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拨链板的双链双轴齿轮轴承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58403发布日期:2020-07-10 17:5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立体车库拨链板的双链双轴齿轮轴承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垂直循环类立体车库,特别是一种立体车库拨链板的双链双轴齿轮轴承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垂直循环类立体车库包括前机架、后机架、传动轴、链轮、提升链条、驱动机构、载车板和控制机构,前机架的前端底部设有出入口。两根传动轴分别水平安装在前机架与后机架的上部和下部,传动轴的两端安装拨链板,拨链板驱动提升链条做往复循环运动,提升链条上安装载车板。由于拨链板齿数少,提升链条节距大致使提升链条的滚子在拨链板中滑动,造成拨链板、内外导轨磨损大并产生噪声大,同时对链条链轮中的轴承有较大的损害;增大拨链板的直径和齿数后,拨链板容易发生变形,造成提升链条脱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垂直循环类立体车库拨链板的双链双轴齿轮轴承传动结构,提高拨链板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立体车库拨链板的双链双轴齿轮轴承传动结构,包括并列设置的前、后机架,与提升链条啮合的拨链板,前机架与后机架的底部和顶部之间的分别设有传动轴,传动轴的上方设有与前机架固接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设有第一链轮,该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与驱动轴的一端连接,驱动轴的另一端安装第二链轮,驱动轴通过第一轴承座与后机架连接,驱动轴与传动轴平行;安装在传动轴上的第三、第四链轮分别通过传动链条与第一、第二链轮传动,传动轴的两端分别安装齿轮,该齿轮与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的内齿圈啮合,该内齿圈的内端面安装拨链板,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的外圈分别与前机架和后机架固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是:

由于采用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结构,增大拨链板的直径和齿数,减少提升链条的滚子在拨链板中滑动,提高了拨链板的耐磨性及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提升链条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噪声;采用双轴传动机构提高了前后两条提升链条同步性,使载车板在运行的过程中更趋于平稳,提高速度节约进出库时间,采用驱动轴与传动轴的双轴结构提高了设备防传动链条断裂的可靠性。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是:

传动轴包括前轴头、中间轴和后轴头,前轴头和后轴头分别通过第二联轴器和第三联轴器与中间轴连接,前轴头由内至外依次安第一定位套、装带座轴承、第二定位套、第三链轮、第三定位套、齿轮和第二轴承座,带座轴承与前机架内侧的导向板固接,第二轴承座与机架的外侧的固定板固接;后轴头的结构与前轴头相同。

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和第四链轮分别为双排链轮。

驱动装置是电机和减速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图3是图2的a-a视图;

图4是图3的b-b视图;

图5是图3的ⅰ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ⅱ处放大图;

图7是图4的ⅲ处放大图;

图中:前机架1;导向架1-1;固定板1-2;支承板1-3;横梁2;后机架3;驱动装置4;电机4-1;减速机4-2;减速机座4-3;第一链轮5;第一联轴器6;驱动轴7;第二链轮8;第一轴承座9;传动轴10;前轴头10-1;中间轴10-2;后轴头10-3;第二联轴器11;第三联轴器12;第一定位套13;带座轴承14;第二定位套15;第三链轮16;第三定位套17;齿轮18;第二轴承座19;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20;内齿圈20-1;外圈20-2;拨链板21;第四链轮22;第一传动链条23;第二传动链条2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发明。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是一种垂直循环类立体车库拨链板的双链双轴齿轮轴承传动结构,立体车库的前机架1和后机架2并列设置,前机架1和后机架2为长方形的框架结构,前机架1和后机架2之间安装横梁3,前机架1与后机架2的底部和顶部之间的分别安装传动轴10,传动轴10用于驱动拨链板21,从而驱动提升链条。

传动轴10的上方设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由电机4-1和减速机4-2构成,减速机4-2安装在减速机座4-3上,减速机座4-3上与前机架1焊接,电机4-1安装在减速机4-2上,电机4-1的输出轴与减速机4-2的输入轴通过健连接。减速机4-2的输出轴安装有第一链轮5,第一链轮5通过键与该输出轴连接,该输出轴通过第一联轴器6与驱动轴7的前端连接,驱动轴7位于传动轴10的正上方,驱动轴7与传动轴10平行,驱动轴7的后端由内向外依次安装第二链轮8和第一轴承座9,第二链轮8与驱动轴7通过键连接,第一轴承座9与后机架2固定连接,第一链轮5和第二链轮8是双排链轮。

传动轴10由前轴头10-1、中间轴10-2和后轴头10-3构成,前轴头10-1通过第二联轴器11与中间轴10-2的前端连接,后轴头10-3通过第三联轴器12与中间轴10-2的后端连接。图6所示,前轴头10-1由内至外依次安装第一定位套13、带座轴承14、第二定位套15、第三链轮16、第三定位套17、齿轮18和第二轴承座19,第一定位套13用于带座轴承14和第二联轴器11的轴向定位,带座轴承13与前机架1内侧的导向架1-1固定连接,第一定位套14用于第三链轮15的轴向定位,第二定位套16用于齿轮17的轴向定位,齿轮17通过键与前轴头10-1连接,第二轴承座18安装在前机架1外侧的固定板1-2上。图7所示,后轴头10-3的结构与前轴头10-1相同,后轴头10-3有内向外依次安装第一定位套13、带座轴承14、第二定位套15、第四链轮22、第三定位套17、齿轮18和第二轴承座19。第三链轮16和第四链轮22是双排链轮,第一链轮5与第三链轮16通过第一传动链条23啮合传动,第二链轮8和第四链轮22通过第二传动链条24啮合传动。本实施例采用驱动轴7与传动轴10的双轴结构提高了设备防传动链条断裂的可靠性,驱动轴7与传动轴10的两端均安装链轮,提高了前后两条提升链条同步性,使载车板在运行的过程中更趋于平稳,提高速度节约进出库时间。

前机架1设置有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20,前轴头10-1端部的齿轮17与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20的内齿圈20-1啮合(图5所示),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20的外圈20-2安装在前机架1的支承板1-3上。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20的内齿圈20-1的内端面安装拨链板21,拨链板21与内齿圈20-1通过螺栓连接,拨链板21为圆环形结构,拨链板21的外圆周面均布多个齿,拨链板21与提升链条配合。后轴头10-3的结构与前轴头10-1的结构相同,后轴头10-3端部的齿轮17与后机架2上的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20的内齿圈20-1啮合,内齿圈20-1的内端面安装拨链板21,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20的外圈安装在后机架2上。由于采用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结构,将拨链板20安装在内齿式回转支承轴承19的内齿圈上,拨链板20的直径增大、齿数增多,保证了拨链板21的刚度和强度,提高了拨链板21的耐磨性及使用寿命,同时提高了提升链条的使用寿命,并降低了噪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