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文物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83147发布日期:2020-11-27 10:3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文物加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文物的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建筑文物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古代的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文物中,包含了大量的木制构件,例如梁、柱等,这些木制构件由于时间过长,其上会出现较多的裂缝,若不加以加固,则会导致整个建筑的损坏,目前存在一种加固方式,是通过抱箍结构将木件的裂缝箍紧,但此种方式存在一定的不足,出现裂缝的木件其抗压强度已经大大降低,抱箍结构只能将裂缝收紧,对木件的抗压能力并未改善;抱箍结构的箍带收紧时对木件的施力面较小,造成箍带对木件的压强较大,使得木件上与抱箍接触处出现较大的损坏;抱箍虽然收紧时非常便捷,但在拆卸时较为不便,降低了木件的维护效率。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文物加固装置,其能够解决木件出现裂缝后抗压能力差、容易受到加固件的损坏及加固件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文物加固装置,其安装在建筑文物中具有裂缝的木件上,包括若干个条形板、若干个箍带及紧固机构,所述条形板沿所述木件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木件的外圆周面上,且所述条形板位于所述木件的裂缝处,所述箍带沿所述条形板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所述箍带绕过所有所述条形板的外端面后通过所述紧固机构箍紧所述条形板或通过所述紧固机构释放所述条形板。

所述条形板的外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箍带对应的u型板,所述u型板与所述条形板之间形成限位口,所述箍带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个所述条形板上,且其另一端依次穿过所有所述条形板上的所述限位口。

所述紧固机构包括若干个卡齿、卡销及复位弹簧,所述卡齿均匀分布在所述箍带上,与所述箍带固定连接的所述条形板,其上的所述u型板上开设有通孔及限位腔,所述通孔与所述限位腔连通,所述卡销活动插接在所述通孔内,且其与所述卡齿相配合,所述卡销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位于所述限位腔内,所述复位弹簧活动套接在所述卡销的外圆周面上,且其位于所述限位腔内,所述复位弹簧使所述卡销朝向所述条形板移动。

所述卡销上远离所述条形板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环。

所述条形板的内端面上粘贴有碳纤维布。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一种建筑文物加固装置包括了条形板、箍带、紧固机构等部件,通过多个条形板及多个箍带的配合,使得木件的受力更为均匀且受力面更大,减小了木件的损坏,条形板箍紧在木件上可提高木件的抗压能力,延长建筑的整体寿命,通过紧固机构可实现箍带的止退及释放,便于整体的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文物加固装置加固木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文物加固装置中加固机构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木件,2、条形板,3、箍带,4、紧固机构,5、u型板,6、限位口,7、卡齿,8、卡销,9、复位弹簧,10、通孔,11、限位腔,12、限位板,13、拉环,14、碳纤维布。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见图1至图2所示:

一种建筑文物加固装置,其安装在建筑文物中具有裂缝的木件1上,木件1可为梁、柱等木制构件,裂缝的延伸方向趋于与木件1的轴向平行,加固装置包括若干个条形板2、若干个箍带3及紧固机构4,所述条形板2沿所述木件1的周向均匀分布在所述木件1的外圆周面上,且所述条形板2位于所述木件1的裂缝处,条形板2之间的间距相同,以使木件1受力更为均匀,条形板2的延伸方向应与木件1的轴向平行,在条形板2安装时,应保证木件1的裂缝处位于相邻的两个条形板2之间,条形板2的长度应大于裂缝的长度,条形板2不仅能收紧裂缝,其还起到支撑木件1的作用,条形板2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为提高条形板2的强度,进一步的,所述条形板2的内端面上粘贴有碳纤维布14,碳纤维布与配套的浸渍胶共同使用成为碳纤维复合材料,其粘贴在条形板2的内端面上,以提高条形板2的抗拉、抗剪及抗震能力,使木件1更为稳固。

所述箍带3沿所述条形板2的延伸方向均匀分布,应保证在条形板2的两端及中部分布有箍带3,箍带3用于箍紧条形板2,以使条形板2起到收紧裂缝及支撑木件1的作用,箍带3可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箍带3绕过所有所述条形板2的外端面后通过所述紧固机构4箍紧所述条形板2或通过所述紧固机构4释放所述条形板2。

在箍带3绕过条形板2的外端面上时,应在条形板2的外端面上设置限位件,该限位件可采用u型板,进一步的,所述条形板2的外端面上固定安装有与所述箍带3对应的u型板5,u型板5可通过浇注与条形板2一体成型,也可通过焊接固定、螺丝固定等方式固定在条形板2上,u型板5的两端与条形板2连接,所述u型板5与所述条形板2之间形成限位口6,限位口6的宽度应较大于箍带3的宽度,且限位口6的高度应满足箍带3及其上卡齿7的通过,所述箍带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一个所述条形板2上,且其另一端依次穿过所有所述条形板2上的所述限位口6,箍带3的后端焊接在一个条形板2上,其前端依次穿过所有条形板2上的限位口后通过紧固机构4固定在该条形板2的u型板5上,在拆卸时,通过紧固机构4将箍带3放松以使条形板2释放。

紧固机构4对箍带3起到止退作用,向前拉动箍带3的前端即可使箍带3收紧,且可通过紧固机构4的动作使紧固机构4失去止退作用,以使箍带3及条形板2可拆卸,进一步的,所述紧固机构4包括若干个卡齿7、卡销8及复位弹簧9,所述卡齿7均匀分布在所述箍带3上,卡齿7的截面为直角梯形,其斜侧面即为其前端面,其直角面即为其后端面,卡齿7的前端面面向箍带3的前端,其后端面面向箍带3的后端,与所述箍带3固定连接的所述条形板2,其上的所述u型板5上开设有通孔10及限位腔11,所述通孔10与所述限位腔11连通,通孔10沿该u型板5的上下方向贯穿该u型板5,限位腔11位于该u型板5内,其限位腔11的中心线位于通孔10的中心线上,所述卡销8活动插接在所述通孔10内,且其与所述卡齿7相配合,卡销8为柱形结构,其下端的截面也为直角梯形,其斜侧面与卡齿7的斜侧面相匹配,且其斜侧面面向箍带3的后端,所述卡销8上固定安装有限位板12,限位板12可焊接在卡销8的外圆周面上,所述限位板12位于所述限位腔11内,限位板12的直径大于通孔10的直径,所述复位弹簧9活动套接在所述卡销8的外圆周面上,且其位于所述限位腔11内,所述复位弹簧9使所述卡销8朝向所述条形板2移动,复位弹簧9的一端抵接在限位板12的上端面上,其另一端抵接在限位腔11的上腔壁上,在复位弹簧9未变形时,箍带3穿过限位口6中,限位板12应抵接在限位腔11的下腔壁上,且卡销8的下端位于相邻卡齿7之间,由于箍带3被拉紧后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回复力,其上具有向后移动的力,因此,卡销8的直角面能够抵接在其前端的卡齿7的直角面上,此时卡销8使箍带3无法向后移动,若拉动卡销8使其下端脱离卡齿7,则箍带3可任意向后移动,在拉动箍带3的前端向前移动,卡销8的斜侧面抵接在其后端的卡齿7的斜侧面上,此时箍带3可向前移动,卡销8会被卡齿7向上推动,此时复位弹簧9被压缩,直到卡销8移动到该卡齿7的后端时,卡销8受到复位弹簧9以及箍带3自身回复力的作用可与该卡齿7的后端抵接,由此实现紧固机构4的止退作用以及释放箍带3的功能。

在卡销8向上拉动时,为便于工作人员的操作,进一步的,所述卡销8上远离所述条形板2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拉环13,拉环13的内径应较大于人的手指直径,通过拽动拉环13使卡销8的下端脱离卡齿7,以实现箍带3的释放。

在使用时,首先根据木件1的直径选择条形板2的数量以及条形板2之间的间距,然后将箍带3的前端依次穿过其余条形板2上的限位口6,然后将条形板2的内端面贴靠在木件1的外圆周面上,然后将箍带3的前端再穿过其所在的条形板2上的限位口6,此时,紧固机构4起到止退作用,将箍带3稍微拉紧后再调整条形板2之间的间距,其中条形板2不能遮盖住木件1上的裂缝,然后拉紧箍带2使条形板2箍紧在木件1上即可,在多个箍带3进行拉紧时,应首先将条形板2中部的箍带2拉紧,然后依次由条形板2的中部朝向条形板2的两侧依次拉紧箍带2,若需要将加固装置从木件1上拆下,则拉动拉环13,同时将箍带3从其所在条形板2上的限位口6中抽出,整体随即从木件1上拆下。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