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s墙体模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eps墙体模块,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0002]
eps建筑模块,是由阻燃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模块作为模版和保温隔热层,中芯浇筑混凝土面层,抹灰或辐射板材而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墙体。eps建筑模块解决了建筑外墙保温层方面的空鼓、开裂、脱落及内墙面的返潮、透寒、结露等工程质量方面的通病,极大地提高了外墙保温层的耐久性和保温节能性能更加优良。因此,可广泛用于民用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城镇和农村住房改造及工业用保温厂房和农业用温室,高层和低层高档别墅等。目前,eps建筑模块构成的墙体存在结构强度差、密封性不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已有技术存在的eps墙体模块结构强度差,密封性不佳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密封性好的eps墙体模块。
[0004]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
eps墙体模块,特殊之处在于,包括第一内墙体模块、第二内墙体模块、第一外墙体模块和第二外墙体模块,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位于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内侧,所述第二内墙体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外墙体模块内侧,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和第一外墙体模块与所述第二内墙体模块和第二外墙体模块对称且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和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一体成型,所述第二内墙体模块和所述第二外墙体模块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和所述第二内墙体模块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腔;
[0006]
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和所述第二内墙体模块之间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与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和所述第二内墙体模块固定连接;
[0007]
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第二内墙体模块、第一外墙体模块和第二外墙体模块的一端竖向设置有插接块,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块相适配的插接凹口,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第二内墙体模块、第一外墙体模块和第二外墙体模块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插接柱,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和所述第二外墙体模块上的插接柱间间隔设置有插槽。
[0008]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的厚度,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的一端长于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的另一端短于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采用交错套入式插接设计,能够增加墙体模块间的密封性,避免液体外流。
[0009]
优选地,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的厚度比值为4/3~7/3。
[0010]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为双喇叭状结构,该双喇叭连接的设计能够增加受力面积,减少连接件变形现象发生的几率,增加连接件所受拉力,且能减少连接件所用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0011]
优选地,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和所述第二外墙体模块的外侧均设置有燕尾槽。燕
尾槽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大墙体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找平材料的附着力,增加墙体硬度和纵向强度,也能够节省生产材料,减少了生产成本。
[0012]
优选地,所述插接块为圆角结构,所述插接凹口底部对应设置为圆角结构。
[0013]
优选地,所述插接凹口的深度大于所述插接块长度1.5~3.0mm。
[0014]
优选地,每两个所述插接柱间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上套设有遮挡盖,通过在插槽上方套设遮挡盖,能够使插接凹口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既能保持eps墙体模块的外观,又能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插接凹口内。
[0015]
本实用新型eps墙体模块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6]
1.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第一内墙体模块、第二内墙体模块、第一外墙体模块和第二外墙体模块,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第二内墙体模块、第一外墙体模块和第二外墙体模块的一端竖向设置有插接块,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插接块相适配的插接凹口”,采用两个内墙体模块和两个外墙体模块,每个墙体模块上均设置有插接块,构成双锁扣插槽设计,能够增加模块间的接触面积,从而使模块间连接更为紧密,提高密封性,水泥等材料不易外溢。且采用插接块和插接凹口配合的子母插接结构连接,能够修正上下平整度,使得墙体模块间安装时横向定位准确,增加横向拉力,上下连接更为稳定。
[0017]
2.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的一端长于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的另一端短于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 外墙体模块与内墙体模块不对齐设置,从而外墙体模块与内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块高度不一致,采用这种交错套入式插接设计,能够增加墙体模块间的密封性,避免液体外流。
[0018]
3.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插接块为圆角结构,所述插接凹口底部对应设置为圆角结构。插接凹口的深度大于所述插接块长度1.5~3.0mm。”采用圆角结构,不仅更便于插接块在插接凹口内的插入,且插接块与插接凹口的密封性更佳。插接凹口的深度大于插接块长度,能够使得插接凹口内存在灰尘或胶液时也不会影响插接块与插接凹口的密封。
附图说明
[0019]
图1:本实用新型eps墙体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2:图1的a-a向图;
[0021]
图3:图1的b-b向图;
[0022]
图4:本实用新型中插接块与插接凹口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中:1-第一内墙体模块;2-第二内墙体模块;3-第一外墙体模块;4-第二外墙体模块;5-连接件;6-插接块;7-插接凹口;8-插接柱;9-插槽;10-遮挡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参照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进行进一步说明。
[0025]
实施例1
[0026]
本实施例的eps墙体模块,采用插接块和插接凹口配合的子母插接结构连接方式,插接块与墙体模块为同一材质且一体成型,采用子母插接方式能够提高墙体模块间的承重力和稳固度。同时,本实施例的eps墙体模块改变了现有技术中模块间单一锁扣连接方式,
采用双锁扣插槽设计,能够增加模块间的接触面积,使模块间连接更为紧密,提高密封性,水泥等材料不易外溢。
[0027]
参考附图1,本实施例的eps墙体模块,由第一内墙体模块1、第二内墙体模块2、第一外墙体模块3和第二外墙体模块4构成,第一内墙体模块1、第二内墙体模块2、第一外墙体模块3和第二外墙体模块4均是由eps材料制成。
[0028]
第一内墙体模块1位于第一外墙体模块3内侧,第二内墙体模块2位于第二外墙体模块4内侧,第一内墙体模块1和第一外墙体模块3与第二内墙体模块2和第二外墙体模块4对称且平行设置,即第一内墙体模块1与第二内墙体模块的长度和厚度值均一致,且第一内墙体模块1与第二内墙体模块2以二者间的中心线为轴线相互对称,第一外墙体模块3与第二外墙体模块4的长度和厚度值均一致,且第一外墙体模块3与第二外墙体模块4以二者间的中心线为轴线相互对称。
[0029]
第一内墙体模块1和第一外墙体模块3一体成型,第二内墙体模块2和第二外墙体模块4一体成型,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1和第二内墙体模块2之间形成混凝土浇筑腔。
[0030]
第一内墙体模块1和第二内墙体模块2之间均匀设置有连接件5,所述连接件5的两端与第一内墙体模块1和第二内墙体模块2固定连接,较优的,所述连接件采用双喇叭状结构,该双喇叭连接的结构设计能够增加受力面积,减少连接件变形现象发生的几率,增加连接件所受拉力,且能减少连接件所用材料,降低生产成本。
[0031]
第一内墙体模块1、第二内墙体模块2、第一外墙体模块3和第二外墙体模块4的一端竖向设置有插接块6,另一端设置有与插接块6相适配的插接凹口7,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1、第二内墙体模块2、第一外墙体模块3和第二外墙体模块4的外表面均匀设置有插接柱8,第一外墙体模块3和第二外墙体模块4上的插接柱8间间隔设置有插槽9。较优的,每两个所述插接柱间设置有插槽,所述插槽上套设有遮挡盖10,通过在插槽上方套设遮挡盖,能够使插接凹口处于未使用状态时既能保持eps墙体模块的外观,又能避免灰尘等杂质进入插接凹口内。
[0032]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1的厚度大于第一外墙体模块3的厚度,第一外墙体模块3的一端长于第一内墙体模块1,第一外墙体模块3的另一端短于第一内墙体模块1。内外墙体模块非对齐结构,配合墙体模块上的插接块和插接凹口,能够实现交错套入式插接的结构连接,从而增加墙体模块间的密封性,避免液体外流。
[0033]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墙体模块1的厚度与第一外墙体模块3的厚度比值为4/3~7/3,上述厚度比例值既能保证墙体模块的使用效果,又能兼顾产品的生产成本,是一个较优的比例数值。
[0034]
鉴于第一内墙体模块1和第一外墙体模块3与第二内墙体模块2和第二外墙体模块4对称且平行设置,第二内墙体模块与第二外墙体模块间的参数情况与上述第一内墙体模块与第一外墙体模块间的参数情况一致。
[0035]
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外墙体模块3和第二外墙体模块4的外侧均设置有燕尾槽。燕尾槽的设置,不仅可以增大墙体表面的接触面积,提高找平材料的附着力,增加墙体硬度和纵向强度,也能够节省生产材料,减少了生产成本。
[0036]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案,所述插接块6为圆角结构,插接凹口7底部对应设置为圆角结构,插接块6和插接凹口7的结构相互匹配。较优的,所述插接凹口7的深度大于所述
插接块6长度1.5~3.0mm。采用圆角结构,不仅更便于插接块在插接凹口内的插入,且插接块与插接凹口的密封性更佳。插接凹口的深度大于插接块长度,能够使得插接凹口内存在灰尘或胶液时也不会影响插接块与插接凹口的密封。
[0037]
本实用新型eps墙体模块应用时,第一内墙体模块1、第二内墙体模块2、第一外墙体模块3和第二外墙体模块4一端竖向设置的插接块6插入相邻墙体模块底部的插接凹口7内,如此依次插接,实现墙体模块间的连接。且本实用新型eps墙体模块采用双锁扣插槽设计,能够增加模块间的接触面积,使模块间连接更为紧密,提高密封性,水泥等材料不易外溢。
[0038]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形,这些简单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39]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