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板模具行走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14660发布日期:2020-11-06 12:20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板模具行走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板模具行走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轨道板(railslab)是指结构型式为板体的、用以支承和固定钢轨的、将列车通过钢轨传递的载荷分布给板下基底的新型轨下部件,它是整体支承钢轨的基础,与钢轨组成叠合板梁结构,能大为改善钢轨和道床的工作条件。目前轨枕厂的轨道板生产线,沿输送轨道依次设钢筋张拉机工位、钢筋放张机工位、脱模机工位等加工工位,利用轨道板模具进行轨道板生产时,首先要清模,以保证轨道板混凝土外观质量,将模板清理干净后,均匀喷涂一层脱模剂,其次进行预埋套管的安装起吊、钢筋笼的放入以及套丝,套丝后,对钢筋进行初张预紧,再放入垫块后进行钢筋张拉,张拉结束后进行绝缘检测,最后,向模具中投入混凝土并振捣,蒸汽养护后放张、拆张以及脱模,再进行水浴养护。

目前,仍没有专门用于实现轨道板模具于轨道板生产线轨道上转送的设备,轨道板模具利用轨道小车运送到输送生产线后,通常采用吊装或人工辅助搬运的方式将轨道板模具转移到生产线输送轨道上,由于轨道板模具体积及重量均较大,使得吊装搬运繁琐不便,转运效率低,且不便于实现于生产线轨道上的准确放置,易出现错位现象,轨道板模具于生产线轨道上错位放置,不但无法实现轨道板模具于各加工工位的输送,且会对输送轨道造成损害;此外,目前的轨道板生产线输送轨道,多为链轨式输送轨道,故障率高,且维修、维护及构件更换不便。

因此,开发一种轨道板模具行走输送装置,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轨道板模具行走输送装置,以解决目前轨道板模具于轨道板生产线轨道上输送繁琐不便、转运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轨道板模具行走输送装置,包括升降输送机构和位于所述升降输送机构下游的水平输送机构;

所述升降输送机构包括若干升降轮和升降驱动轮,若干所述升降轮呈两列对应排列设置,若干所述升降驱动轮分别于所述升降轮间排列设置,且所述升降输送机构处于下降状态或上升状态时,所述升降轮和所述升降驱动轮位于同一水平面设置;

所述水平输送机构包括若干行走轮和行走驱动轮,若干所述行走轮呈两列对应排列设置,若干所述行走驱动轮分别于所述行走轮间排列设置,所述行走轮和所述行走驱动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与处于上升状态的所述升降轮、所述升降驱动轮同高度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输送机构还包括沿轨道板模具输送方向固定安装的若干第一安装架,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油缸驱动的升降轮安装座,所述升降轮转动安装于所述升降轮安装座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油缸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架上,所述第一油缸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升降轮安装座铰接相连。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输送机构还包括沿轨道板模具输送方向固定安装的若干第二安装架,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滑动安装有第二油缸驱动的升降驱动轮安装座,所述升降驱动轮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减速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轮安装于所述第一减速机的输出轴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油缸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架上,所述第二油缸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所述升降驱动轮安装座铰接相连。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输送机构还包括沿轨道板模具输送方向固定安装的若干第三安装架,所述行走轮转动安装于所述第三安装架上。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水平输送机构还包括沿轨道板模具输送方向固定安装的若干第四安装架,所述第四安装架顶端铰接安装有安装板,所述第四安装架上还铰接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贯穿所述安装板,且所述螺杆上螺纹安装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分别于所述安装板的上下两侧设置;

所述安装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和第二减速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减速机传动连接,所述行走驱动轮安装于所述第二减速机的输出轴上。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安装板的一端利用铰接轴铰接安装于所述第四安装架的顶端,所述第四安装架上具有一竖直设置的铰接座,所述螺杆一端利用铰接轴铰接安装于所述铰接座上,所述螺杆贯穿所述安装板的另一端,且与所述安装板间隙配合。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螺杆上套装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安装板的下方,且所述压缩弹簧位于所述调节螺母与所述安装板之间。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对应设置的两所述升降轮的间距以及对应设置的两所述行走轮的间距均与轨道板模具的宽度相适配。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轮和所述行走轮均为喇叭口状结构,且所述升降轮和所述行走轮的喇叭口均朝向外侧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升降驱动轮和所述行走驱动轮均为橡胶防滑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沿轨道板模具输送方向还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五安装架,所述第五安装架上安装有接近开关。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有的该轨道板模具行走输送装置,升降轮和行走轮为轨道板模具提供输送导向轨道,起到导向输送作用,升降驱动轮和行走驱动轮实现对轨道板模具的输送驱动,起到行走驱动作用;升降输送机构具有的升降功能,处于下降状态时,与运送轨道板模具的输送小车同高度,可直接将轨道板模具转移到升降输送机构上,然后在油缸驱动下,升降轮和升降驱动轮上升至上升状态,与行走轮、行走驱动轮同高度,在驱动电机作用下,升降驱动轮和行走驱动轮动作,将轨道板模具输送到水平输送机构,在水平输送机构上完成各工位加工,相较传统的轨道板模具转运方式,该装置使得对轨道板模具的转运、输送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轨道板模具的转运效率,且维修维护及更换简单方便。

(2)对应设置的两升降轮的间距以及对应设置的两行走轮的间距均与轨道板模具的宽度相适配,且升降轮和行走轮均为喇叭口状结构的设计,能够起到对轨道板模具的限位作用,有效避免轨道板模具在输送过程中偏移甚至脱轨现象的发生,为轨道板的高质量加工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3)设有的该第四安装架结构,具有减振缓冲的作用,同时,能够确保行走驱动轮能够贴靠轨道板模具,实现对轨道板模具的有效驱动,避免了因误差导致行走驱动轮与轨道板模具间存在间隙而影响对轨道板模具输送的问题发生。

(4)升降驱动轮和行走驱动轮均为橡胶防滑轮,能够实现与轨道板模具的有效贴合,且增大了与轨道板模具间的接触摩擦力,对轨道板模具的输送驱动效果好。

(5)设有的该接近开关,能够对轨道板模具的输送位置进行监控,当监控到轨道板模具到达相应位置后,反馈监控信号,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控制各驱动件动作,使得对轨道板模具的输送及工位加工准确、有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升降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升降驱动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行走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行走驱动轮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行走驱动轮安装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接近开关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升降轮;2-升降驱动轮;3-行走轮;4-行走驱动轮;5-第一安装架;6-第一油缸;7-升降轮安装座;8-第二安装架;9-第二油缸;10-升降驱动轮安装座;11-第一驱动电机;12-第一减速机;13-第三安装架;14-第四安装架;15-安装板;16-螺杆;17-调节螺母;18-第二驱动电机;19-第二减速机;20-压缩弹簧;21-第五安装架;22-接近开关;23-轨道板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板模具行走输送装置,包括升降输送机构和位于升降输送机构下游的水平输送机构,升降输送机构用以实现轨道板模具23在输送小车及升降输送机构之间的转运输送,水平输送机构用以实现轨道板模具23在生产线各加工工位间的输送。

升降输送机构包括若干升降轮1和升降驱动轮2,若干升降轮1呈两列对应排列设置,若干升降驱动轮2分别于升降轮1间排列设置,且升降输送机构处于下降状态或上升状态时,升降轮1和升降驱动轮2位于同一水平面设置。

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轮2沿轨道板模具23的输送方向呈两列交错排列设置,且每隔两个升降轮1设置一个升降驱动轮2。

为实现升降轮1的安装,如图3所示,升降输送机构还包括沿轨道板模具23输送方向固定安装的若干第一安装架5,第一安装架5上滑动安装有第一油缸6驱动的升降轮安装座7,升降轮1转动安装于升降轮安装座7上,

本实施例中,升降轮安装座7滑动插装于第一安装架5内,第一油缸6固定安装于第一安装架5上,第一油缸6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升降轮安装座7铰接相连,第一油缸6动作,带动升降轮1上升或下降。

为实现升降驱动轮2的安装,如图4所示,升降输送机构还包括沿轨道板模具23输送方向固定安装的若干第二安装架8,第二安装架8上滑动安装有第二油缸9驱动的升降驱动轮安装座10,升降驱动轮安装座10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一减速机12,第一驱动电机11与第一减速机12传动连接,升降驱动轮2安装于第一减速机12的输出轴上。

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轮安装座10滑动插装于第二安装架8内,第二油缸9固定安装于第二安装架8上,第二油缸9的活塞杆末端通过销轴与升降驱动轮安装座10铰接相连,第二油缸9动作,带动升降驱动轮2上升或下降。

如图1和图2共同所示,水平输送机构包括若干行走轮3和行走驱动轮4,若干行走轮3呈两列对应排列设置,若干行走驱动轮4分别于行走轮3间排列设置,行走轮3和行走驱动轮4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与处于上升状态的升降轮1、升降驱动轮2同高度设置。

为实现行走轮3的安装,如图5所示,水平输送机构还包括沿轨道板模具23输送方向固定安装的若干第三安装架13,行走轮3转动安装于第三安装架13上。

为实现行走驱动轮4的安装,如图6和图7共同所示,水平输送机构还包括沿轨道板模具23输送方向固定安装的若干第四安装架14,第四安装架14顶端铰接安装有安装板15,第四安装架14上还铰接安装有螺杆16,螺杆16贯穿安装板15,且螺杆16上螺纹安装有调节螺母17,调节螺母17分别于安装板15的上下两侧设置;安装板15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驱动电机18和第二减速机19,第二驱动电机18与第二减速机19传动连接,行走驱动轮4安装于第二减速机19的输出轴上。

本实施例中,安装板15的一端利用铰接轴铰接安装于第四安装架14的顶端,第四安装架14上具有一竖直设置的铰接座,螺杆16一端利用铰接轴铰接安装于铰接座上,螺杆16贯穿安装板15的另一端,且与安装板15间隙配合。

本实施例中,螺杆16上套装有压缩弹簧20,压缩弹簧20位于安装板15的下方,且压缩弹簧20位于调节螺母17与安装板15之间。

设有的该第四安装架14结构,具有减振缓冲的作用,同时,能够确保行走驱动轮4能够贴靠轨道板模具23,实现对轨道板模具23的有效驱动,避免了因误差导致行走驱动轮4与轨道板模具23间存在间隙而影响对轨道板模具23输送的问题发生。

本实施例中,对应设置的两升降轮1的间距以及对应设置的两行走轮3的间距均与轨道板模具23的宽度相适配,升降轮1和行走轮3均为喇叭口状结构,且升降轮1和行走轮3的喇叭口均朝向外侧设置。对应设置的两升降轮1的间距以及对应设置的两行走轮3的间距均与轨道板模具23的宽度相适配,且升降轮1和行走轮3均为喇叭口状结构的设计,能够起到对轨道板模具23的限位作用,有效避免轨道板模具23在输送过程中偏移甚至脱轨现象的发生,为轨道板的高质量加工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本实施例中,升降轮1和行走轮3均为钢轮,升降驱动轮2和行走驱动轮4均为橡胶防滑轮。升降驱动轮2和行走驱动轮4均为橡胶防滑轮,能够实现与轨道板模具23的有效贴合,且增大了与轨道板模具23间的接触摩擦力,对轨道板模具23的输送驱动效果好。

如图1和图8共同所示,本实施例中,沿轨道板模具23输送方向还固定安装有若干第五安装架21,第五安装架21上安装有接近开关22。设有的该接近开关22,能够对轨道板模具23的输送位置进行监控,当监控到轨道板模具23到达相应位置后,反馈监控信号,通过相应的控制系统控制各驱动件动作,使得对轨道板模具23的输送及工位加工准确、有序。

使用时,第一油缸6和第二油缸9动作,升降轮1和升降驱动轮2下降至与运送轨道板模具23的轨道小车同高度位置,升降驱动轮2配合动作,将轨道板模具23转移到升降输送机构上,然后第一油缸6和第二油缸9动作,升降轮1和升降驱动轮2上升至与行走轮3、行走驱动轮4同高度位置,第一驱动电机11和第二驱动电机18工作,带动升降驱动轮2和行走驱动轮4动作,将轨道板模具23输送至水平输送机构,最后,通过第二驱动电机18,带动行走驱动轮4动作,实现轨道板模具23于生产线上各个工位间的输送,完成轨道板的加工生产。

基于上述结构的该轨道板模具行走输送装置,升降轮1和行走轮3为轨道板模具23提供输送导向轨道,起到导向输送作用,升降驱动轮2和行走驱动轮4实现对轨道板模具23的输送驱动,起到行走驱动作用;升降输送机构具有的升降功能,处于下降状态时,与运送轨道板模具23的输送小车同高度,可直接将轨道板模具23转移到升降输送机构上,然后在油缸驱动下,升降轮1和升降驱动轮2上升至上升状态,与行走轮3、行走驱动轮4同高度,在驱动电机作用下,升降驱动轮2和行走驱动轮4动作,将轨道板模具23输送到水平输送机构,在水平输送机构上完成各工位加工,相较传统的轨道板模具23转运方式,该装置使得对轨道板模具23的转运、输送操作简单方便,大大提高了轨道板模具23的转运效率,且维修维护及更换简单方便。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