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桩布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97941发布日期:2020-07-31 22:49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管桩布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管桩生产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管桩布料斗。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设的飞速发展,管桩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管桩生产时,需要将混凝土料放置在安装有管桩钢筋笼的模具中,然而,目前的布料喂料时,混凝土料难以完全布入模具中,会使得部分混凝土料落到管桩下模具的两侧模边合模筋板及地面上,然后通过人工将混凝土料从地面和模边铲起,堆高、拍实;由此会产生以下问题:1、混凝土料堆高、拍实时,基本上都会超过合模上模内径高度;造成上下模具合模时,高出部分混凝土受压塌落,掉到模边使上下模具无法完全扣合;a.在模具离心高速转动时,混凝土料容易从缝隙中甩出,造成跑浆,产生不合格品或废品;b.由于上下模未完全扣合,造成模具跑轮失圆在模具离心高速转动时,易造成跳模影响混凝土成型质量,甚至于模具飞出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c.模具合模局部为完全扣合及离心跳模将极大的促进模具变形;2、落到地面上的混凝土未完全按每条模具一一对应的铲起放入模内,会造成管桩少料,产生管桩壁厚不够的质量问题;故,管桩企业一般都会增加投料来解决少料的质量问题,大大的增加了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管桩布料斗,可以有效的避免布料时混凝土料落在下模具的两侧的边沿上。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管桩布料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两个侧板之间形成布料腔,所述侧板能在布料斗相对于管桩底模在管桩底模的轴向移动时对混凝土料进行滑抹,所述布料腔的两端设有用于在布料斗相对于管桩底模在管桩底模的轴向移动时对混凝土料进行抹压的第一压料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压料结构上设有第一压料面,所述第一压料面远离布料腔的一侧相对于靠近布料腔的一侧向内收拢,所述两个侧板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向布料腔收拢,所述第一压料结构为压料板,所述压料板下部设有可与受料管桩配合的弧形缺口,所述第一压料面设置于所述弧形缺口靠近布料腔的一侧,所述侧板的下端能伸入受料管桩钢筋笼与管桩下模具之间对应侧的空隙中,所述第一压料面为锥形面或光滑曲面,所述弧形缺口上与所述第一压料面相对的一侧设有第二压料面,所述第一压料面与第二压料面之间设有第三压料面。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腔的两端设有端板,所述端板与侧板之间设有压料板容纳腔,所述压料板置于所述压料板容纳腔中,所述压料板顶端固定有振动器,所述振动器可驱动所述压料板在所述压料板容纳腔中振动。

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侧板在高度方向上的中部向布料腔收拢,所述第一压料结构包括纵向调节板和两个压料件,两个压料件分别通过转轴和扭力弹簧固定在两个侧板上,所述扭力弹簧向压料件施加向上旋转的力,使压料件抵接于纵向调节板上,所述第一压料面设置于压料件上,所述第一压料面远离布料腔的一侧相对于靠近布料腔的一侧向内收拢,所述纵向调节板的纵向位置可调,进而能调整压料件的旋转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布料腔的两端设有端板,所述第一压料结构设置于端板的外侧,所述侧板和端板均安装于所述成型斗框架上,所述成型斗框架上设有可旋转的纵向调节丝杠,所述纵向调节板上设有于所述纵向调节丝杠配合的第一滑块。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部、出料部以及挡料部,两个侧板的所述进料部相对设置形成上宽下窄的进料口,两个侧板的所述出料部相对设置形成上窄下宽的出料口,所述挡料部与出料部的内侧夹角小于180度,所述挡料部可插入受料管桩与管桩下模具之间对的空隙中,所述侧板两端还设有用于对落入受料管桩的钢筋笼上位于出料部和挡料部连接位置处的混凝土料进行抹压的第二压料结构,所述压料块上设有第四压料面,所述第四压料面的一侧边缘为与出料部和挡料部的连接处的内侧面相连的连接边缘,所述第四压料面的另一侧边缘的中部相对于连接边缘向内侧收拢。

进一步地,所述管桩布料斗还包括成型斗框架和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所述端板包括两块第一端板,两块所述第一端板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侧板上,所述侧板和固定在所述侧板两端的所述第一端板形成成型斗组件,两组所述成型斗组件通过所述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成型斗框架上,通过所述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可调节两组所述成型斗组件之间的距离,所述成型斗框架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成型斗进行升降的成型斗升降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成型斗框架上的导杆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板上的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套在所述导杆上,所述导向块上设有锁紧螺钉,所述导向块可在所述导杆上运动并由所述锁紧螺钉锁紧,所述成型斗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连接座和蜗杆升降机;所述升降机连接座安装在所述成型斗框架上,所述蜗杆升降机的蜗杆与所述升降机连接座连接,所述蜗杆升降机的驱动装置安装在下料装置上。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成型斗框架上的双向丝杠和分别于双向丝杠的两个方向段配合的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固定在所述第一端板上,所述双向丝杠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轮。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连接座通过连接销组件安装在所述成型斗框架上,所述连接销组件包括球头螺栓、弹簧、弹性垫片以及螺母,所述升降机安装座上设有可与所述球头螺栓的球头配合的凹槽孔,所述成型斗框架上设有螺栓固定孔,所述球头螺栓穿过所述凹槽孔和所述螺栓固定孔后通过所述螺母固定,所述升降机安装座和所述成型斗框架之间设有所述弹簧,所述弹簧套在所述球头螺栓上,所述成型斗框架和所述螺母之间设有所述弹性垫片。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发明公开的管桩布料斗具有以下优点,在布料腔的两端设有可用于对落在受料管桩的钢筋笼上的混凝土料进行抹压的第一压料结构,第一压料结构可以实现对落在受料管桩的钢筋笼上的混凝土料进行抹压,使得落在钢筋笼上混凝土料被涂抹光滑,消除了混凝土料由于松散进而坍塌掉落的问题,解决了行业长久以来难以攻克的技术难题,有助于实现整个管桩行业的自动化生产,极大提升生产效率,保证生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管桩布料斗的结构图,沿受料管桩轴线方向的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管桩布料斗的侧视图,垂直于受料管桩方向的视图;

图3为图2中b-b处剖视图;

图4为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5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成型斗本体的主视图;

图5b为图5a的右视图;

图6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压料板的主视图;

图6b为图6a中c-c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压料板上安装有振动器的结构图;

图8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第二压料结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8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第二压料结构的主视结构图;

图8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第二压料结构的后视结构图;

图9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成型斗框架的俯视图;

图9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成型斗框架的侧视图;

图10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振动架的结构图;

图10b为图10a的左视图;

图10c为图10a的右视图;

图10d为图10a的俯视图;

图1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振动架连接件的结构图;

图11b为图11a的左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成型斗框架上安装成型斗的结构图;

图13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第一端板的结构图;

图13b为图13a的左视图;

图14a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成型斗组件的结构图,从第一端板方向的视图;

图14b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成型斗组件的结构图,从成型斗内侧的视图;

图14c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成型斗组件的结构图,从成型斗外侧的视图;

图15为图4中d-d处剖视图;

图16为图1中去掉第三固定板的结构图;

图17为图16中m处放大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中公开的管桩布料斗实施状态的结构图,管桩布料斗设置在钢筋笼上侧并向钢筋笼和管桩下模具中布料。

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公开的管桩布料斗与升降装机的配合状态示意图。

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管桩布料斗的侧视图,垂直于受料管桩方向的视图。

图21为图20的俯视图。

图22为图20的左视图。

图23、图24和图25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管桩布料斗在对应不同管桩直径时的实施状态图。

图26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压料件的主视图。

图27是图26的左视图。

图28是图26的俯视图。

图29是图26的仰视图。

图30和图31是本发明实施例二公开的压料件不同视角的立体结构图。

图中:1、成型斗,10、侧板,100、进料部,101、出料部,102、挡料部,11、端板,110、第一端板,12、进料口,13、出料口,14、压料板容纳腔,15、成型斗组件,16、加强肋板,2、第一压料结构,20、压料板,21、弧形缺口,22、第一压料面,23、振动器,24、第二压料面,25、第三压料面,26、纵向调节板,27、压料件,28、纵向调节丝杠,3、压料块,30、固定部,31、第五压料面,33、第四压料面,4、成型斗框架,40、振动架,400、第一固定板,401、第二固定板,402、第三固定板,403、第四固定板,404、第五固定板,405、压料板更换口,406、螺栓固定孔,41、振动架连接件,410、第六固定板,411、第七固定板,5、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50、导杆,500、锁定孔,51、导向块,53、锁紧螺钉,54、联接块,55、双向丝杠,56、第一滑块,6、成型斗升降装置,60、升降机连接座,61、蜗杆固定孔,62、凹槽孔,70、受料管桩的钢筋笼,71、管桩下模具,72、布料装置,73、受料管桩钢筋笼与管桩下模具之间的空隙,74、把手,8、连接销组件,80、球头螺栓,81、弹簧,82、弹性垫片,8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为本发明公开的管桩布料斗,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0,两个侧板之间形成布料腔,布料腔上下开口,行成落料通道,所述侧板10能在布料斗相对于管桩底模在管桩底模的轴向移动时对混凝土料进行滑抹,所述布料腔的两端设有用于在布料斗相对于管桩底模在管桩底模的轴向移动时对混凝土料进行抹压的第一压料结构2,所述第一压料结构2上设有第一压料面22,所述第一压料面22远离布料腔的一侧相对于靠近布料腔的一侧向内收拢,使得布料斗在沿管桩模具的轴向布料时,第一压料面可以对落到管桩底模上的混凝土料进行抹压。具体地,本实施例包括成型斗1,所述成型斗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10和设置在所述侧板10两端的端板11,两个所述侧板10下部可分别插入受料管桩钢筋笼70与管桩下模具71之间对应侧的空隙73中,所述成型斗1上端为进料口12,下端为出料口13,所述成型斗1设有端板11的两端设有可用于对落在受料管桩钢筋笼上的混凝土料(通常为塌落度为40-60mm的混凝土)进行抹压的第一压料结构2。

具体地,如图5a和图5b所示,所述侧板10包括依次连接的进料部100、出料部101以及挡料部120,如图3和图18所示,两个侧板10的所述进料部100相对设置形成所述进料口12,两个侧板10的所述出料部13相对设置形成所述出料口13,优选地,进料部100和出料部101成一定角度,使得进料口12为从上向下逐渐收拢的结构,出料口13则从上向下逐渐张开的结构以便于接收混凝土料并将混凝土料布入管桩下模具和钢筋笼中,挡料部102与出料部101成一定角度,使得所述挡料部102可插入受料管桩钢筋笼与管桩下模具之间对的空隙73中,出料部和挡料部可以防止布料时,混凝土料从两侧落到管桩下模具的两侧的边沿上,成型斗本体外侧壁上还设有加强肋板16。

由于管桩使用的混凝土料为干硬性混凝土(塌落度度为40-60mm的混凝土),当混凝土料从管桩布料斗中落入钢筋笼上后,受到钢筋的切割作用,进入模具的混凝土孔隙率较高,使得混凝土堆积高度较高,传统布料装置堆积的混凝土料会部分塌落并掉落至管桩下模具的两侧边沿上或掉落至模具外,本发明中,管桩布料斗上设有用于对落到钢筋笼上的混凝土料进行抹压的第一压料结构,具体地,所述第一压料结构2为压料板20,所述压料板20设置在所述成型斗1设有端板11的两端,如图6a和图6b所示,所述压料板20下部设有可与受料管桩钢筋笼形状配合的弧形凹槽21,所述弧形凹槽21靠近出料口12的一侧的第一压料面22,所述第一压料面22为弧形面或斜面,使得弧形凹槽从出料口一端向另一端逐渐收拢,在向管桩下模具和钢筋笼中布料时,管桩下模具带动钢筋笼会相对本发明公开的管桩布料斗运动,当混凝土料从出料口落到钢筋笼上后,钢筋笼与管桩布料斗的相对运动,使得压料板上的第一压料面22对落在钢筋笼上的混凝土料进行抹压,对混凝土料产生垂向压力,同时增大成型斗的侧板与物料的接触面积,使抹平接触面积更大,增强抹平效果,在第一压料面的压力作用下,使得混凝土料在布入模具时行成的表面层孔隙率低,抹压更紧实,消除了落到钢筋笼上混凝土料的坍塌,进而消除了由于混凝土料坍塌而落到管桩下模具两端边沿的问题。

压料板20可以固定在成型斗两端,当压料板固定在成型斗两端时,压料板的弧形凹槽的轮廓线要小于出料口形成的轮廓线,由于弧形凹槽的轮廓小于出料口形成的轮廓线,使得落到钢筋笼上的混凝土料较多,混凝土料通过第一压料面时,压料面可以对混凝土料产生较大的抹压力,提高混凝土料的抹压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斗1设有端板11的两端设有压料板容纳腔14,所述压料板20置于所述压料板容纳腔14中,所述压料板20顶端固定有振动器23,优选空气振动器,所述振动器23可驱动所述压料板20在所述压料板容纳腔14中上下振动。如图6b所示,弧形凹槽还包括第二压料面24和第三压料面25,第二压料面24位于所述弧形凹槽上与设有所述第一压料面22相对的一侧,优选地,第二压料面为弧形面或斜面,使得弧形凹槽设有第二压料面的一侧为逐渐收拢的结构,第三压料面25为连接第一压料面和第二压料面的平面,压料板置于压料板容纳腔中,且压料板上的振动器可以驱动其在压料板容纳腔中上下振动,使得从出料口落到钢筋笼上的混凝土料在经过压料板时,不仅有第一压料面对其进行抹压,振动器驱动压料板振动不仅增加了第一压料面的抹压力,同时,第三压力面也可以对混凝土料进行抹压,进一步提高了抹压效果,有效的消除了混凝土料的塌落而落到管桩下模具两侧边沿的问题。压料板上设有第二压料面,可以在对钢筋笼往复布料时,双向对混凝土料进行抹压。进一步地,由于振动器固定在压料板上,使得振动器振动时只会驱动压料板振动,可以有效的避免振动器作用在整个成型斗上时,混凝土料中水分与物料由于振动而分离,进而影响混凝土料质量的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成型斗本体两端还设有用于对落入受料管桩的钢筋笼上位于出料部101和挡料部102连接位置处的混凝土料进行抹压的压料块,如图8a、图8b和图8c所示,所述压料块包括固定部30、第五压料面31以及第四压料面33,第五压料面31和第四压料面33相连,第五压料面31与出料部101的内侧面共面,所述压料块通过固定部30焊接在成型斗本体端部的下部(具体的为出料部的下部和挡料部的位置),所述第四压料面33的一侧边缘为与出料部101和挡料部102的连接处的内侧面相连的连接边缘,所述第四压料面33的另一侧边缘的中部相对于连接边缘向内侧收拢,中部向内侧收拢是指该边缘的上下两个端点相对于连接边缘位置不变,两个端点之间的连线相对于连接边缘向内收拢,本实施例中,两个边缘之间形成圆滑的过去曲面。挡料部102插入受料管桩钢筋笼与管桩下模具之间对的空隙中,本实施例优选将挡料部设置为竖直挡板结构,由于出料部与挡料部之间具有一定角度,因此,当混凝土料进入出料部与挡料部与钢筋笼形成的空间时,混凝土料容易在出料部与挡料部的连接的位置处形成一定的角度,该形状的混凝土料比较容易塌落并落到管桩下模具两侧的边沿上。设置有压料块,压料块的第四压料面为逐渐向钢筋笼方向收拢的光滑曲面,可以对出料部与挡料部连接处形成的具有尖角形状的混凝土料进一步的抹压,消除尖角结构,进一步避免了混凝土料的塌落。第一压料结构2、侧板10和压料块对落在管桩底模内(包括落在钢筋笼上)的混凝土料进行全方位的滑抹和抹压,使混凝土料在经过本实施例所述的布料斗的布放后,消除易坍塌局部,解决了混凝土由于松散落料不成形而掉落的问题,进而实现管桩的全自动化生产,极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降低模具变形几率、且保证了合模质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成型斗框架4和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5,如图9a和图9b所示,成型斗框架4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振动架40和用于连接两组所述振动架40的振动架连接件41,振动架40位于成型斗的两端,振动架连接件41位于成型斗的两侧,如图10a、图10b、图10c以及图10d所示,振动架40包括第一固定板400、第二固定板401、第三固定板402、第四固定板403以及第五固定板404,第一固定板400水平设置,两块第二固定板402分别固定在第一固定板400的两侧,第三固定板402固定在第一固定板400的前端,第四固定板403固定在第一固定板400的下侧,第四固定板上具有配合钢筋笼形状的弧形凹槽,两块第五固定板404相对设置并固定在第一固定板400下侧且位于第四固定板403朝向成型斗的一侧,第四固定板403朝向成型斗的一侧的两端分别与振动器连接件固定连接41,具体地,如图11a和图11b所示,振动架连接件41包括第六固定板410和第七固定板411,第七固定板411为长条板,第七固定板具有一个或多个,图中第七固定板具有两个,两个第七固定板平行设置,第七固定板411的两端分别固定有所述第六固定板410,第六固定板410与第四固定板403固定连接。成型斗安装在成型斗框架中,如图12所示,第一固定板400、第四固定板403、两个第五固定板404以及端板11围成的空间形成所述压料板容纳腔14,第一固定板上与压料板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压料板更换口405。

如图13a、图13b、图14a、图14b和图14c所示,所述端板11包括两块第一端板110,两块第一端板110分别固定在两个所述侧板10上,所述侧板10和固定在所述侧板10两端的第一端板110形成成型斗组件15,两组所述成型斗组件15通过所述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5安装在所述成型斗框架4上,通过所述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可调节两组所述成型斗组件之间的距离。具体地,如图15所示,所述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5包括两组安装在所述成型斗框架4上的导杆50和固定在所述第一端板110上的导向块51,导杆两端安装有联接块54,联接块54与分别与对应侧的第二固定板401固定连接,使得导杆固定在成型斗框架上,成型斗组件通过导向块安装在导杆上,导向块可以在导杆上运动,进而可以调节两组成型斗组件之间的距离。所述导向块51上设有锁紧螺钉53,导杆上设有多组锁定孔500,所述导向块51可在所述导杆50上运动并由所述锁紧螺钉53将其锁紧在不同锁紧孔位置处。

如图16和图19所示,所述成型斗框架4上还设有用于对所述成型斗1进行升降的成型斗升降装置,所述成型斗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机连接座60和升降机6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机63为蜗杆升降机;

所述升降机连接座60安装在所述成型斗框架上,升降机连接座60上设有蜗杆固定孔,所述蜗杆升降机的蜗杆通过蜗杆固定孔固定在所述升降机连接座连接,所述蜗杆升降机的驱动装置安装在下料装置9上,驱动装置可以驱动蜗杆上升或下降,进而实现该管桩布料斗的上升或下降,同时,由于是通过蜗杆驱动本发明的管桩布料斗上升和下降,蜗杆实现了管桩布料斗与下料装置之间的硬连接,避免了管桩布料斗与下料装置之间采用软连接驱动时,当管桩布料斗中出料口处混凝土料过多,管桩布料斗会被混凝土料顶起,进行造成混凝土料散落的问题。

优选地,如图16和图17所示,所述升降机连接座60通过连接销组件8安装在所述成型斗框架4上,所述连接销组件8包括球头螺栓80、弹簧81、弹性垫片82以及螺母83,所述升降机安装座60上设有可与所述球头螺栓80的球头配合的凹槽孔62,所述成型斗框架4上设有螺栓固定孔406,所述球头螺栓80穿过所述凹槽孔62和所述螺栓固定孔406后通过所述螺母83固定,所述升降机安装座60和所述成型斗框架4之间设有所述弹簧81,所述弹簧81套在所述球头螺栓80上,所述成型斗框架4和所述螺母83之间设有所述弹性垫片82,当管桩布料斗接触到管桩下模具时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同时,采用球头螺栓,球头螺栓可以实现管桩布料斗与管桩钢筋笼相对转动(球头螺栓可实现360°转动),可以便于当管桩布料斗(出料口中心线)与管桩钢筋笼(轴线)不平行时进行调节,使得管桩布料斗与管桩钢筋笼平行。由于设置有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和成型斗升降装置,进而可以调节成型斗出料口的宽度以及出料口与钢筋笼的高度,同时,第一固定板上与压料板相对的位置处设有压料板更换口,可以更换不同弧形凹槽大小的压料板,因此当浇筑不同管径大小管桩时,均可使用该装置有效的消除混凝土料落到管桩下模具两侧边沿上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除了将压料板设置为可更换的形式外,还可以设置为大小可调的形式,以适应不同直径的管桩加工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压料板上还设有把手74,以方便更换不同大小的压料板,不同大小的压料板只的是压料板的弧形凹槽的尺寸不同,以适应不同管径需求。

实施例二

如图20至图2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压料结构为包括纵向调节板26和两个压料件27,两个压料件27分别通过转轴和扭力弹簧固定在两个侧板10上,所述扭力弹簧向压料件27施加向上旋转的力,使压料件27抵接于纵向调节板26上,所述第一压料面22设置于压料件27上,所述第一压料面22远离布料腔的一侧相对于靠近布料腔的一侧向内收拢,所述纵向调节板26的纵向位置可调,进而能调整压料件27的旋转位置。所述布料腔的两端设有端板11,所述第一压料结构设置于端板11的外侧,所述侧板10和端板11均安装于所述成型斗框架4上,所述成型斗框架4上设有用于调节纵向调节板26高度的纵向调节丝杠28,所述纵向调节丝杠28的上端设有第一转轮29。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纵向调节板26的下边缘为弧形,且纵向调节板26的下边缘设有辅助压料面,使得纵向调节板的下边缘如图6b所示,所述辅助压料面也为从靠近布料腔的一侧到远离布料腔的一侧逐渐收拢的面,具体可以为锥形面。相应地,压料件27的上边缘是能与纵向调节板26的下边缘贴合的弧形,使压料件27在扭力弹簧的作用下端部或整个上边缘与纵向调节板26抵接或贴合,压料件27的下边缘也为弧形,如图26至图31所示。

所述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5包括安装在所述成型斗框架4上的双向丝杠55和分别于双向丝杠55的两个方向段配合的第一滑块56,所述第一滑块56固定在所述第一端板110上,所述双向丝杠55的一端设有第二转轮57。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可以与实施例一相同。

如图23至图25所示,对不同管径的管桩进行生产时,通过调节纵向调节板26的高度以及成型斗宽度调节装置5可调节压料件27与纵向调节板26的配合位置,以适应不同管径产品的生产需求,实现一机多用,且操作方便,灵活性高。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