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园林栅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78569发布日期:2021-03-30 20:16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园林栅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园林绿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园林栅栏。



背景技术:

园林栅栏一般用于公园、花园和绿化带等场所,可有效阻挡游客或路人践踏花草盆栽,起到保护园林绿化的作用。

现有技术中的部分园林栅栏通过两侧立柱底部的尖端插入到土壤内对栅栏进行固定,该种固定方式在园林栅栏受到前后两侧方向的撞击时,容易出现倾斜的情况。不仅会影响园林整体的美观性,而且栅栏向种植区一侧倾斜严重时,会对花草造成挤压和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园林栅栏,能够时栅栏和土壤固定更加牢固,栅栏在受到撞击时不易发生倾倒,更好地起到保护园林绿化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园林栅栏,包括一对立柱,所述立柱之间设有上横杆和下横杆,所述上横杆和下横杆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竖杆,所述立柱的下端内部设置有空腔,所述空腔的中间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加固组件和后加固组件,所述前加固组件和后加固组件包括支架、导轨、齿条、齿轮和插入部,所述支架设置于空腔的底部,且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倾斜设置,所述导轨倾斜固定于所述支架的上表面,所述齿条的下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的上部分位置,所述插入部的下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的下部分位置,所述插入部靠近所述齿条的端部和齿条固定连接,所述空腔的内壁开设有贯通至立柱外壁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插入部远离齿条的一侧,所述隔板和所述空腔的内壁之间旋转连接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远离隔板的一端贯穿立柱的外壁,且所述转动杆贯穿立柱的外壁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手轮,所述齿轮设置于空腔内且固定于所述转动杆上,所述齿轮位于所述齿条靠近所述插入部一端的正上方,所述齿轮的下端和齿条相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轮使转动杆旋转,从而使齿轮带动齿条在轨道上向下移动,齿条向下移动是推动插入部一起向下移动,插入部穿过通孔插入到土壤中,使立柱的底部和土壤固定更加牢固。栅栏受到撞击时立柱的底部不容易发生松动,从而栅栏不易发生倾倒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加固组件的支架上表面向前侧向下倾斜,所述后加固组件的支架的上表面向后侧向下倾斜。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前加固组件和后加固组件中的插入部分别能够插入到立柱前后两侧的土壤中,从而保证栅栏受到向前或向后的撞击时都不易倾倒。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架的上表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入部插入到土壤中时的角度和该夹角相同,插入部不易从土壤中滑出,能够使插入部对立柱起到较好的加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轨的长度和所述支架上表面的长度相等,所述插入部和所述齿条的长度相等且等于所述导轨长度的二分之一。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立柱在插入到土壤中前插入部和齿条位于空腔内,从而能够方便立柱插入土壤内,并不会对立柱周围的土壤造成松动。另外能够使齿条推动插入部使插入部较多的插入到土壤中。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入部包括插入主体和尖刺部,所述插入主体的下端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所述尖刺部位于所述插入主体远离齿条的一端。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尖刺部能够方便插入部插入到土壤中。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入主体的前侧壁、后侧壁和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倒钩。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入部插入到土壤中后,倒钩能够使插入部和土壤之间固定更加牢固,使插入部和土壤之间不易发生松动。

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上端的侧壁上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远离立柱的一端连接有长钉。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长钉插入到立柱前后两侧的土壤中并使拉绳处于绷直倾斜状态,从而栅栏前后两侧在受到撞击时,拉绳能够将立柱拉住防止其倾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g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2中h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立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a部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含义:1、立柱;2、上横杆;3、下横杆;4、竖杆;5、空腔;6、隔板;7、前加固组件;8、后加固组件;9、支架;10、导轨;11、齿条;12、齿轮;13、插入部;14、转动杆;15、手轮;16、插入主体;17、尖刺部;18、倒钩;19、拉绳;20、长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参考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一种园林栅栏,包括一对立柱1,立柱1包括防护本体和尖锐部,防护本体的形状为长方体,尖锐部的形状为四棱锥形,尖锐部位于防护本体的下端。立柱1之间设有上横杆2和下横杆3,上横杆2和下横杆3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若干竖杆4,立柱1上端的侧壁上连接有拉绳19,拉绳1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立柱1的侧壁。拉绳19为钢丝绳,钢丝绳具有强度高、自重轻、工作平稳、不易骤然整根折断的特点。拉绳19远离立柱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长钉20,长钉20插入到立柱1前后两侧的土壤中并使拉绳19处于绷直倾斜状态,从而栅栏前后两侧在受到撞击时,拉绳19能够将立柱1拉住防止其倾倒。

立柱1的防护本体的下端内部设置有空腔5,空腔5的形状为长方体。空腔5的中间竖直设置有隔板6,隔板6的边缘固定连接于空腔5的内壁。隔板6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前加固组件7和后加固组件8,前加固组件7和后加固组件8包括支架9、导轨10、齿条11、齿轮12和插入部13。支架9设置于空腔5的底部,支架9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支架9的上表面倾斜设置,前加固组件7的支架9上表面向前侧向下倾斜,后加固组件8的支架9的上表面向后侧向下倾斜,支架9的上表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60°。本实施例中支架9的上表面和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60°。

导轨10倾斜固定于支架9的上表面,导轨10的长度和支架9上表面的长度相等。齿条11的下端滑动连接于导轨10的上部分位置,插入部13的下端滑动连接于导轨10的下部分位置,插入部13靠近齿条11的端部和齿条11固定连接,插入部13和齿条11的长度相等且等于导轨10长度的二分之一,插入部13靠近齿条11的一端设置有卡块。空腔5的内壁开设有贯通至立柱1外壁的通孔,通孔位于插入部13远离齿条11的一侧,插入部13在轨道上向下移动时能够穿过通孔插入到土壤中。插入部13完全插入到土壤中后,卡块能够卡设于通孔处,起到插入部13和立柱1之间的固定作用。

插入部13包括插入主体16和尖刺部17,插入主体16的形状为长方体,尖刺部17位于插入主体16远离齿条11的一端。插入主体16的下端滑动连接于导轨10上,尖刺部17位于插入主体16远离齿条11的一端。插入主体16的前侧壁、后侧壁和上表面设置有若干倒钩18,倒钩18沿插入主体16的长度方向整体排列设置。

隔板6和空腔5的内壁之间旋转连接有转动杆14,转动杆14远离隔板6的一端贯穿立柱1的外壁,且转动杆14贯穿立柱1的外壁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手轮15。转动杆14位于立柱1外壁和手轮15之间的部位上开设有转杆插孔。齿轮12设置于空腔5内且固定于转动杆14上,齿轮12位于齿条11靠近插入部13一端的正上方,齿轮12的下端和齿条11相啮合。工作人员通过旋转手轮15使转动杆14转动从而时齿轮12一起进行旋转。当土壤较硬实时工作人员可以在转杆插孔中插入转杆,并通过转动转杆来使转动杆14进行旋转。

前加固组件7和后加固组件8原理:工作人员通过转动手轮15使转动杆14旋转,从而使齿轮12带动齿条11在轨道上向下移动,齿条11向下移动是推动插入部13一起向下移动,插入部13穿过通孔插入到土壤中,使立柱1的底部和土壤固定更加牢固。栅栏受到撞击时立柱1的底部不容易发生松动,从而栅栏不易发生倾倒的情况。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上述假设的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