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叠合剪力墙及其插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025781发布日期:2020-06-09 19:56阅读:7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叠合剪力墙及其插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叠合剪力墙及其插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装配式建筑混凝土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和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两大类,且在高层建筑工程项目中,多以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为主。《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2019年全省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工作要点>的通知》提出“成都、广安、乐山、眉山、西昌5个试点城市政府投资项目装配率提高到50%以上”;《成都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做好我市政府投资房屋工程项目装配式建筑相关工作的通知》(成住建发[2019]202号)指出,“政府投资项目装配率不低于50%,并开展a级(装配率60~75%)及以上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

根据《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gb/t51129-2017),满足装配率不低于50%的要求,除叠合楼板、隔墙等外,需布置一定数量的装配式竖向受力构件。而叠合梁柱节点处交叉钢筋较多、且对装配率贡献较小,因此装配式剪力墙是提高装配率的首选。其中预制实心剪力墙由于自重大、四面出筋、连接复杂等劣势,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而叠合剪力墙具有预制构件轻、四面无预留“胡子筋”、竖向连接采用插筋连接、无套筒灌浆等特点,大大降低了生产-运输-施工过程中吊装设备要求,生产-储存-运输简便、无胡子筋扰动变形,连接构造简单,规避钢筋套筒灌浆施工定位困难、施工技术要求高、材料昂贵等却缺点,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质量,降低工程建造成本,对高装配率建筑技术经济优势明显。但现有的叠合剪力墙的竖向连接为插筋连接,规范要求距离预制部分的距离为15mm,插筋不好定位,且需要将插筋与桁架钢筋绑扎避免下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叠合剪力墙插筋定位不便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叠合剪力墙及其插筋方法,以便于插筋定位,能够提高叠合剪力墙的安装施工效率和增加建筑的稳定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叠合剪力墙,包括两块叶板和若干插筋,所述叶板固定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与叶板相连,所述连接件另一端位于两叶板所围成的现浇空间内,所述连接件位于现浇空间内的一端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插设插筋,所述插筋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用于防止插筋从连接件上掉落。

本发明在安装插筋时,只需将插筋下端穿过通孔,便可实现插筋的定位,减小了现有施工方案中,将插筋与桁架绑扎固定的工序,安装简单,施工速度快。通过调节定位件的位置,便可满足建筑规范上对插筋长度、插筋与内外叶板距离要求的规定,定位精准。插筋通过连接件定位,位置稳定,现浇混凝土时插筋不会产生位移,不需要人工手扶钢筋,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

作为限位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限位件为连接筋,所述连接件将各插筋连接成插筋网,不仅能够实现插筋的定位,还能够提高叠合剪力墙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插筋下端固定有短筋,使插筋与叶板保持设定的距离,且增强了插筋的锚固作用。

作为连接件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一面固定有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所述第一卡部和第二卡部之间的距离与叶板端部的厚度适配。使用时,直接将连接件卡设在叶板端部即可,安装简单方便,确保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叶板上固定有两个连接件,以确保插筋的稳定性。

优选的,两个连接件之间的距离大于叶板长度的三分之一,以进一步确保插筋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通孔圆心到叶板侧壁的距离为10~20mm,以满足建筑规范的规定。

作为叶板连接的具体实施方式,两叶板通过桁架连接。

本发明的还提供了一种叠合剪力墙插筋方法,用于插设上述叠合剪力墙的插筋,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连接件连接各插筋,以形成插筋钢筋网;将两叶板固定在预设位置后,在叶板上固定连接件;将插筋下端穿过连接件的通孔完成叠合剪力墙的插筋操作。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1、安装插筋时,只需将插筋下端穿过通孔,便可实现插筋的定位,减小了现有施工方案中,将插筋与桁架绑扎固定的工序,安装简单,施工速度快。

2、通过调节定位件的位置,便可满足建筑规范上对插筋长度、插筋与内外叶板距离要求的规定,定位精准。

3、插筋通过连接件定位,位置稳定,现浇混凝土时插筋不会产生位移,不需要人工手扶钢筋,能够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效率和节约人工成本。

4、插筋下端固定有短筋,增强了插筋的锚固作用。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连接件与叶板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插筋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插筋定位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a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

1-叶板,10-楼板,2-连接件,20-通孔,21-连接板,22-第一卡部,23-第二卡部,3-现浇空间,4-插筋,41-短筋,5-连接筋,6-桁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

一种叠合剪力墙,包括两块叶板1和若干插筋4,即包括内叶板和外叶板;两块叶板1通过桁架6连接以形成混凝土现浇空间3。所述叶板1固定有连接件2,所述连接件2一端与叶板1连接,通过通过锚固、卡接、螺接等方式与叶板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2另一端位于两叶板1所围成的现浇空间3内,且所述连接件2位于现浇空间3内的一端设有通孔20,所述通孔20用于插设插筋4。同时所述插筋4设有限位件5,所述限位件5用于防止插筋4从连接件2上掉落,能够理解的是,限位件5可以是设置在插筋4中部的凸起、固定块等。

作为限位件5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限位件5为连接筋,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5横向设置,并与插筋4的中部固定连接,即所述连接件5将各插筋4连接成插筋网,不仅能够实现插筋4的定位,还能够提高叠合剪力墙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插筋4下端固定有短筋41,使插筋4下端与叶板1保持设定的距离,且增强了插筋4的锚固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短筋41固定在未插入通孔20的插筋4上,以便于插筋4能够顺利的穿过通孔20。优选的是,短筋41和限位件5分设与插筋4相对的两侧,进一步提高插筋4的锚固作用。短筋41可以垂直于插筋4设置,也可以是平行于插筋4的多层钢筋,如两层。

作为连接件2的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连接件2包括连接板21,所述连接板21一面固定有第一卡部22和第二卡部23,为便于连接件2的制作,第一卡部22和第二卡部23通常采用两块板材制成。所述第一卡部22和第二卡部23之间的距离与叶板1端部的厚度适配。使用时,直接将连接件2卡设在叶板1端部即可,安装简单方便,确保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叶板1上固定有两个连接件2,以确保插筋4的稳定性。两个连接件5之间的距离大于叶板1长度的三分之一,以进一步确保插筋4的稳定性。所述通孔20圆心到叶板1侧壁的距离为10~20mm,从而使插筋4上部与叶板保持设定的距离,以满足建筑规范的规定。

上述叠合剪力墙插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连接筋连接各插筋4,然后将两叶板1固定在预设位置后,通过桁架6连接两块叶板1以形成浇筑空间3;在叶板1上固定连接件2,并使通孔20位于浇筑空间3内,将插筋4一端穿过通孔20完成叠合剪力墙的插筋操作。在现浇空间3内浇筑混凝土便可完成叠合剪力墙的筑设,施工效率高,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