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网架预制混凝土填充墙构造及其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258612发布日期:2020-09-18 14:0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网架预制混凝土填充墙构造及其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非承重夹心墙,具体是一种钢筋网架预制混凝土填充墙构造及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剪力墙结构外墙保温做法中比例很大的“现浇混凝土夹心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和“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夹心墙技术”中,填充墙以砌和现浇为主。其中,“现浇混凝土夹心保温与结构一体化技术”是把一种永久的保温材料植入墙体中,构成的新型复合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保温层与结构层同时浇筑,共为有机整体,保温与结构同寿命;“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夹心墙技术”是指把保温材料夹在两层混凝土墙板(内叶墙、外叶墙)之间形成的复合墙板,可达到增强外墙保温节能性能,减小外墙火灾危险,提高墙板保温寿命从而减少外墙维护费用的目的。

但是,上述两种方法存在浇筑质量难保证、综合造价高、后期裂缝严重、施工速度慢等质量通病。相关领域中急需一种自重轻、节能效果好、施工便捷、产业化程度高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网架预制混凝土填充墙构造及其连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筋网架预制混凝土填充墙构造,包括预制构造层、保温层、钢筋焊接网、腹筋和锚固钢筋,所述预制构造层、钢筋焊接网均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构造层分布于保温层两侧,所述钢筋焊接网位于对应的预制构造层内,所述腹筋穿过保温层后与两个所述钢筋焊接网相互固定形成网架结构,位于所述保温层同一端部两个所述预制构造层的其中之一或两者设置有现浇过渡区,所述锚固钢筋位于现浇过渡区内,所述锚固钢筋与位于现浇过渡区内的钢筋焊接网固定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浇过渡区的截面宽度为50mm~30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预制构造层的材质为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发泡水泥、菱镁发泡水泥、胶粉聚苯颗粒水泥砂浆的其中一种或组合,所述预制构造层的强度较低时,可在预制构造层外侧壁设置玻纤网抹面层,所述预制构造层的厚度为30mm~10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锚固钢筋的直径为6mm~12mm,所述锚固钢筋的间距为200mm~100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保温层的材质为模塑聚苯乙烯板、挤塑聚苯乙烯板、发泡聚氨酯板、岩棉板、酚醛板发泡水泥、菱镁发泡水泥、胶粉聚苯颗粒水泥砂浆的其中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30mm~30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筋焊接网的直径为2mm~8mm,所述钢筋焊接网的间距为50mm~300mm。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具有保温层、两个钢筋焊接网和腹筋的钢筋网架夹芯板;

s2:在钢筋网架夹芯板中的保温层的两侧与两个钢筋焊接网的对应处先后或同时浇筑预制构造层,制成预制混凝土填充墙;

s3:将预制混凝土填充墙安装至对应部位后,将锚固钢筋与钢筋焊接网进行固定;

s4:绑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钢筋,支设模板;

s5:浇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及过渡区混凝土;

s6:拆除模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使用预制混凝土填充墙构造,代替现有剪力墙结构外墙保温技术中的后切保温墙与现浇保温墙,可依照施工规划与测算提前对预制混凝土填充墙进行生产,可更好的对填充墙的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且有效缩减综合造价,同时预制件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施工速度。

2、本发明通过设置现浇过渡区,为预制填充墙和现浇主体结构提供了应力缓冲区,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显著缓解混凝土施工缝开裂的质量通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二与现浇混凝土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中实施例四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实施例四与夹心叠合墙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中实施例五与现浇夹心墙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预制构造层1、保温层2、钢筋焊接网3、腹筋4、锚固钢筋5、现浇过渡区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钢筋网架预制混凝土填充墙构造及其连接方法,包括预制构造层1、保温层2、钢筋焊接网3、腹筋4和锚固钢筋5,所述预制构造层1、钢筋焊接网3均有两个,两个所述预制构造层1分布于保温层2两侧,所述钢筋焊接网3位于对应的预制构造层1内,所述腹筋4穿过保温层2后与两个所述钢筋焊接网3相互固定形成网架结构,位于所述保温层2同一端部两个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其中之一或两者设置有现浇过渡区6,所述锚固钢筋5位于现浇过渡区6内,所述锚固钢筋5与位于现浇过渡区6内的钢筋焊接网3固定连接,与所述现浇过渡区6衔接处的保温层2的厚度可减小,且衔接处的保温层2的形状尺寸视具体情况而定。

所述浇过渡区6的截面宽度为50mm~300mm。

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材质为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发泡水泥、菱镁发泡水泥、胶粉聚苯颗粒水泥砂浆的其中一种或组合,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强度较低时,可在预制构造层1外侧壁设置玻纤网抹面层,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材质为不燃材料,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厚度为30mm~100mm。

所述锚固钢筋5的直径为6mm~12mm,所述锚固钢筋5的间距为200mm~1000mm,所述锚固钢筋5也可用等量型钢替换或将钢筋焊接网3延伸至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内,其主要作用为对预制混凝土填充墙构造与钢筋混凝土主体墙结构进行固定连接。

所述保温层2的材质为模塑聚苯乙烯板、挤塑聚苯乙烯板、发泡聚氨酯板、岩棉板、酚醛板发泡水泥、菱镁发泡水泥、胶粉聚苯颗粒水泥砂浆的其中一种或两种的组合,所述保温层2的厚度为30mm~300mm。

所述钢筋焊接网3的直径为2mm~8mm,所述钢筋焊接网3的间距为50mm~300mm。

所述腹筋4的材质为钢材、塑料中的一种或组合,所述腹筋4的直径为3mm~12mm,所述腹筋4的间距为100mm~500mm,所述腹筋4的与钢筋焊接网3之间的固定连接方式为焊接、卡具螺栓连接中的一种或组合。

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制作具有保温层2、两个钢筋焊接网3和腹筋4的钢筋网架夹芯板;

s2:在钢筋网架夹芯板中的保温层2的两侧与两个钢筋焊接网3的对应处先后或同时浇筑预制构造层1,制成预制混凝土填充墙;

s3:将预制混凝土填充墙安装至对应部位后,将锚固钢筋5与钢筋焊接网3进行固定;

s4:绑扎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钢筋,支设模板;

s5:浇筑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及过渡区混凝土;

s6:拆除模板。

实施例一:

具体参阅图1,本实施中,两个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相同侧均设置有现浇过渡区6,且两个所述现浇过渡区6的横截面呈尺寸相同的矩形。

实施例二:具体参阅图2、3,本实施例中,两个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相同侧均设置有现浇过渡区6,且两个所述现浇过渡区6的横截面呈对称的直角梯形。

实施例三:

具体参阅图4,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一侧设置有现浇过渡区6,且该现浇过渡区6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另一个所述预制构造层1与该现浇过渡区6的对应处向保温层2内延伸,且延伸部的横截面与该现浇过渡区6的横截面尺寸相同。

实施例四:

具体参阅图5、6,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一侧设置有现浇过渡区6,且该现浇过渡区6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另一个所述预制构造层1与该现浇过渡区6的对应处与保温层2的端面平齐。

实施例五:

具体参阅图7、8,本实施例中,一个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一侧设置有现浇过渡区6,且该现浇过渡区6的横截面呈直角梯形,两个所述预制构造层1的端面平齐。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本发明通过使用预制混凝土填充墙构造,代替现有剪力墙结构外墙保温技术中的后切保温墙与现浇保温墙,可依照施工规划与测算提前对预制混凝土填充墙进行生产,可更好的对填充墙的生产工艺与产品质量进行严格把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质量,且有效缩减综合造价,同时预制件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建筑物的施工速度。

本发明通过设置现浇过渡区6,为预制填充墙和现浇主体结构提供了应力缓冲区,提高了墙体的稳定性,显著缓解混凝土施工缝开裂的质量通病。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