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58206发布日期:2020-11-25 17:38阅读:9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



背景技术:

铁塔主要由角钢、钢管或锥管组装成,这种塔占地面积大、成本高、组装复杂;而对于中低压的线路来说,不需要如此复杂的杆塔;而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单柱杆,其采用横袒来实现电线的分隔,这种方式施工复杂,效率低、不便于多路扩展。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具有两个对置的抱箍、多个挂缆体、电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杆塔还具有多个连接部件、塔状体;

所述抱箍由半圆环柱体形状的抱箍本体、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构成,第一固定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二固定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另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一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二固定孔,抱箍本体具有多个贯穿的抱合孔,抱箍本体内部具有抱箍腔,所述抱箍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连接部件由贴合板及与贴合板一端倾斜连接的斜向固定板构成,贴合板与抱箍本体连接部分的表面为圆柱面的一部分,贴合板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固定孔,斜向固定板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定位孔及定位通道,定位通道将贴合定位孔连接起来,所述连接部件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塔状体由延伸体、固定体、伞状体构成,延伸体为圆环柱体形状且内部中央具有延伸孔,固定体为圆台柱形状且小端与延伸体的上端相连,固定体内部中央具有固定体孔,固定体表面具有多个支撑孔,固定体的上端与伞状体的下端相连接,伞状体的内部中央沿向贯穿的过杆孔,固定体的上端的直径小于伞状体下端的直径,伞状体近外缘处具有多个贯穿的引入孔,引入孔并不贯穿到固定体,延伸孔、固定体孔、过杆孔三者是相连通的且具有相同的直径且轴线相重合,所述塔状体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挂缆体由相连接的下引杆与连接杆构成,下引杆的直径大于连接杆的直径,下引杆上具有与下引杆轴线相垂直的过缆孔,过缆孔是贯穿下引杆的,所述挂缆体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电力杆具有电杆本体,电杆本体上具有多个贯穿的本体固定孔,本体固定孔上下的高度位置是错位开的;

组装时,电杆本体穿过延伸孔、固定体孔、过杆孔,两个抱箍本体对置,并使延伸体顶在抱箍上;采用第一螺栓穿过两个对置的抱箍第一固定孔,采用第一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一螺栓即实现了两个对置的抱箍的固定;连接部件的贴合板圆柱面贴合在抱箍本体的外表面,采用第二螺栓穿过贴合固定孔、一个抱箍本体的抱合孔、本体固定孔、另一个抱箍本体的抱合孔,采用第二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二螺栓即实现了抱箍、连接部件、电力杆三者的固定;采用第三螺栓穿过两个对置的抱箍第一固定孔,采用第三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三螺栓即实现了两个对置的抱箍的固定;采用螺钉穿过定位孔拧入引入孔即完成了连接部件与塔状体的固定;将连接杆从下向上穿过引入孔,采用第四螺帽拧在穿出塔状体上表面的连接杆上即实现了塔状体与挂缆体的固定。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由贴合板及与贴合板一端倾斜连接的斜向固定板构成,贴合板与抱箍本体连接部分的表面为圆柱面的一部分,贴合板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固定孔,斜向固定板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定位孔及定位通道,定位通道将贴合定位孔连接起来,贴合板与斜向固定板之间通过旋转铰链连接。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杆的轴向具有轴向孔。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的材料是钢或铁。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材料是钢或铁。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状体的材料是钢或铁。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缆体的材料是陶瓷。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伞状体的上表面为曲面且从上端到下端的直径逐渐增大。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贴合板与斜向固定板之间的夹角度数为度至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延伸体的直径可缩小,使延伸体可塞入到轴向孔内,这样,抱箍、连接部件、塔状体都在电杆本体的顶部;此种情况下,可以不具有延伸孔、固定体孔、过杆孔。

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具有两个对置的抱箍、多个挂缆体、电力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杆塔还具有多个连接部件、塔状体;

所述抱箍由半圆环柱体形状的抱箍本体、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构成,第一固定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二固定部件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另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一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一固定孔,第二固定部件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二固定孔,抱箍本体具有多个贯穿的抱合孔,抱箍本体内部具有抱箍腔,所述抱箍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连接部件由贴合板及与贴合板一端倾斜连接的斜向固定板构成,贴合板与抱箍本体连接部分的表面为圆柱面的一部分,贴合板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固定孔,斜向固定板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定位孔及定位通道,定位通道将贴合定位孔连接起来,所述连接部件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塔状体由延伸体、固定体、伞状体构成,延伸体为圆环柱体形状且内部中央具有延伸孔,固定体为圆台柱形状且小端与延伸体的上端相连,固定体内部中央具有固定体孔,固定体表面具有多个支撑孔,固定体的上端与伞状体的下端相连接,伞状体的内部中央沿向贯穿的过杆孔,固定体的上端的直径小于伞状体下端的直径,伞状体近外缘处具有多个贯穿的引入孔,引入孔并不贯穿到固定体,延伸孔、固定体孔、过杆孔三者是相连通的且具有相同的直径且轴线相重合,所述塔状体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挂缆体由相连接的下引杆与连接杆构成,下引杆的直径大于连接杆的直径,下引杆上具有与下引杆轴线相垂直的过缆孔,过缆孔是贯穿下引杆的,所述挂缆体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电力杆具有电杆本体,电杆本体上具有多个贯穿的本体固定孔,本体固定孔上下的高度位置是错位开的;

组装时,延伸体塞入到轴向孔内,抱箍、连接部件、塔状体都在电杆本体的顶部,两个抱箍本体对置;采用第一螺栓穿过两个对置的抱箍第一固定孔,采用第一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一螺栓即实现了两个对置的抱箍的固定;连接部件的贴合板圆柱面贴合在抱箍本体的外表面,采用第二螺栓穿过贴合固定孔、一个抱箍本体的抱合孔、本体固定孔、另一个抱箍本体的抱合孔,采用第二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二螺栓即实现了抱箍、连接部件、电力杆三者的固定;采用第三螺栓穿过两个对置的抱箍第一固定孔,采用第三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三螺栓即实现了两个对置的抱箍的固定;采用螺钉穿过定位孔拧入引入孔即完成了连接部件与塔状体的固定;将连接杆从下向上穿过引入孔,采用第四螺帽拧在穿出塔状体上表面的连接杆上即实现了塔状体与挂缆体的固定。

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组装方便、快速、零部件少,结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中使用的抱箍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使用的一种连接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和图2组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和图2组装的另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中使用的塔状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放大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放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中使用的挂缆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5和图8组装的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中使用的一种电力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放大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中组装拆解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中使用的又一种连接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中使用的又一种电力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为了使所在技术领域人员能更准确、清楚地理解及实施本申请,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于附图标记作进一步说明,图中:1—抱箍、2—连接部件、3—塔状体、4—挂缆体、5—电力杆、10—抱箍腔、11—抱箍本体、12—第一固定部件、13—第二固定部件、111—抱合孔、121—第一固定孔、131—第二固定孔、21—贴合板、22—斜向固定板、23—旋转铰链、211—贴合固定孔、221—定位孔、222—定位通道、31—延伸体、32—固定体、33—伞状体、311—延伸孔、321—支撑孔、331—引入孔、332—过杆孔、41—下引杆、42—连接杆、411—过缆孔、51—电杆本体、511—本体固定孔、512—轴向孔。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实例1

请见图1至图12,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具有两个对置的抱箍1、多个挂缆体4、电力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杆塔还具有多个连接部件2、塔状体3;

所述抱箍1由半圆环柱体形状的抱箍本体11、第一固定部件12、第二固定部件13构成,第一固定部件12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11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二固定部件13的一端连接在抱箍本体11另一侧的中间部位,第一固定部件12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一固定孔121,第二固定部件13上具有多个贯穿的第二固定孔131,抱箍本体11具有多个贯穿的抱合孔111,抱箍本体11内部具有抱箍腔10,所述抱箍1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连接部件2由贴合板21及与贴合板一端倾斜连接的斜向固定板22构成,贴合板21与抱箍本体11连接部分的表面为圆柱面的一部分,贴合板21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固定孔211,斜向固定板22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定位孔221及定位通道222,定位通道222将贴合定位孔221连接起来,所述连接部件2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塔状体3由延伸体31、固定体32、伞状体33构成,延伸体31为圆环柱体形状且内部中央具有延伸孔311,固定体32为圆台柱形状且小端与延伸体31的上端相连,固定体32内部中央具有固定体孔,固定体32表面具有多个支撑孔321,固定体32的上端与伞状体33的下端相连接,伞状体33的内部中央沿向贯穿的过杆孔332,固定体32的上端的直径小于伞状体33下端的直径,伞状体33近外缘处具有多个贯穿的引入孔331,引入孔331并不贯穿到固定体32,延伸孔311、固定体孔、过杆孔332三者是相连通的且具有相同的直径且轴线相重合,所述塔状体3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挂缆体4由相连接的下引杆41与连接杆42构成,下引杆41的直径大于连接杆42的直径,下引杆41上具有与下引杆41轴线相垂直的过缆孔411,过缆孔411是贯穿下引杆41的,所述挂缆体4为一体式结构;

所述电力杆5具有电杆本体51,电杆本体上具有多个贯穿的本体固定孔511,本体固定孔511上下的高度位置是错位开的;

组装时,电杆本体51穿过延伸孔311、固定体孔、过杆孔332,两个抱箍本体11对置,并使延伸体31顶在抱箍1上;采用第一螺栓穿过两个对置的抱箍1第一固定孔121,采用第一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一螺栓即实现了两个对置的抱箍的固定;连接部件2的贴合板21圆柱面贴合在抱箍本体11的外表面,采用第二螺栓穿过贴合固定孔211、一个抱箍本体11的抱合孔111、本体固定孔511、另一个抱箍本体11的抱合孔111,采用第二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二螺栓即实现了抱箍1、连接部件2、电力杆5三者的固定;采用第三螺栓穿过两个对置的抱箍1第一固定孔121,采用第三螺帽固定穿出的第三螺栓即实现了两个对置的抱箍的固定;采用螺钉穿过定位孔221拧入引入孔331即完成了连接部件2与塔状体3的固定;将连接杆42从下向上穿过引入孔331,采用第四螺帽拧在穿出塔状体3上表面的连接杆42上即实现了塔状体3与挂缆体4的固定。

实施实例2

请见图13,并参考图1至图12,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基本同实施实例1,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件,所述连接部件2由贴合板21及与贴合板一端倾斜连接的斜向固定板22构成,贴合板21与抱箍本体11连接部分的表面为圆柱面的一部分,贴合板21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固定孔211,斜向固定板22上具有多个贯穿的贴合定位孔221及定位通道222,定位通道222将贴合定位孔221连接起来,贴合板21与斜向固定板22之间通过旋转铰链23连接。

实施实例3

请见图14,并参考图1至图12,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基本同实施实例1,不同之处在于电力杆,所述电力杆5的轴向具有轴向孔512,组装方式或同上述任一实施实例。

本申请中,也可采用实施实例2的连接部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延伸体31的直径可缩小,使延伸体31可塞入到轴向孔512内,这样,抱箍1、连接部件2、塔状体3都在电杆本体51的顶部;此种情况下,可以不具有延伸孔311、固定体孔、过杆孔332。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的材料是钢或铁。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件的材料是钢或铁。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塔状体的材料是钢或铁。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挂缆体的材料是陶瓷。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伞状体的上表面为曲面且从上端到下端的直径逐渐增大。

上述所述的一种新型结构的电力杆塔,其特征在于贴合板与斜向固定板之间的夹角为120度至165度,优选135度。

本申请中,抱箍是一样的;连接部件是一样的。

本申请中,固定体是不贯穿到固定体孔的。

本申请中,还可以是支撑孔321之间的固定体32是凸出的,这样,支撑孔321位于相对的凹陷部位,便于斜向固定板22放入,即使螺钉脱落也可实现支撑。

本申请中,过缆孔411中可直接穿过线缆,实现了线缆的浮动固定;下引杆及连接杆的不同长度组合,可使实现线路的分开,可以实现挂多根线路且同一路中的可平行也可上下放置,本申请中,同一根电缆可只穿在一个过缆孔中,也可穿在沿塔状体直径向分布的二个过缆孔中,这样使电缆固定更可靠、走线路径更直。

本申请中的抱箍异于现有技术中的,现有技术中的抱箍抱箍本体、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高度是一样的,而本申请中,伸长的第一固定部件、第二固定部件使得塔状体的放置更方便。本申请中的抱合孔分层错开,使得螺栓穿过时不会相碰相撞。本申请中,定位通道可使螺钉在其中可滑行,到达另一个贴合固定孔,这样固定更方便,贴合固定孔具有圆柱形表面,与抱箍本体的贴合更紧密、更牢固,本申请中螺栓螺帽固定相对置的第一固定部件以及另外的螺栓螺帽固定相对置的第二固定部件,实际已实现了抱箍的固定,抱合孔中的固定使与电杆本体的固定更可靠,不会由于自身的重力而向下滑移。

本申请中,旋转铰链使得贴合板与斜向固定板之间的角度可调,适用范围更广,不具有旋转铰链时,由于连接部件的弹性,也便于安装。

本申请既可在地下组装完成后,再整体竖塔,也可以竖好电杆本体后再组装,更进一步地,还可具有多组抱、连接部件、塔状体、挂缆体的组合,形成多层。

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组装方便、快速、零部件少,结构稳定、可靠。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而不应视为对于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包括权利要求记载的技术方案中技术特征的等同替换方案为保护范围。即在此范围内的等同替换改进,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