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柱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41084发布日期:2020-11-25 14:52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立柱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柱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立柱安装,一般采用由下至上的安装顺序及安装方法。也就是首先施工建造地坪板,在地坪板的混凝土强度达到预定强度之后,再进行立柱的安装。而且在立柱安装的过程中,还需要先在混凝土上打洞、在洞中为立柱设置垫板等环节。这种传统的立柱安装施工方法工期较长。因此在一些工期紧张的工程中,这种施工方法并不适用。

因此,非常需要对施工方法或者立柱安装结构改进,从而能够将工期缩短。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柱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柱安装结构,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的顶部设有梁;立柱,立柱的顶端与立柱上方的梁铰接;托架,托架支撑立柱的底端;以及顶升装置,顶升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底端的下方,顶升装置支撑立柱的底端,并且顶升装置设置在托架中;其中,顶升装置可以用于调整立柱的标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梁设置有竖直延伸的长孔,立柱的顶端设置有销孔,长孔和销孔通过销轴连接;当立柱位于设定标高时,销轴与长孔的顶侧和底侧之间均具有设定阈值的间距。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托架包括垫板,垫板位于托架的底部,垫板上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垫板的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垫板为环形板,环形板的中空区域位于环形板的中心区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托架包括多个沿竖向设置的支撑件,支撑件设置在垫板和立柱的底端之间,支撑件与垫板固定连接,支撑件支撑立柱的底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的两个支撑件之间通过斜撑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立柱上设有用于连接起重装置的吊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顶升装置是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该立柱安装结构包含支撑结构、托架、顶升装置。托架可以支撑立柱的底端,使得立柱保持一定的高度;顶升装置可以调整立柱的标高;而立柱的顶端铰接至支撑结构的梁,使得立柱的位置可以调整。当需要将立柱安装至混凝土时,先通过顶升装置调整立柱的标高(以使立柱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然后将托架与立柱的底端固定连接,再将托架与地坪板钢筋笼一起浇筑混凝土即可。因此,该立柱安装结构避免了再在混凝土中挖开口来安装立柱,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立柱安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设置垫板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吊装立柱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调整顶升装置高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支撑件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设置斜撑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固定立柱的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立柱与梁连接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立柱;102、立柱的底端;12、托架;122、垫板;124、支撑件;126、斜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柱安装结构,包括:支撑结构、立柱10、托架12、顶升装置。支撑结构(未示出)的顶部设有梁。立柱10的顶端与立柱10上方的梁铰接。托架12支撑立柱10的底端102。顶升装置可拆卸的设置在底端102的下方,顶升装置支撑立柱10的底端102,顶升装置设置在托架12中,而且顶升装置可以用于调整立柱10的标高。

在本实施例中,托架12只是支撑立柱10的底端102。也就是说,托架12的顶部与立柱10的底端102接触,但未固定在一起,所以托架12不会限制立柱10标高的调整。因此可以通过调整顶升装置起升的高度,调节立柱10的标高。当立柱10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之后,将托架12与立柱10的底端102焊接在一起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当需要将立柱10安装至混凝土时,先通过顶升装置调整立柱10的标高,然后将托架12与立柱10的底端102固定连接,再将托架12与地坪板钢筋笼一起浇筑混凝土即可。这样就无须在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再在混凝土中挖一个开口来安装立柱10,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

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结构的顶部设置有梁,并且梁的连接板上设置有竖直延伸的长孔,立柱10的顶端设置有销孔,长孔和销孔通过销轴连接。由于梁的长孔是沿着竖向延伸的,因此在通过顶升装置调整立柱10的高度时,立柱10可以沿着长孔上升或者下降。也就是说,随着顶升装置调节起升高度,销轴可以沿着长孔上升或者下降,以使得立柱10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当立柱位于设定标高时,销轴与长孔的顶侧和底侧均具有设定阈值的间距。也就是说,当销轴位于预设标高时,销轴位于长孔的顶侧和底侧之间。并且顶侧与销轴的间距以及底侧与销轴的间距,二者均可以作为立柱高度调节范围的阈值。即,销轴与顶侧的间距,构成了立柱竖直向上调整的阈值;销轴与底侧的间距,构成了立柱竖直向下调整的阈值。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托架12的底部设有垫板122,垫板122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固定垫板122的孔。可以通过将水泥钉插入孔中,将垫板122固定至地坪板垫层。在本实施例中,垫板122为环形板,环形板的中空区域位于环形板的中心区域。中空区域可以用于放置顶升装置,并且可以将垫板122的基准线露出,以方便垫板122与立柱10对准。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垫板122的外轮廓为长方形。由于长方形具有垂直的长边和宽边,因此垫板122的长边和宽边可以很容易与垫板122的基准线对准。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托架12还包括多个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支撑件124,多个支撑件124均匀分布。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垫板122的轮廓是长方形,并且四个支撑件124分别焊接至垫板122的四个角处。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124由槽钢制成,槽钢的强度大,不易变形,可以很好的支撑立柱10。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24之间通过斜撑126连接。斜撑126可以由钢筋、圆管等制成。斜撑126可以加固托架12,使得托架12可以成为一个更加稳定的体系。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立柱10上设有用于连接起重装置的吊耳。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吊耳与立柱10的顶端的间距为立柱10的三分之一长度。吊耳极大的方便了对立柱10的吊装操作和标高调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顶升装置可以是千斤顶。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图2至图8,对立柱安装结构的装配过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先进行地坪板垫层施工。在该环节中,进行基础回填土施工;并且在施工完成后,素土夯实系数需要达到0.95。在夯实作业完成后,在夯实的土层上浇筑混凝土以建造地坪板垫层。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地坪板垫层的施工完成并且达到预期强度后,可以进行测量放线,然后设置垫板122的安装基准线。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垫板122的基准线画好之后,按照基准线确定垫板122的位置。然后将垫板122固定在地坪板垫层上,例如通过水泥钉或者锚栓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垫板122具有定位作用,有助于确定立柱10和托架12的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垫板122可以是环形板。具体来说,垫板122的最外侧轮廓是长方形,垫板122的中空部分的轮廓也是长方形。垫板122被水泥钉固定在垫层上后,垫板122中心的中空区域可以观察到垫板122的基准线,以减少垫板122的安装误差。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垫板122可以是一块完整的板,可以制成圆形、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任意形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垫板122固定完毕后,执行立柱10吊装操作。具体来说,该操作分为两步。

如图3所示,第一步,利用起重装置将立柱10吊起并移送至支撑结构(未示出)上方的一个位置,然后从该位置缓缓放下立柱10直至立柱10到达一个理想位置。在该理想位置,立柱10的柱身相对于垂直地坪板垫层的方向倾斜10-30度(例如20度),立柱10的底端102是悬空的,并且支撑结构的梁在立柱10的顶端的上方。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立柱10上设置吊耳,并且吊耳与立柱10的顶端的间距为立柱10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个位置的吊耳有助于立柱10在吊装期间保持较佳的倾斜角度,以方便施工人员控制和安装立柱10。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梁的支撑结构可以在执行吊装操作之前建设完成,也可以在执行吊装操作期间建设完成。在本实施例中,支撑结构可以是大型钢结构建筑。

第二步,通过起重装置和人工操作的配合,将立柱10的顶端与梁的连接板连接。在该过程中,先将立柱10的顶端的销孔和(梁的)连接板的长孔对准,以使得立柱10与梁处于连接就位状态。然后将销轴垫片插入到立柱10的顶端与连接板之间的缝隙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由于该缝隙狭小,可以将钢筋短棍焊接到销轴垫片上,然后通过操作钢筋短棍将销轴垫片缓慢送入缝隙中,并且使销轴垫片的孔与长孔和销孔对准。然后,将销轴穿过长孔、销孔和销轴垫片的孔,完成立柱10和梁的销连接。在一些其他的实施例中,立柱10可以通过其他方式与梁枢转连接,例如活动铆接。只要有助于控制立柱10处于竖直(或者垂直于地坪板垫层)的状态,均在本实用新型考虑的范围内。

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立柱10与梁连接之后,将可调节高度的顶升装置设置在钢垫板122的中心,然后调高顶升装置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0依然保持被起重装置吊起的状态,并且立柱10被控制不发生任何移动,以避免销轴因受到立柱10施加的力而损坏。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将顶升装置的高度调整完毕之后,将立柱10缓慢下放,直到立柱10处于竖直的状态(即此时立柱10的柱身垂直于地坪板垫层)。此时,顶升装置仍然处于立柱10的底端102的中心位置的正下方。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0仍然保持在被吊起的状态,以避免销轴因承受立柱10施加的力而被破坏。需要说明的是,当立柱10处于竖直的状态时,顶升装置的顶部与立柱10的底端102的间距应该为3cm-8cm,有助于为调整立柱10的垂直度预留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立柱10下放完毕之后,调整顶升装置的高度,直至顶升装置的顶部接触立柱10的底端102。然后,通过塔尺和棱镜配合,继续调整顶升装置的高度,从而实现对立柱10的标高和坐标更精确的调整,以使得立柱10的各项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在本实施例中,标高和坐标调整完毕的立柱10被顶升装置所支撑,然后取消起重装置对立柱10的吊装。也就是说,此时立柱10完全或者主要靠顶升装置支撑来保持竖直状态。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立柱10的标高和坐标被调整完毕后,将预先下料完成的多个支撑件124竖直的设置在垫板122和立柱10的底端102之间,并且支撑件124的底端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至垫板122。当所有支撑件124与垫板122连接之后,所有支撑件124与垫板122共同组成托架12。如图6所示,还可以将相邻的两个支撑件124通过斜撑126加固,使得托架12形成一个更加牢固的整体。当然,在所有支撑件124与垫板122连接完毕之后,需对立柱10的标高进行复测。如果发现偏差,及时通过改变顶升装置的高度调整立柱10的标高,直至立柱10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支撑件124都是预先下料制成的,其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所以即使立柱10的标高有偏差,实际偏差不是特别大(例如,施工过程中允许标高的偏差在5mm之内,而实际偏差在是5mm-7mm),所以这些偏差是施工人员可以补救的,只需要通过调整顶升装置的高度补救即可。换句话说,在托架12制成之后,顶升装置所进行的标高调整,都是由于实际偏差在可以补救的范围内,否则立柱安装结构10无法使用。当然,这也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常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当立柱10的标高符合设计要求后,可以将所有支撑件124与立柱10的底端102焊接。然后可以下调顶升装置的高度,将顶升装置取出。当然,也可以下调顶升装置的高度以及取出顶升装置,顶升装置可以继续与托架12共同支撑立柱1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将顶升装置取出之后,进行地坪板钢筋笼绑扎作业;或者在所有支撑件124与立柱10的底端102焊接之后,进行地坪板钢筋笼绑扎作业。在本实施例中,地坪板钢筋笼是围绕托架12设置的,并且地坪板钢筋笼的高度小于等于立柱10的底端102的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地坪板钢筋笼绑扎完成并且验收通过之后,开始浇筑混凝土。在本实施例中,立柱10是竖直状态(即,此时立柱10的柱身垂直于地坪板垫层),立柱10的底端102具有一个与地坪板垫层平行的底板,并且该底板上设置有穿过底板的螺栓孔。在浇筑混凝土之前,需要将螺栓孔所在的位置用胶带封住,以避免混凝土对螺栓孔造成污染。在浇筑混凝土时,混凝土浇筑在底板下方,并且托架12被混凝土完全淹没。在混凝土达到预定强度后,底板位于混凝土上方并且与混凝土接触。

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浇筑地坪板的混凝土满足预定强度后,沿着底板的螺栓孔进行钻孔作业。钻孔作业完毕之后,在螺栓孔和混凝土中的孔中植入化学锚栓。通过安装化学锚栓,将立柱10牢牢固定至混凝土上。

结合上述施工过程,托架12用于支撑和连接立柱10。一方面托架12安装立柱10的过程中制作完成,缩短了施工时间;另一方面混凝土可以将托架12与地坪板钢筋笼一起浇筑,避免了再在混凝土上挖开口来安装立柱10,缩短了施工时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