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3583317发布日期:2021-01-08 14:13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建筑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绿色低碳等理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清水混凝土具有绿色环保、质感自然、无需抹灰与装修、节省工期与成本等优点;清水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无需进行其他装饰施工,其一次成型的特点对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混凝土原材料等各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而目前,清水混凝土圆柱的施工大多采用模板先拼合成模再进行整体吊装的施工流程,但是此方法不适用于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的建筑施工,尤其是钢结构先行施工的工况,由于圆柱顶部存在外伸钢牛腿,圆柱模板无法进行整体吊装。

其次,由于清水混凝土成型后无法采用修补措施来调整垂直度、蝉缝以及表面色差等,因此施工时对模板的垂直度控制、表面的完整性、尺寸偏差、拼缝的拼接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因此,如何解决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的模板体系与施工流程及方法,同时保证满足清水混凝土的表面观感质量要求是目前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而目前尚没有完善的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的施工方法,常规的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已难以满足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的施工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流程限制大、施工过程中垂直度难以控制、模板易损坏、混凝土表面观感不佳的技术难题,提供了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用于建筑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的钢结构,再建筑下层楼板,在所述下层楼板上且位于钢结构底部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有多根底部插筋;

第二步:根据图纸的设计要求在下层楼板且位于底部插筋所处圆周的外侧画出圆柱边线;

第三步:在所述圆柱边线上支设用于浇筑定位圆盘的定位圆盘模板;

第四步:在所述下层楼板上且位于钢结构周边搭设操作脚手架;

第五步:在所述定位圆盘上端且位于钢结构四周绑扎圆柱钢筋;

第六步:复核圆柱钢筋绑扎满足设计要求后,在所述下层楼板上且位于圆柱钢筋的外侧安装有圆柱模板;

第七步:通过复测人员对圆柱模板的位置以及垂直度进行复测,确认满足要求后进行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浇筑;

第八步:待达到拆模要求后进行圆柱模板拆除;

第九步:通过养护人员对浇筑完成的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进行养护;

第十步:养护期结束后,对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进行保护。

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可解决圆柱顶部外伸钢牛腿导致的无法采用圆柱模板整体吊装的难题,并可解决不能一次浇筑成型的难题,同时,此施工方法及要求可以有效控制地控制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模板损坏影响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等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步的钢结构安装完成后,需要复核人员对钢结构的安装位置、垂直度、以及精度进行复核工作,确保钢结构的安装精度满足图纸设计要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步的定位圆盘的高度根据后期建筑面层的高度要求所控制,定位圆盘的高度为5-10cm,外侧采用圆柱模配套圆柱箍加固后,浇筑定位圆盘。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步的圆柱模板采用2片半圆筒体拼合而成,在拼装前需要施工人员对其材料以及表面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进一步的,第六步中,所述圆柱模板的数量为2-3张,所述圆柱模板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所述圆柱模板长度不超过3米;第八步中,还包括,待达到拆模要求后,保留最上部一张圆柱模板,拆除其余的圆柱模板,在最上部的圆柱模板上安装圆柱模板,返回第七步,直至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整体浇筑完成。在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高度较高的情况下,需分段浇筑。一次浇筑范围为2-3张圆柱模板高度。待第一次浇筑完成后,拆模时保留最上部一张圆柱模板,作为第二段圆柱浇筑时的定位圆盘,分为多段的,重复此步骤浇筑。为减少圆柱表面色差及冷缝产生,此多段浇筑时间应控制在48小时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六步中,上下相邻的圆柱模板之间通过配套圆柱箍连接,所述配套圆柱箍上下两边分别设置限位螺丝孔,所述配套圆柱箍上设置观察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七步中的复测圆柱模板的位置以及垂直度不满足要求时,应该及时调整,调整时用设置在圆柱模板外侧的操作把手和设置在钢结构上的手拉葫芦进行调整,采用此种结构操作方便并可避免圆柱模板与内部钢结构发生碰擦。

进一步的,所述第十步中,首先,在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表面覆盖一层薄膜;然后,在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下方外侧覆盖一层薄铁皮。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步中还包括,通过复核人员对底部插筋的数量、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进行复核,复核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步中还包括,复核圆柱钢筋绑扎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完成第一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完成第二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完成第三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完成第三步定位圆盘模板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完成第四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完成第五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完成第六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完成第八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完成第十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的圆柱加固后的平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的配套圆柱箍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

实施例1

参考图1至图11,本实施例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安装用于建筑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的钢结构2,再建筑下层楼板1,在所述下层楼板1上且位于钢结构2底部的圆周方向上间隔浇筑有多根底部插筋3,在安装完毕钢结构2的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钢牛腿201;

钢结构2安装完成后,需要复核人员对钢结构2的安装位置、垂直度、以及精度进行复核工作,确保钢结构2的安装精度满足图纸设计要求;

第二步:根据图纸的设计要求在下层楼板1且位于底部插筋3所处圆周的外侧画出圆柱边线4;通过复核人员对底部插筋3的数量、位置以及保护层厚度进行复核,复核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及时进行整改;

第三步:在所述圆柱边线4上支设用于浇筑定位圆盘6的定位圆盘模板5,定位圆盘6的高度根据后期建筑面层的高度要求所控制,定位圆盘6高度为5-10cm,外侧采用圆柱模配套圆柱箍加固后,浇筑定位圆盘6;

第四步:在所述下层楼板1上且位于钢结构2周边搭设操作脚手架7;

第五步:在所述定位圆盘6上端且位于钢结构2四周绑扎圆柱钢筋8,并复核圆柱钢筋8绑扎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第六步:复核圆柱钢筋8绑扎满足设计要求后,在下层楼板1上且位于圆柱钢筋8的外侧安装有圆柱模板9;

圆柱模板9采用2片半圆筒体拼合而成,在拼装前需要施工人员对其材料以及表面质量进行检测,检测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圆柱模板9单张长度不超过3米,若需要建筑的圆柱高度大于6米,需分段浇筑。一次浇筑范围为2-3张圆柱模板9高度,超过部分分段浇筑,首先进行第一次浇筑,待第一次浇筑完成后,拆模时保留最上部一张圆柱模板9,作为第二段圆柱浇筑时的定位圆盘,分为多段的,重复此步骤浇筑。为减少圆柱表面色差及冷缝产生,此多段浇筑时间应控制在48小时内最佳。

上下相邻的圆柱模板9之间通过配套圆柱箍905连接,采用此种结构有效的提高了上下相邻的圆柱模板9之间的稳定性。

圆柱模板9安装及加固,是指两个半圆模板拼合完成后,在外侧水平方向采用配套圆柱箍905进行第一道加固,配套圆柱箍905竖向间距一般为20-30cm;在配套圆柱箍905外侧采用竖向木方903加固,竖向木方903外侧采用水平钢管904加固,水平钢管904采用钢管配套扣件连接;

配套圆柱箍905为一条宽约3-5cm的金属箍带,设有限位螺丝孔9051、观察孔9052;当配套圆柱箍905用于连接上下相邻的圆柱模板9时,限位螺丝穿过限位螺丝孔9051用于固定配套圆柱箍905与圆柱模板9,观察孔9052用于观察圆柱模板9安装是否上下对齐以及混凝土浇筑时圆柱拼缝是否漏浆;

第七步:通过复测人员对圆柱模板9的位置以及垂直度进行复测,确认满足要求后进行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浇筑;

复测圆柱模板9的位置以及垂直度不满足要求时,应该及时调整,调整时用设置在圆柱模板9外侧的操作把手901和设置在钢结构2上的手拉葫芦902进行调整,采用此种结构操作方便并可避免圆柱模板9与内部钢结构2发生碰擦;

操作把手901为4个,分别设置在圆柱模板9的4个角部位置上,用于圆柱模板9的移动、吊装等操作,手拉葫芦902安装于顶部外伸的钢牛腿201下方;

浇筑过程中须根据劲性结构及钢筋密集程度选择相对应直径的振捣棒,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浇筑过程中满足振捣要求的同时能顺利上提,若振捣棒直径过大可能会在浇筑过程中卡住、无法顺利上提,导致混凝土过振,影响表面质量。

在浇筑前,应先将振捣棒插入圆柱内,浇筑过程中根据混凝土浇筑高度将振动棒上提,每次停留振动时间控制在30秒左右。常规的混凝土浇筑振动棒可随意上下移动,若内部结构过于密集,上下移动可能导致振动棒卡在钢筋之间无法移动,因此清水混凝土浇筑时需先将振动棒下放至底部,过程中仅上提,不做下放。

第八步:待达到拆模要求后进行圆柱模板9拆除,拆除时,采用外侧的操作把手901及手拉葫芦902,不可采用撬棒等工具暴力拆除,以防破坏混凝土表面或圆柱模板9,影响圆柱模板9周转使用;

第九步:通过养护人员对浇筑完成的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进行养护;

第十步:养护期结束后,对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进行保护,产品保护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表面全覆盖一层薄膜1001,之后在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下方外侧覆盖一层薄铁皮1002保护,薄铁皮1002覆盖高度一般为1.5-2米。

本发明的一种劲性清水混凝土圆柱施工方法,可解决圆柱顶部外伸钢牛腿导致的无法采用圆柱模板整体吊装的难题,并可解决不能一次浇筑成型的难题,同时,此施工方法及要求可以有效控制地控制清水混凝土施工质量,有效地避免了施工过程中模板损坏影响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等问题。

上述描述仅是对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描述,并非对本发明范围的任何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上述揭示内容做的任何变更、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