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楼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05480发布日期:2020-10-02 08:16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楼层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楼层结构。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混凝土模板进行支撑,进而方便灌注混凝土,传统的支撑结构采用单独的支撑顶板和支撑杆,一般采用零时钉子固定拼接的木板和木杆,或者采用脚手架和钢管,搭设和拆卸麻烦,而且支撑效果不稳定,支撑点单一。

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楼层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楼层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楼层结构,包括顶板组件;所述顶板组件包括中心顶板和侧顶板;所述中心顶板底部设有升降机构,中心顶板外侧设有呈圆周分布的侧顶板,侧顶板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杆,辅助支撑杆连接有伸出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中心顶板固定连接的升降筒,升降筒内套设有固定筒,升降筒与固定筒滑动套接,固定筒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固定筒内设有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贯穿升降筒的底板并与升降筒的顶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延伸至底座内并通过轴承座与底座的底板转动连接,第一丝杆套接有第一蜗轮,第一蜗轮齿合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步进电机的输出轴,步进电机嵌套安装在底座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辅助支撑杆为套筒式伸缩杆,辅助支撑杆内嵌套有内套筒,内套筒底部固定连接有抵接板,内套筒贯穿有锁紧螺栓。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出机构包括剪叉杆,剪叉杆为中心位置相互铰接的一组连杆,剪叉杆内侧分别通过内铰接座铰接有升降盘,剪叉杆外侧通过外铰接座与辅助支撑杆铰接,外铰接座贯穿有导向杆,导向杆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与辅助支撑杆固定连接,升降盘上下相对设置,升降盘嵌套在升降筒内,升降盘贯穿并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杆,双向丝杆与升降筒内壁转动连接,双向丝杆下部套接固定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齿合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延伸至升降筒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内嵌套有蓄电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座下单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上设有呈周向分布的升降轮机构,升降轮机构包括滚轮,滚轮转动连接有升降架,升降架贯穿有固定架,固定架与底板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架贯穿并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下端与固定架转动连接,第二丝杆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轮,底板开设有供滚轮穿过的通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中心顶板、在中心顶板外侧呈圆周分布的侧顶板,对上层模板提供多点支撑,保证支撑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设有包括升降筒和固定筒的升降机构、包括剪叉杆、升降盘、内套筒、锁紧螺栓、双向丝杆、第一调节轮、内铰接座、外铰接座的伸出机构,方便对支撑结构进行快速架设和拆卸收纳;通过设有底板和升降轮结构,方便移动支撑结构,方便运输和调整支撑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建筑工程施工楼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4为建筑工程施工楼层结构中升降盘的立体图。

图中:1-中心顶板;2-侧顶板;3-升降筒;4-固定筒;5-底座;6-第一丝杆;7-第一蜗轮;8-第一蜗杆;9-步进电机;10-蓄电池;11-辅助支撑杆;12-内套筒;13-锁紧螺栓;14-下抵接板;15-剪叉杆;16-内铰接座;17-升降盘;18-双向丝杆;19-第二蜗轮;20-第二蜗杆;21-第一调节轮;22-外铰接座;23-导向杆;24-固定板;25-底板;26-滚轮;27-升降架;28-固定架;29-第二丝杆;30-第二调节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楼层结构,包括顶板组件;所述顶板组件包括中心顶板1和侧顶板2;所述中心顶板1底部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包括中心顶板1固定连接的升降筒3,升降筒3内套设有固定筒4,升降筒3与固定筒4滑动套接,固定筒4固定连接有底座5;所述固定筒4内设有第一丝杆6,第一丝杆6贯穿升降筒3的底板并与升降筒3的顶板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杆6延伸至底座5内并通过轴承座与底座5的底板转动连接,第一丝杆6套接有第一蜗轮7,第一蜗轮7齿合有第一蜗杆8,第一蜗杆8通过联轴器连接有步进电机9的输出轴,步进电机9嵌套安装在底座5内;具体的,步进电机9通过第一蜗杆8和第一蜗轮7带动第一丝杆6转动,第一丝杆6驱动升降筒3上下移动,对中心顶板1高度进行调节,使得中心顶板1与上层模板抵接,为上层模板提供支撑,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所述中心顶板1外侧设有呈圆周分布的侧顶板2,侧顶板2与中心顶板1配合对上层模板提供支撑,提高对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侧顶板2固定连接有辅助支撑杆11,辅助支撑杆11为套筒式伸缩杆,辅助支撑杆11内嵌套有内套筒12,内套筒12底部固定连接有抵接板14,内套筒12贯穿有锁紧螺栓13,通过锁紧螺栓13固定内套筒12伸出的长度;具体使用时,通过旋拧锁紧螺栓13,使得抵接板14与地面抵接,为侧顶板2提供支撑。

为了方便调节辅助支撑杆11和侧顶板2支撑位置,辅助支撑杆11连接有伸出机构,伸出机构包括剪叉杆15,剪叉杆15为中心位置相互铰接的一组连杆,剪叉杆15内侧分别通过内铰接座16铰接有升降盘17,剪叉杆15外侧通过外铰接座22与辅助支撑杆11铰接,外铰接座22贯穿有导向杆23,导向杆23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4,固定板24与辅助支撑杆11固定连接,升降盘17上下相对设置,升降盘17嵌套在升降筒3内,升降盘17贯穿并螺纹连接有双向丝杆18,双向丝杆18与升降筒3内壁转动连接,双向丝杆18下部套接固定有第二蜗轮19,第二蜗轮19齿合有第二蜗杆20,第二蜗杆20延伸至升降筒3外侧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调节轮21;通过旋拧第一调节轮21,驱动双向丝杆18转动,双向丝杆18驱动上下相对设置的升降盘17做相向移动,升降盘17通过剪叉杆15驱动辅助支撑杆11向外伸出,进而对侧顶板2和辅助支撑杆11的位置进行调节,呈圆周分布的侧顶板2对上层模板提供多个支撑位置,提高装置的支撑稳定性,同时剪叉杆15伸出后避免干扰物料和人员流动,同时通过内套筒12的调节,保证辅助支撑杆11的支撑稳定性。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为了提高装置的移动性;所述底座5内嵌套有蓄电池10,蓄电池10为驱动电机9供电,便于脱离有线作业,便于移动作业;所述底座5下单固定连接有底板25,底板25上设有呈周向分布的升降轮机构,升降轮机构包括滚轮26,滚轮26转动连接有升降架27,升降架27贯穿有固定架28,固定架28与底板25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架27贯穿并螺纹连接有第二丝杆29,第二丝杆29下端与固定架28转动连接,第二丝杆29上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调节轮30,底板25开设有供滚轮26穿过的通槽,具体的,通过旋拧第二调节轮30,第二丝杆29驱动升降架27和滚轮26向下移动,滚轮26穿过底板25上的通槽与地面接触,进而方便对整个装置进行移动,方便调整支撑位置,方便运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步进电机为现有技术;中心顶板、在中心顶板外侧呈圆周分布的侧顶板、包括升降筒和固定筒的升降机构、包括剪叉杆、升降盘、内铰接座、外铰接座的伸出机构、底板、升降轮机构为本申请的创新点;通过设有中心顶板、在中心顶板外侧呈圆周分布的侧顶板,对上层模板提供多点支撑,保证支撑结构的稳定性;通过设有包括升降筒和固定筒的升降机构、包括剪叉杆、升降盘、内套筒、锁紧螺栓、双向丝杆、第一调节轮、内铰接座、外铰接座的伸出机构,方便对支撑结构进行快速架设和拆卸收纳;通过设有底板和升降轮结构,方便移动支撑结构,方便运输和调整支撑位置。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