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67326发布日期:2020-12-04 13:5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用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它以构件标准化、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且产品回收率高等特点,成为传统金属构架建筑业的产品升级版,突显现代社会对建筑产品节能、高效、环保需求的优势,现有技术中的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在装配时的效率较低,使用寿命较低,且防水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包括一号顶架,所述一号顶架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二号顶架,所述二号顶架的上端延伸有密封件,所述一号顶架的另一侧靠近下边缘与二号顶架的一侧靠近下边缘分别延伸有两组嵌套板,两组所述嵌套板的外侧均贴合固定安装有屋顶座,所述一号顶架的下端面与二号顶架的下端面分别压紧于两组屋顶座的内部底面,两组所述屋顶座的内部底面均开设有排放件,两组所述屋顶座的侧面分别倾斜延伸有两组顶动件,且两组所述顶动件之间转动连接,两组顶动件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托件,所述一号顶架以及二号顶架压紧于托件的上端面,所述托件的下端部位于排放件的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一号顶架的上端面开设有承载槽,所述二号顶架的侧面延伸有承载板,且承载板转动安装于承载槽的内部,所述密封件包括延伸在二号顶架的上端面的屋顶三角板。

优选的,所述承载槽的内壁前后两端均镶嵌有轴承体,且轴承体贯穿于承载板的前后端面,所述承载板的外表面通过轴承体与承载槽的内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屋顶座的上端面中部与嵌套板的上端面中部均贯穿旋紧有紧固螺栓,所述嵌套板的外表面通过紧固螺栓与屋顶座的内侧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排放件包括分别开设在两组屋顶座的内部底面的两组水槽,其中一组所述水槽位于一号顶架的一侧,另一组所述水槽位于二号顶架的另一侧,两组所述屋顶座的前端分别贯穿延伸有两组排放管,两组所述排放管分别与两组水槽相连接,所述水槽的底面开设为斜面。

优选的,所述顶动件包括分别倾斜延伸在两组屋顶座的侧面的两组顶杆,其中一组所述顶杆的后端面与另一组顶杆的前端面相贴合,两组所述顶杆的接触面之间贯穿镶嵌有转动轴。

优选的,所述托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两组顶杆的端部的副托槽,所述副托槽上端固定安装有主托槽,且同一平面下副托槽位于主托槽的侧下方,所述副托槽的截面形状与主托槽的截面形状均为v字形,所述副托槽以及主托槽分别贴合于一号顶架的内壁以及二号顶架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副托槽的下端延伸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下端面压紧于顶杆的端部,所述顶板的下端延伸有固定插柱,且固定插柱滑动贯穿于顶杆的端部,所述副托槽的上端边缘延伸有连接支块,且连接支块的端部与主托槽的下端面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副托槽的下端部与主托槽的下端部均位于水槽的正上方。

优选的,两组所述屋顶座的上端边缘分别倾斜延伸有一号架板以及二号架板,所述一号架板的后端面贴合于二号顶架的前端面,所述二号架板的后端面贴合于一号顶架的前端面,所述一号顶架的内壁上下端面与二号顶架的内壁上下端面均设置有压紧板,且压紧板压紧于主托槽的上端面边缘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的托件、顶动件、屋顶座等部件之间的配合,极大的减少了定位销、螺栓的使用数量,进而节省了安装定位销、螺栓所耗费的时间,从而极大的缩短了装配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

2、通过设置的托件,能够在装配后,增大一号顶架以及二号顶架对屋顶建筑材料的支撑面,使其在托件的支撑下增大屋顶建筑材料的刚性,以此提高屋顶的刚性,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3、通过设置的托件,能够在装配后,对从屋顶缝隙渗下的水进行引导,并经过屋顶座上的水槽以及排放管排出,以此有效的避免了该屋顶的渗水现象,提高其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的局部拆解图;

图3为本发明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的顶板的固定半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的一号顶架的固定半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的一号顶架与二号顶架的连接视图;

图7为本发明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的主托槽与副托槽的分布视图。

图中:1、一号顶架;2、主托槽;3、副托槽;4、屋顶三角板;5、一号架板;6、顶杆;7、二号架板;8、屋顶座;9、排放管;10、紧固螺栓;11、固定插柱;12、顶板;13、连接支块;14、转动轴;15、二号顶架;16、承载槽;17、轴承体;18、承载板;19、水槽;20、嵌套板;21、压紧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图7所示的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包括一号顶架1,一号顶架1的一侧转动安装有二号顶架15,二号顶架15的上端延伸有密封件,一号顶架1的另一侧靠近下边缘与二号顶架15的一侧靠近下边缘分别延伸有两组嵌套板20,两组嵌套板20的外侧均贴合固定安装有屋顶座8,一号顶架1的下端面与二号顶架15的下端面分别压紧于两组屋顶座8的内部底面,两组屋顶座8的内部底面均开设有排放件,两组屋顶座8的侧面分别倾斜延伸有两组顶动件,且两组顶动件之间转动连接,两组顶动件的端部均固定安装有托件,一号顶架1以及二号顶架15压紧于托件的上端面,托件的下端部位于排放件的正上方。

一号顶架1的上端面开设有承载槽16,二号顶架15的侧面延伸有承载板18,且承载板18转动安装于承载槽16的内部,密封件包括延伸在二号顶架15的上端面的屋顶三角板4,通过设置的承载槽16能够对承载板18进行放置,屋顶三角板4能对承载槽16、承载板18之间的缝隙进行遮挡密封。

承载槽16的内壁前后两端均镶嵌有轴承体17,且轴承体17贯穿于承载板18的前后端面,承载板18的外表面通过轴承体17与承载槽16的内壁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的轴承体17能够保证承载板18稳定进行转动,进而保证其一号顶架1和二号顶架15之间稳定转动。

屋顶座8的上端面中部与嵌套板20的上端面中部均贯穿旋紧有紧固螺栓10,嵌套板20的外表面通过紧固螺栓10与屋顶座8的内侧外表面固定连接,通过设置的紧固螺栓10能够对嵌套板20进行固定。

排放件包括分别开设在两组屋顶座8的内部底面的两组水槽19,其中一组水槽19位于一号顶架1的一侧,另一组水槽19位于二号顶架15的另一侧,两组屋顶座8的前端分别贯穿延伸有两组排放管9,两组排放管9分别与两组水槽19相连接,水槽19的底面开设为斜面,通过设置的水槽19能够对水进行引导,排放管9能够对水进行排放,且将水槽19的底面开设为斜面能够便于水排出。

顶动件包括分别倾斜延伸在两组屋顶座8的侧面的两组顶杆6,其中一组顶杆6的后端面与另一组顶杆6的前端面相贴合,两组顶杆6的接触面之间贯穿镶嵌有转动轴14,通过设置的顶杆6能够对两组屋顶座8进行连接,并对副托槽3以及主托槽2进行支撑,转动轴14能够保证顶杆6稳定转动。

托件包括固定安装在两组顶杆6的端部的副托槽3,副托槽3上端固定安装有主托槽2,且同一平面下副托槽3位于主托槽2的侧下方,副托槽3的截面形状与主托槽2的截面形状均为v字形,副托槽3以及主托槽2分别贴合于一号顶架1的内壁以及二号顶架15的内壁,通过设置的副托槽3以及主托槽2能够对屋顶建筑材料进行支撑,同时对水进行承接并导入水槽19中。

副托槽3的下端延伸有顶板12,顶板12的下端面压紧于顶杆6的端部,顶板12的下端延伸有固定插柱11,且固定插柱11滑动贯穿于顶杆6的端部,副托槽3的上端边缘延伸有连接支块13,且连接支块13的端部与主托槽2的下端面边缘固定连接,副托槽3的下端部与主托槽2的下端部均位于水槽19的正上方,通过设置的顶板12能够保证顶杆6对每一组副托槽3进行顶撑,连接支块13能够将副托槽3以及主托槽2固定在一起,固定插柱11能够提高顶杆6和顶板12连接后的稳固性。

两组屋顶座8的上端边缘分别倾斜延伸有一号架板5以及二号架板7,一号架板5的后端面贴合于二号顶架15的前端面,二号架板7的后端面贴合于一号顶架1的前端面,一号顶架1的内壁上下端面与二号顶架15的内壁上下端面均设置有压紧板21,且压紧板21压紧于主托槽2的上端面边缘处,通过设置的一号架板5、二号顶架15能够对装配后进行加强,压紧板21能够对主托槽2进行压紧,以将主托槽2以及副托槽3压紧在顶杆6上。

工作时,使用者将两组屋顶座8展开,随后使用者将主托槽2以及副托槽3下端的顶板12放置在顶杆6上,同时顶板12下端的固定插柱11进入顶杆6的内部,继而使用者将一号顶架1以及二号顶架15展开,随后使用者将两组屋顶座8分别放置在一号顶架1以及二号顶架15的下端进行推动,同时嵌套板20在屋顶座8中滑动,主托槽2以及副托槽3分别在一号顶架1以及二号顶架15中滑动,当嵌套板20完全进入屋顶座8中后,将紧固螺栓10旋入嵌套板20以及屋顶座8中,以将嵌套板20固定在屋顶座8中,同时一号顶架1以及二号顶架15上的压紧板21压紧在主托槽2上,以此即可将该嵌套式钢结构的装配式建筑屋顶架装配完成进行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