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高抗变形的建筑结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2514发布日期:2021-01-29 23:43阅读: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高抗变形的建筑结构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抗变形的建筑结构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建筑中,由各种构件(屋架、梁、板、柱等)组成的能够承受各种作用的体系,所谓作用是指能够引起体系产生内力和变形的各种因素,如荷载、地震、温度变化以及基础沉降等因素,建筑结构是由板、梁、柱、墙、基础等建筑构件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功能,并能安全承受建筑物各种正常荷载作用的骨架结构。
[0003]
在建筑结构建设的过程中会不断的在上面进行增加建筑物,或者在建筑结构完成建设以后会进行建筑结构的承重能力施压,来进行测试建设结构之接的抗变形的能力,为了增加建设结构的稳定性和抗变形的能力会给建筑结构进行加固,但是建筑结构在加固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增加抗压的力度。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高抗变形的建筑结构加固装置,解决了建筑结构在加固的时候不能很好的增加抗压力度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抗变形的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建筑结构,所述固定板的底部设置有分震装置,所述分震装置的底部有抗震板,所述固定板的顶部设置有抗压装置,所述抗压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减力装置。
[0006]
优选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分压板,所述分压板的一侧设置有分压杆,且分压杆与固定板固定连接,且支撑柱延伸至建筑结构的内部。
[0007]
优选的,所述建筑结构的内部设置抗形柱,所述抗形柱的一侧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抗形柱的一侧设置有固形杆。
[0008]
优选的,所述分震装置包括有底抗板,所述底抗板的底部设置有承震柱,所述承震柱的底部设置有减震柱,所述减震柱的内部设置有承震块,且底抗板延伸至减震柱的内部与承震块固定连接,所述减震柱的底部延伸至抗震板的内部设置有分震板。
[0009]
优选的,所述抗压装置包括有上承板,所述上承板的顶部设置有抗压柱,所述抗压柱的表面设置有顶压板,所述抗压柱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杆延伸至顶压板的内部。
[0010]
优选的,所述减力装置包括有底承板,所述底承板的顶部设置有顶力板,所述顶力板的内部设置有顶力柱。
[0011]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2]
通过设置的分压板、支撑柱、分压杆方便在给建筑结构进行加固的时候,通过设置的支撑柱延伸至建筑结构的内部进行加固建筑结构,方便给建筑结构内部的抗变形的结构
进行连接,增加建筑结构的抗压性,通过设置的分压板和分压杆方便在从建筑结构上受到力度的时候,通过将力传给分压板使分压板上的力分给分压杆,在通过分压杆将力分给固定板,方便受到压力或者震动力之后增加受到的面积和分力的承受面,减少力对建筑结构的影响,且通过将加固装置设置为三角形增加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4]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立体结构图;
[0015]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立体结构图;
[0016]
图3为本实用新型建筑结构的剖视图;
[0017]
图4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柱的剖视图。
[0018]
图中:1固定板;2建筑结构;3底抗板;4抗震板;5减震柱;6分压板; 7支撑柱;8分压杆;9抗压柱;10顶压板;11上承板;12抗形柱;13固形杆;14顶力柱;15顶力板;16底承板;17承震柱;18承震块;19分震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高抗变形的建筑结构加固装置,包括固定板1,固定板1的一侧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建筑结构2,固定板1的底部设置有分震装置,分震装置的底部有抗震板4,固定板1的顶部设置有抗压装置,抗压装置的底部设置有减力装置。
[0021]
具体的,固定装置包括有支撑柱7,支撑柱7表面的一侧设置有分压板6,分压板6的一侧设置有分压杆8,且分压杆8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且支撑柱 7延伸至建筑结构2的内部,方便在给建筑结构2进行加固的时候,通过设置的支撑柱7延伸至建筑结构2的内部进行加固建筑结构2,方便给建筑结构2 内部的抗变形的结构进行连接,增加建筑结构2的抗压性,通过设置的分压板6和分压杆8方便在从建筑结构2上受到力度的时候,通过将力传给分压板6使分压板6上的力分给分压杆8,在通过分压杆8将力分给固定板1,方便受到压力或者震动力之后增加受到的面积和分力的承受面,减少力对建筑结构2的影响,且通过将加固装置设置为三角形增加建筑结构2的稳定性。
[0022]
具体的,建筑结构2的内部设置抗形柱12,抗形柱12的一侧与支撑柱7 固定连接,抗形柱12的一侧设置有固形杆13,通过建筑结构2内部设置的抗形柱12方便在建筑结构2受到压力或者其他力的时候能进行支撑顶部带来的力度,通过设置的固形杆13方便在抗形柱12支撑建筑结构2顶部力的时候能进行分散和承受抗形柱12上的力,增加支撑过程中受到的力度,增加支撑建筑结构2抗压的能力,减少建筑结构2发生变形的可能。
[0023]
具体的,分震装置包括有底抗板3,底抗板3的底部设置有承震柱17,承震柱17的底
部设置有减震柱5,减震柱5的内部设置有承震块18,且承震柱17延伸至减震柱5的内部与承震块18固定连接,减震柱5的底部延伸至抗震板4的内部设置有分震板19,通过底抗板3底部设置的承震柱17方便将建筑结构2传给底部的力传递给减震柱5内的承震块18上,在通过设置的承震块18将力传给抗震板4内的分震板19,通过逐渐增加受力的面积来减少建筑结构2或者底部的装置发生变形,或者减少不能很好的进行支撑,或者减少受到的力度,同时通过设置的减震柱5和抗震板4进行防护受到力的装置,减少传给承震块18和分震板19上的力进行挤压内部造成承震块18和分震板 19的变形,从而不能很好的起到支撑和抗压的效果。
[0024]
具体的,抗压装置包括有上承板11,上承板11的顶部设置有抗压柱9,抗压柱9的表面设置有顶压板10,抗压柱9的表面设置有支撑杆延伸至顶压板10的内部,通过设置的抗压柱9方便建筑结构2在顶部受到力的时候,通过抗压柱9将力传给上承板11来减少抗压柱9上受到的力度,增加受力后将力分解和扩散到上承板11上,从而减少抗压柱9的损伤,在通过抗压柱9两侧设置的支撑杆插入顶压板10内,进一步的将力分到顶压板10上,在通过顶压板10将力散到抗压柱9的底部,通过设置的顶压板10、上承板11方便将力进行横向分散,通过设置的抗压柱9方便将力进行纵向分散,从而减少抗压柱9上受到的力,减少建筑结构2上力的承受度。
[0025]
具体的,减力装置包括有底承板16,底承板16的顶部设置有顶力板15,顶力板15的内部设置有顶力柱14,通过顶力板15内部设置的顶力柱14方便顶部的力传到下部的时候,减少力度的传递,增加力度的损耗,增加建筑结构2抗压的能力,通过设置的底承板16方便在建筑结构2和上承板11之间有缓冲力度的空间,减少顶部的力度直接传给建筑结构2给建筑结构2造成损坏,或者减少建筑结构2发生变形的可能性,减少力度对建筑结构2的传递,增加建筑结构2抗变形的能力。
[002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安装好过后,通过建筑结构2一侧设置的固定装置增加建筑结构2固定的性能,增加建筑结构2的抗压性,通过设置的分震装置方便减少建筑结构2上传给底部的力度,减少底部的凹陷,通过设置的抗压装置方便增加建筑结构2对顶部的支撑和受力能力,减少建筑结构2的承受的力度,减少建筑结构2发生变形的几率,通过设置的减力装置方便减少顶部传给建筑结构2的力度,增加顶部与建筑结构2之间缓冲力的空间,以及增加建筑结构2的坚固程度和承受力。
[0027]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