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接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7901发布日期:2020-09-23 00:41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接吊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室内装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拼接吊顶结构。



背景技术:

吊顶,是指房屋居住环境的顶部装修。简单的说,就是指天花板的装修,是室内装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吊顶在整个居室装饰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居室顶面作适当的装饰,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还能营造出丰富多彩的室内空间艺术形象。

现有的吊顶板连接结构包括若干个主龙骨、副龙骨和吊顶板,主龙骨与屋顶固定连接,副龙骨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设置在主龙骨上,吊顶板搭在主龙骨与副龙骨形成的矩形空间上,从而将吊顶板安装在主龙骨和副龙骨上。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吊顶板与主龙骨、副龙骨之间不存在稳定的连接结构,吊顶板容易横向晃动,导致相邻的顶板在连接处的结构稳定性差,影响吊顶整体结构强度,使吊顶板安装结构的稳定性差,影响吊顶板的拼装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拼接吊顶结构,其具有便于安装,并提高吊顶安装的稳定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拼接吊顶结构,包括若干个主龙骨、副龙骨和吊顶板,主龙骨横向设置,副龙骨纵向设置,主龙骨与副龙骨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卡接组件,并用于将副龙骨固定在主龙骨上,吊顶板的顶面设置有搭接条,搭接条搭在主龙骨或副龙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卡接组件将副龙骨与主龙骨卡接,从而使副龙骨固定在主龙骨上,然后将搭接条插入相邻的两个主龙骨与相邻的两个副龙骨形成的矩形内,并使搭接条搭在主龙骨或副龙骨上,从而将吊顶板固定在主龙骨和副龙骨的下方,不仅便于操作人员对吊顶板进行安装,而且能够防止吊顶板从主龙骨和副龙骨上掉落,提高了吊顶板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搭接条设置有四个,且分别搭在相邻的两个主龙骨和副龙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吊顶板的顶面设置四个搭接条,并使四个搭接条分别搭在相邻的两个主龙骨和副龙骨上,从而使吊顶板的顶面受力更加均匀,提高了吊顶板与主龙骨、副龙骨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吊顶板的安装结构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搭接条与吊顶板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搭接条远离主龙骨或副龙骨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的长度方向沿着搭接条的滑动方向,第一弹簧远离搭接条的一端与吊顶板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搭接条与主龙骨或副龙骨靠近搭接条的一侧抵接,主龙骨或副龙骨挤压搭接条,使搭接条朝着远离主龙骨或副龙骨的一侧滑动,并挤压第一弹簧,从而便于将搭接条从两个相邻的主龙骨和副龙骨之间插入,使吊装板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当吊顶板的顶面与主龙骨和副龙骨抵接后,搭接条恰好与主龙骨或副龙骨分离,在第一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搭接条朝着靠近主龙骨或副龙骨的一侧滑动,并搭在主龙骨或副龙骨上,不仅使吊装板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而且在第一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使搭接条与主龙骨或副龙骨紧密抵接,从而提高了吊顶板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组件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第一卡槽开设在主龙骨的顶面上,第二卡槽开设在副龙骨的底面上,主龙骨上第一卡槽的下方嵌在第二卡槽内,副龙骨上第二卡槽的上方嵌在第一卡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使副龙骨纵向放置在主龙骨的上方,并使第二卡槽位于第一卡槽的上方,然后使副龙骨竖直向下移动,从而使主龙骨上第一卡槽的下方嵌在第二卡槽内,并使副龙骨上第二卡槽的上方嵌在第一卡槽内,实现主龙骨与副龙骨之间的卡接,使主龙骨与副龙骨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并且保证了主龙骨与副龙骨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保证了吊顶板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的两侧均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固定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靠近容纳槽开口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抵紧块,抵紧块与容纳槽滑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主龙骨与副龙骨卡接后,在第二弹簧恢复力的作用下,第一卡槽内的抵紧块与副龙骨的两侧紧密抵接,第二卡槽内的抵紧块与主龙骨的两侧紧密抵接,使副龙骨紧密固定在第一卡槽内,并使主龙骨紧密固定在第二卡槽内,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主龙骨与副龙骨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吊顶板安装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开口处的两侧均开设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开口处的两侧均开设有倒角,便于使主龙骨嵌入第二卡槽内,也便于使副龙骨嵌入第一卡槽内,从而使主龙骨与副龙骨的卡接过程更加方便,方便了吊顶板的安装过程。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抵紧块远离第二弹簧的一端为球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将副龙骨竖直向下并靠近主龙骨,副龙骨进入第一卡槽,并与第一卡槽内的抵紧块抵接,主龙骨进入第二卡槽,并与第二卡槽内的抵接块抵接,当副龙骨继续向下移动时,副龙骨挤压第一卡槽内的抵紧块,主龙骨挤压第二卡槽内的抵紧块,并使抵紧块挤压第二弹簧,从而使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的两个抵紧块均相互远离,从而将副龙骨抵紧在第一卡槽内的两个抵紧块之间,并将主龙骨抵紧在第二卡槽内的两个抵紧块之间,使主龙骨与副龙骨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并保证了主龙骨与副龙骨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吊顶板相邻两个侧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嵌槽,另外两个侧面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嵌槽,第一嵌槽与第二嵌槽卡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吊顶板上的第一嵌槽与相邻吊顶板上的第二嵌槽卡接,吊顶板上的第二嵌槽与另一相邻吊顶板上的第一嵌槽卡接,从而使相邻吊顶板之间紧密抵接,减小了吊顶板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吊顶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卡接组件,将副龙骨与主龙骨卡接,从而使副龙骨固定在主龙骨上,不仅便于将副龙骨安装在主龙骨上,而且提高了主龙骨与副龙骨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吊顶板安装的稳定性;

2、通过设置搭接条,使搭接条搭在主龙骨或副龙骨上,从而将吊顶板固定在主龙骨和副龙骨的下方,不仅便于操作人员对吊顶板进行安装,而且能够防止吊顶板从主龙骨和副龙骨上掉落,提高了吊顶板安装的稳定性;

3、在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内开设容纳槽,并在容纳槽内设置第二弹簧和抵紧块,使副龙骨紧密固定在第一卡槽内,并使主龙骨紧密固定在第二卡槽内,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主龙骨与副龙骨的连接强度,提高了吊顶板安装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状态图;

图3是为了显示卡接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4是为了显示第一卡槽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为了显示第二卡槽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6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为了显示第一嵌槽和第二嵌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龙骨;2、副龙骨;3、吊顶板;31、滑槽;311、第一弹簧;32、第一嵌槽;33、第二嵌槽;4、卡接组件;41、第一卡槽;42、第二卡槽;421、容纳槽;422、第二弹簧;423、抵紧块;424、倒角;5、搭接条;51、滑块;6、屋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拼接吊顶结构,包括包括若干个主龙骨1、副龙骨2和吊顶板3,主龙骨1与副龙骨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卡接组件4,并用于使主龙骨1与副龙骨2卡接,吊顶板3的顶面设置有搭接条5,搭接条5搭在主龙骨1或副龙骨2上,从而将吊顶板3固定在主龙骨1和副龙骨2的下方。

参照图2,主龙骨1与屋顶6固定连接,主龙骨1横向设置,副龙骨2纵向设置,使主龙骨1与副龙骨2形成若干个矩形,主龙骨1的高度与副龙骨2的高度相同。参照图3,卡接组件4包括第一卡槽41和第二卡槽42,第一卡槽41开设在主龙骨1的顶面上,第一卡槽41的深度为主龙骨1高度的一半,第一卡槽41贯穿主龙骨1的两个侧面;第二卡槽42开设在副龙骨2的底面上,第二卡槽42的深度为副龙骨2高度的一半,第二卡槽42贯穿副龙骨2的两个侧面;主龙骨1上第一卡槽41的下方嵌在第二卡槽42内,副龙骨2上第二卡槽42的上方嵌在第一卡槽41内,第一卡槽41与第二卡槽42开口处的两侧均开设有倒角424。

参照图4和图5,第一卡槽41和第二卡槽42的两侧均开设有水平的容纳槽421,容纳槽421内固定设置有水平的第二弹簧422,第二弹簧422靠近容纳槽421开口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抵紧块423,抵紧块423位于容纳槽421内并与容纳槽421沿水平方向滑动连接,抵紧块423远离第二弹簧422的一端为球面。

安装时,将副龙骨2纵向放置在主龙骨1的上方,并使第二卡槽42位于第一卡槽41的上方,使副龙骨2竖直向下移动,并使主龙骨1卡入副龙骨2上的第二卡槽42内,同时使副龙骨2卡入主龙骨1上的第一卡槽41内,当主龙骨1与第二卡槽42两侧的抵紧块423抵接时,副龙骨2与第一卡槽41两侧的抵紧块423抵接,使副龙骨2继续竖直向下移动,主龙骨1会挤压第二卡槽42两侧的抵紧块423,同时副龙骨2挤压第一卡槽41两侧的抵紧块423,使第一卡槽41和第二卡槽42内的两个抵紧块423均相互远离,并挤压第二弹簧422,从而使主龙骨1上第一卡槽41的下方嵌在第二卡槽42内,同时使副龙骨2上第二卡槽42的上方嵌在第一卡槽41内,并且在第二弹簧422恢复力的作用下,使主龙骨1被紧密卡在第一卡槽41的两个抵紧块423之间,同时使副龙骨2被紧密卡在第二卡槽42的两个抵紧块423之间,不仅便于将副龙骨2安装在主龙骨1上,而且提高了主龙骨1与副龙骨2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吊顶板3安装的稳定性。

参照图1,吊顶板3水平设置,吊顶板3的横截面呈矩形,并位于相邻的两个主龙骨1与副龙骨2形成的矩形下方。搭接条5设置有四个,并位于相邻的两个主龙骨1与副龙骨2形成的矩形内,搭接条5的纵截面呈倒l形,搭接条5包括水平段和竖直段,搭接条5的水平段位于竖直段靠近主龙骨1或副龙骨2的一侧,且四个搭接条5的水平段分别搭在相邻的两个主龙骨1和副龙骨2上。吊顶板3的顶面开设有四个滑槽31,四个滑槽31的方向分别沿着四个搭接条5水平段的方向,参照图6,每个滑槽31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块51,滑块51呈燕尾形,并分别与相对应的搭接条5固定连接,滑块51远离搭接条5水平段的一侧固定设置有第一弹簧311,第一弹簧311位于在滑槽31内,第一弹簧311的长度方向与滑槽31的长度方向相同,第一弹簧311远离滑块51的一端与吊顶板3固定连接。

安装时,使吊顶板3从相邻的两个主龙骨1与副龙骨2形成的矩形下方竖直向上移动,当搭接条5的水平段与两个相邻的主龙骨1或副龙骨2相互靠近的侧面抵接时,主龙骨1或副龙骨2会挤压搭接条5,使搭接条5向远离主龙骨1或副龙骨2的一侧滑动,并带动滑块51在滑槽31内向靠近第一弹簧311的一侧滑动,同时挤压第一弹簧311,从而使搭接条5滑入相邻的两个主龙骨1与副龙骨2形成的矩形内,然后使吊顶板3带动搭接条5继续竖直向上移动,当吊顶板3的顶面与主龙骨1、副龙骨2的底面抵接时,搭接条5的水平段恰好与两个相邻的主龙骨1或副龙骨2相互靠近的侧面分离,且搭接条5水平段的底面与主龙骨1或副龙骨2的顶面齐平,此时搭接条5的竖直段与主龙骨1或副龙骨2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在第一弹簧311恢复力的作用下,使滑块51向靠近主龙骨1或副龙骨2的一侧滑动,并带动搭接条5向靠近主龙骨1或副龙骨2的一侧滑动,从而使搭接条5的水平段搭接在主龙骨1或副龙骨2的顶面上,并使搭接条5的竖直段与主龙骨1或副龙骨2抵接,从而将吊顶板3安装在主龙骨1和副龙骨2上,不仅使吊顶板3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吊顶板3与主龙骨1、副龙骨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吊顶板3的安装更加稳定。

参照图7,吊顶板3相邻两个侧面的顶部开设有第一嵌槽32,另外两个侧面的底部开设有第二嵌槽33,第一嵌槽32和第二嵌槽33均贯穿吊顶板3的侧面,第一嵌槽32和第二嵌槽33的高度均为吊顶板3厚度的一半,且相邻吊顶板3上的第一嵌槽32与第二嵌槽33卡接。

安装时,将吊顶板3安装在相邻的两个主龙骨1与副龙骨2形成的矩形下方,并使吊顶板3上的第二嵌槽33与相邻吊顶板3上的第一嵌槽32卡接,从而减小了相邻吊顶板3之间的缝隙,提高了吊顶板3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吊顶板3的安装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安装时,将副龙骨2纵向放置在主龙骨1的上方,并使第二卡槽42位于第一卡槽41的上方,使副龙骨2竖直向下移动,并使主龙骨1卡入副龙骨2上的第二卡槽42内,同时使副龙骨2卡入主龙骨1上的第一卡槽41内,当主龙骨1与第二卡槽42两侧的抵紧块423抵接时,副龙骨2与第一卡槽41两侧的抵紧块423抵接,使副龙骨2继续竖直向下移动,主龙骨1会挤压第二卡槽42两侧的抵紧块423,同时副龙骨2挤压第一卡槽41两侧的抵紧块423,使第一卡槽41和第二卡槽42内的两个抵紧块423均相互远离,并挤压第二弹簧422,从而使主龙骨1上第一卡槽41的下方嵌在第二卡槽42内,同时使副龙骨2上第二卡槽42的上方嵌在第一卡槽41内,并且在第二弹簧422恢复力的作用下,使主龙骨1被紧密卡在第一卡槽41的两个抵紧块423之间,同时使副龙骨2被紧密卡在第二卡槽42的两个抵紧块423之间;然后使吊顶板3从相邻的两个主龙骨1与副龙骨2形成的矩形下方竖直向上移动,当搭接条5的水平段与两个相邻的主龙骨1或副龙骨2相互靠近的侧面抵接时,主龙骨1或副龙骨2会挤压搭接条5,使搭接条5向远离主龙骨1或副龙骨2的一侧滑动,并带动滑块51在滑槽31内向靠近第一弹簧311的一侧滑动,同时挤压第一弹簧311,从而使搭接条5滑入相邻的两个主龙骨1与副龙骨2形成的矩形内,然后使吊顶板3带动搭接条5继续竖直向上移动,当吊顶板3的顶面与主龙骨1、副龙骨2的底面抵接时,搭接条5的水平段恰好与两个相邻的主龙骨1或副龙骨2相互靠近的侧面分离,在第一弹簧311恢复力的作用下,使滑块51向靠近主龙骨1或副龙骨2的一侧滑动,并带动搭接条5向靠近主龙骨1或副龙骨2的一侧滑动,从而使搭接条5的水平段搭接在主龙骨1或副龙骨2的顶面上,并使搭接条5的竖直段与主龙骨1或副龙骨2抵接;将吊顶板3安装在相邻的两个主龙骨1与副龙骨2形成的矩形下方,并使吊顶板3上的第二嵌槽33与相邻吊顶板3上的第一嵌槽32卡接,从而将吊顶板3安装在主龙骨1和副龙骨2上,不仅使吊顶板3的安装过程更加方便,而且提高了吊顶板3与主龙骨1、副龙骨2之间的连接强度,使吊顶板3的安装更加稳定。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