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陶瓷高压注浆机的快速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65046发布日期:2020-07-21 12:42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陶瓷高压注浆机的快速合模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浆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陶瓷高压注浆机的快速合模机构。



背景技术:

压力注浆在陶瓷领域的生产原理是对泥浆加压,增加泥浆注入模具的压力,加快泥浆水分排除和坯体形成,达到提高成型速度和坯体密度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动模向定模移动实现合模,而快速的合模、开模有助于减少合模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现有可以参考的技术一般是在动模后面设置液压油缸进行推动,液压油缸一般直接设置在机架的最后端,油缸中心与模具中心平齐。这种设计方式油缸活塞伸出/退缩的行程较长、动作缓慢导致工作时间较长。另外,在快速合模的过程中,如果动模的移动速度过快,容易导致动模直接无缓冲碰撞到定模,导致动模和定模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出一种用于陶瓷高压注浆机的快速合模机构,实现动模与定模的快速合模,实现动模适时快速或慢速移动,实新快速合模、开模的目的,有效缩短所述陶瓷高压注浆机动作周期,实现快速合模的目的,提高所述设备的生产效率,并且保证动模在快速合模时不会与定模发生碰撞,避免动模与定模受损。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陶瓷高压注浆机的快速合模机构,包括推动气缸、动模滑动座以及连接固定所述推动气缸和动模滑动座的环抱安装架,所述推动气缸推动所述环抱安装架进而推动所述动模滑动座滑动;

所述推动气缸包括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将所述推动气缸分为前进腔室和后退腔室,所述前进腔室和后退腔室分别通过管路连接有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分别连通有高压支路和低压支路,所述换向阀通过切换高压支路向所述推动气缸高压加注气体,促使所述推动气缸带动所述环抱安装架快速移动;所述换向阀通过切换低压支路向所述推动气缸低压加注气体,促使所述推动气缸带动所述环抱安装架慢速移动。

优选的,还包括机架,所述机架顶部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设置有所述推动气缸和导轨,所述动模滑动座与所述导轨连接;

所述环抱安装架的前后侧与所述动模滑动座的顶部固定安装,并通过连接板与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

所述推动气缸带动所述环抱安装架进而带动所述动模滑动座沿着所述导轨滑动。

优选的,所述导轨上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换向阀切换高压支路向所述推动气缸高压加注气体,促使所述推动气缸带动所述动模滑动座沿所述导轨快速滑动,所述动模滑动座快速滑动到触发所述行程开关,使所述换向阀将高压支路切换成低压支路向所述推动气缸低压加注气体,促使所述动模滑动座从快速滑动变为慢速滑动。

优选的,所述动模滑动座的包括滑动板和固定板,所述滑动板通过滑块与所述导轨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环抱安装架的前后侧固定安装,所述滑动板下方固定安装有动模安装架,所述动模安装架上安装有动模。

优选的,所述环抱安装架的前侧设置有前侧板,后侧设置有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分别与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导轨,所述动模滑动座设置有两组,分别与所述固定架前后两侧的所述导轨连接。

优选的,所述环抱安装架还包括盖板,所述前侧板和后侧板分别固定在所述盖板的前侧与后侧,所述盖板将所述推动气缸罩盖在所述固定架上。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推动气缸,带动动模滑动座沿导轨滑动,从而带动动模快速与定模实现合模,并在导轨上设置行程开关,实现动模适时快速或慢速移动,有效缩短所述陶瓷高压注浆机动作周期,实现快速合模、开模的目的,提高所述设备的生产效率,避免动模与定模发生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环抱安装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推动气缸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机架1、推动气缸2、活塞21、活塞杆22、前进腔室23、后退腔室24、管路25、换向阀26、高压支路27、低压支路28、气源29、动模滑动座3、滑动板31、固定板32、动模安装架33、环抱安装架4、前侧板41、后侧板42、盖板43、连接板44、固定架5、导轨6、动模7、定模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本实施例中的方位均以说明书附图为准。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陶瓷高压注浆机的快速合模机构,如图1-图2所示,包括推动气缸2、动模滑动座3以及连接固定所述推动气缸2和动模滑动座3的环抱安装架4,所述推动气缸2推动所述环抱安装架4进而推动所述动模滑动座3滑动;所述推动气缸2包括活塞21和活塞杆22。

优选的,还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顶部设置有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上设置有所述推动气缸2和导轨6,所述动模滑动座3与所述导轨6连接;

所述环抱安装架4的前后侧与所述动模滑动座3的顶部固定安装,并通过连接板44与所述推动气缸2的活塞杆22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动模滑动座3的包括滑动板31和固定板32,所述滑动板31通过滑块与所述导轨6连接,所述固定板32与所述环抱安装架4的前后侧固定安装,所述滑动板31下方固定安装有动模安装架33,所述动模安装架33上安装有动模7。

优选的,所述环抱安装架4的前侧设置有前侧板41,后侧设置有后侧板42,所述前侧板41和所述后侧板42分别与所述固定板32固定安装。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5的前后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导轨6,所述动模滑动座3设置有两组,分别与所述固定架5前后两侧的所述导轨6连接。

优选的,如图3所示,所述环抱安装架4还包括盖板43,所述前侧板41和后侧板42分别固定在所述盖板43的前侧与后侧,所述盖板43将所述推动气缸2罩盖在所述固定架5上。

所述推动气缸2带动所述环抱安装架4进而带动所述动模滑动座3沿着所述导轨6滑动。

如图4所示,所述活塞21将所述推动气缸2分为前进腔室23和后退腔室24,所述前进腔室23和后退腔室24分别通过管路25连接有换向阀26,所述换向阀26分别连通有高压支路27和低压支路28,所述换向阀26通过切换高压支路27向所述推动气缸2高压加注气体,促使所述推动气缸2带动所述环抱安装架4快速移动;所述换向阀26通过切换低压支路28向所述推动气缸2低压加注气体,促使所述推动气缸2带动所述环抱安装架4慢速移动。

优选的,所述导轨6上设置有行程开关,所述换向阀26切换高压支路27向所述推动气缸2高压加注气体,促使所述推动气缸2带动所述动模滑动座3沿所述导轨6快速滑动,所述动模滑动座3快速滑动到触发所述行程开关,使所述换向阀26将高压支路27切换成低压支路28向所述推动气缸2低压加注气体,促使所述动模滑动座3从快速滑动变为慢速滑动。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的顶部设置有所述固定架5,所述固定架5的中部安装有所述推动气缸2,前后两侧分别安装有所述导轨6。所述动模滑动座3设置有两组,每组所述动模滑动座3均包括所述滑动板31和固定板32,所述滑动板31和所述固定板32垂直固定,所述滑动板31上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动板31通过所述滑块与所述导轨6连接,从而使得整个所述动模滑动座3可以沿着所述导轨6滑动,所述环抱安装架4包括前侧板41、后侧板42和盖板43,所述前侧板41和后侧板42分别与两组所述动模滑动座3的所述固定板32相互固定,使得整个环抱安装架4与整个动模滑动座3相互固定,所述盖板43罩盖住所述推动气缸2,所述盖板43上设置有所述连接板44,所述连接板44与所述活塞杆22固定连接,从而使得这个环抱安装架4与所述推动气缸2连接,所述导轨6上设置有所述行程开关。

如图4所示,所述推动气缸2包括活塞杆22,所述活塞杆22仅其一端伸出气缸外,另一端在气缸内,从而使得所述推动气缸2仅可单向伸缩,所述活塞杆22上设置有活塞21,所述活塞21将气缸内部分为前进腔室23和后退腔室24,前进腔室23和后退腔室24分别通过管路25连接有换向阀26,换向阀26分别连接有高压支路27和低压支路28,高压支路27和低压支路28均连接到气源29,气源29供气。

当合模的时候,即所述动模滑动座3上的动模7需要朝定模8的方向滑动,这时,换向阀26切换到高压支路27,气源29通过高压支路27和管路25向后退腔室24高压加注气体,促使活塞杆22加速推动所述环抱安装架4,环抱安装架4带动所述动模滑动座3在导轨6上滑动,进而带动动模7向定模8快速移动,实现快速合模,而为了防止在快速合模的情况下,动模7与定模8发生碰撞,导致定模8与动模7损坏,在动模7即将碰到定模8的时候,将移动的速度慢下来,让动模7慢速与定模8合拢,为了让速度慢下来,在所述导轨6上设置了行程开关,当动模滑动座3滑动到行程开关时,会触发行程开关,此时,换向阀26将高压支路27供气切换为低压支路28供气,向后退腔室24低压加注气体,使得活塞杆22由快速推动环抱安装架4变为慢速推动环抱安装架4,进而使得动模7整体速度降下来,实现慢速与定模8合拢。

行程开关在图中并未标识,行程开关与换向阀26之间控制器进行控制,换向阀26、行程开关与控制器均包括信号采集端和信号输出端,换向阀26的信号采集端与控制器的信号信号端连接,行程开关的信号输出端与控制器的信号采集端连接。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