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夹心保温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38935发布日期:2021-02-23 16:0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夹心保温墙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墙体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装配式种夹心保温墙。


背景技术:

[0002]
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通过装配式建筑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即可。其中,建筑墙体是装配式建筑中的重要部件,建筑墙体包括混凝土外墙和混凝土内墙,在混凝土外墙和混凝土内墙之间连接有保温板,由于建筑墙体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难以将钢丝网架保持在合适的位置,一方面,当建筑墙体浇筑成型后,建筑墙体中的钢丝网架很可能从其外表面露出,十分影响美观,墙面处理也很不方便,同时会影响墙体的强度;另一方面,钢丝网架很可能会紧贴保温板,影响建筑墙体内部各构件之间连接的牢固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施工方便、成本低廉,且在混凝土浇注前可保持钢丝网架处于一个合适位置,避免钢丝网架从墙体外表面露出,保障各构件连接稳定的装配式夹心保温墙。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夹心保温墙,包括外墙、内墙和夹设在所述外墙与所述内墙之间的保温板,所述外墙、所述内墙和所述保温板之间通过预埋的拉结件固定,其关键在于,所述外墙的墙体内预埋有钢丝网架并通过混泥土浇筑而成,在所述钢丝网架上卡设有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在浇筑时,所述第一垫块抵接在所述钢丝网架与墙体前立模之间,所述第二垫块抵接在所述钢丝网架和所述保温板之间。
[0005]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块包括前端的抵接柱和后端的卡接座,所述抵接柱呈圆锥状,所述卡接座为矩形座体,在所述卡接座的卡接面上还开设有卡接槽。
[0006]
更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柱与所述卡接座一体成型,中间为镂空结构,在所述抵接柱的锥面上还开设有条形通槽。
[0007]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座上下两侧侧面的长度与左右两侧侧面的长度差异设置。
[0008]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垫块包括前端的卡接筒和后端的抵接板,所述卡接筒呈圆筒状,且前端的端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卡接口。
[0009]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口呈l型,其转角处设置有止回凸起。
[0010]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筒为中空结构,所述抵接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筒的筒腔相通的通孔,在所述卡接筒的筒壁上还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口。
[0011]
更进一步地,所在所述卡接筒的外壁和所述抵接板之间还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
[0012]
更进一步地,所述抵接板为正方形,所述加强筋设有4块,且分别朝向所述抵接板每条边的中间位置。
[0013]
更进一步地,所述卡接筒、所述抵接板和所述加强筋一体成型。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显著效果为:
[0015]
1、利用第一垫块,可以保障在混凝土浇注时,第一垫块的前端抵持在前立模上,使得前立模与钢丝网架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从而避免钢丝网架从混凝土外墙的外表面露出;
[0016]
2、利用第二垫块,使得钢丝网架与保温板之间保持一定间隙,从而避免钢丝网架紧贴保温板,保障夹心保温墙内部各个构件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1]
1-外墙、2-内墙、3-拉结件、4-保温板、5-第一垫块、6-第二垫块、7-抵接柱、 8-卡接座、9-卡接槽、10-条形通槽、11-卡接筒、12-抵接板、13-卡接口、14-止回凸起、15-通孔、16-开口、17-加强筋、18-钢丝网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3]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夹心保温墙,包括外墙1、内墙 2和夹设在所述外墙与所述内墙之间的保温板4,所述外墙1、所述内墙2和所述保温板4之间通过预埋的拉结件3固定,其关键在于,所述外墙1的墙体内预埋有钢丝网架18并通过混泥土浇筑而成,在所述钢丝网架18上卡设有第一垫块5和第二垫块6,在浇筑时,所述第一垫块5抵接在所述钢丝网架18与墙体前立模之间,所述第二垫块6抵接在所述钢丝网架18所述所述保温4板之间。
[0025]
在本实施方式中,利用第一垫块5,可以保障在混凝土浇注时,第一垫块5 的前端抵持在立模上,使得前立模与钢丝网架18间保持一定的间隙,从而避免钢丝网架18从混凝土外墙1的外表面露出;在钢丝网架18与保温板4的外侧板面间设置第二垫块6,使得钢丝网架18与保温板4之间保持一定间隙,从而避免钢丝网架18紧贴保温板4,保障夹心保温墙内
部各个构件连接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0026]
请参阅图2,具体地,所述第一垫块5包括前端的抵接柱7和后端的卡接座 8,所述抵接柱7呈圆锥状,所述卡接座8为矩形座体,在所述卡接座8的卡接面上还开设有卡接槽9。
[0027]
具体地,所述抵接柱7与所述卡接座8一体成型,中间为镂空结构,在所述抵接柱7的锥面上还开设有条形通槽10。
[0028]
在本实施方式中,抵接柱7前端设计成锥形能够有效的减少混凝土与抵接柱7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墙板在制作完成后进行饰面处理时,更加美观,整体性更好;同时抵接柱7采用中空结构,且其侧壁开设条形槽10的设计不仅可以减少配重,还可以增加抵接柱7与混凝土之间的锚固力。
[0029]
具体地,所述卡接座8上下两侧侧面的长度与左右两侧侧面的长度差异设置。
[0030]
在本实施方式中,卡接座8上下两侧侧面的长度与左右两侧侧面的长度差异设置更能适应交错分布的钢丝网架18结构,保障卡接槽9准确卡接在钢丝网架18上。
[0031]
请参阅图3,具体地,所述第二垫块6包括前端的卡接筒11和后端的抵接板12,所述卡接筒11呈圆筒状,且前端的端壁上均匀开设有多个卡接口13。
[0032]
具体地,所述卡接口13呈l型,其转角处设置有止回凸起14。
[0033]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开设l型的卡接口13,在卡接钢丝网架18时,钢丝首先从卡接口13开口处进入,转动卡接筒11使钢丝进入卡接口13的口底即可将卡接筒11卡接在钢丝网架18的网孔内,在受外力时,口底的内侧壁与止回凸起14可有效避免卡接筒11脱落。
[0034]
具体地,所述卡接筒11为中空结构,所述抵接板12上开设有与所述卡接筒11的筒腔相通的通孔15,在所述卡接筒11的筒壁上还均匀开设有多个开口 16。
[0035]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通孔15和开口16可以增加卡接筒11与混凝土的锚固力。
[0036]
具体地,所在所述卡接筒11的外壁和所述抵接板12之间还设置有三角形的加强筋17。
[0037]
具体地,所述抵接板12为正方形,所述加强筋17设有4块,且分别朝向所述抵接板12每条边的中间位置。
[0038]
具体地,所述卡接筒11、所述抵接板12和所述加强筋17一体成型。
[0039]
在本实施方式中,加强筋17用于增强抵接板12与卡接筒11的连接强度,同时增加与混凝土的锚固力。
[0040]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作具体说明:
[0041]
墙板制作之前,根据保温板4的面积确定在保温板4上布置的拉结件3、第一垫块5以及第二垫块6的数量,在制作墙板时,首先将保温板4平放,将拉结件3末端贯穿保温板4,通过拉结件3的两个压紧盘分别压紧保温板4的上下板面,将第二垫块6放置在保温板4上,将钢丝网架18放置在第二垫块6上,并使拉结件3的前端与钢丝网架18连接,通过旋转第二垫块6使第二垫块6通过卡接筒11将第二垫块6卡接在钢丝网架18上,将安装有拉结件3、第二垫块 6以及钢丝网架18的保温板4竖立,在钢丝网架的前侧卡接第一垫块5,通过卡接座8将第一垫块5卡接在钢丝网架18的前侧,由于第二垫块6的抵接板12 抵接在保温板4的前侧板面上,从而保证了钢丝网架18与保温板4存在一定间隙,当布置完第一垫块5和第二垫块6后,设置墙板的立模,使钢丝网架18以及保温板4竖立在两立模之间,并使抵接柱7的前端与前立模的内侧面抵接,从而保证立模与钢丝网架18间存在一定的间隙,所以可以避免钢丝
网架18露出,同时在两立模之间固定钢筋笼,钢筋笼具体设于拉结件3的末端,最后,分别在保温板4的两侧进行混凝土的浇注,等待混凝土凝固后进行立模的拆卸,当立模卸下后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夹心保温墙。
[0042]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