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827249发布日期:2021-04-27 16:06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申请涉及屋面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平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屋面渗透是建筑界的难题,也是广大群众都关注的问题。许多科研单位研制出了许多新型防水材料,相关单位、部门也总结了许多防水方法,但还是未能完成杜绝屋面渗透。
3.相关技术中,平屋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基层、保温层、防水层,这样设计的缺点是如果防水层有任何一处渗漏,水就会直接流到保温层并窜至其屋顶其他位置,并且难以找到渗漏的确切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使屋面不易漏水,本申请提供一种平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平屋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平屋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屋面层、第一防水层、保温层、第二防水层以及地砖层,所述平屋面结构还包括排水组件,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安装在所述屋面层的落水管以及落水斗,所述落水斗与所述落水管密封连接,所述落水斗端部突出第二防水层且位于地砖层的下方,所述落水斗具有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所述第一进水口与第二防水层和地砖层之间的空腔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口与第一防水层和保温层之间的空腔相连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防水层与第二防水层具有双重保护的作用,即使第一防水层漏水,第二防水层也同样具有防水的作用,使水不易从屋顶渗入屋内;当雨水从地砖层进入第二防水层后,第二防水层表面的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落水斗内,随后从落水管流出,减少雨水在第二防水层上堆积,使第二防水层不易被雨水压破;若是第二防水层漏水且水进入第一防水层后,第一防水层表面的水从第二进水口进入落水斗内,随后从落水管流出,减少雨水在第一防水层上堆积,使第一防水层不易被雨水压破,通过排水组件排出平屋面结构的水,使水不易在屋面上堆积,使雨水不易从屋顶渗入屋内。
7.可选的,所述落水管设置有与落水管同轴的台阶,所述落水斗凸设有嵌入台阶的嵌装块,当所述落水斗与所述落水管连接时,嵌装块远离落水斗的侧面与台阶的台阶面相抵接。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落水斗与落水管连接时,落水斗的嵌装块插入落水管内并与台阶的台阶面相抵接,通过嵌装块的作用,使落水斗与落水管同轴设置,使落水斗与落水管相贯通,方便工作人员连接落水斗与落水管,同时,嵌装块与台阶面相抵接后,提高了落水斗与落水管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使落水斗内的水不易从落水斗与落水管的连接处泄漏。
9.可选的,所述落水斗于所述第一进水口穿设有至少一个虹吸管,所述虹吸管的一
端与第二防水层表面相抵接,另一端伸入落水斗内。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防水层表面有雨水后,雨水从虹吸管的与第二防水层相抵接的一端进入虹吸管内,当雨水在第二防水层的高度大于虹吸管的最高点后,虹吸管内的雨水从虹吸管伸入落水斗的一端流出,使第二防水层的雨水排出,并且由于虹吸的作用,第二防水层的雨水能较快地从落水管排出。
11.可选的,所述落水斗设置有将虹吸管压在第二防水层表面的配重环,所述配重环开设有供虹吸管嵌入的定位槽。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安装虹吸管时,虹吸管中与第二防水层表面相抵接的一端可能不会与第二防水层表面相抵接,使得第二防水层内的水不能完全排干净,将配重环压在虹吸管上,通过配重环给虹吸管施加压力,使虹吸管与第二防水层表面相抵接,使虹吸管的端部不易翘起;当配重环压在虹吸管上时,虹吸管嵌入定位槽内,使配重环在虹吸管上较为稳定,不易滑动。
13.可选的,所述第二防水层开设有供所述落水斗穿设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孔壁向落水斗延伸有贴合所述落水斗的翻折环,所述落水斗箍设有将所述翻折环压紧在落水斗外侧壁的管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落水斗穿设于第二防水层后,翻折环与落水斗相贴合,提高第二防水层与落水斗之间的密封性,使第二防水层的水不易从第二防水层与落水斗之间的间隙流出,此外,翻折环与落水斗相贴合后,在落水斗外箍设管箍,通过管箍将翻折环压紧在落水斗上,进一步提高第二防水层与落水斗之间的密封性。
15.可选的,所述第一防水层连接有伸入第二进水口的延伸片,所述延伸片远离所述第一防水层的端部位于落水斗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延伸片从第一防水层从第二进水口伸入落水斗内,当第一防水层有雨水时,雨水通过延伸片进入第二进水口内,使第一防水层的雨水不易从第一防水层与落水斗的间隙流出,提高落水斗与第一防水层的密封性。
17.可选的,所述落水斗设置有与落水斗同轴的内管,所述内管将所述落水斗分为与第一进水口相连通的第一进水通道以及第二进水通道,所述第一进水通道与虹吸管的端部相连通,所述第二进水通道与第二进水口相连通。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进水口与第二进水口均与进水斗内部相贯通,当第二防水层的雨水从第一进水口流入落水斗后,雨水会顺着进水斗的内壁往下流,使得从第一进水口进入落水斗的水易从第二进水口流入第一防水层内,为减少从第一进水口进入落水斗的水从第二进水口流入第一防水层内,在落水斗内设置内管,内管将落水斗内的空腔分为第一进水通道和第二进水通道,从第一进水口进入落水斗的水从第一进水通道流入落水管内,从第二进水口进入落水斗的水从第二进水通道流入落水管内,使得从第一进水口进入落水斗的水不易从第二进水口流入到第一防水层内。
1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平屋面的施工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平屋面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清洁屋面层:屋面层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通过高压吹风机将屋面层表面的浮尘吹扫干净;s2:在清理过的屋面层表面喷涂高粘结水性基层处理剂,用量需达0.5kg/m2;
s2

1:喷涂施工分为两遍,第一遍施工完毕后进行干燥,干燥后再进行第二遍喷涂施工;s3:铺设第一防水层: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铺设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3

1:将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起始端热熔与屋面层粘牢,持火焰喷灯对待铺设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使喷灯距防水卷材加热处0.3

0.5m处往复移动烘烤,均匀加热;s3

2:将防水卷材加热至底面胶层呈黑色光泽并伴有微泡时,推滚防水卷材使防水卷材铺开,随后一人在后排气压实;s4:铺设保温层:保温层采用三层xps保温板铺设而成,三层保温板分为上、中、下三层;首先将下层保温板用粘结剂粘贴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上,保温板的长度方向应与防水卷材的长度方向一致,将保温板分格铺设,相邻两保温板之间间距为20mm,以此形成排水排气间隙,然后按铺设下层保温板的方法铺设中层保温板,最后铺设上层保温板,上层保温板相较于中层保温板错缝铺设,并采用粘结剂粘结,无需分格,每块保温板之间相互紧贴,铺贴方向与下层保温板相同;s5、铺设找平层:用水泥涂抹在上层保温板并抹平,抹平后的水泥形成找平层;s6、铺设第二防水层:第二防水层为tpo高分子防水卷材,将自然疏松的防水卷材布置在找平层上,平整顺直,搭接宽度为80mm,通过热空气焊接机及聚四氟乙烯辊进行相邻两防水卷材之间的焊接;s7、铺设地砖层:在第二防水层上铺设地砖,相邻两地砖通过水泥连接;s7

1、在落水斗处通过切割机切割出安装槽,安装时将带有安装槽的地砖覆盖在落水斗上。
20.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当雨水从地砖层进入第二防水层后,第二防水层表面的水从第一进水口进入落水斗内,随后从落水管流出,减少雨水在第二防水层上堆积,使第二防水层不易被雨水压破;2.在落水斗内设置内管,为减少从第一进水口进入落水斗的水从第二进水口流入第一防水层内;3.雨水通过延伸片进入第二进水口内,使第一防水层的雨水不易从第一防水层与落水斗的间隙流出,提高落水斗与第一防水层的密封性。
附图说明
2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平屋面结构的剖视图。
2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排水组件的剖视图。
23.图3是图2中d的放大图。
24.图4是图1中a的放大图。
25.图5是图1中b的放大图。
26.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排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配重环的结构示意图。
28.图8是图1中c的放大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屋面层;11、安装槽;2、第一防水层;3、保温层;4、第二防水层;
41、安装孔;42、翻折环;43、管箍;5、地砖层;51、让位槽;6、排水组件;61、落水管;611、第二法兰盘;612、台阶;613、第一密封槽;62、落水斗;621、连接段;622、进水段;623、第一法兰盘;624、嵌装块;625、第二密封槽;626、第一进水口;627、第二进水口;628、延伸片;63、配重环;631、弧形槽;64、第一进水通道;65、第二进水通道;7、o型密封圈;8、虹吸管;9、内管。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平屋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32.参照图1,平屋面结构包括从下至上依次铺设的屋面层1、第一防水层2、保温层3、第二防水层4以及地砖层5,屋面层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屋面板,第一防水层2、保温层3、第二防水层4以及地砖层5依次铺设在屋面层1上。
33.第一防水层2为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第一防水层2紧贴屋面层1。保温层3为xps保温板,保温板采用具有避孔结构的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压缩强度小于等于150kpa,吸水率小于等于1.5%,燃烧等级b1级。第二防水层4为tpo 高分子防水卷材,第二防水层4紧贴保温层3,地砖层5为地砖,地砖通过水泥铺设在第二防水层4上。
34.参见图1与图2,平屋面结构还包括排水组件6,排水组件6包括落水管61以及落水斗62,落水管61内部中空,落水管61穿设于屋面层1且不突出于屋面层1,落水管61靠近屋面层1的一端与落水斗62密封连接,另一端与用于收集雨水的收集箱连接,落水斗62端部突出第二防水层4,且落水斗62内具有供雨水流通的空腔,当落水斗62与落水管61连接后,落水斗62的空腔与落水管61中空的内部相连通。
35.地砖层5开设有供落水斗62放置的让位槽51,落水斗62位于让位槽51内且不突出于地砖层5。
36.参见图2与图3,落水斗62包括管状的连接段621以及与连接段621连接的进水段622,连接段621与落水管61通过法兰连接。连接段621设置有与连接段621同轴的第一法兰盘623,第一法兰盘623的其中一端面与连接段621的端面相平齐;落水管61设置有与落水管61同轴的第二法兰盘611,第二法兰盘611的其中一端面与落水管61的端面相平齐。落水斗62与落水管61连接时,将落水斗62的连接段621与落水管61同轴设置,此时第一法兰盘623与第二法兰盘611相贴合,通过螺钉将第一法兰盘623与第二法兰盘611连接,从而使落水斗62与落水管61连接。
37.参见图3与图4,屋面层1开设有供第一法兰盘623和第二法兰盘611嵌入的安装槽11,第一法兰盘623与第二法兰盘611连接后均位于安装槽11内,且安装槽11的深度大于第一法兰盘623加上第二法兰盘611的厚度,使连接段621插入屋面层1与落水管61连接。
38.为使落水管61于屋面层1内更加稳定,连接第一法兰盘623与第二法兰盘611的螺钉穿入屋面层1内,使落水管61与屋面层1连接更加牢固。
39.落水管61靠近落水斗62的一端设置有下沉的台阶612,台阶612为环形,且台阶612与落水管61同轴设置。连接段621凸设有嵌入台阶612的嵌装块624,嵌装块624也为环形,落水管61与落水斗62连接时,嵌装块624插入落水管61内,且嵌装块624远离连接段621的侧面与台阶612的台阶612面相抵接,通过将连接段621的嵌装块624插入落水管61内,使连接段621与落水管61同轴,方便工作人员连接落水斗62与落水管61。
40.为提高落水管61与落水斗62之间的密封性,台阶612的台阶612面开设有与台阶612同轴的第一密封槽613,第一密封槽613内设置有o型密封圈7,嵌装块624远离连接段621的侧面开设有供o型密封圈7嵌入的第二密封槽625,第一密封槽613的截面与第二密封槽625的截面均为半圆型。落水斗62与落水管61连接时,预先将o型密封圈7嵌入第一密封槽613内,此时o型密封圈7的一半位于第一密封槽613内,另一半突出第一密封槽613,然后连接段621的嵌装块624插入落水管61内,嵌装块624远离连接段621的侧面与台阶612的台阶612面相抵接,o型密封圈7突出第一密封槽613的一半嵌入第二密封槽625内,通过o型密封圈7的作用使落水管61与落水斗62之间的密封性更好。
41.参见图5与图6,进水段622与连接段621远离落水管61的一端一体设置。进水段622远离连接段621一端开设有若干第一进水口626,若干第一进行口于进水段622的周向侧壁间隔相同距离且呈环形设置,每一第一进水口626均穿设有虹吸管8,虹吸管8的一端伸入进水段622内,另一端与第二防水层4的表面相抵接,使得该端端面朝远离落水斗62的一侧。
42.虹吸管8为竹节管,使虹吸管8易弯曲,虹吸管8呈拱桥形,中部高两端低,且虹吸管8的中部与进水段622的第一进水口626通过过盈配合连接。当第二防水层4表面有雨水且雨水高度高于虹吸管8的最高高度时,雨水从虹吸管8远离进水段622的一端进入虹吸管8内,然后从虹吸管8位于进水管内的一端流出并流入落水管61内,使第二防水层4上雨水排出。
43.参见图6与图7,落水斗62设置有石制的配重环63,配重环63与进水段622同轴设置,且配重环63活动套设于进水段622,配重环63压在虹吸管8远离进水段622的端部,使虹吸管8的端部与第二防水层4相抵接。为使虹吸管8不易在虹吸管8上移动,配重环63靠近虹吸管8的端面开设有若干弧形槽631,弧形槽631的数量与虹吸管8的数量相同且位置一一对应,弧形槽631与配重环63的外圈和内圈相贯通,且弧形槽631槽底为弧形,当配重环63压在虹吸管8上时,若干虹吸管8一一对应嵌入若干弧形槽631内。
44.参见图5,第二防水层4开设有供落水斗62的进水段622穿出的安装孔41,安装孔41孔壁通过防水胶连接有翻折环42,翻折环42套设于进水段622,翻折环42向远离保温层3的一侧翘起,且翻折环42与进水段622的外侧壁相贴合。
45.进水段622外箍设有管箍43,管箍43压在翻折环42上,通过管箍43将翻折环42压紧在进水段622的外侧壁上,使第二防水层4表面的水不易从安装孔41内泄漏入保温层3中。
46.参见图8,进水段622开设有若干第二进水口627,若干第二进水口627于进水段622的周向侧壁间隔相同距离且呈环形设置,第二进水口627与第一防水层2和保温层3之间的空腔相连通,使第一防水层2上的水从第二进水口627进入落水斗62内。
47.第一防水层2通过防水胶连接有若干延伸片628,若干延伸片628与若干第二进水口627一一对应,延伸片628远离第一防水层2的一端伸入第二进水口627内,且该端与进水段622的内侧壁相平齐,使第一防水层2的水进入进水段622内。
48.参见图2,进水段622具有与进水段622同轴的内管9,内管9将进水段622内部分成第一进水通道64和第二进水通道65,第二进水通道65位于第一进水通道64的外侧,第一进水通道64与第一进水口626相连通,第二进水通道65与第二进水口627相连接,第一进水通道64的下端和第二进水通道65的下端均与落水管61相连通,使从第一进水口626进入进水段622的雨水和从第二进水口627进入进水段622的雨水均能流入落水管61内。
49.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平屋面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s1:清洁屋面层:屋面层1由钢筋混凝土制成,通过高压吹风机将屋面层1表面的浮尘吹扫干净;s2:在清理过的屋面层1表面喷涂高粘结水性基层处理剂,用量需达0.5kg/m2;s2

1:喷涂施工分为两遍,第一遍施工完毕后进行干燥,干燥后再进行第二遍喷涂施工;s3:铺设第一防水层:待基层处理剂干燥后,铺设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s3

1:将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起始端热熔与屋面层1粘牢,持火焰喷灯对待铺设的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使喷灯距防水卷材加热处0.3

0.5m处往复移动烘烤,均匀加热;s3

2:将防水卷材加热至底面胶层呈黑色光泽并伴有微泡时,推滚防水卷材使防水卷材铺开,随后一人在后排气压实;s4:铺设保温层:保温层3采用三层xps保温板铺设而成,三层保温板分为上、中、下三层;首先将下层保温板用粘结剂粘贴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上,保温板的长度方向应与防水卷材的长度方向一致,将保温板分格铺设,相邻两保温板之间间距为20mm,以此形成排水排气间隙,然后按铺设下层保温板的方法铺设中层保温板,最后铺设上层保温板,上层保温板相较于中层保温板错缝铺设,并采用粘结剂粘结,无需分格,每块保温板之间相互紧贴,铺贴方向与下层保温板相同;s5、铺设找平层:用水泥涂抹在上层保温板并抹平,抹平后的水泥形成找平层;s6、铺设第二防水层:第二防水层4为tpo高分子防水卷材,将自然疏松的防水卷材布置在找平层上,平整顺直,搭接宽度为80mm,通过热空气焊接机及聚四氟乙烯辊进行相邻两防水卷材之间的焊接;s7、铺设地砖层:在第二防水层4上铺设地砖,相邻两地砖通过水泥连接;s7

1、在落水斗62处通过切割机切割出安装槽11,安装时将带有安装槽11的地砖覆盖在落水斗62上。
50.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