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5613发布日期:2020-08-14 15:5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植建筑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绿色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种植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迅速建设及城市人口、车辆的急剧增长,加剧了城市热岛现象,导致城市的环境恶化和生活环境质量的下降。而一般传统的平面绿化用地越来越少,成本越来越高,所以发展特殊空间绿化势在必行。现有的建筑物绿化会在建筑物的外立面和/或内部营造绿化环境,常见的有墙体绿化、屋顶绿化等。

目前,公告号为cn209011433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顶花园,其包括屋顶结构层,所述屋顶结构层上铺设有碎石层,所述碎石层内预埋有预制方涵,所述预制方涵内开设有蓄水腔,所述预制方涵内嵌设有便于水渗入所述蓄水腔内的导水块,所述碎石层上铺设有用于培养植株的种植土壤层,所述种植土壤层上设置有灌溉喷头,所述灌溉喷头管道连通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的抽水端通过管道与所述预制方涵内部连通。所述种植土壤层内嵌设有用于形成人行道的预埋石块,所述预埋石块内贯穿开设有导水孔,所述导水孔内固定有导水柱,所述导水柱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预制方涵内。所述种植土壤层设置为坡面,且所述坡面朝向所述预埋石块倾斜。

雨水在种植土壤层表面径流时,部分土壤被雨水顺着坡面冲刷到预埋石块上,这部分土壤再通过导水柱进入蓄水腔中。在降雨结束再到抽水泵工作的过程中,蓄水腔内的土壤已经沉淀下来,抽水泵抽水时对于蓄水腔内的局部造成影响,会导致在蓄水腔的中部沉淀的土壤难以被抽水泵影响到,从而种植土壤层中的土壤逐渐减少,导致工人要经常补充损失的土壤,而补充前需要工人先从地面上将土壤搬运上来,对于工人的工作过程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种植建筑结构,其通过减少土壤的流失,以降低土壤补充的频率。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种植建筑结构,包括楼顶、预制在楼顶内的蓄水腔,所述楼顶顶部依次铺设有碎石层和种植层,所述楼顶顶部为中间高四周低的棱台状,所述楼顶的周向侧壁上设有环形的内围墙和外围墙,所述内围墙处在外围墙内,且内围墙的高度低于外围墙,内围墙与外围墙之间形成第一过渡渠,所述碎石层和种植层均处在内围墙内,所述种植层的顶部低于内围墙的顶部,所述内围墙与楼顶的连接处开设有与第一过渡渠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中覆盖有无纺布,所述外围墙中开设有若干引流通道,引流通道的一端在第一过渡渠的内壁上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内围墙的顶部设置,引流通道的另一端与蓄水腔连通,所述种植层上设有浇灌组件,所述浇灌组件从蓄水腔内将水抽回到种植层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出现过量降水时,首先雨水不容易沿着种植层表面直接越过内围墙再进入到第一过渡渠中,降低土壤直接被雨水冲刷出种植层的可能性;其次,雨水在渗入到碎石层后,雨水沿着倾斜的楼顶顶部穿过排水通道并进入到第一过滤渠,在此过程中,雨水依次经过碎石层和无纺布的过滤,使得大部分雨水裹挟的土壤被截留下来,而雨水进入第一过滤渠后该部分雨水中的土壤会在第一过滤渠中进行沉淀,使最终进入到蓄水腔内的土壤数量被大大减少,降低土壤补充的频率。并且在需要土壤补充时,工人还可以先将第一排水渠内积蓄的淤泥补充到种植层中,进一步减少土壤补充的数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碎石层沿楼板的顶部形状铺设,所述种植层的顶部呈水平设置,所述楼顶从中心一侧向楼顶周向侧壁一侧依次划分为浅层区、中层区和深层区,种植层中根据所处区域的不同分别栽种对土壤厚度要求不同的植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浅层区、中层区和深层区中土壤的厚度依次增加,方便根据种植植被对于土壤厚度需求的不同来分开栽种,例如在浅层区种植根系较浅的草坪,而在深层区种植根系较深的乔木,使楼顶的植被多样化,更加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楼板上还设有环形的第一隔离墙和第二隔离墙,所述第一隔离墙处在浅层区和中层区之间,所述第二隔离墙处在中层区和深层区之间,所述第一隔离墙、第二隔离墙的顶部均于内围墙平齐,所述第一隔离墙和第二隔离墙的顶部分别开设有第二过渡渠和第三过渡渠,所述第一过渡渠、第二过渡渠和第三过渡渠之间连通有若干排水渠,所述排水渠的侧壁为混凝土浇筑而成,且排水渠的顶部与第二过渡渠渠的顶部平齐,所述第一隔离墙上开设有连通浅层区和第二过渡渠的排水通道,所述第二隔离墙上开设有连通中层区和第三过渡渠的排水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离墙和第二隔离墙将浅层渠、中层区和深层区隔离开来,减少雨水在种植层内的流动距离,从而减少雨水与土壤的接触时间,然后再利用排水渠将第二过渡渠、第三过渡渠内收集到雨水引流到第一过滤渠中,进一步减少雨水与种植层的接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过渡渠、第三过渡渠和排水渠上均架设有若干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部与排水渠的顶部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人在搬运土壤或是需要种植的植被时可以借助手推车,而手推车可以在连接板移动跨过第二过渡渠、第三过渡渠和排水渠,减轻工人的工作负担,提高维护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二过渡渠、第三过渡渠和排水渠的顶部均开设有凹槽,所述连接板滑动连接在相应的凹槽中,所述连接板上活动连接有竖直贯穿连接板的插接杆,所述凹槽的槽底上开设有若干插接孔,当所述插接杆的一端插入到插接孔中时,连接板固定在相应凹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的位置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工人在推动推车进入种植层前,可以先调整连接板的位置以调整出最短的行进路线,更加方便推车地行进。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浇灌组件有三组,三组浇灌组件分别用于种植在浅层区、中层区和深层区的植被浇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浅层区、中层区和深层区内的土壤厚度不同,土壤能够容纳的水量不同,并且相应种植的植被也对于供水的需求也不同,采用相应的浇灌组件分开来供水,使每个区域内的植被均能够有更适合的供水,提高植被的存活概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种植层上铺设有覆盖层,所述覆盖层的顶部与外围墙的顶部平齐,所述覆盖层上开设有若干供植被穿过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覆盖层能够减少种植层暴露在外界的面积,减少土壤中水分直接蒸发掉的量,并且覆盖层还能够供人行走,人员在覆盖层上行走能够降低沾上土壤的可能性,减少土壤因人为因素而出现的损失。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覆盖层中预埋有若干输水管,若干输水管均绕楼顶而当中心设置,所述输水管的一端朝向楼顶中心一侧,输水管的另一端朝向楼顶的周向侧壁一侧并在从覆盖板的侧壁上穿出,且输水管朝向楼顶中心的一端高于输水管朝向楼顶周向侧壁的一端,所述输水管的周向侧壁上安装有若干支管,支管远离输水管的一端在覆盖层的顶部开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覆盖层表面的雨水能够顺着支管进入到输水管,输水管再将雨水导入到相近的水渠中,减少雨水在覆盖层积蓄,方便人员行走。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引流管道在蓄水腔侧壁上的开口为出水口,所述蓄水腔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下水管道连通的溢流口,所述溢流口处在出水口下方并靠近出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雨频繁的时期内,种植层无需进行浇灌,蓄水腔内很容易积蓄过多的雨水,当蓄水腔内水溢过溢流口时,多余的水直接进入到下水管道中,确保第一排水渠内的雨水能够顺利地通过引流管道排出,防止种植层中的植被被雨水浸泡。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第一过渡渠,对进入蓄水腔内的雨水进行沉淀,减少土壤进入蓄水腔,方便工人从第一过渡渠中将流失的土壤补充到楼顶;

2.通过在楼顶划分出浅层区、中层区和深层区,可根据不同区域内土壤的厚度来栽种不同类型的植被,根据地形以提高植被多样性;

3.通过设置第二过渡渠、第三过渡渠以及排水渠,加快排水,降低植被的根部被雨水长时间浸泡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3是实施例中混凝土浇筑部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是实施例中预制板的剖视图。

图中,01、楼顶;011、蓄水腔;0111、出水口;0112、溢流口;012、楼梯间;013、引流通道;02、外围墙;03、内围墙;04、第一过渡渠;05、第一隔离墙;051、第二过渡渠;06、第二隔离墙;062、第三过渡渠;07、排水渠;08、种植层;081、浅层区;082、中层区;083、深层区;09、碎石层;10、连接板;101、插接杆;20、覆盖层;201、预制板;202、输水管;203、支管;30、浇灌组件;40、送水管道;50、第三隔离墙;60、排水通道;70、插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种植建筑结构,包括楼顶01以及突出于楼顶01设置的楼梯间012,楼顶01的周向侧壁向上凸起并形成外围墙02,楼顶01的顶部从中心向内围墙03一侧依次固定有环形的第一隔离墙05、第二隔离墙06和内围墙03。第一隔离墙05到外围墙02之间连接有多个第三隔离墙50,多个第三隔离墙50绕着楼顶01的中心均匀分布。第一隔离墙05、第二隔离墙06、外围墙02将楼顶01顶部从中心往周向侧壁依次分割成浅层区081、中层区082和深层区083,而多个第三隔离墙50又将中层区082和深层区083分割呈若干区块。浅层区081、中层区082和深层区083内均填充有复合路面,在浅层区081的负荷路面上铺设有草坪;在中层区082的复合路面中种植有灌木;在深层区083的复合路面中栽种有乔木。住户在空闲的时间里,可通过楼梯间012来到楼顶01,观赏多种植被,放松心情。

参见图2、图3,楼顶01顶部为中间高四周低的棱台状,楼顶01顶部四周到中心位置的斜坡坡度为2度。楼顶01内开设有蓄水腔011,蓄水腔011中设有多个支撑楼顶01顶部的立柱。内围墙03、外围墙02、第一隔离墙05、第二隔离墙06以及第三隔离墙50均为混凝土现场浇筑形成。外围墙02、第一隔离墙05、第二隔离墙06和第三隔离墙50的顶部均在同一水平面上,而内围墙03的顶部低于外围墙02的顶部。

参见图2、图3,内围墙03与外围墙02之间形成第一过渡渠04,第一隔离墙05和第二隔离墙06的顶部分别开设有第二过渡渠051和第三过渡渠062,第三隔离墙50的顶部开设有排水渠07,排水渠07分别连通第一过渡渠04、第二过渡渠051以及第三过渡渠062。外围墙02上沿外围墙02的周向方向均匀开设有连通深层区083和第一过渡渠04的排水通道60,第一隔离墙05上开设有若干连通浅层区081和第二过渡渠051的排水通道60,第二隔离墙06上开设有若干连通中层区082和第三过渡渠062的排水通道60。每个排水通道60中均安装有无纺布,无纺布对流经排水通道60的雨水进行过滤。

参见图2、图3,外围墙02中开设有若干引流通道13,若干引流通道13沿着外围墙02的周向方向依次分布。引流通道13的一端在第一过渡渠04的内壁上开设有进水口,进水口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内围墙03的顶部设置,引流通道13的另一端在蓄水箱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水口0111。蓄水腔011的侧壁上开设有与下水管道连通的溢流口0112,溢流口0112处在出水口0111下方并靠近出水口0111,溢流口0112通过管道与地下水管连接。楼顶01内壁上还与预埋有送水管道40,送水管道40上安装有电磁阀门,送水管道40在蓄水腔011的内壁上开有开口,且送水管道40的开口在蓄水腔011内壁的高度与进水口相近。当蓄水腔011内的水位较低时,电磁阀门开启,由送水管道40将自来水输入到蓄水腔011内,使蓄水腔011内能够保留有足够的水用于楼顶01植被的使用。

参见图3、图4,第一隔离墙05、第二隔离墙06和第三隔离墙50的顶部均开设有凹槽,第二过渡渠051、第三过渡渠062以及排水渠07的开口分别处在相应凹槽的槽底中部,凹槽的槽底两侧位置上还开设有若干插接孔70,若干插接孔70沿凹槽的长度方向分布。凹槽内滑动连接有连接板10,连接板10上活动连接有竖直贯穿连接板10的插接杆101。本实施例中插接杆101为沉头螺栓,当插接杆101的一端插入到插接孔70中时,插接杆101的顶部与连接板10的顶部平齐,而连接板10固定在相应凹槽中。

在浅层区081、中层区082和深层区083内均设有浇灌组件30,浇灌组件30均从蓄水腔011内抽水再向对应区域内的植被进行浇灌。其中浅层区081内的浇灌组件30采用喷灌的方式,而中层区082和深层区083内的浇灌组件30均采用滴灌的方式。

参见图2、图5,复合路面从下往上依次包括防水层、碎石层09、种植层08和覆盖层20。防水层由耐根穿刺防水卷材铺设而成,具有长期的耐植物根穿刺性能。防水层和碎石层09均沿楼板的顶部形状铺设。种植层08由当地适合种植的土壤铺设而成,种植层08和覆盖层20的顶部均呈水平设置,且覆盖层20的顶部与外围墙02的顶部平齐。覆盖层20在浅层区081、中层区082和深层区083内均开设有若干缺口,植被通过缺口种植在覆盖层20下方的种植层08中,并且浇灌组件30对相应区域内的缺口处进行浇水。覆盖层20由若干预制板201构成,预制板201在预制厂内预制成型,并且在预制板201内预埋有若干输水管202。若干输水管202均绕楼顶01而当中心设置,输水管202的一端朝向楼顶01中心一侧,输水管202的另一端朝向外围墙02一侧并在从预制板201的侧壁上穿出,且输水管202朝向楼顶01中心的一端高于输水管202朝向楼顶01周向侧壁的一端,输水管202的周向侧壁上安装有若干支管203,支管203远离输水管202的一端在预制板201的顶部开口。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