本体上设有门洞,门洞内设有第三密封圈,隔声门13安装于门洞内,实现可进出隔声罩。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隔声罩,其通过在窗洞设置的第一凹槽内放置第一密封圈,第一凹槽对第一密封圈起到定位和限位的作用,可防止第一密封圈脱落,隔声窗1安装在窗洞内时挤压第一密封圈,从而使隔声窗1与窗洞之间的近乎没有间隙,达到极好的密封效果,并且第一密封圈在窗洞的转角处为弧形结构,使隔声窗的转角安装在第一密封圈时,隔声窗1的转角会使第一密封圈的弧形结构被拉扯变形,使隔声窗1能紧密嵌合在第一密封圈的第二凹槽内,并且使隔声窗1的转角与窗洞的转角紧密嵌合,防止转角处容易出现的空隙,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防止漏声,保证隔声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