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及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7528发布日期:2020-07-10 17:53阅读:216来源:国知局
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及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幕墙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及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系统。



背景技术:

单元式幕墙是悬挂在主体结构上的框架式结构,单元式幕墙受到的荷载有重力荷载、风荷载、撞击荷载等荷载,其中风荷载产生的效应最大。当单元式幕墙受到荷载的作用后,荷载首先传给单元式幕墙的立柱和横梁,立柱是单元式幕墙的主要受力构件,横梁是单元式幕墙的次要受力构件。由于单元式幕墙自身的特点,它的横梁由两个横框插接而成,它的立柱由两个竖框插接而成,所以相邻两个幕墙单元的横梁与立柱的连接比较薄弱,尤其是转角处的幕墙单元,所以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立柱的设计非常重要,它不仅决定单元式幕墙结构的安全性、工艺性,还决定单元式幕墙的其他物理性能,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立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旨在提高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的连接牢固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包括:

转角立柱;以及

两根下横梁;

所述转角立柱的外侧用于连接所述单元式幕墙的第一幕墙转角板及第二幕墙转角板,所述转角立柱的上端用于连接楼板的第一楼板转角板及第二楼板转角板,所述转角立柱的下端连接两根所述下横梁,两根所述下横梁用于连接所述单元式幕墙的另外两个单元幕墙的上横梁;

所述转角立柱包括正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柱板及第二立柱板,所述第一立柱板的外侧用于连接所述第一幕墙转角板,所述第二立柱板的外侧用于连接所述第二幕墙转角板,所述第一立柱板的上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楼板转角板,所述第二立柱板的上端用于连接所述第二楼板转角板,所述第一立柱板的下端连接两根所述下横梁中的一根,所述第二立柱板的下端连接两根所述下横梁中的另一根;

所述转角立柱还包括密封连接件,所述密封连接件密封连接所述第一立柱板与所述第二立柱板,所述密封连接件为多个,多个所述密封连接件在所述转角立柱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上间隔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上端连接组件,所述上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钝角板及第二钝角板,所述第一钝角板与所述第二钝角板背对设置,且所述第一钝角板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一幕墙转角板,所述第二钝角板的开口朝向所述第二幕墙转角板,所述第一钝角板的一边角板位于所述第一幕墙转角板与所述第一立柱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一立柱板连接,所述第一钝角板的另一边角板与所述第一楼板转角板连接,所述第二钝角板的一边角板位于所述第二幕墙转角板与所述第二立柱板之间,并与所述第二立柱板连接,所述第二钝角板的另一边角板与所述第二楼板转角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端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l形板及第二l形板,所述第一l形板的一边角板与所述第一楼板转角板连接,所述第一l形板的另一边角板与所述第一钝角板连接,所述第二l形板的一边角板与所述第二楼板转角板连接,所述第二l形板的另一边角板与所述第二钝角板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密封连接件为三个,三个所述密封连接件分别为第一密封连接件、第二密封连接件及第三密封连接件,所述第三密封连接件、所述第二密封连接件及所述第一密封连接件在所述转角立柱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上依次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连接件包括第一插入件、第一插槽件及第一防水胶条,所述第一插入件设于所述第一立柱板上,所述第一插槽件设于所述第二立柱板上,所述第一插槽件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入件插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防水胶条密封所述第一插入件与所述第一插槽件的交界位置;

所述第二密封连接件包括第二插入件、第二插槽件及第二防水胶条,所述第二插入件设于所述第一立柱板上,所述第二插槽件设于所述第二立柱板上,所述第二插槽件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第二插入件插于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二防水胶条密封所述第二插入件与所述第二插槽件的交界位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入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插接部及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插接部的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立柱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幕墙转角板平行,所述第一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幕墙转角板平行,并插于所述第一插槽内,其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相连的第一直板及第一斜板,所述第一斜板与所述第一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直板与所述第一插接部连接,所述第一直板与所述第一幕墙转角板平行,且所述第一直板相对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更靠近所述第一幕墙转角板;

所述第二插入件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插接部及连接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插接部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一立柱板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幕墙转角板平行,所述第二插接部与所述第二幕墙转角板平行,并插于所述第二插槽内,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相连的第二直板及第二斜板,所述第二斜板与所述第二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二直板与所述第二插接部连接,所述第二直板与所述第一幕墙转角板平行,且所述第二直板相对于所述第二安装部更靠近所述第一幕墙转角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槽件包括用于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插槽的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及所述第二板均与所述第二幕墙转角板平行,所述第一插入件位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所述第一防水胶条设于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防水胶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板及所述第二板抵触,所述第一防水胶条开设有第一缝隙,所述第一插槽件过盈插接于所述第一防水胶条的所述第一缝隙内;

所述第二插槽件包括用于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插槽的第三板及第四板,所述第三板及所述第四板均与所述第二幕墙转角板平行,所述第二插槽件位于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之间,所述第二防水胶条设于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二防水胶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三板及所述第四板抵触,所述第二防水胶条开设有第二缝隙,所述第二插槽件过盈插接于所述第二防水胶条的所述第二缝隙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槽件包括用于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插槽的第一板及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及所述第二板均与所述第二幕墙转角板平行,所述第一插入件位于所述第一板与所述第二板之间,所述第一插入件靠近所述第二立柱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勾部,所述第一板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一勾部勾合的第二勾部,所述第一防水胶条设于所述第一插入件与所述第二板之间,且所述第一防水胶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插入件及所述第二板抵触;

所述第二插槽件包括用于围合形成所述第二插槽的第三板及第四板,所述第三板及所述第四板均与所述第二幕墙转角板平行,所述第二插槽件位于所述第三板与所述第四板之间,所述所述第二插槽件靠近所述第二立柱板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勾部,所述第三板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第三勾部勾合的第四勾部,所述第二防水胶条设于所述第二插槽件与所述第四板之间,且所述第二防水胶条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二插槽件及所述第四板抵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密封连接件包括第一安装块、第二安装块及第一防水连接件,所述第一安装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板上,且所述第一安装块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块设于所述第二立柱板上,且所述第二安装块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一防水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一防水胶块及第二防水胶块,所述第一防水胶块及所述第二防水胶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一防水胶块过盈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二防水胶块过盈插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

所述第二密封连接件包括第三安装块、第四安装块及第二防水连接件,所述第三安装块设于所述第一立柱板上,且所述第三安装块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四安装块设于所述第二立柱板上,且所述第四安装块开设有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二防水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三防水胶块及第四防水胶块,所述第三防水胶块及所述第四防水胶块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三防水胶块过盈插接于所述第三安装槽内,所述第四防水胶块过盈插接于所述第四安装槽内。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系统,包括:

上述的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

第一幕墙转角板,设于所述第一立柱板的外侧上;以及

第二幕墙转角板,设于所述第二立柱板的外侧上;

其中,所述第三密封连接件为o型挤压胶条,所述第三密封连接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立柱板及所述第二立柱板抵触。

在上述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中,转角立柱的上端与楼板的第一楼板转角板及第二楼板转角板连接,而转角立柱的下端通过下横梁与下方的单元幕墙的上横梁连接,从而使得转角立柱连接牢固,进而使得转角处的幕墙单元连接牢固,能更好的抗重力荷载、风荷载、撞击荷载等荷载。而且转角立柱还包括多个密封连接第一立柱板与第二立柱板的密封连接件,多个密封连接件在转角立柱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上间隔排布,形成多道密封结构,从而使得上述转角立柱的水密性能、气密性能更优越。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一密封连接件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密封连接件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第二密封连接件与第三密封连接件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第一密封连接件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系统10。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系统10包括第一幕墙转角板12、第二幕墙转角板14及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16。

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16包括转角立柱16a以及两根下横梁(图未示)。转角立柱16a的外侧(室外侧)用于连接第一幕墙转角板12及第二幕墙转角板14。转角立柱16a的上端用于连接楼板的第一楼板转角板22及第二楼板转角板24。转角立柱16a的下端连接两根下横梁,两根下横梁用于连接单元式幕墙的另外两个单元幕墙的上横梁。需要说明的是,单元式幕墙包括多个单元幕墙。

在上述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16中,转角立柱16a的上端与楼板的第一楼板转角板22及第二楼板转角板24连接,而转角立柱16a的下端通过下横梁与下方的单元幕墙的上横梁连接,从而使得转角立柱16a连接牢固,进而使得转角处的幕墙单元连接牢固,能更好的抗重力荷载、风荷载、撞击荷载等荷载。

转角立柱16a包括正对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柱板200及第二立柱板300。第一立柱板200的外侧用于连接第一幕墙转角板12。第二立柱板300的外侧用于连接第二幕墙转角板14。第一立柱板200的上端用于连接第一楼板转角板22。第二立柱板300的上端用于连接第二楼板转角板24。第一立柱板200的下端连接两根下横梁中的一根,第二立柱板300的下端连接两根下横梁中的另一根。

转角立柱16a还包括密封连接件400,密封连接件400密封连接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密封连接件400为多个,多个密封连接件400(也即400a、400b、400c)在转角立柱16a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上间隔排布。

在上述转角立柱16a中,第一立柱板200及第二立柱板300的上端与楼板的第一楼板转角板22及第二楼板转角板24连接,而第一立柱板200及第二立柱板300的下端通过下横梁与下方的两个单元幕墙的上横梁连接,从而使得转角立柱16a连接牢固,能更好的抗重力荷载、风荷载、撞击荷载等荷载。而且转角立柱16a还包括多个密封连接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的密封连接件400,多个密封连接件400在转角立柱16a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上间隔排布,形成多道密封结构,从而使得上述转角立柱16a的水密性能、气密性能更优越。

在本实施例中,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16还包括上端连接组件。上端连接组件包括第一钝角板162及第二钝角板164,第一钝角板162与第二钝角板164背对设置,且第一钝角板162的开口朝向第一幕墙转角板12,第二钝角板164的开口朝向第二幕墙转角板14。

第一钝角板162的一边角板位于第一幕墙转角板12与第一立柱板200之间,并与第一立柱板200连接。第一钝角板162的另一边角板与第一楼板转角板22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钝角板162与第一立柱板200打螺钉固定,第一钝角板162与第一楼板转角板22打螺钉固定。

第二钝角板164的一边角板位于第二幕墙转角板14与第二立柱板300之间,并与第二立柱板300连接。第二钝角板164的另一边角板与第二楼板转角板24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钝角板164与第二立柱板300打螺钉固定,第二钝角板164与第二楼板转角板24打螺钉固定。

在上述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16中,通过设置第一钝角板162及第二钝角板164来连接转角立柱16a与楼板,可以使得转角立柱16a与楼板之间的连接更牢固。

在本实施例中,单元式幕墙的转角结构16的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l形板166及第二l形板168。第一l形板166的一边角板与第一楼板转角板22连接,第一l形板166的另一边角板与第一钝角板162连接。第二l形板168的一边角板与第二楼板转角板24连接,第二l形板168的另一边角板与第二钝角板164连接。如此,更便于连接转角立柱16a与楼板。

在本实施例中,密封连接件400为三个,三个密封连接件400分别为第一密封连接件400a、第二密封连接件400b及第三密封连接件400c,第三密封连接件400c、第二密封连接件400b及第一密封连接件400a在转角立柱16a的外侧至内侧的方向上依次排布。密封连接件400的数目太少,不利于水密、气密,密封连接件400的数目太多,不便于安装,综合考虑水密、气密性能以及安装的难易程度,设置三个密封连接件40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密封连接件400a包括第一插入件410、第一插槽件420及第一防水胶条430。第一插入件410设于第一立柱板200上。第一插槽件420设于第二立柱板300上。第一插槽件420开设有第一插槽420a,第一插入件410插于第一插槽420a内。第一防水胶条430密封第一插入件410与第一插槽件420的交界位置。如此,非常便于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密封连接,使得上述转角立柱16a的水密性能、气密性能更优越。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插入件410包括第一安装部412、第一插接部414及连接第一安装部412与第一插接部414的第一连接部416。第一安装部412与第一立柱板200连接,并与第一幕墙转角板12平行,第一插接部414与第二幕墙转角板14平行,并插于第一插槽420a内。

其中,第一连接部416包括相连的第一直板4162及第一斜板4164。第一斜板4164与第一安装部412连接,第一直板4162与第一插接部414连接。第一直板4162与第一幕墙转角板12平行,且第一直板4162相对于第一安装部412更靠近第一幕墙转角板12。

上述结构的第一插入件410更利于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插接,且更利于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牢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插槽件420包括用于围合形成第一插槽420a的第一板422及第二板424,第一板422及第二板424均与第二幕墙转角板14平行。第一插接部414位于第一板422与第二板424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防水胶条430设于第一插槽420a内,第一防水胶条43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板422及第二板424抵触,也即第一防水胶条430与第一插槽420a过盈配合。第一防水胶条430开设有第一缝隙(图未标),第一插接部414过盈插接于第一防水胶条430的第一缝隙内。如此,可以使得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密封连接。

具体地,在实际作业时,可以提供预先开设有第一缝隙的第一防水胶条430,通过第一缝隙将第一防水胶条430过盈插接于第一插接部414上,再将第一插接部414及第一防水胶条430过盈插入第一插槽420a内;在实际作业时,也可以将第一防水胶条430(不带有第一缝隙)弯折粘结于第一插接部414的两侧,从而使得第一防水胶条430具有第一缝隙,然后再将第一插接部414及第一防水胶条430过盈插入第一插槽420a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插接部414位于第一板422与第二板424之间。其中,第一插接部414靠近第二立柱板3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勾部418,第一板422设置有用于与第一勾部418勾合的第二勾部4222。第一防水胶条430设于第一插接部414与第二板424之间,且第一防水胶条430的两侧分别与第一插接部414及第二板424抵触。如此,不仅可以使得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密封连接,而且还可以使得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牢固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密封连接件400b包括第二插入件440、第二插槽件450及第二防水胶条460。第二插入件440设于第一立柱板200上。第二插槽件450设于第二立柱板300上。第二插槽件450开设有第二插槽450a,第二插入件440插于第二插槽450a内。第二防水胶条460密封第二插入件440与第二插槽件450的交界位置。如此,非常便于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密封连接,使得上述转角立柱16a的水密性能、气密性能更优越。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入件440包括第二安装部442、第二插接部444及连接第二安装部442与第二插接部444的第二连接部446。第二安装部442与第一立柱板200连接,并与第一幕墙转角板12平行,第二插接部444与第二幕墙转角板14平行,并插于第二插槽450a内。

其中,第二连接部446包括相连的第二直板4462及第二斜板4464。第二斜板4464与第二安装部442连接,第二直板4462与第二插接部444连接。第二直板4462与第一幕墙转角板12平行,且第二直板4462相对于第二安装部442更靠近第一幕墙转角板12。

上述结构的第二插入件440更利于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插接,且更利于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牢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插槽件450包括用于围合形成第二插槽450a的第三板452及第四板454,第三板452及第四板454均与第二幕墙转角板14平行。第二插接部444位于第三板452与第四板454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二防水胶条460设于第二插槽450a内,第二防水胶条460的两侧分别与第三板452及第四板454抵触,也即第二防水胶条460与第二插槽450a过盈配合。第二防水胶条460开设有第二缝隙(图未标),第二插接部444过盈插接于第二防水胶条460的第二缝隙内。如此,可以使得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密封连接。

具体地,在实际作业时,可以提供预先开设有第二缝隙的第二防水胶条460,通过第二缝隙将第二防水胶条460过盈插接于第二插接部444上,再将第二插接部444及第二防水胶条460过盈插入第二插槽450a内;在实际作业时,也可以将第二防水胶条460(不带有第二缝隙)弯折粘结于第二插接部444的两侧,从而使得第二防水胶条460具有第二缝隙,然后再将第二插接部444及第二防水胶条460过盈插入第二插槽450a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插接部444位于第三板452与第四板454之间。其中,第二插接部444靠近第二立柱板300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勾部(图未示),第三板452设置有用于与第三勾部勾合的第四勾部。第二防水胶条460设于第二插接部444与第四板454之间,且第二防水胶条460的两侧分别与第二插接部444及第四板454抵触。如此,不仅可以使得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密封连接,而且还可以使得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牢固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三密封连接件400c为o型挤压胶条,第三密封连接件400c的两侧分别与第一立柱板200及第二立柱板300抵触。如此,非常便于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转角立柱16a还包括第一收口板500及第二收口板600。第一收口板500与第一立柱板200靠近第一幕墙转角板12的一端连接。第二收口板600与第二立柱板300靠近第二幕墙转角板14的一端连接。且第一收口板500朝向第二立柱板300倾斜,第二收口板600朝向第一立柱板100倾斜。第一幕墙转角板12与第一收口板500连接,第二幕墙转角板14与第二收口板600连接。第三密封连接件400c为o型挤压胶条,并挤压于第一收口板500靠近第二收口板600的端部和第二收口板600靠近第一收口板500的端部之间。如此,更便于第三密封连接件400c密封连接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斜板4464朝向第三密封连接件400c所在的一侧延伸,与第一收口板500连接后,延伸至第一收口板500的外侧。转角立柱16a还包括第三倾斜板700,第三倾斜板700与第二倾斜板4464位于第一收口板500的外侧的部分正对间隔,且第三倾斜板700与第二收口板600靠近第一收口板500的端部连接。

其中,第二斜板4464与第一收口板500连接连接,可以使得第二插入件440具有更好的强度。而设置第三倾斜板700及位于第一收口板500外侧的部分第二斜板4464,不仅便于连接第一幕墙转角板12及第二幕墙转角板14,以使得第一立柱板200可以连接两片或更多片的第一幕墙转角板12,第二立柱板300可以连接两片或更多片的第二幕墙转角板14,而且还利于密封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密封连接件400a包括第一安装块470、第二安装块480及第一防水连接件490。第一安装块470设于第一立柱板200上,且第一安装块470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72。第二安装块480设于第二立柱板300上,且第二安装块480开设有第二安装槽482。第一防水连接件490包括第一连接板492、第一防水胶块494及第二防水胶块496,第一防水胶块494及第二防水胶块496分别设于第一连接板492的两端。第一防水胶块494过盈插接于第一安装槽472内,第二防水胶块496过盈插接于第二安装槽482内。如此,不仅可以使得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密封连接,而且更便于组装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因为当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采用插接的方式密封连接时,需要区分第一立柱板200与第二立柱板300的公母,影响组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连接件400b的结构与第一密封连接件400a的结构相同。具体地,第二密封连接件400b包括第三安装块、第四安装块及第二防水连接件。第三安装块设于第一立柱板200上,且第三安装块开设有第三安装槽。第四安装块设于第二立柱板300上,且第四安装块开设有第四安装槽。第二防水连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第三防水胶块及第四防水胶块,第三防水胶块及第四防水胶块分别设于第二连接板的两端。第三防水胶块过盈插接于第三安装槽内,第四防水胶块过盈插接于第四安装槽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