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测钢筋插入深度的全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10791发布日期:2020-09-23 01:32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检测钢筋插入深度的全灌浆套筒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检测钢筋插入深度的全灌浆套筒。



背景技术: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作为一种符合工业化生产方式的结构形式,具有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低、噪音污染与湿作业少和产品质量易控制等优势,已成为国内外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方向。

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尤其是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构件连接是保证结构整体质量的关键节点。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是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常用的钢筋连接形式,是指在预制混凝土构件内预埋的金属套筒中插入钢筋并灌注水泥基灌浆料而实现的钢筋对接连接方式。插入套筒内的连接钢筋作为不同预制构件荷载传递的主要承担者,连接钢筋的锚固长度是保证套筒灌浆连接可靠性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套筒内连接钢筋的插入长度则是保证其锚固长度的先决条件。

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会存在以下三方面的原因,导致套筒内连接钢筋插入长度减小:(1)由于构件生产或现场安装偏差导致下段连接钢筋无法就位,个别存在下段连接钢筋被割短或割断现象;(2)由于下层预制构件顶部的预留钢筋,除了要插入上层预制构件底部的套筒外,还要经过上下层预制构件之间的叠合楼板及上层预制构件的底部接缝,叠合楼板的现浇层如果厚度控制不好,会影响连接钢筋插入套筒的深度;(3)同理,底部接缝的厚度如果控制不好,也会影响连接钢筋插入套筒的深度。上述问题最终都会减少钢筋的有效锚固长度,导致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强度达不到要求,存在安全隐患。

授权号为cn108663006b的中国专利文献,提出了采用具有三维立体尺寸测量功能的内窥镜定量检测全灌浆套筒钢筋接头中连接钢筋插入深度。全灌浆套筒尺寸精度高,对于内腔中部有限位件且限位件的形式为限位挡卡的套筒,测量时限位挡卡可以作为参照物,该方法将测量连接钢筋的插入深度转化为测量连接钢筋插入段末端与套筒中部限位挡卡的相对距离,再根据限位挡卡的位置计算得到连接钢筋的插入深度。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市场上出现了很多其他形式的套筒,有些套筒内腔中部限位件为限位插销,甚至有些套筒内腔中部没有限位件,无法建立基准面作为参照物,上述检测方法不能适用。另外,当连接钢筋插入深度过短,连接钢筋插入段末端与套筒中部限位挡卡的相对距离会超出三维立体测量内窥镜的测距范围,测量准确度会大大降低,甚至会出现连接钢筋末端直接处于内窥镜观测盲区的情况。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便于检测钢筋插入深度的全灌浆套筒。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检测钢筋插入深度的全灌浆套筒,对于所有的全灌浆套筒都能采用具有三维立体尺寸测量功能的内窥镜定量检测全灌浆套筒钢筋接头中连接钢筋插入深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检测钢筋插入深度的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上的灌浆口和出浆口,所述套筒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基准线,所述基准线相对于所述套筒本体水平设置,在所述基准线上任取三点能够构成水平的基准面,所述基准线至少包括第一基准线,所述第一基准线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的中部。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第二基准线,所述第二基准线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准线的下方。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基准线设置在距离所述套筒本体的中间位置0~10mm。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基准线与所述第一基准线的距离为40~80mm。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套筒本体中部还设置有限位件,所述第一基准线设置在所述限位件上下0~10mm的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限位件为片状凸起,所述片状凸起作为第一基准线。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基准线还包括第三基准线,所述第一基准线到第二基准线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基准线到第三基准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基准线为凸起、凹槽、标识环、标识点、颜色标识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

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基准线与所述套筒本体一体成型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不用考虑套筒内腔中部是否有限位件以及限位件的类型,对于所有的全灌浆套筒都能采用具有三维立体尺寸测量功能的内窥镜定量检测全灌浆套筒钢筋接头中套筒内连接钢筋插入深度。

2、对于连接钢筋插入深度过短的工况,也能采用三维立体测量内窥镜的点到面测量功能检测全灌浆套筒钢筋接头中连接钢筋插入深度,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不带有限位件的全灌浆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限位件的全灌浆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况一的测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工况二的测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套筒本体;2、灌浆口;3、出浆口;4、第一基准线;5、第二基准线;6、第三基准线;7、限位件;8、前视三维立体测量镜头;9、灌浆口端连接钢筋;10、出浆口连接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于检测钢筋插入深度的全灌浆套筒的一实施例,包括套筒本体1和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1上的灌浆口2和出浆口3,所述套筒本体1内壁上设置有第一基准线4和第二基准线5,所述第一基准线4和第二基准线5相对于所述套筒本体1水平设置,分别在所述第一基准线4和第二基准线5上任取三点能够分别构成水平的第一基准面和第二基准面,所述第一基准线4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1的中部,所述第二基准线5设置在所述第一基准线4的下方,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将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插入到套筒本体1内,使用前视三维立体测量镜头8,从预制构件表面的出浆口伸入出浆孔道内,在出浆孔道与套筒的交接位置弯曲向下,利用出浆口端钢筋与套筒内壁之间的间隙继续向下推进伸入到接近基准线位置,调整合适的距离并转动探头的方向使成像清晰,通过前视三维立体测量内窥镜对套筒内的基准线及基准线下方的灌浆口端钢筋末端进行成像,当选择位置的成像清晰时,拍摄得到3d图像,在3d图像中测量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插入段末端与基准线确定的基准面的相对距离,从而能够判断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插入深度是否合格。

具体地,所述第一基准线4设置在距离所述套筒本体1的中间位置0~10mm,所述第一基准线4可以在此范围内浮动设置,参照图2所示,当所述套筒本体1内还设置有限位件7时,所述第一基准线4设置在所述限位件7上下0~10mm的范围内;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基准线4设置在限位件7的正中间的位置,根据前视三维立体测量镜头8的测距范围,所述第二基准线5与所述第一基准线4的距离为40~80mm,本实施例中,采用直径规格14mm的新型全灌浆套筒,套筒本体1底部到第一基准线4的距离为135mm,第二基准线5位于第一基准线4下方60mm处,套筒本体1底部到第二基准线5的距离为75mm,分别出现了下述两种工况:

工况一:

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1、灌浆口2、出浆口3和限位件7,所述限位件7为限位插销,第一基准线4位于限位插销中部,套筒本体1底部到第一基准线4的距离为135mm,第二基准线5位于第一基准线4下方60mm处,套筒本体1底部到第二基准线5的距离为75mm。从靠近灌浆口2一侧插入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从靠近出浆口3一侧插入出浆口连接钢筋10。从出浆口3处伸入前视三维立体测量镜头8,在限位件上方寻找合适位置,拍摄灌浆口连接钢筋9的插入段末端和第一基准线4的部分弧线段,建立第一基准面,测得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插入段末端到第一基准平面的垂直距离为-10.16mm,因此,灌浆口端连接钢筋的插入深度135-10.16=124.84mm。由于所测得的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的插入深度124.84mm大于等于8d(其中d为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的直径,8d为112mm),因此工况一中的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插入深度判定为合格。

工况二:

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全灌浆套筒包括套筒本体1、灌浆口2、出浆口3和限位件7,第一基准线4位于限位件中部,套筒本体1底部到第一基准线4的距离为135mm,第二基准线5位于第一基准线4下方60mm处,套筒本体1底部到第二基准线5的距离为75mm。从靠近灌浆口2一侧插入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从靠近出浆口3一侧插入出浆口连接钢筋10。从出浆口3处伸入前视三维立体测量镜头8,当前视三维立体测量镜头处于第一基准线上方时,无法清晰地拍摄到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插入段末端,因此继续将前视三维立体测量镜头从限位件与套筒本体1内壁的间隙往下伸入,拍摄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插入段末端和第二基准线5部分弧线段3d图像,建立第二基准面,并测得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插入段末端表面到第二基准平面的垂直距离为5.36mm,因此,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的插入深度为75+5.36=80.36mm。由于所测得的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的插入深度80.36mm介于5d至6d之间,小于8d(其中d为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的直径,8d为112mm),因此工况二中的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插入深度判定为不合格。

当套筒本体1规格较大、长度较长时,灌浆口端连接钢筋9插入段末端与第二基准面的相对距离超出了前视三维立体测量镜头8的测距范围,可以建立第三基准线6,所述第一基准线4到第二基准线5之间的距离与第二基准线5到第三基准线6之间的距离相等,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套筒本体1的规格,还可以设置第四基准线、第五基准线等,第四基准线到第三基准线6的垂直距离、第五基准线到第四基准线的垂直距离,与第三基准线6到第二基准线5的相等。

具体地,当所述限位件为片状凸起,所述片状凸起就可以作为第一基准线使用,无需另外设置第一基准线。

具体地,所述第一基准线4、第二基准线5、第三基准线6与所述套筒本体1一体成型设置,所述第一基准线4、第二基准线5、第三基准线6可以选择凸起、凹槽、标识环、标识点、颜色标识物其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组合的方式构成。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