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拌砂浆、混凝土存储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2983发布日期:2020-11-27 10:30阅读:1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湿拌砂浆、混凝土存储池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湿拌砂浆、混凝土存储池。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使用的抹灰、砌筑砂浆、细石混凝土及普通混凝土大量采用商品混凝土或商品砂浆,经罐车运输来的混凝土或砂浆一般是采用砖砌存储池或模板制作的简易存储池进行存储。

砖砌存储池一般用砂浆抹面,制作粗糙,在和商品砂浆或混凝土直接接触后,砂浆或混凝土中水分散失快,且人工上料过程中容易将泥土或其他杂质带入;用模板或者其他简易方法制作的存储池,加工精度低,密封性差,容易漏浆造成材料中水分大量流失,影响材料的性能。

为此,现有技术中公开了用于湿拌砂浆存储的专用存储装置,在存储池本体顶端设置遮挡装置,在存储池本体底部设置基座装置,存储池本体上设置用于湿拌砂浆运输车卸料的下料口和用于湿拌砂浆二次运输的出料口。

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湿拌砂浆存储装置至少存在以下缺陷:

现有存储装置的存储池本体和基座装置是固定连接的,由于体积较大,导致不方便移动、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湿拌砂浆、混凝土存储池,其基座、存储池底座以及存储池本体均可拆卸连接,可以实现拆分运输,解决了现有技术不方便移动输送的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湿拌砂浆、混凝土存储池,包括存储池本体以及基座,还包括:存储池底座,用于放置所述存储池本体,且所述存储池底座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基座包括:支腿,设有多个,且所述支腿的顶端向下开设有中空腔。

优选地,所述支腿的底端还设有支腿底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池底座为框架结构,且所述存储池底座的下表面设有用于插入所述中空腔内的连接柱。

优选地,所述存储池底座整体呈田字框结构。

优选地,所述存储池底座上表面的边缘处设有多个用于防止存储池本体偏移的角挡板。

优选地,所述角挡板上还设有用于吊装的吊耳,所述吊耳呈倒u型结构,且所述吊耳向上延伸出存储池本体的上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存储池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出料组件;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滑道,通过连接耳固定在存储池本体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出料口连通;出料口挡板,插设在所述出料口与出料滑道之间。

优选地,所述存储池本体的底壁向出料口一侧倾斜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湿拌砂浆、混凝土存储池还包括:上人梯,用于供使用者站立以将物料从出料口推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具有以下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存储池底座以及存储池本体均可拆卸连接,现场进行装配,可以降低施工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材料损耗更小,而且可以实现拆分运输,适合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在存储池底座上设置角挡板,防止存储池本体发生偏移,同时设置吊耳,方便吊装运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湿拌砂浆、混凝土存储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存储池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存储池本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存储池底座和基座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上人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顶”、“底”、“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另需说明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拌砂浆、混凝土存储池,如图1所示,包括存储池本体1、存储池底座2以及基座,所述存储池本体1放置在存储池底座2上,所述存储池底座2与所述基座可拆卸连接,这样在移动或输送时,各部分可拆分,方便运输。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存储池本体1为矩形框结构,所述存储池本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处可拆卸连接有出料组件。

具体的,所述出料组件包括:出料滑道101和出料口挡板102。所述出料滑道101的纵截面呈u型,其端部两侧延伸有连接耳103,所述连接耳103通过螺钉或螺栓固定在存储池本体1的侧壁上,且与所述出料口连通;出料滑道101连接存储池本体1的一端高于远离存储池本体1的一端,方便物料流出。

所述出料口挡板102插设在所述出料口与出料滑道101之间,储料时,出料口挡板102可以将出料口封闭,防止物料外流,下料时向上抽拉出料口挡板102即可使物料沿着出料滑道101下料。

为了方便下料,如图3所示,所述存储池本体1的底壁向出料口一侧倾斜设置,即存储池本体1底壁靠近出料口的一侧低于远离出料口的一侧,方便物料在自重下从出料口滑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存储池底座2整体呈田字框结构,存储池底座2的尺寸与存储池本体1的尺寸相匹配;为了防止存储池本体1放置在存储池底座2上时发生偏移,本实施例在存储池底座2的四个顶角处均设有角挡板201,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角挡板201呈l型结构。

为了方便吊装,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所述角挡板201上还设有吊耳202,所述吊耳202呈倒u型结构,且所述吊耳202向上延伸出存储池本体1的上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基座包括四个支腿,分别记为第一支腿301、第二支腿302、第三支腿303以及第四支腿304,第一支腿301、第二支腿302、第三支腿303以及第四支腿304分设在存储池底座2的四个顶角处。

为了实现基座与存储池底座2的可拆卸连接,第一支腿301、第二支腿302、第三支腿303以及第四支腿304的顶端均向下开设有中空腔,所述存储池底座2的下表面的四个顶角处分设有第一连接柱203、第二连接柱204、第三连接柱205以及第四连接柱206,第一连接柱203插入第一支腿301的中空腔内,第二连接柱204插入第二支腿302的中空腔内,第三连接柱205插入第三支腿303的中空腔内,第四连接柱206插入第四支腿304的中空腔内。

具体的,每个所述连接柱上均设有第一贯穿孔,所述支腿的中空腔处设有第二贯穿孔,通过将螺栓插入所述第二贯穿孔、第一贯穿孔进行固定。需要说明的是,基座与存储池底座2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并不局限于本申请连接柱和中空腔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基座的稳定性,所述第一支腿301、第二支腿302、第三支腿303以及第四支腿304的底端均连接有支腿底板,所述支腿底板的尺寸大于支腿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实际使用时,首先要保证场地硬化坚实平整,周边场地要方便罐车出入,随后将上述基座、存储池底座2以及存储池本体1组装到一起,整体检查验收之后,对存储池本体1进行充分的浇水润湿;然后插上出料口挡板102,将罐车中的混凝土或砂浆缓缓卸入存储池本体1内,一次卸料不宜过多,不超过总储量的90%为宜,如单个存储池本体1不能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可同时设施两个或者多个单元;放料时将出料口挡板102缓缓抽出,不宜拔出太快,防止混凝土、砂浆飞溅,将电动车或斗车停在出料滑道101的下方,即将装满时将出料口挡板102切下,关闭出料口。

当存储池本体1中砂浆、混凝土剩余少量而无法借助重力流出时,需要人工用铁锨等工具将物料从出料口推出,为了方便工人操作,本实施例还包括上人梯4,如图1和5所示,使用时将上人梯4放置在存储池一侧,工人站立在上人梯4上,然后将物料从出料口推出。

在实际使用中,为了防止水分散失蒸发过快可以采用木模板或彩条布在存储池本体1上方进行覆盖,使用完毕时,用清水将存储池冲洗干净。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拌砂浆、混凝土存储池,包括支腿底板、支腿、存储池底座、连接柱、角挡板、吊耳、存储池本体、出料滑道、出料口挡板、上人梯。

本实施例的支腿采用100*100*6方管制作,支腿高度为1000mm,底部焊接200*200*10钢板作为支腿底板,支腿底板上焊接有四个加劲肋,厚度10mm;支腿和支腿底板的材质均选用q235b钢材。

本实施例的存储池底座采用100*100*6方管焊接成“田”字形,增加整体强度,连接柱为80*80*5方管,长度300mm,用于插入支腿,连接柱和支腿在存储池底座下方150mm处开孔,以通过螺栓将存储池底座和支腿连接;本实施例的角挡板的厚度为8mm,吊耳采用φ20mm的圆钢焊接而成。

本实施例的存储池本体采用l50*50*5焊接成框架,存储池本体侧壁和底壁采用厚度3mm钢板和框架焊接成整体,存储池本体底壁靠近出料口一侧比远离出料口一侧低80mm;存储池本体加工尺寸为2m*1.8m*0.6m,存储量大约2m3;出料滑道的长度为400mm。

由于本实施例的存储池组装后整体高度达到1.6米,为了方便操作,本实施例采用l50*50*4和4mm钢板、c型波纹板焊接一个上人梯,高度600mm,上人梯可以根据需要搬到合适操作的位置。

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