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70686发布日期:2020-11-10 12:16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几十年的历程。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立体机械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

目前立体车库的主要结构还是升降横移为主,据资料统计升降横移类立体停车库占国内市场的70%~80%,升降横移类立体停车库零件繁多、结构复杂、空间利用率低,以一座三排六层的车库为例,按实际空间可以停18辆车,由于取车道占用了近3分之一的空间,只能停12辆车,车库的资源空间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以提高停车库的空间利用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方案如下: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包括停车库房,所述停车库房呈立体的圆柱形,所述停车库房内设有四个等间距分布的停车区域,所述任意一个停车区域内均设置有由下至上依次堆叠的第一载车板和第二载车板,所述第一载车板固定于停车库房底部,所述第二载车板与停车库房滑动配合,所述第一载车板与第二载车板之间连接有可升降的连接架,所述停车库房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载车板升降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停车库房中心位置的矩形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靠近顶部的四面分别安装有可正反转的电机,所述电机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转轮,所述转轮上缠绕有钢索,所述钢索的一端固定在转轮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载车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载车板的一侧铰接有用于引导车辆进入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包括外板以及内板,所述外板铰接在第二载车板的侧边,所述内板容纳于外板内部,且内板能够与外板发生相对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载车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挡板,所述导向板的外板与两个侧挡板之间连接有锁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载车板与第二载车板之间连接有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内杆以及外杆,所述内杆的顶部固定在第二载车板的底部,所述外杆的底部固定在第一载车板上,所述内杆贯穿伸入外杆内,且内杆与外杆之间连接有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载车板上表面靠近于底角的位置分别设有防护组件,所述防护组件包括一组开设在第二载车板上表面的凹槽,所述凹槽内铰接有能够与汽车的车轮相互抵靠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一端的底部设有永磁体,所述凹槽内设有能够吸引永磁体的电磁铁,所述电磁铁外接有电源。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载车板和第二载车板上均设有限位挡板,所述限位挡板的外表面包覆有缓冲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将停车库房设计成四个停车区域,每个停车区域放置两个停车位,可以有效提高空间利用率。

2、需要停放车辆时,通过驱动机构中的实现第二载车板的下降,并翻转导向板,并将导向板延伸至抵触到底面,车辆可通过导向板停放至第二载车板上,并配合第二载车板上的防护板对汽车进行限位,提高车辆停放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停车区域内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停车库房1、滑轨11、支撑柱2、连接板21、电机3、减速机31、转轮32、钢索33、第二载车板4、连接扣41、滑槽42、侧挡板43、导向板5、外板51、内板52、锁扣53、第一载车板6、缓冲组件7、外杆71、内杆72、连接架8、限位挡板81、凹槽9、防护板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无避让滑轨式立体停车库,如图1和2所示,包括停车库房1,停车库房1呈立体的圆柱形,停车库房1内设有四个等间距分布的停车区域,任意一个停车区域内均设置有第一载车板6和第二载车板4,第一载车板6固定于停车库房1底部,第二载车板4位于第一载车板6的上方,第一载车板6和第二载车板4上均设有限位挡板81,限位挡板81的外表面包覆有缓冲垫。

如图2所示,第一载车板6与第二载车板4之间连接有可升降的连接架8,且连接架8由若干相互铰接的连接杆组成。第一载车板6与第二载车板4之间还连接有缓冲组件7,缓冲组件7包括相互滑动连接的内杆72以及外杆71,内杆72的顶部固定在第二载车板4的底部,外杆71的底部固定在第一载车板6上,内杆72贯穿伸入外杆71内,且内杆72与外杆71之间连接有弹簧。

如图1和2所示,停车库房1的内壁上设有若干竖直的滑轨11,第二载车板4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停车库房1的滑轨11滑动配合的滑槽42。停车库房1内设有用于驱动第二载车板4升降的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包括设于停车库房1中心位置的矩形的支撑柱2,支撑柱2顶部设有四块分别向停车区域延伸的连接板21,每个连接板21上均安装有两个可正反转的电机3,两个电机3均连接有减速机31,减速机3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有转轮32,转轮32上缠绕有钢索33,且转轮32的侧面开设有可容纳钢索33的环形容纳槽,钢索33的一端固定在转轮3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载车板4的连接扣41上。

如图2所示,第二载车板4上表面靠近于底角的位置分别设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包括两个开设在第二载车板4上表面的凹槽9,凹槽9内分别铰接有能够与汽车的车轮相互抵靠的防护板91,防护板91的表面呈锯齿状,防护板91倾斜设置在凹槽9内,即防护板91的一端外露于凹槽9外,防护板91的另一端容纳于凹槽9内,防护板91外露于凹槽9外的一端的底部设有永磁体,凹槽9内设有能够吸引永磁体的电磁铁,电磁铁外接有电源。

如图2所示,第二载车板4的一侧铰接有用于引导车辆进入的导向板5,导向板5包括外板51以及内板52,外板51铰接在第二载车板4的侧边,内板52容纳于外板51内部,且内板52能够与外板51发生相对滑动。第二载车板4的两侧分别设有侧挡板43,导向板5的外板51与两个侧挡板43之间连接有锁扣53。

本方案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初始状态时,第二载车板4位于第一载车板6的上方,且连接在第一载车板6与第二载车板4之间的连接架8处于被拉伸的状态。当需要停放车辆时,优先选用第二载车板4作为车辆的停放位。启动支撑柱2的其中一个侧面的两个电机3,两个电机3同步转动并通过减速机31驱动转轮32转动,转轮32转动的过程中使一部分缠绕在转轮32的环形容纳槽内的钢索33脱离出来,并通过钢索33将第二载车板4逐渐下放。第二载车板4下放的过程中,连接架8被逐渐压缩,并且在第一载车板6与第二载车板4之间的缓冲组件7的作用下,第二载车板4能够平稳的下放。

当第二载车板4被下放至连接架8被压缩至极限时,电机3停止工作,在钢索33以及缓冲组件7的支撑下,第二载车板4能保持平稳且静止的状态。然后打开锁扣53,将导向板5向下翻转,并将导向板5的内板52从外板51内移出并使内板52抵靠到底面。然后车辆沿着导向板5驶入到第二载车板4上,直至车辆的轮胎与第二载车板4上的限位挡板81相互抵靠,车辆已停放至合适的位置。此时车辆的四个轮胎分别卡合在第二载车板4的凹槽9的槽口,并且车辆在驶入第二载车板4的过程中,碾压过铰接在凹槽9内的防护板91,并使防护板91发生摆动,使防护板91上的永磁体与凹槽9内的电磁铁相互靠近,并在电磁铁的吸引下,使防护板91继续翻转,从而使原本容纳在凹槽9内的一部分防护板91翻转至凹槽9外,并与汽车的轮胎相互抵靠,对汽车进行限位。待汽车完全停稳后,将导向板5复原,并用锁扣53将导向板5锁定在侧板上。

然后再次启动电机3,并通过钢索33向上拉动载有车辆的第二载车板4,待第二载车板4与第一载车板6之间的空间足够容纳另一辆车辆时,关闭电机3,将第二载车板4保持在平稳的高度上。然后就可以将另外车辆驶入第一载车板6上进行车辆的停放。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