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15210发布日期:2020-09-15 19:02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一种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梁、板(包括基础底板)、墙等结构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沉降稳定,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后浇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42天后补浇混凝土,高层建筑的后浇带应在结构顶板浇筑混凝土14天后进行。

当前建筑工程领域中,后浇带施工工艺的应用十分广泛,但实际施工中,由于后浇带内的钢筋多采用贯通布置,后浇带垂直施工缝处必须采用专用的封头模板,既要保证贯通钢筋正常排布,又要确保结构混凝土振捣密实、不漏浆,实现混凝土自身的防水性能,后浇带施工工艺对于现浇结构质量十分重要,尤其是楼面现浇板后浇带,贯穿于主体工程施工全过程,留设时间长,模板体系占用资源高,劳动力投入大,且后浇带在未浇注混凝土前不能拆除模架,否则会导致梁板形成悬臂变形,因此,采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后浇带模板工艺,对于确保混凝土构件的质量要求、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成本及实现安全文明施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现有技术中,楼面现浇板后浇带模板安装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1、快易收口网法:这种施工方法需要增加钢筋支架措施费及焊接工作量,快易收口网作为消耗性模板,施工成本高;并且收口网封堵混凝土的效果不佳,在浇筑过程中由于振捣棒的侧压力作用,收口网难以有效地截断混凝土的流淌,混凝土中的水泥浆透过网孔流失严重,造成混凝土漏浆、离析或出现蜂窝,直接影响垂直施工缝处的混凝土密实性,并增加后期施工缝剔凿处理的大量费用;同时后浇带部位施工人流量较大,钢筋支架容易踩踏变形,此处的现浇板顶面标高及钢筋保护层厚度难以有效确保;

2、梳齿型模板法:这种施工方法成型工艺繁复,梳齿型模板的制作及安装费时费力,人工投入较高,工作效率低;且现浇板混凝土浇筑后,梳齿型模板受贯通钢筋限制难以拆除,只能剔凿取出,无法再次周转利用,造成模板损耗浪费,材料均为一次性消耗使用,成本较高;

3、板条碎拼法:这种施工方法粗糙落后,模板安装效果差,加固刚度不够,板条拼缝不严,易导致严重漏浆或跑模错台,影响结构质量及构件成型后的观感效果;板条制作安装及拆除工序繁琐,人工及材料投入量大,施工成本较高且难以可靠固定,使用中易破损,周转次数低,施工周期长,工作效率低;

另一方面,后浇带两侧的梁板在未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前长期处于悬臂状态,因此在补浇混凝土前两侧模板及支撑不能拆除,但长期保留后浇带两侧的模架体系又将造成大量周转材料的闲置与浪费,增加工程成本。因此最合理的施工方案是将后浇带模架系统作为独立支撑体系,与满堂脚手架的安拆互不影响,现浇板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可卸落模架,只保留后浇带部位的底模及支撑,待后浇带浇筑后混凝土强度达到85%以上再予拆除,但实际现场施工中,许多工地对后浇带的结构受力机理重视不足、管控不严,大部分是采取整体卸落满堂支架,再对后浇带两侧梁板单独回顶的做法,这种先拆后顶的方法极易导致梁板在悬臂状态下造成变形,甚至产生拉应力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承载能力及耐久性,造成对工程质量的严重危害,传统施工方法的缺陷一直长期存在,并已成为质量通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能够解决楼面后浇带施工存在的工序繁复、人工及辅助材料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施工缝跑模漏浆、支架先拆后顶造成梁板悬臂变形弊病,实现现浇板后浇带标准化施工。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该模具包括:

现浇楼面板,所述现浇楼面板上采用墨斗弹出定位轴线及梁、柱边线与水平标高控制点,所述现浇楼面板上铺设有脚手板,并搭设楼面现浇满堂支架;

后浇带组合侧模,所述后浇带组合侧模由通长木条、方木模块及角钢龙骨组成,所述后浇带组合侧模一侧设有对拉螺栓,所述后浇带组合侧模的另一侧设有后浇带独立模架;

所述后浇带独立模架包括方木主龙骨,所述方木主龙骨上铺设有若干方木次龙骨,所述方木次龙骨上设置有后浇带独立底模,所述方木主龙骨下端与调节u型顶托的一端相连,所述调节u型顶托的另一侧与后浇带支架机构固连;

所述后浇带支架机构两侧对称设有所述楼面现浇满堂支架,其中,所述后浇带支架机构上居中设有剪刀撑,所述后浇带支架机构的另一侧设有楼面后浇带,所述楼面后浇带的上表面设有后浇带覆盖防护,所述后浇带支架机构与所述楼面后浇带之间设有木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对拉螺栓通过所述角钢龙骨拉结锁紧所述后浇带组合侧模。

进一步地,所述后浇带支架机构包括水平杆及立杆,且所述立杆在上层及下层对应布置并保持同轴心,所述立杆在后浇带两侧对称支设,所述水平杆第一道与所述现浇楼面板之间的搭建距离为300mm,其余竖向步距为1500mm。

进一步地,所述后浇带支架机构与所述现浇满堂支架分别搭设。

进一步地,所述方木模块包括上部侧模方木模块及下部侧模方木模块。

进一步地,若干上部侧模方木模块与所述通长木条及所述角钢龙骨组合构成上部侧模,若干下部侧模方木模块与通长木条组合构成下部侧模。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弹线抄平,根据设计图纸及控制网坐标放出定位轴线、梁边线、柱墙边线、控制线,以及门窗及洞口位置线,并用墨斗在楼面上弹出墨线;

s2:搭设钢管支架,在基层铺设脚手板,搭设钢管支架,楼层现浇满堂支架与后浇带范围的模架分开搭设;

s3:铺设梁板底模,整体模架按设计标高及标高控制点进校正并找平,然后铺装梁板底模;

s4:安装后浇带下部侧模,梁板底模铺装完毕后,在底模上按照设计位置测放楼面后浇带边线,用墨斗弹出墨线,根据后浇带边线,将后浇带下部侧模反钉在板底模上,且在后浇带左右两侧对称安装;

s5:绑扎梁板钢筋,整体绑扎楼面梁、板钢筋,主梁与次梁纵筋同时配合穿插,先摆放箍筋,再穿纵向主筋,绑扎架立筋;

s6:安装后浇带上部侧模,将其方木模块之间的槽孔对应上层贯通钢筋插入,并使侧模的l型槽口与下部侧模贴合顶靠,同时以通长木条作为上层贯通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工具,木条顶面为现浇板设计板顶标高,并兼做板面找平标高;

s7:梁板混凝土浇筑,浇筑梁板混凝土前,现场质检员对板底标高、模板及脚手架加固情况、钢筋绑扎安装情况进行质量检验,经报检验收后浇筑梁板混凝土;

s8:拆除后浇带上部侧模,在现浇板混凝土终凝后拆除后浇带上部侧模,首先拆卸连接角钢龙骨的对拉螺栓,解除上部侧模之间的锁定,然后撬动上部侧模,使其与混凝土脱离后垂直取出;

s9:临时下落后浇带底模,待梁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时,临时降落后浇带底模,拆除下部侧模并清洗后浇带施工缝;

s10:拆除后浇带下部侧模,后浇带底模下落后,自底模与现浇板之间的缝隙取出下部侧模,侧模拆除后及时进行板面清理,涂刷隔离剂,以备上层继续周转使用;

s11:施工缝清洗覆盖,利用降模时间,清理后浇带内的杂物,剔除施工缝处松动石子及浮浆,露出新鲜骨料;

s12:后浇带底模回顶复位,后浇带侧模拆除完毕,底模及垂直施工缝清理完成后,旋升后浇带独立支撑立杆顶部的可调u型顶托,使其带动方木龙骨及后浇带底模回升复位;

s13:拆除满堂支架,待梁板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即可拆除楼层现浇满堂支架,仅保留后浇带部位的独立模架;

s14: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待达到设计规定的后浇带浇筑龄期后,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强度等级应比相邻梁板混凝土提高一级,掺加适量微膨胀剂。

进一步地,所述后浇带定型模具制作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方木模块,方木模块分为下部侧模及上部侧模,利用现场方木边角余料制作;

s2:制作通长木条,制备宽方木条,厚度根据上部侧模及下部侧模使用部位分别确定;

s3:制作角钢龙骨,截取两根角钢,下料长度与通长木条相同,在角钢立面中心处钻出螺栓孔,中间螺栓孔间距依次排列;

s4:分别组合下部及上部侧模,将下部侧模方木模块与通长木条用铁钉对齐钉牢,方木模块之间预留后浇带下层贯通钢筋槽孔,将上部侧模方木模块与通长木条用铁钉对齐钉牢,方木模块之间预留后浇带上层贯通钢筋槽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申请通过后浇带侧模快速组装、后浇带钢筋精确定位、精控贯通钢筋保护层、控制现浇板顶面标高、构成后浇带独立模架体系功能,替代现有技术中快易收口网法、梳齿型模板法及板条碎拼法传统工艺,解决楼面后浇带施工存在的工序繁复、人工及辅助材料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施工缝跑模漏浆、支架先拆后顶造成梁板悬臂变形弊病,实现现浇板后浇带标准化施工;

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构造简单,安装及拆卸简易快捷,施工精确度高,支撑稳固可靠,用于100~180mm厚的现浇板后浇带模板安装施工,通用性强,简化工序,能够多次周转使用,节省大量的材料及人工成本,并减轻了工人劳动强度,有效提高工效,实现降低成本、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后浇带模板支架体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侧模方木模块制作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角钢龙骨制作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上部侧模制作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下部侧模制作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后浇带组合模板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后浇带模板组合侧模的三维示意图;

图中:1、现浇楼面板;2、后浇带组合侧模;2a、通长木条;2b、方木模块;2ba、上部侧模方木模块;2bb、下部侧模方木模块;2c、角钢龙骨;3、对拉螺栓;4、后浇带独立模架;4a、方木主龙骨;4b、方木次龙骨;4c、后浇带独立底模;4d、调节u型顶托;5、后浇带支架机构;5a、水平杆;5b、立杆;6、剪刀撑;7、楼面后浇带;8、后浇带覆盖防护;9、木垫板;10、楼面现浇满堂支架;11、下部侧模;12、上部侧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7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及其施工方法,该模具包括:现浇楼面板1、后浇带组合侧模2、对拉螺栓3、后浇带独立模架4、后浇带支架机构5、剪刀撑6、楼面后浇带7、后浇带覆盖防护8、木垫板9、楼面现浇满堂支架10、下部侧模11、上部侧模12;

后浇带定型模具由下部侧模11、上部侧模12、后浇带组合侧模2、对拉螺栓3及后浇带独立模架4组合构成,其中,后浇带组合侧模2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后浇带组合侧模2由50mm通长木条2a、方木模块2b及50mm×50mm×5mm角钢龙骨2c组成制作,m12对拉螺栓3拉结锁紧角钢龙骨2c,作为后浇带组合侧模2的支撑,后浇带独立模架4由方木主龙骨4a、方木次龙骨4b、后浇带独立底模4c、调节u型顶托4d及钢管脚手架组成,与后浇带组合侧模2两侧的楼面现浇满堂支架10分别搭设互不影响,共同构成后浇带定型模具体系,如图1所示;

其中,后浇带组合侧模2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其一,制作方木模块,方木模块分为下部侧模及上部侧模,利用现场方木边角余料制作,将50mm×100mm方木按照图示截面尺寸刨切成型,截面宽度为50mm,截面高度根据板厚、钢筋直径及保护层厚度确定,然后利用木工刨锯加工成l型截面,切除槽口尺寸为25mm×40mm,要求各面刨平,尺寸统一,之后按统一尺寸切割成若干个模块,模块长度为后浇带贯通钢筋间距缩减1.5倍钢筋直径,如图2所示;

其二,制作通长木条,制备宽方木条,厚度根据上部侧模及下部侧模使用部位分别确定,用于下部侧模11的木条厚度为现浇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加下网下铁钢筋直径,用于上部侧模12的木条厚度为现浇板钢筋保护层厚度加上网上铁钢筋直径,木条下料长度根据楼面后浇带尺寸灵活确定,一般可为2~3m;

其三,制作角钢龙骨,截取两根角钢,下料长度与通长木条相同,在角钢立面中心处钻出螺栓孔,中间螺栓孔间距依次排列,中间螺栓孔间距900mm依次排列,如图3所示;

其四,分别组合下部及上部侧模,将下部侧模方木模块与通长木条用铁钉对齐钉牢,方木模块之间预留后浇带下层贯通钢筋槽孔,槽宽等于1.5倍钢筋直径,两侧采用尺寸减半的异型方木模块2b,并与通长木条2a平齐,保证接缝处严密平顺,将上部侧模方木模块与通长木条用铁钉对齐钉牢,方木模块之间预留后浇带上层贯通钢筋槽孔,槽宽等于1.5倍钢筋直径,两侧采用尺寸减半的异型方木模块2b,并与通长木条2a平齐,然后将角钢龙骨2c置于通长木条2a上部,利用m4×20自攻自钻燕尾钉与通长木条锚固,锚钉间距200mm,四周边缘保持平齐,接缝处严密平顺,如图4-5所示;

根据本发明所述的现浇板后浇带快易组合定型模具的施工方法,制作后浇带定型模具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一,弹线抄平,根据设计图纸及控制网坐标放出定位轴线、梁边线、柱墙边线、控制线,以及门窗及洞口位置线,并用墨斗在楼面上弹出墨线,在墙、柱竖向钢筋上抄测加500mm水平标高控制点,用红色胶带标识,胶带上缘即为加500mm水平标高,作为控制梁板底模及楼面标高的依据;

步骤二,搭设钢管支架,在基层铺设脚手板,搭设钢管支架,楼层现浇满堂支架与后浇带范围的模架分开搭设,现浇满堂支架应支立在平整坚实的地面上,首先搭设立杆,立杆间距根据模板设计确定,一般为900mm~l20omm,立杆接头错开设置,底部安装可调底托调整标高,再连接扫地杆,扫地杆纵、横双向设置,距地面300mm处用直角扣件固定在立杆上,然后搭设纵、横向水平杆,水平杆接头交错分布,竖向步距1500mm,后浇带支架机构独立搭设,对称布置保持同轴心,后浇带两侧立杆间距为后浇带宽度加20omm,左右对称支设,立杆纵向间距900mm,纵、横向水平杆距楼面300mm设一道,竖向步距1500mm,后浇带中心位置增设一道钢管垂直支撑,与两侧立杆通过剪刀撑锁紧,确保架体稳固,立杆顶部利用调节u型顶托按设计标高调整支架高度,然后铺设50mm×100mm方木主龙骨,方木主龙骨上铺设50mm×80mm方木次龙骨,次龙骨间距≤200mm;

步骤三,铺设梁板底模,整体模架按设计标高及标高控制点进校正并找平,然后铺装梁板底模,采用15mm厚双面覆膜木胶模板,根据楼面上弹出的梁边线,利用线坠或红外线投线仪将梁边线引测到梁底支架横杆上,据此找正梁底模位置,底模端头与墙、柱边线重合,并钉设墙、柱封头模板,底模两侧利用支架横杆上固定的钢管扣件锁紧,板底模长边平行方木次龙骨布置,原边压角,用寸钉按300mm间距与方木次龙骨钉牢,梁板跨度超过4m时,按设计及规范要求起拱,跨中起拱高度为跨度的1‰~3‰;

步骤四,安装后浇带下部侧模,梁板底模铺装完毕后,在底模上按照设计位置测放楼面后浇带边线,用墨斗弹出墨线,根据后浇带边线,将后浇带下部侧模反钉在板底模上,用50mm铁钉从板底模下部向上钉牢,以便拆卸侧模,下部侧模的l型槽口朝向后浇带一侧,并在后浇带左右两侧对称安装;

步骤五,绑扎梁板钢筋,整体绑扎楼面梁、板钢筋,主梁与次梁纵筋同时配合穿插,先摆放箍筋,再穿纵向主筋,绑扎架立筋,次梁的纵向主筋支承在主梁的纵向主筋之上,纵筋接头均采用机械连接,上部纵筋接头设置在跨中1/3范围内,下部纵筋接头设置在支座处,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不大于50%,错开距离不小于35d;

步骤六,安装后浇带上部侧模,将其方木模块之间的槽孔对应上层贯通钢筋插入,并使侧模的l型槽口与下部侧模贴合顶靠,同时以通长木条作为上层贯通钢筋保护层的控制工具,木条顶面为现浇板设计板顶标高,并兼做板面找平标高,之后利用m12对拉螺栓以内、外双螺帽将角钢龙骨拉结锁紧,确保整体后浇带组合模具牢固稳定,上、下侧模的方木模块间槽孔以聚氨酯发泡剂封堵,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漏浆;

步骤七,梁板混凝土浇筑,浇筑梁板混凝土前,现场质检员对板底标高、模板及脚手架加固情况、钢筋绑扎安装情况进行质量检验,经报检验收后浇筑梁板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泵送入模,梁、板同时浇筑,浇筑方法由一端开始采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并不断延伸,采用插入式振捣器顺浇筑方向振捣,振点应均匀排列,间距控制在400mm左右,不得遗漏,不允许用振捣棒摊铺混凝土,混凝土浇筑期间安排专人检查模板及支撑系统稳定情况,防止出现意外事故,振捣完毕后即可进行抹平收面,其中,混凝土表面收面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找准标高将表面刮平,随即用木抹子搓实,第二次在混凝土初凝前脚踏无脚印时,用木抹子搓平压实,防止表面水分蒸发后产生收缩裂缝,梁、板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禁止过早上人,浇筑后12h以内覆盖洒水养护,保持足够的湿润状态,养护期不少于7d;

步骤八,拆除后浇带上部侧模,在现浇板混凝土终凝后拆除后浇带上部侧模,首先拆卸连接角钢龙骨的m12对拉螺栓,解除上部侧模之间的锁定,然后撬动上部侧模,使其与混凝土脱离后垂直取出,上部侧模拆除时,不应对楼层形成冲击荷载,当局部有混凝土吸附或粘接模板时,在模板上口用撬棍轻轻松动,禁止敲击模板;

步骤九,临时下落后浇带底模,待梁板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60%以上时,临时降落后浇带底模,拆除下部侧模并清洗后浇带施工缝,首先在板底模下部拆掉下部侧模与底模之间的连接铁钉,用撬棍轻轻松动下部侧模,使其与混凝土脱离,然后旋落后浇带独立支撑立杆顶部的调节u型顶托,在底模上部配合施加压力,使后浇带独立底模、下部侧模连同方木龙骨一同下落200mm左右;

步骤十,拆除后浇带下部侧模,后浇带底模下落后,自底模与现浇板之间的缝隙取出下部侧模,侧模拆除后及时进行板面清理,涂刷隔离剂,以备上层继续周转使用;

步骤十一,施工缝清洗覆盖,利用降模时间,清理后浇带内的杂物,剔除施工缝处松动石子及浮浆,露出新鲜骨料,将垂直施工缝及后浇带底模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同时利用木模板制作防护盖板,在楼面后浇带上部做好覆盖防护及后浇带钢筋的防水、防锈工作;

步骤十二,后浇带底模回顶复位,后浇带侧模拆除完毕,底模及垂直施工缝清理完成后,旋升后浇带独立支撑立杆顶部的可调u型顶托,使其带动方木龙骨及后浇带底模回升复位,后浇带底模与施工缝处的现浇板底顶紧贴合,恢复后浇带模架独立支撑体系,在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前不得拆除;

步骤十三,拆除满堂支架,待梁板混凝土达到规定强度后即可拆除楼层现浇满堂支架,仅保留后浇带部位的独立模架,依次拆除梁、板模板及钢管支架,模板拆除后及时进行板面清理,涂刷隔离剂,防止粘结灰浆,拆除的模板及扣件集中收集整理;

步骤十四,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待达到设计规定的后浇带浇筑龄期后,再次清理后浇带,调整间距并绑扎到位,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浇筑,强度等级应比相邻梁板混凝土提高一级,掺加适量微膨胀剂,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但应为正温度)时,后浇带处混凝土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浇筑完毕12h内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后浇带侧模快速组装、后浇带钢筋精确定位、精控贯通钢筋保护层、控制现浇板顶面标高、构成后浇带独立模架体系功能,替代现有技术中快易收口网法、梳齿型模板法及板条碎拼法传统工艺,解决楼面后浇带施工存在的工序繁复、人工及辅助材料成本高、工作效率低、施工缝跑模漏浆、支架先拆后顶造成梁板悬臂变形弊病,实现现浇板后浇带标准化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