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平层入户的电梯井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95639发布日期:2020-08-11 20:41阅读:1386来源:国知局
一种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平层入户的电梯井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平层入户的电梯井道。



背景技术:

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平层入户电梯井道施工技术,主要包括亚平层入户和通过电梯前室左右两侧增加连廊的平层入户方式,两种入户方式均具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亚平层入户是通过凿除现有楼梯部分梯梁,再通过新增倾斜走道实现入户;此方式凿除了现有梯梁,对现有房屋结构造成了破坏,新增的倾斜走道净高仅1.8米,不满足消防规范对楼梯净高的要求。通过电梯前室左右两侧增加连廊的平层入户方式需要经过厨房、卫生间或客厅入户,对原有房屋的使用功能进行了改变,现有房屋需要进行较大改动,大大增加新增电梯的造价;左右两侧新增连廊增加了住宅的使用面积,不符合相关规划方面的政策要求,很难通过规划审批。同时,新增电梯与现有房屋楼梯间分开,无法利用现有房屋楼梯作为消防和逃生通道,在安装了电梯后仍需要新增消防应急和逃生通道。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平层入户的电梯井道。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平层入户的电梯井道,包括自现有房屋楼梯的楼梯休息平台处新增的外延楼梯踏步,且外延楼梯踏步的上端延伸至现有房屋的外墙以外;所述外延楼梯踏步的上端设置有位于外墙以外的电梯前室,电梯前室的一端连接现有房屋的外墙,电梯前室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梯井道;所述外延楼梯踏步的下端与现有房屋楼梯的上端相连接组合成单跑楼梯,单跑楼梯的一侧设置有钢板组合楼面板,钢板组合楼面板的两端分别连接现有的入户平台及电梯前室对应的外墙部分;所述外延楼梯踏步与现有房屋楼梯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楼梯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

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电梯前室所对应的电梯井道部位设置有电梯门。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外延楼梯踏步的上端面与入户平台的上端面、钢板组合楼面板的上端面及电梯前室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楼梯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与楼梯休息平台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以双跑楼梯为基础,现有的房屋楼梯包括设置于双跑楼梯休息平台下端的下半部楼梯、双跑楼梯休息平台和设置于双跑楼梯休息平台上端的上半部楼梯,所述现有房屋楼梯为将上半部楼梯拆除后保留的下半部楼梯。

更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双跑楼梯休息平台包括与上半部楼梯相对应的上行休息平台和与下半部楼梯相对应的下行休息平台,所述楼梯休息平台为将上行休息平台拆除后保留的下行休息平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现有房屋的双跑楼梯通过改造变成单跑楼梯,自现有房屋的楼梯休息平台处新增外延楼梯踏步延伸至外墙以外,外延楼梯踏步最上端与现有房屋入户一侧平台标高一致,与新增电梯前室相连接。对现有房屋楼梯进行改造,拆除入户一侧楼梯踏步及梯梁,拆除前在现有房屋楼梯中间增设一根楼梯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将现有休息平台处的梯梁与楼梯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连接,通过新增钢柱可以适当的承受楼层荷载。入户一侧楼梯梯段拆除后在现有房屋入户一侧与电梯前室之间新增一块钢板组合楼面板,实现电梯前室与入户门一侧的平层入户。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平层入户,相较于现有常用的错层入户方式,所有住户均能通过电梯实现平层入户,不需要再走楼梯,便于住户轮椅和童车的使用,完全满足住户对新增电梯的全部使用功能。利用改造后的楼梯作为消防通道,解决了平层入户的消防和逃生要求。此实用新型方式不需要改变现有房屋内部的任何结构和使用功能,仅对楼梯间进行改造,减少了对住户的影响。该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消防、规划等方面的规范和技术要求,改造后的楼梯间完全满足消防要求,不违背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规划要求,使得新增电梯项目能顺利通过各政府职能部门的验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中:1-现有房屋楼梯;2-楼梯休息平台;3-外延楼梯踏步;4-外墙;5-电梯前室;6-电梯井道;7-钢板组合楼面板;8-入户平台;9-楼梯钢柱;10-电梯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或现有技术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关于附图结构的描述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以下将参照附图,通过实施例方式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在一些例子中,由于一些实施方式属于现有或常规技术,因此并没有描述或没有详细的描述。

此外,本文中记载的技术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还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意合适的方式组合。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易于理解与本文提供的实施例有关的方法的步骤或操作顺序还可以改变。附图和实施例中的任何顺序仅仅用于说明用途,并不暗示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除非明确说明要求按照某一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在合理情况下(不构成自相矛盾的情况下),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既有住宅增设电梯平层入户的电梯井道,包括自现有房屋楼梯1的楼梯休息平台2处新增的外延楼梯踏步3,且外延楼梯踏步3的上端延伸至现有房屋的外墙4以外,可以在尽量少改动现有房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当然,新建房屋则没有此类问题;所述外延楼梯踏步3的上端设置有位于外墙4以外的电梯前室5,电梯前室5的一端连接现有房屋的外墙4,电梯前室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梯井道6,电梯井道内设计电梯的一些结构和现有设计相同即可,不做单独的保护;所述外延楼梯踏步3的下端与现有房屋楼梯1的上端相连接组合成单跑楼梯,单跑楼梯的一侧设置有钢板组合楼面板7,钢板组合楼面板7的两端分别连接现有的入户平台8及电梯前室5对应的外墙4部分,当住户从单跑楼梯上来以后可以直接从钢板组合楼面板7走到入户平台,简单方便;所述外延楼梯踏步3与现有房屋楼梯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楼梯钢柱9或钢筋混凝土柱,楼梯钢柱9或钢筋混凝土柱从最底层直接延伸至最高层,连接所有的外延楼梯踏步3与现有房屋楼梯1,进一步的加强外延楼梯踏步3与现有房屋楼梯1连接时的稳固性。进一步说明的是,电梯前室5与外延楼梯踏步3和钢板组合楼面板7之间的外墙是打通的,便于直接行走。而电梯前室可以直接涉及成密封的通道,也可以涉及成户外桥梁类的结构,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计即可,不做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钢板组合楼面板7实际即为由钢板结构组成一个平台,结构简单,稳固性好。

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电梯前室5所对应的电梯井道6部位设置有电梯门10。电梯门与现有的电梯门相同,也可以作为安全门使用,是现有电梯结构中必备的安全门结构。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外延楼梯踏步3的上端面与入户平台8的上端面、钢板组合楼面板7的上端面及电梯前室5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形成一个平台结构,减少了上行或下行的过程,使得入户和坐电梯更加方便。当然,将外延楼梯踏步3的上端面与入户平台8的上端面、钢板组合楼面板7的上端面及电梯前室5的上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是最佳的状态,实际中即使存在一点点的偏差,只要不是明显将三个平台错落开来就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以内。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所述楼梯钢柱9或钢筋混凝土柱与楼梯休息平台2固定连接。因为楼梯休息平台2是已经稳固的结构,所以楼梯钢柱9或钢筋混凝土柱与楼梯休息平台2固定连接时,可以进一步加强楼梯钢柱9或钢筋混凝土柱与楼梯休息平台2的稳固性,同时加强外延楼梯踏步3与现有房屋楼梯1的稳定性,使多个结构体相互牵制,从而加强彼此的稳固性。

更进一步说明的是,以双跑楼梯为基础,现有的房屋楼梯包括设置于双跑楼梯休息平台下端的下半部楼梯、双跑楼梯休息平台和设置于双跑楼梯休息平台上端的上半部楼梯,所述现有房屋楼梯1为将上半部楼梯拆除后保留的下半部楼梯,即本实用新型中保留的现有房屋楼梯1仅仅是将原有的双跑楼梯中的上半部楼梯拆除后留下的一半楼梯结构。所述双跑楼梯休息平台包括与上半部楼梯相对应的上行休息平台和与下半部楼梯相对应的下行休息平台,所述楼梯休息平台2为将上行休息平台拆除后保留的下行休息平台,即本实施例中的楼梯休息平台2为将与原有的上半部楼梯所对应的休息平台部分拆卸后保留的一半休息平台。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将现有房屋的双跑楼梯通过改造变成单跑楼梯,自现有房屋的楼梯休息平台处新增外延楼梯踏步延伸至外墙以外,外延楼梯踏步最上端与现有房屋入户一侧平台标高一致,与新增电梯前室相连接。对现有房屋楼梯进行改造,拆除入户一侧楼梯踏步及梯梁,拆除前在现有房屋楼梯中间增设一根楼梯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将现有休息平台处的梯梁与楼梯钢柱或钢筋混凝土柱连接,通过新增钢柱承受楼梯荷载。入户一侧楼梯梯段拆除后在现有房屋入户一侧与电梯前室之间新增一块钢板组合楼面板,实现电梯前室与入户门一侧的平层入户。本实用新型实现了既有住宅新增电梯的平层入户,相较于现有常用的错层入户方式,所有住户均能通过电梯实现平层入户,不需要再走楼梯,便于住户轮椅和童车的使用,完全满足住户对新增电梯的全部使用功能。利用改造后的楼梯作为消防通道,解决了平层入户的消防和逃生要求。此实用新型方式不需要改变现有房屋内部的任何结构和使用功能,仅对楼梯间进行改造,减少了对住户的影响。该实用新型充分考虑了消防、规划等方面的规范和技术要求,改造后的楼梯间完全满足消防要求,不违背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规划要求,使得新增电梯项目能顺利通过各政府职能部门的验收。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