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主厂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29441发布日期:2020-08-05 01:2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主厂房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燃气发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主厂房。



背景技术:

钢铁冶炼过程中产生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其中高炉煤气所占比重最大,高炉煤气主要成分是co,co2,h2,n2等,是重要的二次能源。对高炉煤气的有效利用,可降低企业能耗和发电成本,为企业提供额外效益,进一步优化钢铁企业资源配置,增加企业市场竞争力。

目前高炉煤气余热的主要利用方式是采用燃气锅炉燃烧,产生的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发电。此类机组的参数一般是超高温超高压带一次再热或者超高温亚临界带一次再热,机组规模一般是30~100mw。

这种类型的汽轮机,从机组容量上属于小型汽轮机,从机组参数上属于大中型汽轮机,因此主厂房布置兼具小型机组和大中型机组的特点。但是现有的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主厂房的设计不够合理,占地空间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主厂房,以解决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主厂房如何设计更合理的问题。

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主厂房,包括汽机房、除氧间和锅炉房,所述汽机房和除氧间相邻设置在所述锅炉房的侧面,且所述汽机房和除氧间相连通,所述汽机房包括远离除氧间的第一部分和靠近除氧间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包括汽轮机和连接在所述汽轮机上的凝汽器,所述第二部分包括自远离所述锅炉房端至靠近所述锅炉房端依次设置的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和加热器平台,所述加热器平台设置在距离水平面4~6m处,所述加热器平台上设置有轴封加热器、至少一个低压加热器和至少一个高压加热器;所述除氧间包括设置在水平面上的电动给水泵,所述除氧间内距离水平面12~14m布置有除氧器和排污扩容器。

进一步地,所述汽机房和除氧间平行设置在所述锅炉房的侧面,且所述汽轮机的头部朝向所述锅炉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汽轮机远离锅炉房一侧的检修场地和出线小室,所述出线小室靠近所述第二部分,所述检修场地位于所述出线小室远离所述第二部分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分还包括循环水管坑和凝汽器坑,所述循环水管坑设置在检修场地和汽轮机之间且用于设置凝汽器的循环水管道,所述凝汽器坑设置在所述出线小室和所述汽轮机之间且所述凝汽器坑用于设置所述凝汽器;所述第二部分还包括凝泵坑,所述凝泵坑位于凝结水精处理装置和加热器平台之间且用于设置凝结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除氧间包括远离锅炉房的第三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为电气配电室且所述电气配电室与所述汽机房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除氧间还包括靠近锅炉房的第四部分,所述第四部分的水平面上设置有所述电动给水泵,所述第四部分距离水平面4~6m设置有电动给水泵检修空间,所述第四部分距离水平面8~10m设置有蓄电池室、集控室和电子设备间,所述第四部分距离水平面12~14m布置有所述除氧器和所述排污扩容器。

进一步地,所述汽机房远离所述除氧间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楼梯,所述第一楼梯的顶部与所述汽机房相连通且靠近所述汽轮机上部;所述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楼梯,所述第二楼梯可通向第四部分的4~6m处、8~10m处和12~14m处。

进一步地,所述汽机房远离所述除氧间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进出口,所述第一进出口与所述检修场地相连通;所述汽机房的第二部分与所述除氧间的电气配电室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进出口;所述除氧间远离所述汽机房的相对一侧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三进出口,所述第三进出口与所述第四部分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位于第一部分且分别与所述汽轮机连接的主油箱、冷油器和双联滤油器。

进一步地,所述汽机房的屋顶具有吊车梁,所述吊车梁上设置有行车。

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一种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主厂房,锅炉房、汽机房和除氧间以及各装置之间分布紧凑,布局合理。同时本发明:

(1)适合钢铁行业高炉煤气余热发电的高参数小型机组。

(2)汽机房和除氧间占地面积较小。

(3)低压给水管道(除氧器与电动给水泵之间的连接管道)较短,所以压降较小。

(4)四大管道(锅炉通向汽轮机之间的连接管道:主蒸汽、再热热段和再热冷段管道;高压加热器与锅炉房之间的连接管道:高压给水管道)较短,压降及温降较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主厂房的结构布置图;

图2是汽机房和除氧间0米层(水平面)布置图;

图3是汽机房和除氧间5米层布置图;

图4是汽机房和除氧间剖面布置图。

图示说明:

其中,1-汽机房:11-第一部分;12-第二部分;13-第一楼梯;14-第一进出口;15-吊车梁;16-行车;

111-汽轮机;112-凝汽器;113-循环水管坑;114-凝汽器坑;115-出线小室;116-检修场地;117-主油箱;118-冷油器;119-双联滤油器;

121-凝结水精处理装置;122-高压加热器;123-轴封加热器;124-低压加热器;125-凝泵坑;126-凝结水泵;

2-除氧间:21-第三部分;22-第四部分;23-第二楼梯;24-第二进出口;25-第三进出口;

211-电气配电室;

221-电动给水泵;222-除氧器;223-排污扩容器;224-集控室;225-电缆夹层;226-检修单轨;

3-锅炉房;

4-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地对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实施例中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申请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仅是与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申请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系统和方法的示例。

参见图1,为一种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主厂房的主厂房结构示意图;

图2是汽机房和除氧间0米层(水平面)布置图;图3是汽机房和除氧间5米层布置图;

图4是汽机房和除氧间剖面布置图。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高炉煤气余热发电主厂房,如图1所示,包括汽机房1、除氧间2和锅炉房3,汽机房1和除氧间2相邻1且相连通设置在锅炉房3的侧面,汽机房1和除氧间2平行设置,且汽机房1与除氧间2和锅炉房之间具有通道4,锅炉房3炉前朝左,炉后朝右,汽轮机111的头部朝向锅炉房3。

如图2~图4,具体来说:

汽机房1包括远离除氧间2的第一部分11和靠近除氧间2的第二部分12,第一部分11包括汽轮机111和连接在汽轮机111上的凝汽器112,第二部分12包括自远离锅炉房3端至靠近锅炉房3端依次设置的凝结水精处理装置121和加热器平台,加热器平台设置在距离水平面4~6m处,加热器平台上设置有轴封加热器123、至少一个低压加热器124和至少一个高压加热器122;除氧间2包括设置在水平面上的电动给水泵221,除氧间2内距离水平面12~14m布置有除氧器222和排污扩容器223;

锅炉房3通过管道与汽轮机111相连接,汽轮机111与凝汽器112相连接,凝汽器112与凝结水泵126相连接,凝结水泵126与凝结水精处理装置121相连接,凝结水精处理装置121与轴封加热器123相连接,轴封加热器123与低压加热器124相连接,低压加热器124与除氧器222相连接,除氧器222与电动给水泵221相连接,电动给水泵221高压加热器122相连接,高压加热器122连接至锅炉房3的锅炉;排污扩容器223与锅炉房3的锅炉相连接。

第一部分11还包括设置在汽轮机111远离锅炉房3一侧的检修场地116和出线小室115,出线小室115靠近第二部分12,检修场地116位于出线小室115远离第二部分12的一侧。检修场地116用于方便汽轮机111和其他各装置的检修,出线小室115用于设置汽轮机111所配发电机的出线装置。

第一部分11还包括循环水管坑113和凝汽器坑114,循环水管坑113设置在检修场地116和汽轮机111之间且用于设置与凝汽器112连接的循环水管道,凝汽器112坑设置在出线小室115和汽轮机111之间且凝汽器112坑用于设置凝汽器112;第二部分12还包括凝泵坑125,凝泵坑125位于凝结水精处理装置121和加热器平台之间且用于设置凝结水泵126,凝结水泵126连接在凝汽器112与凝结水精处理装置121之间。

除氧间2包括远离锅炉房3的第三部分21,第三部分21为电气配电室211且电气配电室211与汽机房1相连通。

除氧间2还包括靠近锅炉房3的第四部分22,第四部分22的水平面上设置有电动给水泵221,第四部分22距离水平面4~6m设置有电动给水泵221检修空间,第四部分22距离水平面8~10m设置有蓄电池室、集控室224和电子设备间,第四部分22距离水平面12~14m布置有除氧器222和排污扩容器223。其中,在本实施例中,除氧间2的第四部分22具有三层,蓄电池室、集控室224和电子设备间位于距离水平面9m处的二层,除氧器222和排污扩容器223位于距离水平面13.4米处的三层,电动给水泵221检修空间位于距离水平面5m处,如图4所示,除氧间2第四部分22的7m处设置有电缆夹层225,电缆夹层225下方设置有检修单轨226,检修单轨226以下的位置为检修空间,以便于检修电动给水泵221等。蓄电池室内蓄电池用于给汽轮机供直流电,集控室224用于设置汽轮机111的控制单元。

汽机房1远离所述除氧间2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楼梯13,第一楼梯13的顶部与汽机房1相连通且靠近汽轮机111上部;第三部分21和第四部分22之间设置有第二楼梯23,第二楼梯23可通向第四部分22的4~6m处、8~10m处和12~14m处。

汽机房1远离除氧间2的相对一侧设置有第一进出口14,第一进出口14与所述检修场地116相连通;汽机房1的第二部分12与除氧间2的电气配电室211之间具有至少一个第二进出口24;除氧间2远离所述汽机房1的相对一侧面具有至少一个第三进出口25,第三进出口25与第四部分22相连通。

还包括位于第一部分11且分别与汽轮机111连接的主油箱117、冷油器116和双联滤油器119,主油箱117用于给汽轮机111提供润滑油,冷油器116和双联滤油器119用于汽轮机111润滑油的净化和冷却。

汽机房1的屋顶具有吊车梁15,吊车梁15上设置有行车16,以便于对汽轮机111、凝结水泵126、轴封加热器123、高压加热器122和低压加热器124等进行调整维修。

汽机房1的至少一侧面开设有多个采光窗,采光窗位于汽机房1远离除氧间2的相对一侧。

其中,本实施例中,汽机房1内的加热器平台为l形,加热器平台的竖直的一臂与汽轮机111的抗风柱,水平的一臂的端部与除氧间2的b排柱相固定,具体地,加热器平台水平的一臂设置在距离水平面5m处。同时,加热器平台水平的一臂上设置有一个轴封加热器123和三个低压加热器124和三个高压加热器122。

本实施例中各装置的的工作流程为:

锅炉房3产生蒸汽,蒸汽通过连接管道进入汽轮机111做功发电;蒸汽在汽轮机111中做完功后,进入凝汽器112中凝结成水,称为凝结水;凝结水经过凝结水泵126加压,进入凝结水精处理装置121,然后再分别经过轴封加热器123和低压加热器124加热后进入除氧器222,除氧器222出来的水经过给电动给水泵221加压,再进入高压加热器122加热,然后再进入锅炉房3的锅炉被加热成蒸汽;

锅炉的排污水进入连续排污扩容器223后,排汽进入除氧器222回收,排水进入定排扩容器,然后排至定排井。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适合钢铁行业高炉煤气余热发电的高参数小型机组。

(2)汽机房1和除氧间2占地面积较小。

(3)低压给水管道(除氧器222与电动给水泵221之间的连接管道)较短,所以压降较小。

(4)各装置之间分布紧凑,布局合理,所以四大管道(锅炉与汽轮机111之间的连接管道:主蒸汽段、再热热段和再热冷段管道;高压加热器122与锅炉房3之间的连接管道:高压给水管道)较短,压降及温降较低。其中,主蒸汽段指锅炉过热器出口到汽轮机高压缸进口之间的管道,再热冷段指汽轮机高压缸排汽到锅炉再热器进口之间的管道,再热热段指锅炉再热器出口到汽轮机中低压缸进口之间的管道。

本申请提供的实施例之间的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以上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本申请总的构思下的几个示例,并不构成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依据本申请方案所扩展出的任何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