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片压铸成型机的动力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74801发布日期:2020-09-01 19:00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片压铸成型机的动力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硅片压铸成型机的动力轴。



背景技术:

金刚砂又名碳化硅(sic)是用石英砂、石油焦(或煤焦)、木屑(生产绿色碳化硅时需要加食盐)等原料通过电阻炉高温冶炼而成。碳化硅在大自然也存在罕见的矿物,莫桑石。碳化硅又称碳硅石。在当代c、n、b等非氧化物高技术耐火原料中,碳化硅为应用最广泛、最经济的一种,可以称为金钢砂或耐火砂。

碳化硅制品可以分为很多类,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分为不同的种类。一般使用到机械上比较多。例如使用到机械密封件上,可以称为碳化硅密封环,可以分为静环、动环、平环等。也可以根据客户的特别要求,制作出各种形状的碳化硅制品,例如碳化硅异形件,碳化硅板,碳化硅环等。但是现有技术在将碳化硅粉末压铸成型时,动力轴只起到传动力的作用,其功能单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片压铸成型机的动力轴,以解决现有碳化硅粉末压铸成型动力轴功能单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硅片压铸成型机的动力轴,包括轴本体,所述轴本体的中部安装有齿轮,所述轴本体的侧壁上沿其径向一体成型有顶块,所述轴本体上可拆卸安装有圆筒,所述齿轮位于所述顶块与所述圆筒之间,所述圆筒靠近所述齿轮的一端沿其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凸起的连接处弧形过渡,所述第二凸起的最高点高于所述第一凸起的最高点。

优选地,所述顶块与所述轴本体的连接处弧形过渡,所述第二凸起的最高点正对所述顶块的一个弧形过渡处,且其一个最低点正对所述顶块的另一个弧形过渡处。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边缘轮廓呈波浪状,所述第二凸起的边缘轮廓呈半椭圆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凸起的波浪状的轮廓的两端点在所述圆筒的侧壁上形成的弧度不大于π/3。

优选地,所述圆筒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轴本体上开设有对应的螺纹孔,所述第一通孔内的螺栓拧在所述螺纹孔内。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孔为沉头孔,所述第一通孔为若干个,且沿所述轴本体的周向均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的有益效果为:轴本体通过电机带动的齿轮进行旋转,令圆筒对装料机构提供动力对压力机进行装料,并通过顶块将压制成型的碳化硅顶出压力机的工作台进行卸料,功能多样化。

附图说明

图1为硅片压铸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3为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4为轴本体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5为料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顶杆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填料箱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轴本体,2-齿轮,3-顶块,4-圆筒,5-第一凸起,6-第二凸起,7-第一通孔,8-螺纹孔,9-螺栓,10-第一连杆,11-第二连杆,12-滚轮,13-填料箱,14-料斗,15-压力机,16-支架,17-光电开关,18-第一弹簧,19-第二通孔,20-环形凸台,21-顶杆,22-挡圈,23-第二弹簧,24-滑槽,25-除尘通孔,26-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4所示,一种硅片压铸成型机的动力轴,包括轴本体1,轴本体1的中部安装有齿轮2,齿轮2通过电机提供驱动力,轴本体1的侧壁上沿其径向一体成型有顶块3,顶块3顶在顶料机构的顶杆上,轴本体1上可拆卸安装有圆筒4,齿轮2位于顶块3与圆筒4之间,圆筒4靠近齿轮2的一端沿其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起5和第二凸起6,第一凸起5与第二凸起6的连接处弧形过渡,第二凸起6的最高点高于第一凸起5的最高点,连杆机构的主动杆抵在第一凸起5的边缘或者第二凸起6的边缘上。

值得说明的是:本动力轴不限于运用在一种硅片压铸成型机上,如图1-7所示,一种硅片压铸成型机包括压力机15,压力机为现有技术,故不在此详述,轴本体1转动安装在压力机15的工作台下方,轴本体1的两端均套装有轴承,通过轴承将轴本体1转动安装在工作台的下方,轴本体1的中部安装有齿轮2,齿轮2通过电机提供驱动力,轴本体1的侧壁上沿其径向一体成型有顶块3,轴本体1上安装有圆筒4,齿轮2位于顶块3与圆筒4之间,圆筒4位于压力机15的工作台的外侧,圆筒4靠近齿轮2的一端沿其边缘设置有第一凸起5和第二凸起6,第一凸起5与第二凸起6的连接处弧形过渡,第二凸起6的最高点高于第一凸起5的最高点,顶块3与轴本体1的连接处弧形过渡,第二凸起6的最高点正对顶块3的一个弧形过渡处,且其一个最低点正对顶块3的另一个弧形过渡处,压力机15的工作台上滑动安装有填料箱13,填料箱13的进料口通过软管连接有料斗14,料斗14通过支架16转动安装在填料箱13的上方,支架16固定安装在压力机15的工作台上,填料箱13上铰接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的主动杆与压力机15的工作台铰接,连杆机构的主动杆的一端沿第一凸起5的边缘或第二凸起6的边缘滑动,通过转动轴本体1令填料箱13在压力机15的工作台上往复滑动,转动的第一凸起5与第二凸起6推动铰接在压力机15工作台上的连杆机构的主动杆发生摆动,从而令填料箱13在压力机15工作台上直线往复运动,顶杆21通过顶块3顶出第二通孔19,第二通孔19位于压力机15的工作台上,且正对压力机15的压头,填料箱13的出料口的端面与滑槽24的底部贴合,填料箱13的出料口沿第二通孔19的径向滑动,由于凸块26位于第二凸起6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当填料箱13靠近第二通孔19时,顶块3正将顶杆21顶向第二通孔19的端口,顶杆21上压铸成型后的物料顶出第二通孔19,并在填料箱13的推动下移至第二通孔19的端口边缘,此时填料箱13的出料口正对第二通孔19,物料进入第二通孔19,圆筒4继续转动第一凸起5令填料箱13产生小幅度的往复运动令填料箱13产生震动,从而将物料抖落干净,顶杆21上移的最高位置应与第二通孔19的端口平齐,而第一凸起5、第二凸起6与主动杆的配合尺寸以及顶块3与顶杆21的配合尺寸不在此详述,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令填料箱13与第二通孔19的端口边缘接触时,顶杆21上升至与第二通孔19的端口平齐以便将物料推至第二通孔19的边缘,压力机15的压头下压一次的往复运动与填料箱的配合不在此详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试,避免压头下压时填料箱为完全复位被压坏以及压头未完全上升而填料箱撞击在压头上。

优选地,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0、第二连杆11以及两根第一弹簧18,第一连杆10铰接在压力机15的工作台上,第一连杆10的一端与第二连杆11的一端铰接,且其另一端转动安装有滚轮12,滚轮12沿第一凸起5的边缘或第二凸起6的边缘滚动,滚轮12减小了连杆机构与凸起接触时的摩擦力,延长了使用寿命,且令摆动更加的顺畅,第二连杆11的另一端与填料箱13铰接,优选的第二连杆11与填料箱13铰接的一端呈u型,填料箱13铰接在u型端内,令第二连杆11与填料箱13的连接更加稳定,一根第一弹簧18拉伸安装在第一连杆10与压力机15的工作台之间,另一根第一弹簧18拉伸安装在第二连杆11与压力机15的工作台之间,第一弹簧18为连杆机构的复位提供动力。

优选地,第二通孔19的内壁上一体成型有环形凸台20,通过环形凸台20将顶杆21卡在第二通孔19内,顶杆21上安装有挡圈22,挡圈22位于环形凸台20与轴本体1之间,第二弹簧23压缩安装在挡圈22与环形凸台20之间,令顶杆21与顶块3脱离时快速复位,顶杆21由一大一小的圆柱构成,挡圈22卡接在小圆柱上。

优选地,料斗14的出料口安装有电磁阀,光电开关17的光发射器位于料斗14的外壁上,光电开关17的光接收器位于支架16上,通过光接收器接收光发射器的光信号关闭电磁阀,当填料箱13靠近第二通孔19时,电磁阀开启,料斗14内的粉料通过软管对第二通孔19进行填料,当填料箱13复原时电磁阀关闭停止填料。

优选地,压力机15的工作台上开设有滑槽24,滑槽24的侧壁上开设有除尘通孔25,粉尘通过除尘通孔25排出滑槽24,除尘通孔25连接有风机,风机令粉尘通孔内形成负压,将粉尘吸入防尘通孔,风机与除尘通孔25间设置有集料箱对粉尘进行收集,集料箱为现有技术不再此详述。

优选地,填料箱13的侧壁上设置有凸块26,凸块26滑动安装在滑槽24的侧壁上,防止滑动过程中填料箱13与滑槽24底部脱离,导致粉料大量外泄。

优选地,第一凸起5的边缘轮廓呈波浪状,令填料箱13产生多次振动,有利于将粉料填入第二通孔19内,第二凸起6的边缘轮廓呈半椭圆状,圆筒4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一通孔7,轴本体1上开设有对应的螺纹孔8,第一通孔7内的螺栓9拧在螺纹孔8内,第一通孔7为沉头孔,第一通孔7为若干个,且沿轴本体1的周向均布,第一凸起5的轮廓的两端点在圆筒4的侧壁上形成的弧度不大于π/3,圆筒4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凸起磨损后的更换。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