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水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2268发布日期:2021-03-09 19:1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水板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防水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水板。


背景技术:

2.防水板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本原料制成的一种防渗材料,既可以防止液体渗漏,也可以预防气体挥发。在建筑、交通、地铁、隧道、工程建设中广泛运用。常见的防水板成品由至少两层构成,即由防水层和铺设于防水层表面的装饰层构成,而装饰层在使用过程中一来起到保护防水材料的作用,二来起到美观的作用。常见的防水板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装饰层起边、脱落的情况,影响防水板整体的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水板,加强装饰层或表面层与防水层的结合,防止二者脱离,使得防水板的一体性更好。
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防水板,其中,包括表面层和防水层,在所述表面层和所述防水层之间有用于增大接触面面积的扩面贴合部,所述扩面贴合部包括扩面凸起和扩面凹槽,所述扩面凸起为自所述表面层的背面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凸起,所述扩面凹槽为自所述防水层的正面向内凹陷的弧形面凹槽。
5.防水层的材料是以高分子聚合物为基本原料制成的一种防渗材料,可以选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原料,并配比炭黑、抗老化剂、抗氧剂、紫外线吸收剂、稳定剂等辅料制成。
6.作为优选,在所述扩面贴合部上还有防止所述扩面凸起发生转动的止转部。
7.作为优选,所述止转部包括止转柱和止转槽,所述止转柱为位于所述表面层和所述扩面凸起之间的矩形延伸柱,所述止转槽为自所述扩面凹槽的边缘向所述防水层内侧延伸的矩形槽。
8.作为优选,还包括引入面,所述引入面为自所述止转槽的侧面中部向所述防水层的表面倾斜延伸的圆台面。
9.作为优选,还包括相通槽,所述相通槽为连接相邻的所述扩面凹槽的水平通槽。
10.作为优选,还包括连槽管道,所述连槽管道为分别连通各所述相通槽的通管。
11.作为优选,还包括外排管道,所述外排管道为连通所述连槽管道和所述防水层的背面的通孔。
12.作为优选,所述外排管道为弯曲状的通管。
13.作为优选,所述外排管道上还有分支排管,所述分支排管为自所述外排管道侧壁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外排管道重新相接通的弧形通管。
14.作为优选,所述分支排管的直径大于所述外排管道的直径。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加强装饰层或表面层与防水层的结合,防止二者脱离,使得防水板的一体性更好。
附图说明
16.图1为防水板整体示意图。
17.图2为表面层和防水层结构剖视图。
18.图3为图2中外排管道处放大示意图。
19.图中:1、表面层,2、防水层,3、扩面凸起,4、扩面凹槽,5、止转柱,6、引入面,7、相通槽,8、连槽管道,9、外排管道,10、分支排管。
具体实施方式
2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2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22.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防水板,其中,包括表面层1和防水层2,在表面层1和防水层2之间有用于增大接触面面积的扩面贴合部,扩面贴合部包括扩面凸起3和扩面凹槽4,扩面凸起3为自表面层1的背面向外凸出的弧形面凸起,扩面凹槽4为自防水层2的正面向内凹陷的弧形面凹槽。表面层1和防水层2之间可以通过粘胶相粘连,而扩面贴合部可以使得粘胶面积大大增加,从而使得表面层1和防水层2粘合更加牢固和稳定,在这里,表面层1和防水层2相贴的表面分别是表面层1的背面和防水层2的正面,而表面层1的另一面则为正面,防水层2的另一面则为背面。表面层1主要是用于贴合于防水层2表面作为装饰作用,防水层2的材质使用防水和防潮效果较好的材料。扩面贴合部是间隔分布的,在将表面层1与防水层2相贴时,可在扩面凸起3或扩面凹槽4中涂上胶液,逐渐将扩面凸起3挤入扩面凹槽4内,通过胶液使得扩面凸起3和扩面凹槽4二者粘连,从而实现更大面积的粘合,稳定粘连效果。
23.在扩面贴合部上还有防止扩面凸起3发生转动的止转部。止转部包括止转柱5和止转槽,止转柱5为位于表面层1和扩面凸起3之间的矩形延伸柱,止转槽为自扩面凹槽4的边缘向防水层2内侧延伸的矩形槽。当扩面凸起3插入扩面凹槽4中后,若在胶液还没完全凝固时发生转动,会导致表面层1始终与防水层2不叠合的情况出现,故通过止转部来避免这种现象出现,具体地,当扩面凸起3插入扩面凹槽4后,止转柱5会在最后插入止转槽中,因为矩形轮廓无法旋转从而实现稳定。
24.还包括引入面6,引入面6为自止转槽的侧面中部向防水层2的表面倾斜延伸的圆台面。引入面6的主要作用是将并未完全对准的扩面凸起3引导至扩面凹槽4中,其次,在扩面凸起3挤入扩面凹槽4中时,可将被挤出的胶液进行收容甚至引导至扩面凹槽4周围表面上。
25.还包括相通槽7,相通槽7为连接相邻的扩面凹槽4的水平通槽。相通槽7连接两侧的止转槽的侧面。相通槽7的作用是在逐步将各扩面凸起3挤入扩面凹槽4时,将原本存在于扩面凹槽4中的空气因无法从扩面凹槽4口排出而向侧方的扩面凹槽4扩散排出。
26.还包括连槽管道8,连槽管道8为分别连通各相通槽7的通管。在相通槽7流通空气的同时,胶液也会被挤入,相隔的扩面凹槽4之间可能会有较多胶液被挤入相通槽7中,这时可从相通槽7流入连槽管道8中,形成一个管道网,专门用于收容过量的胶液。
27.如图3所示,还包括外排管道9,外排管道9为连通连槽管道8和防水层2的背面的通孔。位于连槽管道8内的胶液可通过外排管道9从防水层2排出。外排管道9为弯曲状的通管。弯曲的形状有利于提升外排管道9的容液能力。外排管道9上还有分支排管10,分支排管10为自外排管道9侧壁向外延伸并与外排管道9重新相接通的弧形通管。分支排管10的直径大于外排管道9的直径。分支排管10的主要作用是为了帮助外排管道9容纳胶液,并使得与防水层2的背面相接段的外排管道9的管径可以更小,即比内侧部分的外排管道9的管径小,以免从防水层2背面由外排管道9进入杂物。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