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27303发布日期:2021-04-02 09:53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搅拌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



背景技术:

灰土、水泥土拌合在建筑地面基层中广泛应用,以抹灰、贴砖施工为例,搅拌砂浆是必不可少的步骤,现有的搅拌方式多分为两种,即机械搅拌和人工搅拌,机械搅拌是通过混凝土搅拌机进行作业,多适用于大型建筑施工场所。

对于一些混凝土用量较少的小微建筑的施工,通常采用人工搅拌,即人工采用铁锹搅拌,采用此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搅拌效率低,易增加的施工成本,同时对工人体力也是很大的消耗,无疑增加了劳动强度,而且采用铁锹翻动不均匀导致砂浆配合比达不到要求,以至无法保证施工质量。为此,提出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人工铁锹搅拌费时费力、搅拌质量差的问题,提供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通过电动方式可便捷对砂灰进行搅拌,施工方便灵活、搅拌效率高,同时可保证搅拌后的砂灰质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包括手持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手持单元包括长直状手持杆、可调设置在手持杆侧壁上的圆形握杆以及可拆卸设置在手持杆首端的方形握杆,所述手持杆尾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搅拌单元;

所述搅拌单元包括撑架、搅拌筒以及驱动搅拌筒旋转的外转子电机,所述撑架呈鱼叉形,撑架内设置有用于防止泥土飞溅的防护罩,撑架两侧对称设置有固定杆,两个所述固定杆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搅拌筒,搅拌筒圆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拌齿,搅拌筒内设置所述外转子电机,外转子电机和两侧的固定杆固定连接;

所述手持杆和撑架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外转子电机的控制单元。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杆侧壁上开设有一字形间隔排布的多个螺纹孔,其中一个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所述圆形握杆,圆形握杆和所述手持杆呈十字形排布;所述方形握杆、手持杆和撑架呈一字形首尾依次分布,方形握杆和手持杆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防护罩为金属薄板弯折而成的弧形板状结构,防护罩和撑架螺栓连接,防护罩扣合分布在搅拌筒上方;所述固定杆呈圆柱状,固定杆和撑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筒包括中空筒体和螺栓连接在筒体两端的挡盘,所述固定杆一端穿过挡盘伸入筒体、且和外转子电机的定轴固定连接,所述外转子电机的转壳和筒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杆和挡盘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轴承两侧设置有骨架油封以密闭;一侧固定杆内开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和外转子电机的定轴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手持杆和撑架之间插接,手持杆和撑架之间的接缝处套设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两端分别和手持杆、撑架通过销轴连接以锁止。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连接座上的控制盒和设置在手持杆上调速旋钮,所述控制盒和外转子电机、调速旋钮之间均通过导线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整体采用多段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便于把连接将本搅拌器安装拆卸;通过方形握杆和圆形握杆的配合,可方便操作人员的操作本搅拌器进行作业,圆形握杆可调节其所处的位置,适用于不同身高的操作人员,以增加操作的舒适性;设置的撑架和手持杆之间通过连接座和销轴的配合以锁紧,实现撑架和手持杆连接的固定,保证正常的搅拌作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人工铁锹搅拌相比,通过搅拌筒转动、搅拌齿对砂灰进行搅拌,同时通过控制单元对外转子电机进行控制,以改变搅拌筒的转速,电动搅拌速度快、搅拌质量高且劳动强度低,可广泛应用用建筑地面基层的处理,同时更好、更快地达到拌合土的配比效果,缩短了工期、节约了成本,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的图1的爆炸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的搅拌单元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的图3中a处放大示意图。

附图中标号为:1为手持杆,2为圆形握杆,3为方形握杆,4为撑架,5为搅拌筒,51为筒体,52为挡盘,6为外转子电机,7为防护罩,8为固定杆,9为搅拌齿,10为螺纹孔,11为穿线孔,12为连接座,13为控制盒,14为调速旋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如图1~图4所示,一种拌合土电动手持搅拌器,包括手持单元和搅拌单元,所述手持单元包括长直状手持杆1、可调设置在手持杆1侧壁上的圆形握杆2以及可拆卸设置在手持杆1首端的方形握杆3,所述手持杆1尾端可拆卸连接所述搅拌单元;

所述搅拌单元包括撑架4、搅拌筒5以及驱动搅拌筒5旋转的外转子电机6,所述撑架4呈鱼叉形,撑架4内设置有用于防止泥土飞溅的防护罩7,撑架4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固定杆8,所述固定杆8呈圆柱状,两个所述固定杆8之间转动连接所述搅拌筒5,搅拌筒5圆周侧壁上设置有若干搅拌齿9,搅拌筒5内设置所述外转子电机6,外转子电机6和两侧的固定杆8固定连接;

所述手持杆1和撑架4之间设置有用于控制外转子电机6的控制单元。

本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身高操作人员、便于工作人员把持本搅拌器,提高操作的舒适度,所述手持杆1侧壁上开设有一字形间隔排布的多个螺纹孔10,其中一个螺纹孔10内螺纹连接有所述圆形握杆2,圆形握杆2和所述手持杆1呈十字形排布,可根据不同的操作人员将圆形握杆2安装在不同位置的螺纹孔10内。

具体的,所述方形握杆3、手持杆1和撑架4呈一字形首尾依次分布,方形握杆3和手持杆1螺纹连接,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便于拆卸,不使用时可减少存放体积。

本实施例中,所述防护罩7为金属薄板制作而成的弧形板状结构,防护罩7和撑架4螺栓连接,防护罩7呈半圆状扣合在搅拌筒5上方,采用防护罩7可防止搅拌时泥土的飞溅,保证人员及环境的干净整洁。

为了便于外转子电机6的安装及拆卸,所述搅拌筒5包括中空筒体51和螺栓连接在筒体51两端的挡盘52,所述固定杆8一端穿过挡盘52伸入筒体51、且和外转子电机6的定轴固定连接,所述外转子电机6的转壳和筒体51固定连接;一侧固定杆8内开设有穿线孔11,所述穿线孔11和外转子电机6的定轴对应。

具体的,所述固定杆8和挡盘52之间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所述轴承两侧设置有骨架油封以密闭,通过骨架密封可将轴承封闭,防止泥土侵蚀轴承,同时防止泥土进入至搅拌筒5内部,保证搅拌筒5的正常作业;

所述搅拌齿9呈三角状,可在搅拌时增加其与砂灰的接触面积,又能击打砂灰中存留的气泡,进而有效提高搅拌质量。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外转子电机6的定轴即固定部分,外转子电机6的转壳即转动部分,转壳以定轴为圆心圆周向转动。

为了便于手持杆1和撑架4的安装拆卸,所述手持杆1和撑架4之间插接,手持杆1和撑架4之间的接缝处设置有连接座12,连接座12为中空矩形管状结构,所述连接座12两端分别套设手持杆1和撑架4上,且连接座12两端分别和手持杆1、撑架4通过销轴连接以锁止。

为了便于对外转子电机6进行控制,所述控制单元包括设置在连接座12上的控制盒13和设置在手持杆1上调速旋钮14,所述控制盒13和外转子电机6、调速旋钮14之间均通过导线连接。

在布线时,控制盒13和外转子电机6之间的导线可通过扎带绑在撑架4上,控制盒13和调速旋钮14之间的导线可通过扎带绑在手持杆1上;

在使用时,控制盒13接入220v电源,控制盒13为外转子电机6提供所需电源,通过转动调速旋钮14即可控制外转子电机6的转速,即控制搅拌筒5转速从而使搅拌更加充分。

采用本搅拌器进行砂灰搅拌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材料准备:对建筑地面基层拌合土按设计比例堆放至施工区域;

步骤2:施工机具准备:检查本搅拌器的安全性、施工电源,电源连接搅拌器;

步骤3:灰土搅拌:采用本搅拌器对灰土进行电动搅拌,达到拌合土技术参数和设计标准;

步骤4:拌合土夯实:将拌合土分层夯填;

步骤5:面层施工:待基层灰土搅拌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面层(瓷砖、混凝土地面)的施工。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