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17047发布日期:2020-10-23 19:18阅读:87来源:国知局
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施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移动脚手架使不可或缺的一种设备,与大型机械设备比起来它的价格没有那么昂贵,而且他要比大型设备灵活、方便很多。它在施工现场可以为工人解决垂直和水平运输的问题。它还具有装拆简单,承载性能好,使用安全可靠等特点。所以移动脚手架在施工现场的运用使十分广泛的,由于组成脚手架杆件底部立柱稳定性能不足是致使脚手架垮塌的重要原因。如果一个构件的稳定性能是足够的,构件就不会破坏,反之,稳定性能不够,构件整体就会发生相应破坏。在前述的脚手架垮塌造成的重大事故中,有的就是由于承担脚手架荷重的一个杆件或者几个杆件的支撑稳定性能不足造成的,但是移动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它又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底座安装不符合规定、剪刀撑不符合规定、容易倾覆等,在这其中易倾覆这个问题尤为明显。所以移动脚手架防倾覆问题急需解决,现阶段工地中脚手架搭设不合规范要求,有时在脚手架施工中没有严格按照设计方案中提出的对脚手架进行受力验算,加固支撑和锚点加固等方案没有对脚手架进行严格的受力验算,再加上有时脚手架使用材料质量较差,特别是在出现震动或大风时容易导致脚手架倒塌,最方便的是可用多个固定装置分别与移动式脚手架底部各立柱相连接,从而增大移动式脚手架底部的支撑点,进而增加移动式脚手架的稳定性避免其倾倒,最大程度避免自然灾害或者人为因素等原因造成脚手架系统崩溃致使人员伤亡或工程灾害等情况的发生,避免震动或风力较大时导致脚手架的破坏和倒塌等灾害的发生,消除脚手架搭接和抗震性能不好的特点,使其在小风或小震时具有足够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当出现震动或大风时,结构具有一定弹性作用,产生较大阻尼,可大量消耗输入脚手架整体结构的震动或风振能量,使结构动能或弹性势能等能量转化成热能等形式耗散掉,保护结构在强震或大风中免遭破坏来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能消除建筑支撑架底部容易滑动和抗震性能不好的特点,使其在小风或小震时具有足够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当出现震动或大风时,结构具有一定弹性作用同时能产生较大阻尼,可大量消耗输入建筑支撑架整体结构的震动或风振能量,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和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之间设置的内固定连接筒、外固定连接筒、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橡胶混凝土可以有效形成缓震耗能体系,显著保护建筑支撑架整体结构在强震或大风中免遭破坏来满足使用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包括高强混凝土底座、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架腿预留插区、缓震耗能设置区、内固定连接筒、外固定连接筒、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第一内置耗能孔、第一耗能肋部、第二内置耗能孔、第二耗能肋部、橡胶混凝土、工程脚架支撑杆、抗拔桩和土体;

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的结构中,在高强混凝土底座的上方中部设置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与其连接,在高强混凝土底座的上方边缘设置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与其连接,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围成的区域为架腿预留插区,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和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之间的区域为缓震耗能设置区,在缓震耗能设置区中的内圈设置内固定连接筒,在缓震耗能设置区中的外圈设置外固定连接筒,在内固定连接筒和外固定连接筒之间设置若干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并且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和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的两端分别和内固定连接筒的外壁、外固定连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在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上设置若干第一内置耗能孔,相邻的第一内置耗能孔和第一内置耗能孔之间设置第一耗能肋部,在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上设置若干第二内置耗能孔,相邻的第二内置耗能孔和第二内置耗能孔之间设置第二耗能肋部,在内固定连接筒和外固定连接筒之间的区域填充橡胶混凝土,在高强混凝土底座的底部均匀设置若干抗拔桩,同时本发明在使用时可设置在土体中,并且土体的表面层与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的上边缘齐平,本发明在使用时可将工程脚架支撑杆的底部插入架腿预留插区。

进一步的,高强混凝土底座和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采用一体浇筑,并且高强混凝土底座、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和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采用高强混凝土制成。

进一步的,内固定连接筒、外固定连接筒、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和抗拔桩采用防腐蚀和防水处置。

进一步的,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和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采用低屈服点耗能钢板制作而成。

进一步的,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和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的两端分别和内固定连接筒的外壁、外固定连接筒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连接。

进一步的,架腿预留插区的内径依据工程脚架支撑杆的横截面面积确定。

进一步的,在内固定连接筒和外固定连接筒之间设置若干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和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两两相互交替,相邻的两个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固定在外固定连接筒内壁的同一位置,相邻的两个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固定在内固定连接筒外壁的同一位置,同时每个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和与其相邻的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固定在内固定连接筒外壁的同一位置。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使用多个本发明分别和建筑支撑架腿进行插接,能够显著起到增大建筑支撑架底部稳定性能的作用,有效起到防震动倒塌以及避免其倾倒的效果,本发明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和地下土体紧密结合形成稳定支撑结构体系,能够避免在建筑行业施工现场出现震动或大风时容易导致建筑支撑架倒塌事故的发生,而且本发明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最方便的是可用多个本发明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分别和建筑支撑架腿进行插接连接,最大程度避免自然灾害或者人为因素等原因造成建筑支撑架系统不稳固致使人员伤亡或工程灾害等情况的发生,避免震动或风力较大时导致建筑支撑架的破坏和倒塌情况发生,消除建筑支撑架底部容易滑动和抗震性能不好的特点,使其在小风或小震时具有足够刚度以满足使用要求,当出现震动或大风时,结构具有一定弹性作用同时能产生较大阻尼,可大量消耗输入建筑支撑架整体结构的震动或风振能量,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和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之间设置的内固定连接筒、外固定连接筒、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橡胶混凝土可以有效形成缓震耗能体系,显著保护建筑支撑架整体结构在强震或大风中免遭破坏来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高强混凝土底座、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和抗拔桩连接的正视或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高强混凝土底座、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和抗拔桩连接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设置在土体中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为高强混凝土底座;2为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3为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4为架腿预留插区;5为缓震耗能设置区;6为内固定连接筒;7为外固定连接筒;8为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为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10为第一内置耗能孔;11为第一耗能肋部;12为第二内置耗能孔;13为第二耗能肋部;14为橡胶混凝土;15为工程脚架支撑杆;16为抗拔桩;17为土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一种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如图1~图8所示,包括高强混凝土底座1、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2、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3、架腿预留插区4、缓震耗能设置区5、内固定连接筒6、外固定连接筒7、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第一内置耗能孔10、第一耗能肋部11、第二内置耗能孔12、第二耗能肋部13、橡胶混凝土14、工程脚架支撑杆15、抗拔桩16和土体17;

有利于建筑支撑架腿缓震固定的混凝土插座的结构中,在高强混凝土底座1的上方中部设置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2与其连接,在高强混凝土底座1的上方边缘设置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3与其连接,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2围成的区域为架腿预留插区4,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2和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3之间的区域为缓震耗能设置区5,在缓震耗能设置区5中的内圈设置内固定连接筒6,在缓震耗能设置区5中的外圈设置外固定连接筒7,在内固定连接筒6和外固定连接筒7之间设置若干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并且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和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的两端分别和内固定连接筒6的外壁、外固定连接筒7的内壁固定连接,在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上设置若干第一内置耗能孔10,相邻的第一内置耗能孔10和第一内置耗能孔10之间设置第一耗能肋部11,在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上设置若干第二内置耗能孔12,相邻的第二内置耗能孔12和第二内置耗能孔12之间设置第二耗能肋部13,在内固定连接筒6和外固定连接筒7之间的区域填充橡胶混凝土14,在高强混凝土底座1的底部均匀设置若干抗拔桩16,同时本发明在使用时可设置在土体17中,并且土体17的表面层与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2、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3的上边缘齐平,本发明在使用时可将工程脚架支撑杆15的底部插入架腿预留插区4。

所述的高强混凝土底座1和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2、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3采用一体浇筑,并且高强混凝土底座1、中部环形混凝土隔肋2和端部高强混凝土环形肋3采用高强混凝土制成。

所述的内固定连接筒6、外固定连接筒7、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和抗拔桩16采用防腐蚀和防水处置。

所述的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和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采用低屈服点耗能钢板制作而成。

所述的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和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的两端分别和内固定连接筒6的外壁、外固定连接筒7的内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方式采用焊接连接。

所述的架腿预留插区4的内径依据工程脚架支撑杆15的横截面面积确定。

所述的在内固定连接筒6和外固定连接筒7之间设置若干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和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两两相互交替,相邻的两个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固定在外固定连接筒7内壁的同一位置,相邻的两个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固定在内固定连接筒6外壁的同一位置,同时每个第一防震耗能支撑肋板8和与其相邻的第二防震耗能支撑肋板9固定在内固定连接筒6外壁的同一位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