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传染病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7221发布日期:2020-11-06 12:46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传染病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传染病房。



背景技术:

当前传染病房包括当年sars时期的小汤山医院和现在武汉建的火神山及雷神山医院,从结构及理念仍上延用传统的和国际上公认的三区两通道思维模式,它的最大弊端是通气消毒及医护人员严密的防护服所带来的困扰没有解决,尽管应用了负压等,但病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都不能很好解决,工作人员长时间穿防护服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技术的发挥以及造成严重的心身折磨。

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让病区污染最轻,更大程度解放工作人员使之工作能动性更高,亟需提供一种传染病房,从根本上对传染病房及陈旧设计理念进行彻底改造,以解决现有传染病房的上述弊端。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传染病房,该传染病房的设计最大程度减少了污染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极大的改善了工作环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穿防护服的时间及人次,让令人谈之色变的传染病房变得更人性化、更温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传染病房,包括病房、医护工作中心、病人通道、医护通道、消杀间、排气通道和更衣室;

所述病房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病房呈环形排列,所述医护工作中心位于环形的中心处,且医护工作中心与各病房之间通过玻璃屏相隔,所述玻璃屏上设有操作窗口,所述病人通道通过病房外侧的环形封闭走廊与各病房相连,所述医护通道与医护工作中心相连,且医护通道远离病人通道;

所述医护通道与环形封闭走廊相交的两侧设有更衣室,一侧为进病房更衣室,另一侧为出病房更衣室,所述出病房更衣室内设有消毒设施,且出病房更衣室与医护通道之间设有消毒间;

所述消杀间位于病房的上方,且通过单向气道相连,所述排气通道为双排气通道,双排气通道包括清洁区排气通道和污染区排气通道,所述清洁区排气通道与医护工作中心相连通,所述污染区排气通道通过消杀间与各病房相连通,所述医护工作中心的气压高于各病房的气压。另外,清洁区排气通道和污染区排气通道并列设置,互不交叉。

本实用新型中,新型传染病房包括四区、四通道,四区为:工作区也就是清洁区(医护工作中心)、污染区(病房、病房前走廊)、消杀区(消杀间)和缓冲区(更衣室等进、出污染区的区域);四通道为:医护通道、病人通道、清洁区排气通道、污染区排气通道。环形封闭走廊是连通污染区和清洁区的通道,其内设有缓冲区,也可设置医技室及值班室等,具体根据需要而设置。

医护通道可设置于远离病人通道的相对一侧,医护工作中心的空气环境远离污染区为清洁区,可根据需要设置医护通道的长度,保证清洁空气环境。病人自进入病人通道的那一刻起就能保证污染被隔离,所有的污染气体全被控制在病区内不能向四周扩散。因为医护通道和病人通道均是气密道,污染区的环形走廓都是封闭的,医护通道和病人通道不仅是人行道更是单向气道。

各病房与医护工作中心是玻璃屏隔离,两者的气体都是从相对立的方向流入并向上进入各自的排气通道,污染区的气体经过消杀间(高温或紫外线等)处理后经污染区排气通道排到室外,消杀的措施可根据现有技术采用更强烈的物理方法,所以它排出的气体是前所未有的清洁。本实用新型传染病房的房顶采用玻璃屋顶,即节能又有利于气体自然流通。气体消毒排放都是有序的,并且还是可控的,在每间病房的顶层都有单向风机,根据排放检测标准可采用持继循环或集中定时消杀排放。污染区的空气因消杀间的工作原理已规定了向心性流动而无法外泻。

根据本实用新型,多个所述病房中设有普通病房和重病病房,且重病病房设于与病人通道相近处。

优选地,所述操作窗口包括物品传递口和治病操作口,所述物品传递口为由医护工作中心向病房的单向传递口,所述治病操作口处设有橡胶手套。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治病操作口处设有交换口套筒,所述橡胶手套的筒端部连接有连接套筒,所述连接套筒套设粘贴在橡胶手套环上,套设有连接套筒的橡胶手套环与所述交换口套筒相匹配,套设有连接套筒的橡胶手套环插设在交换口套筒内,连接套筒位于橡胶手套环与交换口套筒之间,且通过保险栓固定。通过上述结构设置,可实现橡胶手套的密闭更换,橡胶手套为长筒橡胶手套,橡胶手套与治病操作口通过上述结构连接,在橡胶手套更换时,更换的橡胶手套和橡胶手套环将被更换的橡胶手套和橡胶手套环推至病房,而且橡胶手套可两面翻,可伸至病房和医护工作中心,可知,更换橡胶手套时医护工作中心是不会污染的。同样地,物品传递也依照后者将前者推出的操作,进行保证单向密闭置换。

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橡胶手套环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连接套筒上设有与第一凹槽相匹配的第二凹槽,所述保险栓由交换口套筒的一侧伸至所述第二凹槽内。通过设置保险栓、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保证橡胶手套在操作过程中不会被带丢,不会被病房病人取下或脱落移位,保证两侧密闭。

另外,操作窗口不用时都要用保险盖盖上避免意外,只有这样工作人员才不会污染,病人的一切尽在视野内,隔玻璃屏操作比穿防护服更方便利索。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操作窗口可开展常规治疗和向病房传递物品,类同于目前的细菌实验室,物品传递口为单向传递,橡胶手套的更换在医护工作中心内完成且不会有污染气体进入,因为医护工作中心的气压高于病房,并且是密闭的也是可控的。所有更换的丢弃物都留在病房内并由地面的传送设施运走,因消杀间(二楼)的强大功能,必要时这些医疗废物均可传送到消杀间进行消杀处理后运出。玻璃屏形状的设计和制造要有利于操作,使医护能更大范围接触病人,特殊治疗需与污染区的工作人员或机器人配合完成,多数情况下在医护工作中心即可完成,甚至输液,是不需要穿防护服的。

另外,可根据需要设置病房内的病床都是可移动的,内部可设卫生间等,污水等都可设置在地下通道消毒后排放,这些根据现有技术均可进行常规设置,不再赘述。缓冲区可根据需要调整空间大小,具体设计参考当前防护隔离要求。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消杀间内设有高温消杀设施和/或紫外线消杀设施;位于病房顶部的单向气道内设有单向风机,所述消杀间与污染区排气通道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风机,清洁区排气通道与医护工作中心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风机。

本实用新型中未加限定的设置均采用本领域中的常规手段,例如,排污设施、病房内的设施、医技室、值班室等的设置均可根据现有技术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传染病房的设计完全打破了传统传染病房的防护隔离指导思想,其为双层(不含地下层污水及废弃物处理场所)四区四通道结构,病人自进入病人通道后所排放出的污气在经过消杀前是不向病区外泄露的,污染区的气体均为向心性定向流至消杀间收集消杀排放,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工作环境更清洁,双排气通道互不交叉。污染区气体集中收容于顶层消杀间统一消杀后滤过排放,这是保证气体无污染排放的关键,整个传染病房只有病人通道和医护通道两个进风口,周围都是玻璃屏幕密封的。另外,病房与医护工作中心之间特设的玻隔屏及物品传递口和治病操作口是避免交叉感染的核心,这些操作过程均由特设的通道完成,整个过程是密闭状态下单向推进操作的。

通过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不穿防护服治疗传染病,日常工作都可以开展,包括基础护理和输液等,一般诊查包括听诊、触诊,心电检查、监护等。该设计能最大限度减少穿防护服的人次和时间,气体的排放、消杀均能达到层流及正负压要求,特别是消杀间的设计更令各类病原体绝望。本实用新型的新型传染病房的设计是可行的,不穿防护服治疗传染病是可以实现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新型传染病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图。

图3为操作窗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治病操作口非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治病操作口使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连接套筒及橡胶手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6所示,一种新型传染病房,包括病房6、医护工作中心1、病人通道2、医护通道3、消杀间4、排气通道和更衣室;

所述病房6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病房6呈环形排列,所述医护工作中心1位于环形的中心处,且医护工作中心1与各病房6之间通过玻璃屏7相隔,所述玻璃屏7上设有操作窗口8,所述病人通道2通过病房6外侧的环形封闭走廊9与各病房6相连,所述医护通道3与医护工作中心1相连,且医护通道3远离病人通道2;

所述医护通道3与环形封闭走廊9相交的两侧设有更衣室,一侧为进病房更衣室5,另一侧为出病房更衣室10,所述出病房更衣室10内设有消毒设施,且出病房更衣室10与医护通道3之间设有消毒间11;

所述消杀间4位于病房6的上方,且通过单向气道12相连,所述排气通道为双排气通道,双排气通道包括清洁区排气通道13和污染区排气通道14,所述清洁区排气通道13与医护工作中心1相连通,所述污染区排气通道14通过消杀间4与各病房6相连通,所述医护工作中心1的气压高于各病房6的气压。

多个所述病房6中设有普通病房和重病病房,且重病病房设于与病人通道2相近处。

所述操作窗口8包括物品传递口15和治病操作口16,所述物品传递口15为由医护工作中心1向病房6的单向传递口,所述治病操作口16处设有橡胶手套17。

所述治病操作口16处设有交换口套筒18,所述橡胶手套17的筒端部连接有连接套筒19,所述连接套筒19套设粘贴在橡胶手套环20上,套设有连接套筒19的橡胶手套环20与所述交换口套筒18相匹配,套设有连接套筒19的橡胶手套环20插设在交换口套筒18内,连接套筒19位于橡胶手套环20与交换口套筒18之间,且通过保险栓21固定。

所述橡胶手套环20上设有第一凹槽22,所述连接套筒19上设有与第一凹槽22相匹配的第二凹槽23,所述保险栓21由交换口套筒18的一侧伸至所述第二凹槽23内。非使用状态下治病操作窗口用保险盖25盖上避免意外,

所述消杀间4内设有紫外线消杀设施;位于病房5顶部的单向气道12内设有单向风机,所述消杀间4与污染区排气通道14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风机24,清洁区排气通道13与医护工作中心1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风机24。

该传染病房的设计最大程度减少了污染区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极大的改善了工作环境,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穿防护服的时间及人次,让令人谈之色变的传染病房变得更人性化、更温馨。

以上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说明是示例性的,并非穷尽性的,并且也不限于所披露的实施例。在不偏离所说明实施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许多修改和变更都是显而易见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