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2714发布日期:2020-11-27 10:29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地砖是一种地面装饰材料,也叫地板砖;用黏土烧制而成;规格多种;质坚、耐压耐磨,能防潮;有的经上釉处理,具有装饰作用;多用于公共建筑和民用建筑的地面和楼面,例如公园里弯曲的道路。

目前大多地砖通过人工铺设,且在铺设过程中通过击打下一块地砖抵压在上一块地砖上来减小地砖之间的缝隙,从而使地砖可长时间使用,且地砖间不易歪动积水,从而增大地砖铺设的施工质量。

不过在此过程中击打地砖的力度过大会对下一块地砖造成损坏,严重的则直接导致下一块地砖断裂,轻微的也会导致地砖边缘会被敲出一个缺角,从而损坏路面美观,同时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其特征是:以握杆、上平框座、下平框座和挤板为主体;所述挤板中间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调节螺柱,且调节螺柱插在握杆内;所述握杆下端设有固定框、凸板和弧段轮,且固定框中间设有活动轴与固定框固定连接,凸板固定连接在弧段轮边缘,且弧段轮穿在活动轴上并可旋转转动;所述上平框座和下平框座中间设有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且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分别为两个,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平行排布在上平框座和下平框座中间;所述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之间设有中框座连接,且中框座前端与挤板之间设有销轴进行连接;所述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之间设有弹性杆,且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上分别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套。

优选的,所述弧段轮边缘呈渐开线形状,从而通过掰动凸板使弧段轮绕活动轴旋转,从而使弧段轮贴合抵压在调节螺柱上,从而限制调节螺柱与握杆之间的位置关系。

优选的,所述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呈v字形形状,从而通过上平框座与下平框座之间的距离减小来控制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之间v形角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上分别设有均匀排布的上齿牙和下齿牙进行啮合,从而使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可以在上平框座和下平框座上以中框座为对称进行运动。

优选的,所述握杆中间位置设有固定螺钉、皮筋带和挂钩,通过固定螺钉将皮筋带连接在握杆上,便于通过挂钩勾住下平框座,从而通过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对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进行收紧,从而使其折叠后减小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运输。

优选的,所述弹性杆两端分别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止位柱,弹性杆卡压在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之间,且弹性杆穿过固定套,从而通过止位柱限制弹性杆与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之间的位置关系。

优选的,所述上平框座和下平框座分别与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之间设有凸轴进行连接,且中框座与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之间也通过凸轴进行连接,从而便于安装。

优选的,所述上平框座和下平框座分别呈方形四边形方形形状,从而便于脚部对上平框座进行踩压,下平框座呈方形四边形形状便于卡压在地面,通过方形四边形形状框在地面上,从而增大下平框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下平框座在地面上不会滑动。

优选的,所述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均呈方形四边形形状,从而便于增加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在上平框座和下平框座之间运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平框座和下平框座配合挤压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来使上斜框座和下斜框座之间的中框座带动前端的挤板对地砖砖块进行挤压,设计巧妙,操作简单;下平框座呈方形四边形形状框在地面上,从而增大下平框座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通过挂钩勾住下平框座,从而使其折叠后减小占用空间,便于携带和运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的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挂钩处于挂紧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所述的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所述的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挂钩处于松垮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4为图3中所述的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b处局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所述的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c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所述的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的轴测图。

图7为图6中所述的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d处局部放大图。

图中:1、握杆;2、调节螺柱;3、皮筋带,31、挂钩,32、固定螺钉;4、固定框,41、活动轴,42、凸板,43、弧段轮;5、上平框座;6、下平框座;7、凸轴;8、中框座;9、弹性杆,91、止位柱,92、固定套;101、上斜框座;102、上齿牙;103、下斜框座;104、下齿牙;105、挤板;106、销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砖块铺设挤压装置,其特征是:以握杆1、上平框座5、下平框座6和挤板105为主体;所述挤板105中间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调节螺柱2,且调节螺柱2插在握杆1内;所述握杆1下端设有固定框4、凸板42和弧段轮43,且固定框4中间设有活动轴41与固定框4固定连接,凸板42固定连接在弧段轮43边缘,且弧段轮43穿在活动轴41上并可旋转转动;所述上平框座5和下平框座6中间设有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且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分别为两个,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平行排布在上平框座5和下平框座6中间;所述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之间设有中框座8连接,且中框座8前端与挤板105之间设有销轴106进行连接;所述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之间设有弹性杆9,且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上分别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固定套9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弧段轮43边缘呈渐开线形状,从而通过掰动凸板42使弧段轮43绕活动轴41旋转,从而使弧段轮43贴合抵压在调节螺柱2上,从而限制调节螺柱2与握杆1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呈v字形形状,从而通过上平框座5与下平框座6之间的距离减小来控制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之间v形角的大小。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上分别设有均匀排布的上齿牙102和下齿牙104进行啮合,从而使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可以在上平框座5和下平框座6上以中框座8为对称进行运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握杆1中间位置设有固定螺钉32、皮筋带3和挂钩31,通过固定螺钉32将皮筋带3连接在握杆1上,便于通过挂钩31勾住下平框座6,从而通过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对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进行收紧,从而便于携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杆9两端分别设有与之固定连接的止位柱91,弹性杆9卡压在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之间,且弹性杆9穿过固定套92,从而通过止位柱91限制弹性杆9与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之间的位置关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平框座5和下平框座6分别与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之间设有凸轴7进行连接,且中框座8与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之间也通过凸轴7进行连接,从而便于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平框座5和下平框座6分别呈四边形方形形状,从而便于脚部对上平框座5进行踩压,下平框座6呈方形四边形形状便于卡压在地面,通过四边形形状框在地面上,从而增大下平框座6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使下平框座6在地面上不会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均呈方形四边形形状,从而便于增加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在上平框座5和下平框座6之间运动时的稳定性。

使用时,先克服皮筋带3把挂钩31从下平框座6尾部拆下,接下来下平框座6与地面接触,此刻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之间的弹性杆9通过弹性将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弹开。

进一步的,调节握杆1与调节螺柱2之间的距离,通过掰动凸板42使弧段轮43绕活动轴41旋转转动,从而使弧段轮43挤压在调节螺柱2上,从而锁紧调节螺柱2与握杆1之间的位置关系,从而适应不同高度的人进行使用。

进一步的,接下来把挤板105挪到需要挤压的地砖砖块处,然后踩踏上平框座5,此刻上平框座5和下平框座6配合挤压上平框座5和下平框之间的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从而使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通过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之间的中框座8带动前端的挤板105对地砖砖块进行挤压。

进一步的,通过弹性杆9带动上斜框座101和下斜框座103上的上平框座5和下平框座6张开复位,操作简单,使用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