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28922发布日期:2021-05-04 11:06阅读:84来源:国知局
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居装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



背景技术:

在居室设计中,阴角线、腰线、踢脚线起着视觉的平衡作用,利用它们的线形感觉及材质、色彩等在室内相互呼应,可以起到较好的美化装饰效果。踢脚线的另一个作用是它的保护功能。踢脚线,顾名思义就是脚踢得着的墙面区域,所以较易受到冲击。做踢脚线可以更好地使墙体和地面之间结合牢固,减少墙体变形,避免外力碰撞造成破坏。另外,踢脚线相对墙面来说,其表面光滑,较容易擦洗。如果拖地溅上脏水,擦洗非常方便。踢脚线除了它本身的保护墙面的功能之外,在家居美观的比重上也占有相当比例。它是地面的轮廓线,视线经常会很自然地落在上面。

在家居装饰的墙面装饰中,为了便于墙面装饰的模块化安装、后期拆卸更新方便,现主要采用集成类装饰板件进行装饰。这类采用装饰板件进行家居装饰时,沿着墙面将多个装饰板依次排列,然后相邻两个装饰板通过插接组件配合固定。

在这种安装有装饰板的墙面下安装踢脚线时,则会涉及高度尺寸问题。装饰板下端距离地面的高度需要刚好匹配踢脚线的高度尺寸,其容错性小。当装饰板下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不够或者高度预留量过大,不与踢脚线高度匹配时,则会导致无法安装踢脚线踢脚线,或者踢脚线能安装在装饰板下侧,但安装存在缝隙,而缝隙会影响家居装饰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解决了在采用装饰板对墙面进行装饰时,采用高度尺寸固定的踢脚线会导致安装成本增加、安装困难度增加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无需高精度安装装饰板,其高度尺寸可增减、减小,增大了安装装饰板时,其与地面之间空间的容错性,以使在人工可轻易控制的一定安装尺寸范围内,均可以通过调整踢脚线高度,以使之与安装的空间高度相匹配,既不存在间隙影响美观,也不会产生高度尺寸不够无法安装踢脚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包括上条板以及位于上条板下方的下条板,所述上条板和下条板的长边边线平行,其板面互相平行并垂直于地面,且上条板的下侧和下条板的上侧搭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上条板的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条板,所述支撑条板的长边边线平行于上条板的长边边线,支撑条板的一侧与上条板连接;

在支撑条板的下表面上安装有灯带。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条板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外挡条板,所述外挡条板的长边边线平行于上条板的长边边线,其顶部与支撑条板连接,且灯带位于外挡条板和上条板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外挡条板和上条板之间卡接有条形的灯罩,所述灯罩的横截面为u形,其包括中间板以及均与中间板垂直连接的侧边板组成,所述侧边板均插入外挡条板和上条板之间,且侧边板分别与外挡条板和上条板抵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外挡条板和上条板的彼此相对面上均外凸成卡条,所述卡条的轴线平行于上条板的长边边线,且卡条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圆柱弧形侧壁彼此相对;

在所述侧边板的彼此相背的板面上均设置有卡槽,所述卡槽的轴线平行于上条板的长边边线,且其形状尺寸与卡条的形状尺寸一致,当侧边板插入外挡条板和上条板之间时,卡槽分别各与一个卡条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下条板的下端先竖直向下延伸,接着向左弯曲延伸,以在其底部成型圆柱弧形侧壁,所述圆柱弧形侧壁的轴线平行于下条板的长边边线,且灯带的灯光照射到圆柱弧形侧壁上。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条板上表面的左侧沿着其长边边线向上凸成挡条。

进一步地,所述上条板位于下条板的右侧,且在上条板底端的左侧沿着其长边边线外凸成凸条a,所述下条板的顶端的右侧沿着其长边边线外凸成凸条b,且在下条板的右侧板面上沿着其长边边线外凸成凸条c,所述凸条a位于凸条b和凸条c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凸条c的下侧设置有定位条板,所述定位条板的长边边线平行于上条板的长边边线,且其横截面为l形,其竖直板的末端与凸条c连接,其水平板的末端与下条板的底部连接。

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在前期的家居装饰中,无需高精度安装装饰板,其安装的高度位置的容差性增大,从而增大了安装装饰板时,其与地面之间空间的容错性,以使在人工可轻易控制的一定安装尺寸范围内,均可以通过调整踢脚线高度,以使踢脚线的高度尺寸与安装的空间高度相匹配,这样既不存会在踢脚线和装饰板之间存在间隙影响美观,也不会产生高度尺寸不够无法安装踢脚线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针对装饰板类装饰的踢脚线的安装问题,提高了踢脚线安装的便利性和匹配性,极大地便于家居装修模块化地顺利进行;

2.本实用新型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基于所设计的踢脚线组件的结构特性,在其上设置有灯带,灯带将灯光照射在下条板、地面等位置,以在房内的边线处制造光源,既能提高家居环境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又能避免在视野不好的时候,人们踢到墙面;

3.本实用新型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灯带照射到圆柱弧形侧壁上,经由圆柱弧形侧壁上反射的光进入人们视野,从而能够使灯带发出的光经过圆柱弧形侧壁折射后,光线交错,光线刺眼,提升家居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温馨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比例关系不代表实际选材设计时的比例关系,其仅仅为结构或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下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上条板,2-下条板,3-支撑条板,4-灯带,5-外挡条板,6-灯罩,7-卡条,8-卡槽,9-圆柱弧形侧壁,10-凸条a,11-凸条b,12-凸条c,13-定位条板,14-挡条,15-装饰板,16-墙面,17-地面,18-抵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本实用新型中的“连接”若无特别强调,为常规连接方式,例如一体成形、焊接、铆接等,具体的连接方式根据本技术领域的常规技术知识进行适应性优选地即可。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包括上条板1以及位于上条板1下方的下条板2,所述上条板1和下条板2的长边边线平行,其板面互相平行并垂直于地面,且上条板1的下侧和下条板2的上侧搭接,搭接即指上条板1的下侧和下条板2的上侧重叠。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现在墙面上安装上装饰板,并使装饰板下端与地面之间保留安装踢脚线组件的空间;接着将上条板1安装在装饰板下方、下条板2安装在上条板1下方,且上条板1的下侧和下条板2的上侧搭接,同时上条板1的顶部与装饰板底端接触、下条板1的底端与地面接触。上条板1可以位于下条板2和墙面之间,也可以位于下条板2远离墙面的一侧。

当装饰板下端与地面之间预留的踢脚线安装空间的高度尺寸较小时,则增大上条板1和下条板2之间的搭接量,以使上条板1的下侧和下条板2的上侧重叠量增加,从而减小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踢脚线组件的高度尺寸,以使其与踢脚线安装空间的高度尺寸相匹配;当装饰板下端与地面之间预留的踢脚线安装空间的高度尺寸较大时,则减小上条板1和下条板2之间的搭接量,以使上条板1的下侧和下条板2的上侧重叠量减小,从而增大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踢脚线组件的高度尺寸,以使其与踢脚线安装空间的高度尺寸相匹配。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高度尺寸可调的踢脚线组件,以使在前期的家居装饰中,无需高精度安装装饰板,其安装的高度位置的容差性增大,从而增大了安装装饰板时,其与地面之间空间的容错性,以使在人工可轻易控制的一定安装尺寸范围内,均可以通过调整踢脚线高度,以使踢脚线的高度尺寸与安装的空间高度相匹配,这样既不存会在踢脚线和装饰板之间存在间隙影响美观,也不会产生高度尺寸不够无法安装踢脚线的问题,有效地解决了针对装饰板类装饰的踢脚线的安装问题,提高了踢脚线安装的便利性和匹配性,极大地便于家居装修模块化地顺利进行。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踢脚线组件做出进一步地实施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上条板1的顶部的左侧设置有支撑条板3,所述支撑条板3的长边边线平行于上条板1的长边边线,支撑条板3的一侧与上条板1连接;

在支撑条板3的下表面上安装有灯带4。

安装时,装饰板的底端与支撑条板3的上表面接触。

随着人们对家居环境舒适度的要求,在家居环境中,人们会安装氛围灯,用于在不需要主照明灯时,通过氛围灯照亮一定范围的空间,从而给人一种温馨、舒适等感觉。本实用新型中,基于所设计的踢脚线组件的结构特性,在其上设置有灯带4,灯带4将灯光照射在下条板2、地面等位置,以在房内的边线处制造光源,既能提高家居环境给人带来的舒适感,又能避免在视野不好的时候,人们踢到墙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条板3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外挡条板5,所述外挡条板5的长边边线平行于上条板1的长边边线,其顶部与支撑条板3连接,且灯带4位于外挡条板5和上条板1之间。

外挡条板5防止灯带4的灯光直接向外照射,防止灯带4带来刺眼的感觉,以使灯带4的灯光仅能通过向下投射。

进一步地,在所述外挡条板5和上条板1之间卡接有条形的灯罩6,所述灯罩6的横截面为u形,其包括中间板以及均与中间板垂直连接的侧边板组成,所述侧边板均插入外挡条板5和上条板1之间,且侧边板分别与外挡条板5和上条板1抵接,从而将灯罩6卡紧在外挡条板5和上条板1之间,既便于灯罩6的安装,又便于后期的维护拆卸。

灯罩6使灯带4发出的光更加柔和地投射到环境中;同时,灯罩6可以根据家具风格变换,具体地通过拉拔将其快速拆卸下来,更换向对应颜色或者花纹、材质等的灯罩6,然后将其插接安装即可;同时,还可以通过更换灯罩6,以使其透出的光的颜色变化,并与所需的装饰风格向匹配,例如当需要偏白的光时,则可选择透白光的灯罩,当需要偏黄的暖光时,则选择透黄光的灯罩。

进一步地,在所述外挡条板5和上条板1的彼此相对面上均外凸成卡条7,所述卡条7的轴线平行于上条板1的长边边线,且卡条7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其圆柱弧形侧壁彼此相对;

在所述侧边板的彼此相背的板面上均设置有卡槽8,所述卡槽8的轴线平行于上条板1的长边边线,且其形状尺寸与卡条7的形状尺寸一致,当侧边板插入外挡条板5和上条板1之间时,卡槽8分别各与一个卡条7配合。

优选地,在所述侧边板彼此相背的一侧且远离中间板的一端均设置有圆弧过渡面。圆弧过渡面的设置以使在此段上,侧边板之间的最大间距随着远离中间板逐渐减小,以便于将灯罩6与安装到外挡条板5和上条板1之间。

将灯罩6插入外挡条板5和上条板1之间时,侧边板的末端先与卡条7接触,接着随着灯罩6的插入,边部板的末端沿着卡条7的圆柱侧壁移动、并互相靠近,直至卡条7与卡槽8配合,从而稳定地将灯罩6卡紧在外挡条板5和上条板1之间,提高灯罩6安装的稳定性和位置可靠性。

优选地在灯罩6与上条板1之间设置有抵接板18,抵接板18包括依次连接的竖直板和斜板,竖直板平行于外挡条板5,其顶部与支撑条板3连接,其底部与斜板一端连接,斜板的另一端与上条板1连接,灯罩6卡入外挡条板5和抵接板18之间,对应的原本设置在上条板1上的卡条7则对应的设置在抵接板18的竖直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下条板2的下端先竖直向下延伸,接着向左弯曲延伸,以在其底部成型圆柱弧形侧壁9,所述圆柱弧形侧壁9的轴线平行于下条板2的长边边线,且灯带4的灯光照射到圆柱弧形侧壁9上。

本实用新型中的灯带4照射到圆柱弧形侧壁9上,经由圆柱弧形侧壁9上反射的光进入人们视野,从而能够使灯带6发出的光经过圆柱弧形侧壁9折射后,光线交错,光线刺眼,提升家居生活环境的舒适性和温馨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关于上条板1和下条板2之间的搭接部位做出具体地实施说明。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支撑条板3上表面的左侧沿着其长边边线向上凸成挡条14。装饰板的底端与支撑条板3的上表面接触,装饰板的装饰面优选地与挡条14接触。挡条14的设置既便于对踢脚线组件相对于装饰板在水平面内安装定位,又能将装饰板与支撑条板3之间的配合缝隙遮挡,提高整体的美观。

进一步地,所述上条板1位于下条板2的右侧,且在上条板1底端的左侧沿着其长边边线外凸成凸条a10,所述下条板2的顶端的右侧沿着其长边边线外凸成凸条b11,且在下条板2的右侧板面上沿着其长边边线外凸成凸条c12,所述凸条a10位于凸条b11和凸条c12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凸条c12的下侧设置有定位条板13,所述定位条板13的长边边线平行于上条板1的长边边线,且其横截面为l形,其竖直板的末端与凸条c12连接,其水平板的末端与下条板2的底部连接。安装时,水平板与地面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