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花板铝顶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2636发布日期:2020-11-27 10:29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天花板铝顶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饰板配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花板铝顶线。



背景技术:

天花板在安装时,为了使边角处更加牢固和美观,会采用铝顶线进行安装,目前铝顶线的安装都是直接将铝顶线与墙体直接进行固定连接,这对铝顶线的定位要求较高,安装过程较为复杂,在安装过程中,在安装最后一边的铝顶线时,由于需要与两边的铝顶线配合,需将铝顶线截成两段后再分别进行安装固定,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使得最后一边的铝顶线中间出现一条缝隙,影响整体的质量和美观,且铝顶线的外观较为单一;同时,当铝顶线太短需要拼接时,需要专门设置连接件进行两根铝顶线的拼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天花板铝顶线,具体在于提供一种安装简便且美观的天花板铝顶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天花板铝顶线,包括铝顶线主体和连接卡件,连接卡件包括连接件、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连接件的截面为倒“l”型,第一卡扣设置于连接件倒“l”型水平短边的末端,第二卡扣设置于连接件倒“l”型垂直长边的末端,所述铝顶线主体包括直角连接部、装饰部和下边框部,所述直角连接部的水平横边上设置有第一凹槽,下边框部设置于直角连接部的垂直竖边末端,下边框部上设置有第二凹槽,装饰部设置于直角连接部的斜边处;连接卡件的第一卡扣安装连接于铝顶线主体的第一凹槽,第二卡扣安装连接于第二凹槽。

进一步的,铝顶线主体的装饰部向上延伸方向设置有上边框部,上边框部与墙面接触。

进一步的,铝顶线主体的下边框部末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槽,直角连接部的垂直竖边上设置有向内凹入的第二连接槽,上边框部的末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槽,第一连接槽、第二连接槽和第三连接槽的宽度相同且与所述连接卡件的倒“l”型连接件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的,连接卡件上的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均为垂直朝下,铝顶线主体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的槽口均为垂直朝上。

进一步的,第一卡扣末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斜面,第二卡扣末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斜面。

进一步的,铝顶线主体的装饰部为设置于直角连接部的斜边处的圆弧状。

另一种方案中,铝顶线主体的装饰部为与直角连接部的斜边重合的直角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先通过在龙骨上设置连接卡件,然后再将铝顶线主体扣接在连接卡件上,从而完成铝顶线的安装,同时,在铝顶线主体上设置连接槽,可以配合连接卡件上切出来的连接件部分进行拼接连接,从而提高安装效率;且其外观设计可实现更多样化。

附图说明

附图1为实施例1中天花板铝顶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实施例1中天花板铝顶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实施例2中天花板铝顶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实施例2中天花板铝顶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天花板铝顶线,包括铝顶线主体1和连接卡件2,连接卡件2包括连接件21、第一卡扣22和第二卡扣23,连接件21的截面为倒“l”型,第一卡扣22设置于连接件21倒“l”型水平短边的末端,第二卡扣23设置于连接件21倒“l”型垂直长边的末端,所述铝顶线主体1包括直角连接部11、装饰部12和下边框部13,所述直角连接部11的水平横边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4,下边框部13设置于直角连接部11的垂直竖边末端,下边框部13上设置有第二凹槽15,装饰部12设置于直角连接部11的斜边处;连接卡件2的第一卡扣22安装连接于铝顶线主体1的第一凹槽14,第二卡扣23安装连接于第二凹槽15。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卡件2用于与天花板的龙骨固定连接,并与铝顶线主体1进行卡接连接,铝顶线主体1只需卡接在连接卡件2上,即可完成铝顶线的安装,安装过程简便。具体的,在天花板的龙骨安装完成后,先将与铝顶线处相邻的板材安装在龙骨上,然后将连接卡件2通过自攻螺丝固定在龙骨上,其中,连接卡件2的倒“l”型连接件21的垂直长边与龙骨贴合,自攻螺丝将倒“l”型连接件21的垂直长边与龙骨连接固定,倒“l”型连接件21的垂直长边末端的第二卡扣23的上表面则与板材的下表面贴合,最后将铝顶线主体1卡接在连接卡件2上,并利用自攻螺丝将铝框线主体1与连接卡件2固定连接即可,其中,铝顶线主体1的第一凹槽14卡接在连接卡件2的第一卡扣22上,铝顶线主体1的第二凹槽15卡接在连接卡件2的第二卡扣23上,且铝顶线主体1的直角连接部11的垂直竖边与连接卡件2的倒“l”型连接件21的垂直长边贴合,直角连接部11的水平横边与倒“l”型连接件21的水平短边贴合,自攻螺丝将倒“l”型连接件21的水平短边与铝顶线主体1的直角连接部11的水平横边连接固定。由于在安装铝顶线主体1时,铝顶线主体1的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与连接卡件2卡接连接,使得铝顶线主体1被固定在连接卡件2上,方便工人直接使用自攻螺丝将铝顶线主体1和连接卡件2固定连接起来,而连接卡件2只需向上顶在板材与龙骨上,即可进行安装固定,操作起来也比较方便,从而使得整体的安装过程简便高效。

具体的,铝顶线主体1的装饰部向上延伸方向设置有上边框部16。铝顶线主体的上边框部16、装饰部12和下边框部13连起来形成铝顶线主体1的外部装饰。

进一步的,铝顶线主体1的下边框部13末端设置有第一连接槽131,直角连接部11的垂直竖边上设置有向内凹入的第二连接槽111,上边框部16的末端设置有第三连接槽161,第一连接槽131、第二连接槽111和第三连接槽161的宽度相同且与所述连接卡件2的倒“l”型连接件21的厚度一致。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铝顶线主体1上设置的第一连接槽131、第二连接槽111和第三连接槽161可以用于铝顶线主体1的拼接,当安装过程中铝顶线主体1长度不够需要拼接时,只需将多余的连接卡件2的连接件21部分切出来,并按照第一连接槽131、第二连接槽111和第三连接槽161的长度进行分切,即可将其作为连接两段铝顶线主体1的连接配件,从而方便铝顶线主体1的拼接,提高加工效率。

具体的,连接卡件2上的第一卡扣22和第二卡扣23均为垂直朝下,铝顶线主体1上的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的槽口均为垂直朝上;第一卡扣22末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卡接斜面221,第二卡扣23末端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卡接斜面231。连接卡件2上的第一卡扣22和第二卡扣23上均为垂直朝下,且在第一卡扣22和第二卡扣23末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接斜面221和第二卡接斜面231,可以方便铝顶线主体1的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卡接到第一卡扣22和第二卡扣23上,使安装过程更简便。

具体的,铝顶线主体1的装饰部12为设置于直角连接部11的斜边处的圆弧状。

实施例2:参照图3-4,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仅在于装饰部12的形状,铝顶线主体1的装饰部12为与直角连接部1的斜边重合的直角状。

铝顶线主体1的直角连接部11的斜边处可以适合各种形状的装饰部12,从而使得铝顶线主体1的外观更具有多样性,在此仅提供两种可能的装饰部12形状。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