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台板前移旋转俯仰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22473发布日期:2020-09-04 16:34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台板前移旋转俯仰停车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机械式停车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上台板前移旋转停车设备的应用扩展,成为一种新的设备形式。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多,为解决停车场地不足的问题,国内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已得到广泛应用。停车设备其中有一种类型是在单个车位设置的上台板俯仰式,这种类型设备无论上台板俯仰采取什么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上台板实现俯仰之后都是靠近车道一端的净空高度高于靠近停车位内部一端的高度,使得地面层车辆以前进入库的方式从车道驶入停放。这种结构特点存在三个缺点,第一是前进入库所需车道的宽度相对较宽;第二是倒车出库的时候司机的视野受到妨碍,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第三是当地面层停放有车辆,若希望把车辆停放在上层,则必须首先将地面层车辆驶离停放位置。

上台板俯仰式停车设备的优势是在净空高度相对较低的场合也能够停放两层车辆。如果能够设计出无需移动地面层车辆即可实现上层停车的上台板俯仰设备形式,则能够大幅提高俯仰式停车设备的运行效率,还能够明显提高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台板前移旋转俯仰停车设备,目的在于克服当前技术的不足,设计出一种充分利用上台板前移旋转的特有优势的新的俯仰结构形式,无需移动地面层车辆即可实现上层停车,地面层车辆能够采用倒车入库的方式;这种新结构形式的设备当上层停放有车辆,必须首先把上台板移往车道;但由于这种设备的上台板位移是自动实现的,使用者只需进行按键操作,因此,这时只是稍微增加一些设备的运行时间,并不会实质影响使用的便利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基础技术方案:

一种上台板前移旋转俯仰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设备设置在单个平面车位之上,包括导轨、外框架、移动驱动单元、上台板单元、升降驱动单元、垂直位移检测组件、水平位移检测组件、急停开关、链/索断裂检测单元、操作键盘、控制装置。

所述平面车位纵向设置,与车道边线重合的宽度方向边线定义为前端边线,另一根宽度方向边线位于车位的内侧,定义为后端边线,并据此分别定义两根长度方向边线为左侧边线、右侧边线;所述左侧边线、所述右侧边线垂直于车道边线。

所述导轨为直线导轨,数量为一根,设置在所述平面车位的左侧边线或者右侧边线的地面之上。

所述外框架为矩形立体框架结构,设置在所述平面车位之上,对应所述平面车位的左侧边线、右侧边线位置分别设置有一根下纵梁,分别定义为左下纵梁、右下纵梁;所述左下纵梁的上方至少设置有一根纵梁,定义为左上纵梁;所述右下纵梁的上方至少设置有一根纵梁,定义为右上纵梁;所述左上纵梁与所述左下纵梁至少通过两根立柱连结,所述立柱定义为左侧立柱;所述右上纵梁与所述右下纵梁至少通过两根立柱连结,所述立柱定义为右侧立柱;所述左下纵梁在前端通过横梁与所述右下纵梁的前端连结,所述横梁定义为前下横梁;所述左上纵梁在后端通过横梁与所述右上纵梁的后端连结,所述横梁定义为后上横梁;所述后上横梁下方的净空高度尺寸大于地面层停放车辆的高度尺寸;这是因为外框架有机会从平面车位位置前移进入车道区域,后上横梁须从上方越过地面层停放的车辆。

所述外框架靠近所述导轨一侧的下纵梁定义为导轨侧下纵梁;所述导轨侧下纵梁的后端安装有与所述导轨匹配的导向单元;所述导向单元能够在所述导轨的约束下沿所述导轨作直线往复位移,从而使得所述外框架能够沿所述导轨作直线往复位移;在所述导向单元之上设置有回转中心线垂直于地面的铰链机构;所述铰链机构的回转部件与所述导轨侧下纵梁紧固连结,使得所述导轨侧下纵梁能够绕所述铰链机构的固定部件作往复回转,从而使得所述外框架能够绕所述铰链机构的固定部件以所述回转中心线为回转中心作往复回转。

所述左下纵梁下方以及所述右下纵梁下方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安装有滚轮单元,所述滚轮单元的滚轮与地面接触。

所述移动驱动单元安装在所述外框架之上,用于驱动所述滚轮单元的滚轮转动;当所述外框架位于所述平面车位之上,所述移动驱动单元对所述滚轮作垂直于车道方向的正向驱动,使得所述滚轮正向滚动,带动所述外框架在所述导向单元与所述导轨的约束下往车道方向作直线位移;当所述外框架位移至所述导向单元到达车道边线位置,所述移动驱动单元改为以所述铰链机构的回转中心线为圆心的切线方向对所述滚轮的正向驱动,使得所述滚轮作正向滚动,带动所述外框架绕所述铰链机构的回转中心线正向回转,最终使得所述外框架的车长方向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平行;在这个状态下,车辆可以从车道驶入所述平面车位的地面层,也可以从所述平面车位的地面层驶出车道。

当所述外框架处于车长方向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平行位置的时候,所述移动驱动单元改为以所述铰链机构的回转中心线为圆心的切线方向对所述滚轮的反向驱动,使得所述滚轮作反向滚动,带动所述外框架绕所述铰链机构的回转中心线反向回转,最终使得所述外框架的车长方向中心线与车道中心线垂直;然后,所述移动驱动单元作垂直于车道方向对所述滚轮的反向驱动,使得所述滚轮反向滚动,带动所述外框架在所述导向单元与所述导轨的约束下往所述平面车位方向作直线位移,直至所述外框架完全位于所述平面车位之上。

所述上台板单元包括水平框架、俯仰驱动机构、俯仰台板;所述水平框架设置在所述外框架的内部,用于安装所述俯仰驱动机构;所述俯仰驱动机构包括固定部件、俯仰部件,所述固定部件紧固安装在所述水平框架之上,所述俯仰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部件作俯仰摆动;所述俯仰台板紧固安装在所述俯仰部件之上,用于承载上层车辆;所述俯仰驱动机构设置有两个极限运行位置;第一个位置为水平位置,使得所述俯仰台板处于水平状态;第二个位置为俯仰位置,使得所述俯仰台板处于前端高于后端的俯仰状态;当所述水平框架位于地面层上方且与地面层接触,所述俯仰驱动机构驱动所述俯仰台板处于水平状态,使得上层车辆可以从地面驶上所述俯仰台板,也可以从所述俯仰台板驶出地面;本行业现有技术的俯仰驱动机构、俯仰台板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能够用于本发明的上台板单元之上,具体包括液压驱动或者机械驱动的连杆/铰链俯仰形式和自重铰链回转俯仰形式;区别之处在于,本行业现有技术的俯仰驱动机构是安装在固定机架之上,而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俯仰驱动机构是安装在水平框架之上;而且,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俯仰驱动机构只需实现俯仰驱动而无需升降驱动,故结构更为简单。

所述升降驱动单元紧固安装在所述外框架之上,用于所述上台板单元的升降驱动;本行业现有技术的升降驱动单元的基本原理和结构能够用于本发明,具体包括钢索曳引、链条曳引、液压顶升等形式,升降驱动单元的曳引点或者顶升位置设置在上台板单元的水平框架之上,目的是使得上台板单元能够在升降驱动单元的驱动下、在外框架立柱的约束下作垂直升降。

所述垂直位移检测组件包括多个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上台板单元的升降位移状态,具体包括下方障碍检测单元、上方车辆检测单元、下降到位检测单元、上升到位检测单元;所述下方障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俯仰台板下方是否存在妨碍上台板单元位移的障碍物;所述上方车辆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俯仰台板上方是否停放有车辆;所述下降到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上台板单元从上方静置位置开始作下降位移并到达地面的状态;所述上升到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上台板单元从地面静置位置开始作上升位移并到达上方静置位置的状态;所述上方静置位置设定有两个,第一个位置是正常高度,所述正常高度是指所述上方车辆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俯仰台板上方停放有车辆,所述上台板单元上升的到位高度;第二个位置是避让高度,所述避让高度是指所述上方车辆检测单元检测到所述俯仰台板上方没有停放车辆,所述上台板单元上升至下方高度能够使得地面层车辆无障碍地驶入或者驶出的高度。上台板单元设定有两个上升高度在本行业是个创新。两层俯仰式停车设备通常应用在层高较小、两层均停放小轿车的场合,充分利用小轿车的车头位置和车辆中部位置的高点连续为斜线的特点,使得俯仰之后的上层台板的下方与地面层车辆的车头位置和车辆中部位置的高点尽量贴合,使得上层车辆的车头位置和车辆中部位置的高点与车位的顶部平面尽量贴合。由于本发明的俯仰台板的倾斜方向是前高后低,因此,如果上台板单元按照行业的惯常做法只设定一个正常高度,则地面层车辆的驶入和驶出都必须首先使得外框架位移至车道。而现在的创新做法是增加设置一个避让高度,使得上层台板没有停放车辆的时候,上台板单元能够上升至避让高度,从而使得地面层车辆能够直接驶入或者驶出平面车位的地面层,无需外框架位移至车道区域。

下方障碍检测单元在本行业上通常采用超声波或者雷达波检测装置,并预先设定一个安全距离作为阈值,当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该阈值,即发出“y”信号,否则发出“n”信号。当设置的下方障碍检测单元多于一个,则发出的多个信号采用逻辑“或”的方式集成一个信号向控制装置输出;或者,控制装置接收到多个信号然后进行逻辑“或”的运算。

上方车辆检测单元在本行业上较少使用;本发明技术方案可以参考下方障碍检测单元的做法,采用超声波或者雷达波检测装置,并预先设定一个安全距离作为阈值,当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该阈值,即发出“y”信号,否则发出“n”信号。当设置的上方车辆检测单元多于一个,则发出的多个信号采用逻辑“或”的方式集成一个信号向控制装置输出;或者,控制装置接收到多个信号然后进行逻辑“或”的运算。

下降到位检测单元、上升到位检测单元为常用的位置检测元件,行业上通常采用接触式的摇臂开关或者非接触式的位置开关,输出信号为开关信号,检测状态为到位状态的时候,发出“y”信号,否则发出“n”信号。

所述位移检测组件包括多个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外框架的水平方向的位移状态,具体包括:移动障碍检测单元、前移到位检测单元、前转到位检测单元、后转到位检测单元、后移到位检测单元;所述移动障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前方是否存在妨碍所述外框架水平方向位移的障碍物;所述前移到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外框架从停车设备区域静置位置开始往车道方向前移并到达前移到位位置的状态;所述前转到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外框架从前移到位位置开始作前转并到达前转到位位置的状态;所述后转到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外框架从前转到位位置开始作后转并到达后转到位位置的状态;所述后移到位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外框架从所述后转到位位置开始作后移并到达后移到位位置的状态,所述后移到位位置同时又是所述外框架的停车设备区域静置位置。

移动障碍检测单元为常用的检测元件,行业上通常采用超声波或者雷达波检测装置,并预先设定一个安全距离作为阈值,当与障碍物的距离小于该阈值,即发出“y”信号,否则发出“n”信号。当设置的移动障碍检测单元多于一个,则发出的多个信号采用逻辑“或”的方式集成一个信号向控制装置输出;或者,控制装置接收到多个信号然后进行逻辑“或”的运算。

以上所述到位检测单元为常用的位置检测元件,行业上通常采用接触式的摇臂开关或者非接触式的位置开关,输出信号为开关信号,检测状态为到位状态的时候,发出“y”信号,否则发出“n”信号。

所述急停开关用于操作者紧急停止设备运行;急停开关属于停车设备规范设置的部件,为按下锁止、旋转复位的通断开关,用于操作者在紧急状态下按下、使得停车设备紧急停止运行,按下锁止的时候,输出信号为“y”,输出信号以硬件触发的形式切断停车设备所有的位移驱动单元的电机驱动电源,使得所有的位移驱动单元的电机均处于停止运行状态;所述急停开关按下锁止的信号使得操作者之前的运行操作指令失效;所述急停开关处于旋转复位状态之后,操作者须重新进行按键操作。

所述链/索断裂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曳引上台板的链条或者钢索是否出现断裂现象;链/索断裂检测单元属于停车设备规范设置的部件,如果出现断裂现象,输出信号为“y”,输出信号以硬件触发的形式切断停车设备所有的位移驱动单元的电机驱动电源,使得所有的位移驱动单元的电机均处于停止运行状态,并使得操作者之前的运行操作指令失效;所述链/索断裂检测单元恢复正常信号输出之后,操作者须重新进行按键操作。

所述操作键盘包括显示屏、开关、按键;所述显示屏用于显示信息;所述开关、按键用于操作者输入运行指令;所述运行指令包括下降、上升、位移下降、上升位移;所述下降运行指令是指所述平面车位的地面层没有车辆的情况下所述上台板单元直接下降至所述平面车位的地面层;所述上升运行指令是所述下降运行指令的逆运行,位于所述平面车位地面层的所述上台板单元上升至上层静置;所述位移下降运行指令是指所述平面车位的地面层存放有车辆,所述外框架承载所述上台板单元首先水平前移、前转位移至车道,然后所述上台板单元下降至车道的地面层;所述上升位移运行指令是所述位移下降运行指令的逆运行;首先,所述上台板单元从车道的地面层上升至上层静置,然后所述外框架承载所述上台板单元水平后转、后移位移至所述平面车位。

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移动驱动单元、所述俯仰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单元、所述垂直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水平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急停开关、所述链/索断裂检测单元,接收所述垂直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水平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急停开关、所述链/索断裂检测单元、所述操作键盘的信号,向所述移动驱动单元、所述俯仰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发出控制运行信号;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操作键盘,向所述操作键盘发送显示信息,根据操作员在所述操作键盘输入的运行指令,控制设备的运行。控制装置的主控元件通常为单片机或者plc。

进一步地,采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的一种上台板前移旋转俯仰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降运行指令的运行控制逻辑是:

步骤1:读取所述垂直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水平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急停开关、所述链/索断裂检测单元的信号,进行逻辑判断。

步骤2:判断设备当前状态是否正常。

若设备当前状态异常,发出警示信号,不作运行处理。

若设备当前状态正常,读取所述下方障碍检测单元的信号。

步骤3:判断所述上台板单元下方是否有障碍。

若有,发出警示信号,不作运行处理;下方有车辆,不能直接下降。

若没有,向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发出驱动信号,使得所述上台板单元下降。

步骤4:读取下降到位检测单元信号。

判别到位信号是否为“y”。

若否,转步骤4。

若是,向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发出停止信号,使得所述上台板单元停止下降。

运行完成。

所述上升运行指令的运行控制逻辑是:

步骤1:读取所述垂直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水平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急停开关、所述链/索断裂检测单元的信号,进行逻辑判断。

步骤2:判断设备当前状态是否正常。

若设备当前状态异常,发出警示信号,不作运行处理。

若设备当前状态正常,读取所述上方车辆检测单元的信号。

步骤3:判断所述上台板单元上方是否有车辆。

若有,设定所述上台板单元的上升到位高度为正常高度,转步骤4。

若没有,设定所述上台板单元的上升到位高度为避让高度。

步骤4:向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发出驱动信号,使得所述上台板单元上升。

步骤5:读取上升到位检测单元信号。

判别到位信号是否为“y”。

若否,转步骤5。

若是,向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发出停止信号,使得所述上台板单元停止上升。

运行完成。

所述位移下降运行指令的运行控制逻辑是:

步骤1:读取所述垂直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水平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急停开关、所述链/索断裂检测单元的信号,进行逻辑判断。

步骤2:判断设备当前状态是否正常。

若设备当前状态异常,发出警示信号,不作运行处理。

若设备当前状态正常,向所述位移驱动单元发出驱动信号,使得所述外框架前移至车道区域。

步骤3:读取所述前移到位检测单元的信号。

判别到位信号是否为“y”。

若否,转步骤3。

若是,向所述位移驱动单元发出停止信号,使得所述外框架停止前移。

步骤4:向所述位移驱动单元发出驱动信号,使得所述外框架前转运行。

步骤5:读取所述前转到位检测单元的信号。

判别到位信号是否为“y”。

若否,转步骤5。

若是,向所述位移驱动单元发出停止信号,使得所述外框架停止前转。

步骤6:向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发出驱动信号,使得所述上台板单元下降。

步骤7:读取下降到位检测单元信号。

判别到位信号是否为“y”。

若否,转步骤7。

若是,向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发出停止信号,使得所述上台板单元停止下降。

运行完成。

所述上升位移运行指令的运行控制逻辑是:

步骤1:读取所述垂直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水平位移检测组件、所述急停开关、所述链/索断裂检测单元的信号,进行逻辑判断。

步骤2:判断设备当前状态是否正常。

若设备当前状态异常,发出警示信号,不作运行处理。

若设备当前状态正常,读取所述上方车辆检测单元的信号。

步骤3:判断所述上台板单元上方是否有车辆。

若有,设定所述上台板单元的上升到位高度为正常高度,转步骤4。

若没有,设定所述上台板单元的上升到位高度为避让高度。

步骤4:向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发出驱动信号,使得所述上台板单元上升。

步骤5:读取上升到位检测单元信号。

判别到位信号是否为“y”。

若否,转步骤5。

若是,向所述升降驱动单元发出停止信号,使得所述上台板单元停止上升。

步骤6:向所述位移驱动单元发出驱动信号,使得所述外框架后转运行。

步骤7:读取所述后转到位检测单元的信号。

判别到位信号是否为“y”。

若否,转步骤7。

若是,向所述位移驱动单元发出停止信号,使得所述外框架停止后转。

步骤8:向所述位移驱动单元发出驱动信号,使得所述外框架后移运行。

步骤9:读取所述后移到位检测单元的信号。

判别到位信号是否为“y”。

若否,转步骤9。

若是,向所述位移驱动单元发出停止信号,使得所述外框架停止后移。

运行完成。

当然,在实际应用场合,当设备处于运行过程,必须对急停开关和链/索断裂检测单元随时或者定时进行读取,及时进行处置。或者,把急停开关、链/索断裂检测单元的信号用作中断响应信号,实时响应处置。这些都是本行业的常规做法,这里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采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的一种上台板前移旋转俯仰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操作键盘增加设置身份识别模块,只有通过身份识别的合法用户才能正常进行所述操作键盘的开关、按键的操作;所述身份识别模块采用的技术包括密码识别、手机二维码扫描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的其中任一种以及其中的任意组合。

进一步地,采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的一种上台板前移旋转俯仰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键盘的显示屏、开关、按键的功能由触摸屏替代;所述触摸屏的显示功能取代所述显示屏,所述触摸屏的触摸输入区域取代所述开关、按键。采用触摸屏的好处是现代感强,易于功能扩充;但安装、维护的成本相对较高。

进一步地,采用上述基础技术方案的一种上台板前移旋转俯仰停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增加设置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的声光警示模块,当停车设备的位移驱动单元处于运行状态的时候,若所述急停开关被按下或者所述障碍检测单元检测到障碍物,所述控制装置向所述声光警示模块输出不同的信号,触发所述声光警示模块进行不同类型的声光报警,对操作者作出相关提示。

对比现有技术,本发明技术方案首先提出把俯仰机构相关技术与上台板前移旋转设备结合,并创新地采用前高后低的俯仰方式,又对上台板单元的上升到位判断方式进行创新,采用正常高度、避让高度这两个尺寸不同的到位判定高度,以尽量提升设备的运行效率。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显著优点:结构简单、可靠、实用,操作方便,综合成本低,运行效率高,成为上台板前移旋转停车设备的一种新的衍生类型。因此,本发明技术方案对上台板前移旋转停车设备的推广应用将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外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附图为常规的上台板前移旋转停车设备的侧视图。

图3附图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附图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上台板单元没有停放车辆时的侧视图。

图中:01后上横梁;02前下横梁;11左上纵梁;12左下纵梁;21右上纵梁;22右下纵梁;31右侧立柱;32左侧立柱;41右侧滚轮;42左侧滚轮;5上台板单元;6俯仰台板;71下层车辆;72上层车辆;8平面车位;9上层顶部;10车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现有技术以及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外框架结构示意图。图中可见,图示右端为车道10,定义为外框架的前方,并据此定义平面车位8以及外框架的后方、左侧和右侧;从前述可知:外框架为矩形立体框架结构,设置在平面车位8之上,对应平面车位8的左侧边线设置有左下纵梁12,右侧边线位置设置有右下纵梁22;左下纵梁12的上方设置有一根左上纵梁11;右下纵梁22的上方设置有一根右上纵梁21;左上纵梁11与左下纵梁12通过两根左侧立柱32连结,右上纵梁21与所述右下纵梁22通过两根右侧立柱31连结;左下纵梁12在前端通过前下横梁02与右下纵梁22的前端连结;左上纵梁11在后端通过后上横梁01与右上纵梁21的后端连结;后上横梁01下方的净空高度尺寸大于地面层停放车辆的高度尺寸。观察图1可知:当外框架从车道10区域后移进入平面车位8的位置,由于后上横梁01下方的净空高度尺寸大于地面层停放车辆的高度尺寸,只要前下横梁02的设置位置足够靠前(即不会阻挡地面层停放车辆的前轮),则不会妨碍地面层停放的车辆;而外框架位于平面车位8的位置静置的时候,也不会妨碍的地面层车辆的驶入或者驶出(车辆越过前下横梁02的时候会产生少许颠簸)。

如图2所示,为常规的上台板前移旋转停车设备的侧视图。图中可见,当上台板单元5不具备俯仰功能的时候,为停放两层车辆,平面车位8的净空高度尺寸至少为a。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中可见,当上台板单元5具备俯仰功能,上层车辆72停放在俯仰台板6之上,平面车位8停放两层车辆的净空高度尺寸至少为b。图中可见,b的尺寸比a的尺寸要小。由于上台板单元5停放有上层车辆72,因此,上台板单元5的上升到位高度为正常高度c1。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当上台板单元没有停放车辆时的侧视图。此时,为使得下层车辆71能够无障碍地驶入或者驶出平面车位8而外框架无需位移至车道10的区域,上台板单元5的上升到位高度为避让高度c2。图中可见,c2的尺寸比c1的尺寸要大。

没有安装俯仰台板机构的基本形式的上台板前移旋转停车设备以及俯仰台板机构的基本结构已经是现有技术。因此,相关的运行原理这里不作赘述。

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实施例以及上述说明,目的是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