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007430发布日期:2020-11-20 12:01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脚手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脚手架是为了保证各施工过程顺利进行而搭设的工作平台,按搭设的位置分为外脚手架、里脚手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木脚手架、竹脚手架、钢管脚手架;按构造形式分为立杆式脚手架、桥式脚手架、门式脚手架、悬吊式脚手架、挂式脚手架、挑式脚手架、爬式脚手架。

悬挑脚手架是一种常见脚手架,其中,一种型钢悬挑脚手架为双排脚手架,立杆采用单立管,如图1所示。搭设尺寸:立杆的标准纵距1.30m,立杆的横距0.85m,立杆的步距1.80m。内排架距离结构边0.3m。采用的钢管类型为连墙件采用双扣件连接,2步2跨,详见节点图。悬挑水平钢梁采用18号“工”字钢,其中标准型悬挑型钢建筑物外悬挑段长度1.25m,建筑物内锚固段长度3.25m,阳台及剪力墙处,型钢下方设置14a#、12.6#槽钢,斜撑长度大于4米时,斜撑槽钢中间设置2道水平钢管连接。墙体转角处局部18号工字钢上部设置14号槽钢。水平钢梁与楼板采用ψ18圆钢锚环拉结。外架外立面挂一层安全网进行全封闭施工。作业层、斜道外架脚手板侧边设置通长200mm高挡脚板。各层外脚手架两大横杆之间均增设护身栏杆两道,高1200mm,间距按600mm设置。为了保证外脚手架的整体稳定和抵抗侧力作业,应在外侧面满设剪刀撑,剪刀撑的斜杆与水平面的交角宜在45°~60°之间,水平投影宽度应不小于4跨或6m,斜杆应与脚手架基本构架杆件加以可靠连接。在脚手架立杆底端之上200mm处一律设纵向和横向扫地杆,并与立杆连接牢固。对接搭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应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隔一根立杆的两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不宜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至主节点的距离不宜大于步距的1/3;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不应小于100mm;连墙件必须采用可承受拉力和压力的构造;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件以上二步。剪刀撑横向斜撑搭设应随立杆、纵向和横向水平杆等同步搭设;水平钢梁与楼板压点的锚环一定要压在楼板下层钢筋下面,并要保证两侧30cm以上搭接长度。如何满足以上的施工要求,是该种脚手架施工中需要面临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施工方法的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悬挑脚手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型钢悬挑梁弹线定位;s2,楼板预埋圆钢拉环;s3,浇筑楼板;s4,型钢悬挑梁安装;s5,搭设脚手架;s6,铺设脚手板;s7,挂安全网;s8,分层验收。

其中,所述型钢悬挑梁安装包括如下步骤:在悬挑层下一层浇筑混凝土之前,按照附图及相应位置的悬挑形式,做好预埋板的埋设;悬挑层楼板绑扎底层板筋之前,在模板上放出位置线,埋设φ18圆钢拉环;绑扎楼板钢筋后,将拉环点焊,确保拉环垂直和方向,便于型钢安装;浇筑混凝土后,混凝土强度达到1.2mpa;安装悬挑钢梁;水平钢梁放置完毕后,用三角形的钢板或者槽钢,将圆钢拉环与悬挑梁之间的间隙楔紧,并焊接固定。

进一步的,焊接要求双面满焊,焊缝高度大于6mm。对于有斜支撑的悬挑架,钢梁施工前须搭设操作平台。斜支撑的长度要现场测量,定位好后,焊接在水平钢梁和预埋板之间;焊接要求满焊,焊缝高度不小于6mm。型钢挑梁设置好后,在脚手架立杆处垂直焊接100mm长的定位钢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施工方法可以安全便捷地实现该类型钢悬挑脚手架的施工,保证了该类型钢悬挑脚手架施工的顺利完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悬挑脚手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小横杆计算简图;

图3是最大挠度计算简图;

图4是抗弯强度及变形计算简图;

图5是弯矩图;

图中:1、大横杆;2、立杆;3、竹串片脚手板;4、小横板;5、扣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悬挑脚手架,包括两个大横杆1,大横杆1的顶部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小横板4,大横杆1与小横板4之间的连接处左侧设置有立杆2,小横板4的顶部设置有竹串片脚手板3,通过设置大横杆1用于对小横板4进行支撑,通过设置小横板4用于对竹串片脚手板3进行支撑,通过设置扣件5用于实现大横杆1与小横板4和立杆2之间的连接,通过设置立杆2用于对大横杆1进行支撑,大横杆1和小横板4之间与大横杆1和立杆2之间均通过扣件5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扣件5用于增加大横杆1与小横板4和立杆2之间的结构稳定,从而增加整体的强度,确保工人的安全,大横杆1之间平行分布,立杆2相对于小横板4交错安装,通过将大横杆1设置成相对平行,从而实现小横板4平行,从而使得竹串片脚手板3平行,增加工人在行走时的稳定,大横杆1之间的距离为850毫米,小横板4之间的距离为650毫米,立杆2之间的距离为1300毫米,通过设置间距用于合理的设计大横杆1、小横板4和立杆2之间受力,从而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节省材料的使用。

受力计算如下:

小横杆4的计算:

小横杆4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4在大横杆1的上面。按照小横杆4上面的脚手板和活荷载作为均布荷载计算大横杆1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均布荷载值计算

小横杆4的自重标准值p1=0.038kn/m

脚手板的荷载标准值p2=0.35×1.3/2=0.2225kn/m

活荷载标准值q=1×3.000×1.3/2=1.95kn/m

2.抗弯强度计算q=1.2×0.038+1.2×0.2225+1.4×1.95=3.05kn/m

小横杆4按照简支梁计算,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最大弯矩:

m=0.125ql2=0.125×3.05×0.852=0.275kn.m

σ=0.275×106/4121=66.8n/mm2

最大支座力v=0.5ql=0.5×3.05×0.85=1.296kn

大横杆1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

挠度计算:q=0.038+0.2225+1.95=2.338kn/m

最大挠度考虑为简支梁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计算简图如图3所示,计算公式:v=5ql4/384ei

v=5×2.338×8504×/384×206000×98910=0.78mm

小横杆4的最大挠度小于85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大横杆1的计算:

大横杆1按照三跨连续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小横杆4在大横杆1的上面。用小横杆4支座的最大反力计算值,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4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荷载值计算:

大横杆1的自重标准值p1=0.038kn/m,

则大横杆1自重荷载设计值=1.2×0.038=0.046kn/m小横杆4传递力p=1.296kn,抗弯强度及变形计算如图4所示;由结构力学求解器得到弯矩图如图5所示。

m=0.35kn.m

则σ=0.35×106/4121=84.9n/mm2

大横杆1的计算强度小于205.0n/mm2,满足要求。则v=1.81mm

大横杆1的最大挠度小于13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