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一般地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模板拼接组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行业中,模板技术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施工技术。由于需要在施工现场进行模板拼接作业,拼接耗时长、拼接劳动量大、拼接现场作业条件差等问题,研发人员采用单元化模板现场拼接方式,通过连接型材分别穿设入相邻模板型材连接槽中,实现相邻模板型材间定位固定,大大提高施工现场作业效率。
然而,现有的模板型材的连接槽中易存水泥,不易清理,影响了模板的重复利用。此外,现有的模板和连接型材通过连接件穿过各自的连接孔而被连接在一起。在连接时,需要将模板和连接型材的连接孔调整对准,费时费力。在一些情况下,由于模板尺寸的原因,甚至无法将连接孔对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拼接组件,旨在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和/或其他潜在问题。
在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模板拼接组件。该建筑模板拼接组件包括:第一模板,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一对边肋、垂直地连接于一对边肋之间的面板以及从面板突出的至少一个突筋;突筋沿纵向延伸,并且包括与面板相交的相交段和与面板平行的平行段;突筋与相应的边肋限定了连接槽;第二模板,被布置为沿纵向与第一模板拼接,沿纵向观察,其截面形状与第一模板的截面形状相同;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型材,适于被容纳在连接槽中,从而连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并且包括:第一段,适于与一对边肋之中的一个边肋邻接;以及第二段,与第一段垂直地相交,并且其末端适于与平行段相邻接,由此能够通过在平行段上、沿垂直于面板的方向设置连接件,来将连接型材固定连接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中的至少一个。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在需要将连接型材固定连接于第一模板和/或第二模板时,工人可以面对模板方便的操作。例如,以手持工具将连接件(例如自钻自攻螺钉等)置入平行段,从而实现连接型材的固定连接。这样的操作方式能够实现模板之间方便又可靠的连接,提高了施工现场模板组装效率。
进一步地,第二段包括:平板部,与第一段垂直地相交,并且其末端适于与平行段相邻接;以及筋板部,从平板部朝向面板突出,并且适于抵接于面板,从而保证平板部的末端与平行段相邻接。
进一步地,第二段包括:第一平板段,与面板相邻接,并且从第一段垂直地延伸预定的长度;连接段,从第一平板段的末端、远离面板地延伸;以及第二平板段,从连接段的末端、朝向突筋的相交段延伸,并且第二平板段的至少一部分适于与平行段相邻接。
进一步地,第二段包括:第一平板段,与面板相邻接,并且从第一段垂直地延伸预定的长度;连接段,从第一平板段的末端、远离面板地延伸;以及第二平板段,从连接段的末端、远离突筋的相交段延伸,并且第二平板段的至少一部分适于与平行段相邻接。
进一步地,在纵向上,连接型材的一端部与第一模板的相应端部平齐。
进一步地,建筑模板拼接组件包括两个突筋,其中沿纵向观察,每个突筋的截面形状呈l形。
进一步地,建筑模板拼接组件还包括沿纵向观察,位于面板中间位置处的中央连接槽。
进一步地,建筑模板拼接组件包括一个突筋,其中沿纵向观察,突筋的截面形状呈t形。
进一步地,每个边肋包括与面板平行的边肋平行段,边肋平行段相向地延伸预定的长度;连接型材还包括第三段,从第一段的末端、平行于面板延伸,并且适于与边肋平行段相邻接,由此能够通过在边肋平行段上、沿垂直于面板的方向设置连接件,来将连接型材固定连接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中的至少一个。
在另一方面,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建筑模板拼接组件。该建筑模板拼接组件包括:第一模板,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一对边肋、垂直地连接于一对边肋之间的面板以及从面板突出的至少一个突筋;突筋与相应的边肋限定了连接槽;其中每个边肋包括与面板平行的边肋平行段,边肋平行段相向地延伸预定的长度;第二模板,被布置为沿纵向与第一模板拼接,沿纵向观察,其截面形状与第一模板的截面形状相同;以及至少一个连接型材,适于被容纳在连接槽中,从而连接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并且包括:第一段,适于与一对边肋之中的一个边肋邻接;第二段,与第一段垂直地相交,并且适于与面板邻接;以及第三段,从第一段的末端、平行于面板延伸,并且适于与边肋平行段相邻接,由此能够通过在边肋平行段上、沿垂直于面板的方向设置连接件,来将连接型材固定连接于第一模板和第二模板中的至少一个。
类似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这种建筑模板拼接组件,在需要将连接型材固定连接于第一模板和/或第二模板时,工人可以方便地将连接件置入边肋平行段,从而实现连接型材与第一模板和/或第二模板的固定连接。这样的操作方式能够实现模板之间方便又可靠的连接,提高了施工现场模板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实现如下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连接型材与第一模板和/或第二模板之间快速、方便的连接,大大提高施工现场模板拼接效率,降低劳动力。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型材的第二段的至少一部分与面板间隔开,以致连接槽的容纳空间比现有技术的连接槽大,因此连接槽中不易存留水泥。这样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还便于模板型材和连接型材的回收再利用,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下文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易于理解。在附图中,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的立体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的截面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另一些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的截面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又一些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的截面图。
在附图中,相同或对应的标号表示相同或对应的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给出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需要注意,虽然本文中使用“第一”、“第二”和“第三”等表述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不同部件,但是“第一”、“第二”和“第三”等表述仅是为了在不同的部件之间进行区分,而并不表示特定的顺序或者重要程度。实际上,“第一”、“第二”和“第三”等表述完全可以互换使用。
总体而言,根据本公开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主要涉及模板和连接型材截面形状和连接方式的改进。改进后的模板和连接型材,相互之间的连接更为方便可靠,而且连接槽中不易存留水泥。在下文中将参考图1至图5来具体描述本公开的一些示例实施例。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的立体图。总体上,建筑模板拼接组件1包括沿纵向相互拼接在一起的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以及用于连接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的连接型材30。
在纵向上,相互拼接的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的截面形状基本相同,但是根据不同安装条件,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图1所示,在一个示例性的安装方式中,在纵向上,位于上方的第一模板10的长度较短,而位于下方的第二模板20的长度较长。两者的长度总和大致相当于一层楼的层高。
继续参见图1,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均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一对边肋11和21。左右相邻的第一模板10之间,或者左右相邻的第二模板20之间,均通过相应的边肋11或者21而相互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所示,在边肋11上可以开设有连接孔12,在边肋21上可以开设有连接孔22。这样,左右相邻的第一模板10之间可以通过在相应的连接孔12内穿设螺钉而实现相互连接。类似地,左右相邻的第二模板20之间可以通过在相应的连接孔22内穿设螺钉而实现相互连接。
此外,左右相邻的模板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所示,左侧的第一模板10的宽度较窄,右侧的第一模板10的宽度较宽。应当理解,在实际的应用中,左右相邻的模板的宽度和数量均可以根据现场的实际需要来选择,本公开在此方面不作出限制。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1通过连接型材30来实现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之间的固定连接。具体地,连接型材30穿设在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各自的连接槽(下文将详细描述连接槽的形状)中,从而连接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型材30可以设置有连接孔31。连接孔31的位置和形状与第一模板10的连接孔12和第二模板20的连接孔22相对应。由此,可以通过连接件(例如,螺栓)穿过连接孔31和12来将连接型材30与第一模板10固定连接,并且通过连接件(例如,螺栓)穿过连接孔31和22来将连接型材30与第二模板20固定连接,从而实现利用连接型材30将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固定连接。
需要注意,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述连接方式,本公开实际上旨在提供备选的、替代的或附加的连接方式,从而利用连接型材30将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固定连接。
图2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1的截面图。应当理解,在纵向上,第一模板10各处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此外,第二模板20和第一模板10的截面形状也大致相同。因此,为清楚简洁起见,本文以下以第一模板10为例来描述模板和连接型材30的截面形状。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0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一对边肋11、垂直地连接于一对边肋11之间的面板13,以及从面板13突出的至少一个突筋14。突筋14同样沿纵向延伸,并且包括与面板13相交的相交段15和与面板平行的平行段16。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2所示,相交段15与面板13垂直。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相交段15也可以与面板13成其他角度。突筋14与相应的边肋11之间限定了连接槽17。连接型材30穿设在连接槽17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面板13左右宽度较宽的情况,例如如图2所示,面板13上可以设置有两个突筋14。每个突筋14的截面形状呈l形,并且分别被设置在对应于左边的边肋11和右边的边肋11的位置处。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对于面板13左右宽度较窄的情况,面板13上也可以只设置一个t形的突筋14。
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2所示,对于面板13左右宽度较宽的情况,面板13的中间位置处还可以设置有中央连接槽18。在中央连接槽18中可以穿设附加的连接型材19,以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在施工现场的模板组装效率,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1所示,在纵向上,连接型材30的一端部(图1中的顶端)可以与第一模板10的相应端部平齐。以用于墙面浇筑的纵向模板拼接单元为例,这样的结构尤其适合于第一模板10是纵向的顶部模板的实施例。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在第一模板10的上端可以设置有水平的封板(未图示),以用于与顶部模板通过阴角型材连接。可以将连接型材30的一端部(例如顶端)与封板下侧焊接为一体,再将连接型材30的底端从第一模板10顶端穿入连接槽17,直至封板下落到接触第一模板10的顶端。在此状态下,连接型材30的一端部(图1中的顶端)基本与第一模板10的相应顶端部平齐,从而将封板固定在第一模板10的顶端。以此方式,可以将第一模板10、连接型材30和封板在模板加工厂预先组装好后一并运输到施工现场,从而节省了现场组装的时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模板10和第二模板20中的一个可以是纵向尺寸不同于正常模板的模板,以用于补足整个建筑模板拼接组件在纵向上的尺寸偏差。当由于相邻模板之间的拼接间隙导致积累误差达到较大(例如厘米级)时,或当建筑浇筑结构尺寸较特殊无法由定长模板拼接满足时,需要通过增设不同长度尺寸的模板来补足尺寸偏差。这些用于补足尺寸偏差的模板的纵向尺寸可以为厘米级,例如10mm、20mm或50mm,也可以为分米级,例如300mm、500mm、700mm、1000mm。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连接型材30与用于补足尺寸偏差的模板之间可以固定连接,也可以是连接型材30仅仅从该模板的连接槽中穿过,而两者之间无需固定连接(例如,在该模板纵向尺寸较小的情况下)。
下面继续参见图2来描述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连接型材30与第一模板10和/或第二模板20的连接方式。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型材30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段32和第二段33。其中,第一段32与相应的边肋11邻接。第二段33的末端与突筋14的平行段16相邻接。以此方式,能够通过在平行段16上、沿垂直于面板13的方向设置连接件s(例如,自钻自攻螺钉),来将连接型材30的第二段33的末端与突筋14的平行段16相连接,从而实现将连接型材30固定连接于第一模板10和/或第二模板20。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2所示,第二段33可以包括与第一段32垂直地相交的平板部。该平板部的末端的一部分与平行段16相邻接,并且通过连接件s与平行段16固定连接在一起。此外,第二段33还可以包括筋板部34。筋板部34从平板部朝向面板13突出。例如,如图2所示,筋板部34垂直地从平板部向面板13延伸。筋板部34的末端可以抵接于面板13。筋板部34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以保证平板部的末端与平行段16相邻接,从而保证连接型材30与平行段16之间的可靠连接。
在浇筑施工现场,工人可以用手持工具直接朝向面板13来钻入自钻自攻螺钉。这样的操作方式非常适合浇筑施工现场工人的操作,工人操作空间大,不易受到模板组件的其他部位或零件的干扰,从而大大提高了操作的效率。
以上说明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1的组成、结构以及各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应当理解,对于其中的连接型材30与第一模板10和/或第二模板20的连接方式,除了图2中所示出的方式之外,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还可以以其他各种方式来实现。下面将参照图3至图5来继续描述若干示例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的是,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对于连接型材30以及第一模板10和/或第二模板20的具体形式的示例性的说明并不构成对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1的组成和结构的限制。其他的连接结构也可以适用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3,连接型材以附图标记40来表示。连接型材40也可以包括第一段41和第二段42。第二段42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段,依次分别为第一平板段43、连接段44和第二平板段45。第一平板段43可以与面板13相邻接,并且从第一段41垂直地延伸预定的长度。该长度一般应当小于相应的边肋11与突筋14的相交段15之间的距离,即第一平板段43一般不与突筋14的相交段15接触。连接段44可以从第一平板段43的末端、远离面板13而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3所示,连接段44可以与第一平板段43垂直。第二平板段45可以从连接段44的末端、朝向突筋14的相交段15延伸,并且第二平板段4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平行段16相邻接。例如,如图3所示,第二平板段45可以基本上全部与平行段16相邻接。
可见,在该些实施例中,连接型材40的第二段42大体上呈z字形。连接段44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保证第二平板段45的至少一部分与平行段16相邻接,以便于利用连接件将第二平板段45与平行段16固定连接在一起。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参见图4,连接型材以附图标记50来表示。连接型材50也可以包括第一段51和第二段52。第二段52大体上可以分为三段,依次分别为第一平板段53、连接段54和第二平板段55。与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类似地,第一平板段53也可以与面板13相邻接,并且从第一段51垂直地延伸预定的长度。与前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平板段53可以延伸更长的长度。例如,第一平板段53可以一直延伸到与突筋14的相交段15接触的位置处。连接段54可以从第一平板段53的末端、远离面板13而延伸。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如图4所示,连接段54可以与第一平板段53垂直。第二平板段55可以从连接段54的末端、远离突筋14的相交段15延伸,并且第二平板段55的至少一部分可以与平行段16相邻接。例如,如图4所示,第二平板段55可以基本上全部与平行段16相邻接。
可见,在该些实施例中,连接型材50的第二段52大体上呈u字形。连接段54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从而保证第二平板段55的至少一部分与平行段16相邻接,以便于利用连接件将第二平板段55与平行段16固定连接在一起。
以上的各实施例中,平行段均被设置在突筋处。应当理解,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作为备选的或附加的方式,平行段还可以被设置在模板的其他位置处。例如,如图5所示,平行段还可以被设置在边肋处。具体地,第一模板10包括沿纵向延伸的一对边肋11、垂直地连接于一对边肋11之间的面板13,以及从面板13突出的至少一个突筋14。突筋14与相应的边肋11之间限定了连接槽17。连接型材60穿设在连接槽17中。
边肋11可以包括与面板13平行的边肋平行段111。分别位于面板13左右两侧的边肋平行段111相向地延伸预定的长度。该长度足以使得能够在边肋平行段111上、沿垂直于面板13的方向设置连接件(例如,自钻自攻螺钉),以固定连接模板和连接型材60。
相应地,连接型材60可以包括第一段61、第二段62和第三段63。第一段61可以与边肋11邻接。第二段62可以与第一段61垂直地相交,并且可以与面板13邻接。第三段63可以从第一段61的末端、平行于面板13延伸,并且与边肋平行段111相邻接。以此方式,能够通过在边肋平行段111上、沿垂直于面板13的方向设置连接件(例如,自钻自攻螺钉),将边肋平行段111与第三段63固定连接在一起,从而固定连接模板和连接型材60。
应当理解,在该些实施例中,模板和连接型材60可以通过边肋平行段111和第三段63固定连接。第二段62和突筋14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62可以是简单的平板状,而突筋14与面板13之间的空间可以适于容纳该平板状的第二段6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段62和突筋14可以采用如图2至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形式。例如,如图5所示,第二段62和突筋14的形式可以与图3中所示的实施例大体相同。也就是说,在该些实施例中,除了边肋平行段111之外,在突筋14处还可以设置附加的平行段16,用于突筋14和第二段62的固定连接。该附加的平行段16与相应的第二段62的具体结构可以采取如图2至图4中所示的实施例的形式。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知,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建筑模板拼接组件通过模板上的平行段与连接型材的相应结构,能够沿垂直于模板面板的方向方便地进行连接,从而提高了模板组件组装操作的效率。
出于示例和描述的目的,已经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的前述说明。前述说明并非是穷举性的也并非要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到所公开的确切形式,根据上述教导还可能存在各种变形和修改,或者是可能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各种变形和修改。选择和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以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以适合于构思的特定用途来以各种实施方式和各种修改而利用本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