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同速驱动直角转向梳齿交换停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79131发布日期:2020-06-20 17: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同速驱动直角转向梳齿交换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系统包括停车设备、外部设备;所述同速驱动是指所述停车设备的板车的滚轮装置的四个驱动滚轮的线速度相同且转动方向相同,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板车的滚轮装置的四个驱动滚轮的线速度相同;所述直角转向是指所述停车设备的板车在横向通道与纵向通道的交汇点实现位移的平面直角转向且转动方向相同;所述梳齿交换是指采用内架垂直移动、外架水平移动的梳齿交换技术实现用户车辆在所述停车设备的转换车位与板车之间、在所述停车设备的板车与停车位之间、在所述停车设备的转换车位与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板车之间以及在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板车与临时车位之间的位置交换;

所述停车设备至少为一套,包括停车区域、板车、梳齿装置、换向装置、控制装置;

所述停车区域紧邻所述外部设备设置,包括停车位组、横向通道、纵向通道、转换车位;

所述停车位组至少为一个,设置在所述停车区域的地面之上,由多个纵向平行排列的停车位构成,所述停车位为规格尺寸相同的矩形,紧固安装有所述梳齿装置的可移动外架单元,长度尺寸大于所述停车设备需要停放车辆的长度尺寸以及大于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大于所述停车设备需要停放车辆的宽度尺寸以及大于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宽度尺寸;所述停车位组的宽度尺寸等于所述停车位的长度尺寸,长度尺寸等于所述停车位组的所有所述停车位的宽度尺寸之和;

所述横向通道的截面宽度尺寸至少等于所述停车位的长度尺寸;

所述纵向通道垂直于所述横向通道设置,截面宽度尺寸至少等于所述停车位的宽度方向尺寸;

所述停车区域由所述停车位组、所述横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组合设置而成;其中,所述停车位组与所述横向通道组合设置为必须具备的形式,所述组合设置采用以下两种基本形式的其中一种:基本形式一,所述停车位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横向通道的一根长度边线紧邻所述停车位组的其中一根长度边线设置,长度尺寸至少等于紧邻的所述停车位组的长度尺寸;基本形式二,所述停车位组的数量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横向通道设置在两个所述停车位组的中间位置,两根长度边线分别紧邻一个所述停车位组的长度边线,长度尺寸至少等于两个所述停车位组其中停车位数较多的停车位组的长度尺寸;所述停车区域由所述基本形式一、所述基本形式二加上所述纵向通道随意组合而成,所述停车位组、所述横向通道、所述纵向通道按照以下三个原则设置:原则一,全部所述停车位为同一方向设置;原则二,任意两个所述横向通道之间至少有一个所述纵向通道连通;原则三,任一所述停车位至少有一根宽度边线与其中一个所述横向通道的长度边线紧邻;

所述转换车位由位于所述停车区域最外侧紧邻所述外部设备的所述停车位组的其中一个停车位指定而成;所述转换车位仅用于车辆的暂时停放以及车辆的位置交换,不能用于车辆的长期停放;

所述板车包括车板、回转机构、滚轮装置;

所述车板为矩形板状钢结构件,长度尺寸至少等于所述停车位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至少等于所述停车位的宽度尺寸;所述回转机构包括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车板的下方位置,能够相对于所述车板作水平回转运动,所述水平回转运动的中心线为通过所述车板的形状中心的垂线;所述滚轮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以及四个驱动滚轮;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机减速机单元,紧固安装在所述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之上;所述四个驱动滚轮以所述转动部件的回转中心对称设置,最大外缘尺寸相同,被所述动力机构带动同步、同向转动;所述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转动带动所述滚轮装置作水平回转,所述转动部件以及所述滚轮装置的最大回转直径均小于所述车板的宽度尺寸;

所述梳齿装置包括可移动外架单元、活动内架单元;

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包括移动外架、车位驱动装置、板车驱动装置;

所述移动外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停车位的地面之上,由以所述停车位的车长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左架和右架组成,所述左架的形状为缺口朝内的槽形,所述槽形的上层构件为能够承载承载车辆左侧车轮的条状梳齿,所述条状梳齿的梳齿缺口朝内;下层构件为平面直线导轨,所述平面直线导轨的下方安装有齿形朝下的齿条,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平面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右架的形状为缺口朝内的槽形,所述槽形的上层构件为能够承载承载车辆右侧车轮的条状梳齿,所述条状梳齿的梳齿缺口朝内;下层构件为平面直线导轨,所述平面直线导轨的下方安装有齿形朝下的齿条,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平面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左架和右架的条状梳齿的下部平面高出所述停车位的地面,净空高度大于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条状梳齿处于下降极限位置的高度尺寸;

所述车位驱动装置配合所述移动外架设置,包括电机减速机、驱动齿轮、导向部件;所述电机减速机紧固安装在所述停车位靠近所述停车区域的横向通道一侧的位置之上,输出部件安装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使得所述输出部件能够被所述电机减速机带动旋转或者随动旋转;所述驱动齿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电机减速机的输出部件之上,齿形参数与所述移动外架的齿条的参数匹配,能够分别与两根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导向部件分为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停车位之上,与所述停车位的车长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左导向部件与所述移动外架的左架的平面直线导轨配合,组成一个直线位移导轨副;所述右导向部件与所述移动外架的右架的平面直线导轨配合,组成另一个直线位移导轨副;当所述车位驱动装置的电机减速机的离合器处于吸合状态,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两根驱动齿轮转动,分别驱动两根所述齿条同步直线位移从而使得所述移动外架的左架和右架在所述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的约束下同步直线位移;

所述板车驱动装置配合所述移动外架设置,安装在所述板车的车板之上,包括电机减速机、驱动齿轮、导向部件;所述电机减速机紧固安装在所述车板的中间位置之上,输出部件安装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使得所述输出部件能够被所述电机减速机带动旋转或者随动旋转;所述驱动齿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电机减速机的输出部件之上,齿形参数与所述移动外架的齿条的参数匹配,能够分别与两根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导向部件分为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车板之上,与所述车板的车长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左导向部件与所述移动外架的左架的平面直线导轨配合,组成一个直线位移导轨副;所述右导向部件与所述移动外架的右架的平面直线导轨配合,组成另一个直线位移导轨副;当所述板车驱动装置的电机减速机的离合器处于吸合状态,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两根驱动齿轮转动,分别驱动两根所述齿条同步直线位移从而使得所述移动外架的左架和右架在所述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的约束下同步直线位移;

所述板车驱动装置的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与所述车位驱动装置的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等高设置;

所述活动内架单元设置在所述板车的车板之上,包括活动内架、升降装置;所述活动内架为中间构件连结对称设置的两侧条状梳齿的结构,所述两侧条状梳齿的梳齿缺口朝外,所述梳齿的设置规格、尺寸与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的左架和右架的两排条状梳齿的设置规格、尺寸相匹配,能够分别承载车辆的左侧和右侧车轮;所述中间构件紧固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之上,能够在所述升降装置的驱动下作垂直升降,从而带动所述两侧条状梳齿同步垂直升降;所述升降装置为直线位移驱动装置,包括活动部件、固定部件;所述活动部件紧固安装所述活动内架的中间构件,并使得位于两侧的所述条状梳齿以所述车板的车长方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部件紧固安装所述车板之上,并且使得所述车板的车长方向中心线与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车长方向中心线重合;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的上升极限位置使得所述活动内架的两侧条状梳齿的下部平面高于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的左架和右架的条状梳齿的上部平面;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的下降极限位置使得所述活动内架的两侧条状梳齿的上部平面低于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的左架和右架的条状梳齿的下部平面;

当所述移动外架的条状梳齿位于所述活动内架的条状梳齿的垂直上方的时候,所述活动内架的条状梳齿能够无障碍地自上而下穿越所述移动外架的条状梳齿;

当所述移动外架的条状梳齿位于所述活动内架的条状梳齿的垂直下方的时候,所述活动内架的条状梳齿能够无障碍地自下而上穿越所述移动外架的条状梳齿;

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回转单元,还包括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所述回转单元的数量等于所述横向通道中心线与所述纵向通道中心线的交汇点的数量;

所述换向装置的回转驱动采用以下两种方式的其中一种:

方式一,所述换向装置的回转单元作为驱动方,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作为随动方,所述换向装置的回转单元回转带动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跟随回转;具体是:所述回转单元包括电机减速机、回转面板;所述电机减速机的机座紧固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交汇点位置的地面下方,转动输出部件紧固连结所述回转面板,所述转动输出部件的转动中心位于所述交汇点之上;所述回转面板为圆状板件,圆心与所述电机减速机的转动输出部件的转动中心重合,上方表面与地面齐平,直径至少等于所述板车的滚轮装置的任意两个滚轮之间通过所述板车的车板的中心点的对角线距离,使得当所述板车位移至所述回转面板的正上方的时候,所述滚轮装置的所有滚轮均位于所述回转面板之上;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还包括回转底座;所述回转底座紧固安装在所述板车的车板的下方位置;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回转底座之上,能够相对于所述车板作水平回转运动,所述回转运动的中心线为所述车板的形心的垂线;当所述板车位移至所述交汇点的正上方位置,所述回转单元的电机减速机旋转,带动所述回转面板旋转,通过所述板车的滚轮装置的滚轮与所述回转面板接触产生的摩擦力驱动所述板车的滚轮装置以及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同步旋转;当所述板车的滚轮装置旋转角度达到90°,所述回转单元的电机减速机停止旋转,所述板车实现位移的直角转向;

方式二,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作为驱动方,所述换向装置的回转单元作为随动方,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回转带动所述换向装置的回转单元跟随回转;具体是:所述回转单元包括底座、回转面板;所述底座紧固安装在对应的所述交汇点位置的地面下方;所述回转面板为圆状板件,设置在所述底座之上,能够相对于所述底座作水平回转,转动中心位于所述交汇点之上,上方表面与地面齐平,直径至少等于所述板车的滚轮装置的任意两个滚轮之间通过所述板车的车板的中心点的对角线距离,使得当所述板车位移至所述回转面板的正上方的时候,所述滚轮装置的所有滚轮均位于所述回转面板之上;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还包括电机减速机;所述电机减速机的机座紧固安装在所述板车的车板的下方位置,转动输出部件紧固连结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转动中心线为所述车板的形心的垂线;当所述板车位移至所述交汇点的正上方位置,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的电机减速机旋转,带动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的转动部件旋转,从而带动所述板车的滚轮装置同步旋转;当所述板车的滚轮装置旋转角度达到90°,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的电机减速机停止旋转,所述板车实现位移的直角转向;

所述控制装置对所述停车设备进行运行控制,信号连接所述板车,信号连接所述梳齿装置的活动内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梳齿装置的可移动外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换向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控制装置,对所述外部设备进行信息交互;

所述外部设备包括准备区域、外部板车、外部梳齿装置、外部控制装置;

所述准备区域包括临时车位、横移通道;

所述临时车位设置在所述准备区域的地面之上,用于用户拟存车辆以及用户拟取车辆的临时停放,数量至少为一个,纵向平行排列,长度尺寸至少等于所述停车设备的停车区域的停车位组的停车位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至少等于所述停车位的宽度尺寸,长度方向中心线与所述停车位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平行,地面之上紧固安装有所述外部梳齿装置的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

所述横移通道的长度方向的一侧边线紧邻所述临时车位靠近所述停车设备一侧的宽度方向边线,截面宽度尺寸至少等于所述临时车位的长度尺寸,长度尺寸至少等于紧邻的所有所述临时车位的宽度尺寸之和,且使得所有所述临时车位紧邻所述横移通道一侧的宽度边线均位于所述横移通道的长度边线之上;所述横移通道的长度方向的另一侧边线紧邻所述停车设备的转换车位,且使得所述转换车位紧邻所述横移通道一侧的宽度边线位于所述横移通道的长度边线之上;

所述外部板车包括车板、滚轮装置;

所述车板为矩形板状钢结构件,长度尺寸至少等于所述临时车位的长度尺寸,宽度尺寸至少等于所述临时车位的宽度尺寸;所述滚轮装置包括动力机构以及四个驱动滚轮;所述动力机构为电机减速机单元,紧固安装在所述车板的下方位置;所述四个驱动滚轮的最大外缘尺寸相同,被所述动力机构带动同步、同向转动,转动的切线方向与所述横移通道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平行;

所述外部梳齿装置包括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外部活动内架单元;

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包括移动外架、临时车位驱动装置、外部板车驱动装置;

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与所述停车设备的梳齿交换装置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结构相同;

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设置在每一个所述临时车位的地面之上,由以所述临时车位的车长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左架和右架组成,所述左架的形状为缺口朝内的槽形,所述槽形的上层构件为能够承载承载车辆左侧车轮的条状梳齿,所述条状梳齿的梳齿缺口朝内;下层构件为平面直线导轨,所述平面直线导轨的下方安装有齿形朝下的齿条,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平面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右架的形状为缺口朝内的槽形,所述槽形的上层构件为能够承载承载车辆右侧车轮的条状梳齿,所述条状梳齿的梳齿缺口朝内;下层构件为平面直线导轨,所述平面直线导轨的下方安装有齿形朝下的齿条,所述齿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平面直线导轨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左架和右架的条状梳齿的下部平面高出所述临时车位的地面,净空高度大于所述外部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条状梳齿处于下降极限位置的高度尺寸;

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临时车位驱动装置与所述停车设备的梳齿交换装置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车位驱动装置结构相同;

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临时车位驱动装置配合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设置,包括电机减速机、驱动齿轮、导向部件;所述电机减速机紧固安装在所述停临时车位靠近所述横向通道一侧的位置之上,输出部件安装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使得所述输出部件能够被所述电机减速机带动旋转或者随动旋转;所述驱动齿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电机减速机的输出部件之上,齿形参数与所述移动外架的齿条的参数匹配,能够分别与两根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导向部件分为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停临时车位之上,与所述停临时车位的车长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左导向部件与所述移动外架的左架的平面直线导轨配合,组成一个直线位移导轨副;所述右导向部件与所述移动外架的右架的平面直线导轨配合,组成另一个直线位移导轨副;当所述临时车位驱动装置的电机减速机的离合器处于吸合状态,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两根驱动齿轮转动,分别驱动两根所述齿条同步直线位移从而使得所述移动外架的左架和右架在所述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的约束下同步直线位移;

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外部板车驱动装置与所述停车设备的梳齿交换装置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板车驱动装置结构相同;

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外部板车驱动装置配合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设置,安装在所述外部板车的车板之上,包括电机减速机、驱动齿轮、导向部件;所述电机减速机紧固安装在所述车板的中间位置之上,输出部件安装有离合器;所述离合器使得所述输出部件能够被所述电机减速机带动旋转或者随动旋转;所述驱动齿轮的数量为两个,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电机减速机的输出部件之上,齿形参数与所述移动外架的齿条的参数匹配,能够分别与两根所述齿条啮合;所述导向部件分为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分别紧固安装在所述车板之上,与所述车板的车长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所述左导向部件与所述移动外架的左架的平面直线导轨配合,组成一个直线位移导轨副;所述右导向部件与所述移动外架的右架的平面直线导轨配合,组成另一个直线位移导轨副;当所述板车驱动装置的电机减速机的离合器处于吸合状态,所述电机减速机转动带动所述两根驱动齿轮转动,分别驱动两根所述齿条同步直线位移从而使得所述移动外架的左架和右架在所述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的约束下同步直线位移;

所述外部板车驱动装置的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与所述临时车位驱动装置的左导向部件和右导向部件等高设置;

所述外部活动内架单元与所述停车设备的梳齿交换装置的活动内架单元的结构相同;

所述外部活动内架单元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的车板之上,包括活动内架、升降装置;所述活动内架为中间构件连结对称设置的两侧条状梳齿的结构,所述两侧条状梳齿的梳齿缺口朝外,所述梳齿的设置规格、尺寸与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的左架和右架的两排条状梳齿的设置规格、尺寸相匹配,能够分别承载车辆的左侧和右侧车轮;所述中间构件紧固安装在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之上,能够在所述升降装置的驱动下作垂直升降,从而带动所述两侧条状梳齿同步垂直升降;所述升降装置为直线位移驱动装置,包括活动部件、固定部件;所述活动部件紧固安装所述活动内架的中间构件,并使得位于两侧的所述条状梳齿以所述车板的车长方向中心线对称分布;所述固定部件紧固安装所述车板之上,并且使得所述车板的车长方向中心线与所述外部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车长方向中心线重合;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的上升极限位置使得所述活动内架的两侧条状梳齿的下部平面高于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的左架和右架的条状梳齿的上部平面;所述升降装置的活动部件的下降极限位置使得所述活动内架的两侧条状梳齿的上部平面低于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的左架和右架的条状梳齿的下部平面;

当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的条状梳齿位于所述活动内架的条状梳齿的垂直上方的时候,所述活动内架的条状梳齿能够无障碍地自上而下穿越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的条状梳齿;

当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的条状梳齿位于所述活动内架的条状梳齿的垂直下方的时候,所述活动内架的条状梳齿能够无障碍地自下而上穿越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的条状梳齿;

所述外部控制装置包括人机界面、控制单元;所述人机界面接受用户拟在所述停车设备存放车辆的存车操作以及接受用户已经在所述停车设备存放车辆的取车操作,与所述控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控制单元对所述外部设备进行运行控制,信号连接所述人机界面,信号连接所述外部板车,信号连接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信号连接所述外部梳齿装置的外部活动内架单元,所述外部控制装置对所述停车设备进行信息交互,信号连接所述停车设备的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速驱动直角转向梳齿交换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系统的用户存车的软件控制逻辑包括以下所述:

步骤1:用户拟存车辆驶入所述外部设备的准备区域的临时车位;

步骤2:用户在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控制装置的人机界面输入车辆的身份信息,所述身份信息以及存车请求发送至所述外部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

步骤3:所述控制单元从所述人机界面获得用户的拟存车辆信息,用户拟存车辆停放的所述临时车位作为目标车位;从所述外部板车获取当前运行状态信息,所述外部板车所处位置为目标起点位置;

步骤4:若所述外部板车当前位于正对所述目标车位,转步骤6;

步骤5:发出指令使得所述外部板车位移至正对所述目标车位的位置;

步骤6: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目标车位的临时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的外部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目标车位的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全部位移进入所述外部板车的位置,且位于所述外部梳齿装置的外部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正上方位置;

步骤7: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之上的所述外部活动内架单元与所述目标车位的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配合运行,把原来停放在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梳齿之上的用户拟存车辆交换至所述外部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梳齿之上;

步骤8: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目标车位的临时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的外部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目标车位的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反向位移,返回原来的所述目标车位位置静置;

步骤9:若所述外部板车当前正对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转换车位,转步骤12;

步骤11:发出指令使得所述外部板车位移至正对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转换车位的位置;

步骤12: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转换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的外部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全部位移进入所述外部板车的位置,且位于所述外部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正上方位置;

步骤13: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之上的所述外部梳齿装置的外部活动内架单元与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配合运行,把原来停放在所述外部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梳齿之上的用户拟存车辆交换至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梳齿之上;

步骤14: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转换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的外部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反向位移,返回原来的所述转换车位位置静置;

步骤15:向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控制装置发送有用户拟存车辆位于所述转换车位之上的信息,并发送所述车辆的相关身份信息;

步骤16: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控制装置确定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停车区域的一个空的停车位作为目标停车位;从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板车获取当前运行状态信息,所述板车所处位置为目标起点位置;

步骤17:若所述板车当前位于正对所述转换车位的位置,转步骤19;

步骤18:所述控制装置作出所述板车从所述目标起点位置到正对所述转换车位位置的位移路线的规划;发出指令使得所述板车按照所述规划的位移路线运行,位移至正对所述转换车位的位置;

步骤19: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转换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板车的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全部位移进入所述板车的位置,且位于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正上方位置;

步骤20: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板车之上的所述梳齿装置的活动内架单元与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配合运行,把原来停放在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梳齿之上的用户拟存车辆交换至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梳齿之上;

步骤21: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转换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板车的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反向位移,返回原来的所述转换车位位置静置;

步骤22:作出所述板车从当前位置到正对所述目标停车位位置的位移路线的规划;发出指令使得所述板车按照所述规划的位移路线运行,位移至正对所述目标停车位的位置;当所述位移路线需要进行直角转向的时候,发出指令使得与所述直角转向对应的交汇点之上的回转单元配合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进行换向;

步骤23: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目标停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板车的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目标停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全部位移进入所述板车的位置,且位于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正上方位置;

步骤24: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板车之上的所述梳齿装置的活动内架单元与所述目标停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配合运行,把原来停放在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梳齿之上的用户拟存车辆交换至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梳齿之上;

步骤25: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目标停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板车的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目标停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反向位移,返回原来的所述目标停车位位置静置;

步骤26:包括用户车辆身份信息、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存放位置信息在内的车辆存放信息专门储存,同时发往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用于用户取车时调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速驱动直角转向梳齿交换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系统的用户取车软件控制逻辑包括以下所述:

步骤1:用户在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控制装置的人机界面输入拟取车辆的身份信息;

步骤2: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从所述人机界面获取用户的拟取车辆的身份信息,然后从所述专门储存的车辆存放信息中对应所述拟取车辆的身份信息的记录取得所停放的停车设备信息,所述停车设备作为目标停车设备;

步骤3:把用户拟取车辆的身份信息发往所述目标停车设备,请求所述目标停车设备转运所述用户拟取车辆至转换车位;

步骤4: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控制装置接收到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控制装置的控制单元发来的取车请求以及用户拟取车辆的身份信息,确定所述车辆的停放在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停车区域的具体的停车位,所述停车位作为目标停车位;从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板车获取当前运行状态信息,所述板车所处位置为目标起点位置;

步骤5:若所述板车当前位于正对所述目标停车位的位置,转步骤7;

步骤6:所述控制装置作出所述板车从所述目标起点位置到正对所述目标停车位位置的位移路线的规划;发出指令使得所述板车按照所述规划的位移路线运行,位移至正对所述目标停车位的位置;当所述位移路线需要进行直角转向的时候,发出指令使得与所述直角转向对应的交汇点之上的回转单元配合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进行换向;

步骤7: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目标停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板车的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目标停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全部位移进入所述板车的位置,且位于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正上方位置;

步骤8: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板车之上的所述梳齿装置的活动内架单元与所述目标停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配合运行,把原来停放在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梳齿之上的用户拟取车辆交换至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梳齿之上;

步骤9: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目标停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板车的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目标停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反向位移,返回原来的所述目标停车位位置静置;

步骤10:控制装置作出所述板车从当前位置到正对所述转换车位位置的位移路线的规划;发出指令使得所述板车按照所述规划的位移路线运行,位移至正对所述转换车位的位置;当所述位移路线需要进行直角转向的时候,发出指令使得与所述直角转向对应的交汇点之上的回转单元配合所述板车的回转机构进行换向;

步骤11: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转换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板车的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全部位移进入所述板车的位置,且位于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正上方位置;

步骤12: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板车之上的所述梳齿装置的活动内架单元与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配合运行,把原来停放在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梳齿之上的用户拟取车辆交换至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梳齿之上;

步骤13: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转换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板车的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反向位移,返回原来的所述转换车位位置静置;

步骤14:向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控制装置发送有用户拟取车辆位于所述转换车位之上,并发送所述车辆的相关身份信息;

步骤15: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控制装置确定所述外部设备的准备区域的一个空的临时车位作为目标车位;从所述外部板车获取当前运行状态信息,所述外部板车所处位置为目标起点位置;

步骤16:所述外部控制装置发出指令使得所述外部板车位移至正对所述转换车位的位置;

步骤17: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转换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的外部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全部位移进入所述外部板车的位置,且位于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正上方位置;

步骤18: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之上的所述外部梳齿装置的外部活动内架单元与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配合运行,把原来停放在所述可移动外架单元的梳齿之上的用户拟取车辆交换至所述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梳齿之上;

步骤19: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转换车位的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的外部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转换车位的可移动外架单元的移动外架反向位移,返回原来的所述转换车位位置静置;

步骤20:发出指令使得所述外部板车位移至正对所述目标车位的位置;

步骤21: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目标车位的临时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的外部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目标车位的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外部移动外架全部位移进入所述外部板车的位置,且位于所述外部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正上方位置;

步骤22: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之上的所述外部梳齿装置的外部活动内架单元与所述目标车位的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配合运行,把原来停放在所述外部活动内架单元的活动内架的梳齿之上的用户拟取车辆交换至所述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梳齿之上;

步骤23:发出指令使得设置在所述目标车位的外部车位驱动装置与设置在所述外部板车的外部板车驱动装置配合运行,使得所述目标车位的外部可移动外架单元的外部移动外架反向位移,返回原来的所述目标车位位置静置;

步骤24:用户取车运行全部完成,包括用户车辆身份信息、所述目标停车设备的存放位置信息在内的车辆存放信息转入历史数据专门储存。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速驱动直角转向梳齿交换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系统的停车设备的停车区域简化组合设置,取消纵向通道;所述简化组合设置采用以下形式的其中一种:形式一,所述停车位组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横向通道紧邻所述停车位组的其中一根长度边线设置,长度尺寸至少等于紧邻的所述停车位组的长度尺寸;形式二,所述停车位组的数量为对称设置的两个,所述横向通道设置在两个所述停车位组的中间位置,两根长度边线分别紧邻一个所述停车位组的长度边线,长度尺寸至少等于两个所述停车位组其中停车位数较多的停车位组的长度尺寸;同时,所述停车系统取消换向装置,所述停车设备的板车的回转机构取消,所述滚轮装置的动力机构直接紧固安装在所述板车的车板下方位置;所述停车系统的存车、取车运行逻辑相应简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速驱动直角转向梳齿交换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设备的外部板车增加设置转盘单元;所述转盘单元包括固定部件、转动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的下方紧固安装在所述外部板车的车板之上;所述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固定部件的上方位置;所述外部梳齿装置的活动内架单元设置在所述转动部件之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速驱动直角转向梳齿交换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设备的停车区域的横向通道设置有两根以所述横向通道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金属导轨,所述停车设备的停车区域的纵向通道设置有两根以所述纵向通道的长度方向中心线对称设置的金属导轨,所述横向通道的金属导轨与所述纵向通道的金属导轨截面尺寸相同,相互垂直;所述停车设备的板车的滚轮装置的四个驱动滚轮的截面形状和尺寸配套所述横向通道的金属导轨以及所述纵向通道的金属导轨,能够被所述横向通道的金属导轨以及所述纵向通道的金属导轨承托及导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速驱动直角转向梳齿交换停车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设备的板车的周边设置有导向滚轮。


技术总结
一种同速驱动直角转向梳齿交换停车系统,包括由停车区域、板车、梳齿装置、换向装置、控制装置组成的停车设备和由准备区域、外部板车、外部梳齿装置、外部控制装置组成的外部设备;同速驱动是指停车设备的板车的滚轮装置以及外部设备的外部板车的滚轮装置的四个驱动滚轮线速度分别相同;直角转向是指停车设备的板车能够实现平面直角转向位移;梳齿交换是指车辆在停车设备的转换车位与板车之间、停车设备的板车与停车位之间、停车设备的转换车位与外部设备的外部板车之间、外部设备的外部板车与临时车位之间采用内架垂直移动、外架水平移动的梳齿交换技术实现位置交换;本系统根据实际场地灵活配置,适应性和实用性强。

技术研发人员:梁崇彦;梁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诺行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6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