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结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用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制成的梁钢、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便,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随着现在建筑技术的发展,生活中很多建筑物都采用钢结构,在钢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加强结构对钢结构的钢梁进行加固,然而现有的加强结构加强效果差,大多采用螺栓和加强件直接拧紧固定,不可对钢梁之间进行多点加强,降低钢结构的整体架构强度,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钢结构用加强结构,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结构用加强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现有加强结构加强效果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用加强结构,包括横梁,所述横梁底部的左侧焊接有第一限位筒,所述横梁底部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焊接有多个第二限位筒,所述横梁的左侧栓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内腔的底部栓接有竖梁,所述竖梁右侧的顶部焊接有第三限位筒,所述竖梁右侧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箱,所述固定箱的正面通过螺丝螺纹连接有检修门,所述固定箱内腔底部右侧的中心处嵌设有螺纹筒,所述固定箱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滑筒,所述固定箱的内腔设置有加强结构。
优选的,所述加强结构包括丝杆、旋柄、螺纹套、移动块、升降杆、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支架和第三限位柱,所述螺纹筒的内腔竖向螺纹连接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与固定箱的内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的底部焊接有旋柄,所述丝杆的中心处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左侧横向焊接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顶部的中心处竖向栓接有与滑套滑动配合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顶部贯穿滑筒并焊接有与第一限位筒卡接的第一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左侧的底部焊接有与第三限位筒卡接的第三限位柱,所述第一限位柱右侧的底部横向焊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焊接有与第二限位筒卡接的第二限位柱。
优选的,所述第二限位筒和第二限位柱的数量均至少为三个,所述第一限位筒和第一限位柱位于同一竖直水平线上,所述第二限位筒和第二限位柱位于同一竖直水平线上,所述第三限位筒和第三限位柱位于同一竖直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箱内腔的左侧竖向栓接有滑柱,所述滑柱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的右端与移动块的左侧栓接。
优选的,所述滑柱表面的顶部套设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外端分别与滑套和固定箱的内壁栓接。
优选的,所述移动块底部的中心处竖向栓接有限位弹簧,所述限位弹簧的底端与固定箱内腔的底部栓接。
优选的,所述旋柄的形状设置为六边形,所述旋柄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箱右侧的底部铰接有与卡槽卡接的卡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钢结构用加强结构,解决了钢结构用加强结构的问题;
1.本实用新型通过丝杆、旋柄、螺纹套、移动块和升降杆的结构配合,可分别同步带动第一限位柱、第二限位柱、支架和第三限位柱分别对应卡入第一限位筒、第二限位筒和第三限位筒,从而可对横梁和竖梁进行多点加强,直接增强横梁和竖梁的整体架构强度,保证钢结构的稳固性和抗震效果;
2.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二限位筒和第二限位柱的数量均至少为三个,从而可对横梁底部的右侧进行三点加强,进一步增强横梁的整体牢固强度,通过滑柱和滑套,增强移动块的升降平稳性,防止移动块受力出现歪斜;
3.本实用新型通过缓冲弹簧,进一步增强滑套的滑动稳定性,同时也可对滑套进行弹性限位,通过限位弹簧,可对移动块底部的升降距离进行弹性缓冲,通过卡槽和卡杆,可对旋柄进行锁止卡紧,防止旋柄静置时出现意外松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横梁和竖梁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箱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旋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横梁;2、第一限位筒;3、第二限位筒;4、连接件;5、竖梁;6、第三限位筒;7、固定箱;8、螺纹筒;9、滑筒;10、加强结构;101、丝杆;102、旋柄;103、螺纹套;104、移动块;105、升降杆;106、第一限位柱;107、第二限位柱;108、支架;109、第三限位柱;11、滑柱;12、滑套;13、缓冲弹簧;14、限位弹簧;15、卡槽;16、卡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用加强结构,包括横梁1,所述横梁1底部的左侧焊接有第一限位筒2,所述横梁1底部的右侧从左至右依次焊接有多个第二限位筒3,所述横梁1的左侧栓接有连接件4,所述连接件4内腔的底部栓接有竖梁5,所述竖梁5右侧的顶部焊接有第三限位筒6,所述竖梁5右侧的中心处栓接有固定箱7,所述固定箱7的正面通过螺丝螺纹连接有检修门,所述固定箱7内腔底部右侧的中心处嵌设有螺纹筒8,所述固定箱7内腔顶部的中心处嵌设有滑筒9,所述固定箱7的内腔设置有加强结构10,通过丝杆101、旋柄102、螺纹套103、移动块104和升降杆105的结构配合,可分别同步带动第一限位柱106、第二限位柱107、支架108和第三限位柱109分别对应卡入第一限位筒2、第二限位筒3和第三限位筒6,从而可对横梁1和竖梁5进行多点加强,直接增强横梁1和竖梁5的整体架构强度,保证钢结构的稳固性和抗震效果。
如图1、图3和图4中,所述加强结构10包括丝杆101、旋柄102、螺纹套103、移动块104、升降杆105、第一限位柱106、第二限位柱107、支架108和第三限位柱109,所述螺纹筒8的内腔竖向螺纹连接有丝杆101,所述丝杆101的顶端与固定箱7的内腔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丝杆101的底部焊接有旋柄102,所述丝杆101的中心处螺纹连接有螺纹套103,所述螺纹套103的左侧横向焊接有移动块104,所述移动块104顶部的中心处竖向栓接有与滑套12滑动配合的升降杆105,所述升降杆105的顶部贯穿滑筒9并焊接有与第一限位筒2卡接的第一限位柱106,所述第一限位柱106左侧的底部焊接有与第三限位筒6卡接的第三限位柱109,所述第一限位柱106右侧的底部横向焊接有支架108,所述支架108的顶部从左至右依次焊接有与第二限位筒3卡接的第二限位柱107,从而可对横梁1和竖梁5进行多点加强,直接增强横梁1和竖梁5的整体架构强度。
如图1和图3中,所述第二限位筒3和第二限位柱107的数量均至少为三个,从而可对横梁1底部的右侧进行三点加强,进一步增强横梁1的整体牢固强度,所述第一限位筒2和第一限位柱106位于同一竖直水平线上,所述第二限位筒3和第二限位柱107位于同一竖直水平线上,所述第三限位筒6和第三限位柱109位于同一竖直水平线上。
如图3中,所述固定箱7内腔的左侧竖向栓接有滑柱11,所述滑柱11的底部滑动连接有滑套12,所述滑套12的右端与移动块104的左侧栓接,增强移动块104的升降平稳性,防止移动块104受力出现歪斜。
如图3中,所述滑柱11表面的顶部套设有缓冲弹簧13,所述缓冲弹簧13的外端分别与滑套12和固定箱7的内壁栓接,进一步增强滑套12的滑动稳定性,同时也可对滑套12进行弹性限位。
如图3中,所述移动块104底部的中心处竖向栓接有限位弹簧14,所述限位弹簧14的底端与固定箱7内腔的底部栓接,可对移动块104底部的升降距离进行弹性缓冲。
如图1和图4中,所述旋柄102的形状设置为六边形,所述旋柄102底部的中心处开设有卡槽15,所述固定箱7右侧的底部铰接有与卡槽15卡接的卡杆16,可对旋柄102进行锁止卡紧,防止旋柄102静置时出现意外松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钢结构用加强结构时,由于旋柄102为六边形,则使用者使用扳手顺时针转动旋柄102,旋柄102带动丝杆101进行转动,丝杆101通过螺纹套103带动移动块104向上移动,滑套12在滑柱11表面滑动,增强移动块104的升降平稳性,接着移动块104带动升降杆105向上移动,升降杆105分别同步带动第一限位柱106、第二限位柱107和第三限位柱109向上移动,直至第一限位柱106、第二限位柱107和第三限位柱109完全对应卡入第一限位筒2、第二限位筒3和第三限位筒6内,接着使用者扳动卡杆16插入卡槽15内,从而可对旋柄102进行锁止卡紧,从而可对横梁1和竖梁5进行多点加强固定,这就是该钢结构用加强结构的整个工作过程,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在此不再详述。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